万物与虚无

第2集

主演:吉姆·艾尔-哈利利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2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6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3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4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5万物与虚无 剧照 NO.16

 长篇影评

 1 ) 是一种祝福,还是一个偶然

今天有很多级大风,观着树木的狂动,打开这部纪录片。

如果我们戴上岁月的眼睛,一切都蒙着我们的意识。它给我们一些安全,同时带来枯燥和抗拒。

如果我们的地球星系只是宇宙中量子物质反物质碰撞后留下的残骸,生命只是电子间瞬间的幻灭,一切从虚无产生,会不会有一天会归于虚无。

它为什么要产生,为什么又要寂灭,无从知道。

转化的只是能量,所有的认知,思考,情绪,感知,到物质。

反物质哪里去了?会不会其实它没有消失,就是那种暗能量。

使得宇宙膨胀,星系内部聚合,但彼此更遥远了。

就像人们彼此的距离,小我变大了,人与人之间就远了。

什么力量使得留下的物质没有和反物质抵消呢?中微子的阻隔?

也许宇宙的产生是一个祝福,又或者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一种偶然。

生命的态度,也许就是,把它当作一个bless,和一种偶然。

凝视它,逃避不了虚无,感受它,时刻都在变化,有新的部分。

它的不确定性,既无法坦然拥抱,抓不住把握不了,

也无法完全规避,规避它如同身在牢狱。

只能与它同在。或近或远。

也许这就是与每个人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和自己的关系。

 2 ) 《万物与虚无》解释

万物

万物解释了一个问题:我们能观测的宇宙的样子。通过问题:奥伯斯佯谬。

哥白尼:日心说,宇宙的中心是太阳,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在最外层是恒星球壳。迪格斯把最外层的恒星天团分布在了无限的空间上。从前我们在一个有限的球壳上,现在我们悬浮在一个静态的无限的宇宙中。但是静态的无限的宇宙导致一个悖论,我们的视线中有无数的恒星,所以他们应该和太阳一样散发着光,为什么夜晚的太空不像白天一样明亮?。这个悖论被称作奥伯斯佯谬。

假如宇宙是穏恒态而无限,而且有无数平均分布的发光星体,则无论望向天上哪一位置都应该见到一粒星体的表面,星与星之间便不应有黑暗的位置,黑夜时整个天都会是光亮的。
更确切的表述是,如果宇宙是稳恒,无限大,时空平直的,其中均匀分布着同样的发光体,由于发光体的照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一定距离上球壳内的发光体数目(光子数目)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样就使得对全部发光体的照度的积分不收敛,黑夜的天空应当是无限亮的。

参考:奥伯斯佯谬-百度百科

假设有另外一个和太阳一样的恒星,离我们的距离是太阳的二倍。这颗星星照到地球上的光子就是太阳的四分之一(大球面积之比)。但同时,在我们视野里,这个星星的面积也是四分之一(三角形相似)。那么,最终,这颗星星在我们眼里,将和太阳一样亮。同样的道理,任何星星在我们的眼里,都和太阳一样亮。

红移导致可见光衰弱到宇宙辐射,如果观测红外辐射,会发现宇宙是明亮的。

参考:奥伯斯佯谬-知乎专栏

有一种错误解释是: 指宇宙并非透明,远处星光会被宇宙间黑暗的星体,尘埃和气体阻隔,令极远处的光线只可以传播一段有限的距离而不能到达地球。然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必定守恒,故此中间的阻隔物会变热而开始放出辐射,结果导致天上有均匀的辐射,温度应当等于发光体表面的温度,也即天空和星体一样亮,然而事实上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正确的解释是: 宇宙的年龄是有限的和红移。光速是有限的,因此光传播到无限的宇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有限的宇宙。如果是有限的宇宙年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大爆炸的影响呢?因为宇宙在膨胀,有的光到达不了我们,在光学效应下创造了有限的宇宙。

虚无

人类首先意识到空气,这个声音的介质,发现了真空。然而真空是全空的吗?人类试图寻找光的介质以太,事实证明并没有。

之后人们认识了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速度和时间的微妙关系,也是能量和时间的微妙关系。量子力学与狭义相对论的统一交给了狄拉克方程。在微观时间,物质与反物质相互碰撞,湮灭。极短的时间内你可以从真空借出能量,然后快速归还。量子力学在微观的应用被拓展到了天文学,人们理解了宇宙的起源。大爆炸从真空无源的生出众多物质反物质,然后湮灭,极少数的残骸形成了现在的宇宙。

宇宙真的很美,很同意。微观的原子里有宇宙,我们在宇宙中,那么是否有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群,我们的宇宙是其中一个原子的存在呢?

谢谢科普。

 3 ) 万物之感

科学结论: 1.整个宇宙万物、乃至空间本身,皆具有可塑性,一切都可以弯曲变形,一切都在不断变化。

感悟: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所以,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4 ) 微观世界

西方科学家在探究真空的过程中,逐渐揭示了宇宙起源。

科学家的魅力是想象力、巧妙的实验和严谨的数学。人类对“虚无”的探索里程碑无外乎依赖于以上三者。

首先的一个观点是,这世界不存在虚无。比如,我们堵住吸管后,吸管会瘪进去。

当然,水银柱实验很轻易制造了“虚无”。逐渐地,科学家揭示了“空气是有重量的”,“越高空,空气越稀薄”。那不存在空气的地方,是否就是虚无的存在。

但是,光能穿过虚无呀,虽然声波不可以。于是大家猜测,光以太是光传播的媒介,那么宇宙便不是虚无的。因为光能穿梭于宇宙,那么宇宙该被光以太填满。然而,证明存在光以太的实验没有成功。是实验失败了吗?还是根本不存在光以太?

聪明的爱因斯坦解释了光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接着,量子力学登场了。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不仅证明了虚无中存在物质,更由此揭示了宇宙起源(的有证据的猜测)。

海森堡测不准原理,通俗来讲是说在量子世界,速度和位置(能量和时间)无法在同一时间准确知道。这揭示了在真正微小的时间内,某些东西可以无中生有,再有中变无,小的能量不断出现与消失。但这些东西是什么?

物理学的两大基石,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物理学,都在描述宇宙运行,但无法协调统一。狄拉克结合了二者,根据公式推理得到了反物质的存在。

于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提到的在真空中无中生有的物质,可以是粒子与反粒子。一个粒子从真空中出现,伴随着一个反粒子的出现,当它们相遇后迅速湮灭并爆发能量,将能量归还于真空中。

虚无的画像被更新了。真空中不存在虚无,而充满了量子涨落。后续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真空中存在的能量活动。

现在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便是量子涨落的结果。在时间诞生之初,宇宙从真空中出现,产生无数的物质与反物质。几乎全部的物质与反物质都湮灭了,每十亿个物质会留下一个物质,构成了现在的世界。物质与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成为大爆炸的热量。

我们大概是物质与反物质湮灭过程中的残骸。

我们以为的虚无,可能创造了万物。

 5 ) 摘录

What is space? Does space only exist when there's stuff in it? Does space only have a meaning when it's enclosed by walls? Think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objects. Does that gap still exist if you take the objects away? What meaning can we give to distance if it doesn't have a start and end point? Ultimately the question is this: Does space in itself have form? Does it have structure or shape? or Is it just the place where things happen? Since Newton's time, gravity was thought to be a force that pulls all objects together. But Einstein's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gives u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picture and a totally new perspective. Although gravity appears to be a force --- it's nothing more than the curvature of space itself. When an object falls it isn't really being pulled by gravity --- it's just following the simplest path through bent space. The equations of general relativity revealed that it was the presence of mass that caused space to curve and distort. The reason we have gravity on earth is because the earth is actually bending the space around it. In Einsteinium theory of the universe, space becomes a dynamic entity that reacts to its contents. Space knows about the presence of gravitating bodies, and responds to their presence by changing its geometry. observable universe cosmic web it shows massive clusters of galaxies linked together in vast filaments, each one containing trillions of stars; its scale i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appreciate, but it would take light almost ten billion years to across the distance in this image. Far into the future, some hundred billion years from now, if intelligent life form still exists in our galaxy, they'll look out into space and see only the stars in our own milky way. All the other galaxies will have disappeared, and we'll be alone in a vast dark empty expanse. To Aristotle, the concept of nothingness was deeply disturbing --- it seemed to present all sorts of problems and paradoxes. He came to believe that nature would forever fight against the creation of true nothingness --- as he put it, 'Nature abhors a vacuum'. 'We live at the bottom of an ocean of air.' The earth is cocooned in an atmosphere that rapidly thins out the higher you go --- eventually becoming the cold silent expanse of space. They believed there had to be a medium carrying the lightwaves. 'luminiferous aether' This is the classical world. Action and reaction. Cause and effect. It's sensible, certain, and knowable.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al: The more I know about where something is, the less I know about how it's moving. In truly tiny amounts of time and space, something could come from nothing. You could borrow energy from nothing, so long as you pay it back quickly enough. (the vacuum is alive) the Dirac equation If things and anti-things ever met each other, they would instantly annihilate, turning all their mass into energy. Disappear completely. Whenever you try to remove everything you can from empty space, it's still always awash with all these fluctuations. Within nothingness there's a kind of fizzing, a dynamic dance as pairs of particles and anti-particles borrowing energy from the vacuum for brief moments before annihilating and paying it back again. The vacuum goes from being nothing to being a place absolutely teeming with matter, anti-matter creation. Nothingness is a seething mass of virtual particles appearing and disappearing trillions of time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embryonic universe) We are simply the debris of huge annihilation of matter and anti-matter at the beginning of time. There's a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othingness from which we originated, and the infinite in which we are engulfed.

 6 ) 那个最终的归宿,你恐惧吗?

知乎上有人提问,“时不时会突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特别是在夜里,一想到几十年后就不在这个世界,哪怕是一百年以后的事也不得而知,就会有一种深深的恐惧。”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有过和提问者相同的恐惧。那段时间,我很怕那个无法逃避的结局,害怕身体消失,害怕意识消失,无法想象自己不能运动、不能思考,感知不到周围的世界,心底涌出原始的深深的恐惧。于是我日夜思索应对之策,后来,似乎是想通了。

“我开始学着接受老去,接受死亡,虽然思想还在徘徊斗争中。经常想到人生的终点,这让我更懂得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从虚无中来,互相陪伴几十年后,又将重新回到虚无,这偶然的短暂的陪伴,是弥足珍贵的,是支撑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巨大勇气。在我们逐渐衰老甚至行将消失的时候,有亲人在,我们会勇敢很多。生命的长度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努力增加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去做更多喜欢做的值得做的事,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这样,才会不虚此行吧。”2017年,我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看起来豁达了不少,但智性上的改变是不可靠的,在睡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还是会从迷糊中瞬间惊醒睡意全无。还是没有想通。

后来,一场突如其来——其实也是在劫难逃的变故,让我坠落到了人生的谷底,一度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却也让我彻底颠覆了对死亡的认知,不再恐惧死亡,更不再恐惧任何事。

那段时间暗无天日,我每日在阴霾中徘徊,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包括最喜欢的电影。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个月暴瘦二十斤。每天过的生不如死,如同一具行尸走肉,就差停止呼吸了。

幸运的是,我读到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接触了冥想,随之养成了时时觉察的习惯——觉察当下的自己,觉察当下的世界。

慢慢地我意识到,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我们只存在于当下,过去、未来,都只是脑中的幻象,包括你恐惧的死亡。

死亡是一定存在的,不能否认,那是个谁也无法控制、无法逃避的东西,就像你的出生、成长,就像天空的阴晴变幻,就像草木的荣枯,你要恐惧这些自然的东西吗?死亡是个将来会发生,但并不在当下的东西。

觉察你所处的当下。感受你的呼吸,指尖碰触物体的感受,皮肤接触衣物的感受,各个脏器的感觉,脚底的触觉,全身受重力吸引下坠的感觉;你听,敲击键盘的啪啪声,周围人们的话语声,窗外树叶的哗哗声,鸟鸣声,远处车辆驶过的声音,摊贩的叫卖声;你看,眼前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脑屏幕发出柔和的光,黑色的塑料键盘,方形的笔筒插满各式各样好看的笔,白色的台灯,橡木纹的桌面,巨大明亮的窗户,翠绿的树叶,蓝的像水洗的天空;觉察你脑中的念头,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跳出来,随即又消失,如同观看视频时的弹幕,一队队地从你脑中飘过……慢慢地,你感觉和周围的世界,甚至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如果此时“死亡”在你脑中出现,觉察它,觉察你对它的恐惧。你发现,它只是你脑中的一个念头,一个意象;这个念头造成的恐惧,只是身体某个部位的感受,觉察一会儿,感受就消失了。

当下的你,和宇宙是一体的,甚至在将来,在你死亡之后。死后我们会化为灰烬,化为分子、原子、基本粒子。而这个当下,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堆基本粒子呢?作为基本粒子,自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产生后,我们又何曾消失过?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基本粒子未必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等等实体的东西,也许会是一段不停波动的能量“弦”,在波动之中,能量和物质相互转换,万物归根结底也只不过是一堆能量。

测不准原理和狄拉克方程告诉我们,真空之中是可以凭空产生能量和物质的。我们的宇宙便是在一片空寂之中,由量子涨落凭空产生的。我们生活的空间,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物质,随即又消失。如果不考虑时间的尺度,我们的宇宙,包括宇宙万物,都只是虚空之中的灵光一现,随即消失。我们都处在这个消失的过程中。

我们本来就是虚无,最终也会归于虚无。就像念头,本来就不存在,偶尔闪现一下,你就把这个偶然闪现的小东西当成宇宙真理了,就如同你把这个虚幻的世界过的无比真实。“死亡”,只是你灵光一现的小小念头罢了,何必太执着于此。

尝试觉察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活在当下,开放地接受万事万物,你将不再恐惧任何事。

退一步说,即使你做不到活在当下,仍旧执着于把脑中神经细胞闪现的电信号——你的念头,视作宇宙真相,那么,以你有限的智慧,又怎么能揣测生死的奥秘?你无从知道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又如何断定那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归宿?只是你的意识在作怪罢了——是意识不想消失而已。你把意识当做了你,做了意识的奴隶。

你,由基本粒子组成的你,是万物,是你身处的宇宙。你将和宇宙同生,永远都不会消失。其实,我们又何曾存在过?

欢迎关注公众号“萝卜田”

 短评

引用评论“还是亚里士多德赢了”

8分钟前
  • o-o
  • 力荐

继续涨知识,好多地方即便用非数学方式讲了,我的脑子还是要转好久都没懂= = 不过看起来还是很震惊的,尤其是第二集,简直大开眼界

10分钟前
  • 年上党怎么办
  • 力荐

圆了我看那么多年关于宇宙的杂书后始终无法接触相关理论的形象的梦想。ps. 多认知宇宙的存在和变化,有利于提升一个人装逼的境界。

11分钟前
  • 墨鱼仔
  • 力荐

正在翻译此片的我被震撼哭了

16分钟前
  • TanKnoX
  • 力荐

太阳系是沙滩上的一粒沙。面对浩瀚奇迹,个人的情绪真的毛都不算。只要对宇宙抱有好奇和惊叹,活着的每一刻都好珍贵!能够仰望天空之奇幻,做条学术狗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是那种一旦体会过就出不来的至高无上的幸福。说出来不怕笑话,前几天晚上看书看到半夜,求知欲膨胀到激动失眠…被自己蠢哭了

19分钟前
  • 爬行钢炮
  • 力荐

以普通人看得懂的方式讲述

20分钟前
  • Show
  • 力荐

太阳系仅仅是宇宙的一粒沙,人类不过是这粒沙上的小小微尘。然而我们却有幸能够通过自身的能力,窥见、研究整个宇宙的全貌,犹如一粒沙可以去知晓整个沙滩。说明,从万物创生以来,宇宙、造物者、大自然,就已经赋予了万物领悟本质、本性的智慧。一沙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4分钟前
  • 无脸男
  • 力荐

宇宙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他竟然是可以被人类理解的。

27分钟前
  • 米徳·苔尔
  • 力荐

从无中生有,亿万年前死去的恒星的残骸变成了我们,人类的存在就是宇宙了解自身的方式。太好看了,超治愈,强烈推荐

30分钟前
  • Otori
  • 力荐

我时常想,在某一个教育发达的,不捆绑泛学科的平行宇宙里,我会否有机会去读物理系……研究人与社会不如纵身跳入星空…如果回到137亿年前,尚未膨胀的宇宙里,能看见所有的所有的星系的时刻,如同2001里炫目盛大又怪诞的迷幻镜头,让人忘记自己只是渺小和虚无,仿佛万物只为我而来。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在我剥开一颗百香果的时候,一场宇宙大爆炸在我掌心发生,每秒一万亿年。

33分钟前
  • jaderiver
  • 力荐

量子力学毁三观,太像玄学了

38分钟前
  • hello
  • 力荐

everything与nothing,原来并非非此即彼。万物伟大又渺小,刹那又永恒。

39分钟前
  • 失语症患者
  • 力荐

从显微镜下的病毒,到望远镜中的星系,可见世界共享着相似的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常识中以为的虚空,其实无时无刻不充斥着量子涨落。“我们的宇宙只是膨胀了许多倍的量子世界。Nothing really has shaped everything.” 所谓一沙一世界,也许并不只是诗人的浪漫和佛家的禅机…

44分钟前
  • .
  • 推荐

拍的这么唯美,其实说的炒鸡简略啦......................还是翻翻书更好。

47分钟前
  • HHG🥱
  • 力荐

21.2.8 先看了虚无后看万物。实在符合心境,有天意。

49分钟前
  • Ocap
  • 力荐

看过一集,真心第一次觉得物理那么浪漫又美好。突然有了看这类书的好奇心。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们是量子涨落留下的意外结果。

54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物理学最终回归到数学公式上的表达 形而上回归到哲学 形而下回归到数学 太有韵味了 而这韵味又是文学性的 正如纪录片中的比喻 数学方程式中的每一个符号都是最大范围的隐喻 最终凝缩而成的公式也是一个浪漫的俳句

57分钟前
  • 南野文
  • 力荐

we are nothing

59分钟前
  • 郭七七
  • 力荐

高兴地向我男人介绍量子涨落,没想到他早就知道了,是不是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丢脸。

1小时前
  • 友好的境外势力
  • 力荐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啊 宇宙包含太多哲学真理 不断膨胀的宇宙就像不断膨胀的人类 最终结果就是消失殆尽...

1小时前
  • 查理酱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