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已完结

主演:Deanna Thompson,John Green,Claudette Hamlin,Antonio Paradiso,Anna Yourkin,Benjamin Xu,Marc Lilge,Mike Nadeau,Joe Panz,Joe Warmington,Henri,Romeo Salta,Kadir Anlayisli,Joel Watts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2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4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5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6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3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4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剧照 NO.15

 剧情介绍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当一段身穿深绿色连帽衫的神秘人物杀死两只小猫的视频被传到网上时,整个互联网都轰动了。一群业余网络侦探开始联手追踪发布者。在一场危险的猫鼠游戏中,每一次点击都会鼓励令人毛骨悚然的作恶者发布更多令人不安的视频,直到最后一段视频被上传。这一次,受害者是人类。这是一个真实的恐怖故事,由《冒充者》和《丝绸之路》的制片人倾情打造,讲述一个杀手迫切地想要成名,因此打破了互联网上的首要规则:别惹猫咪。人鱼王子:The Beginning超蓬勃:优步之战 第一季夏日福星山羊妈妈和她的三个孩子狂热13号囚犯小王子1966克罗切特和水贼看见味道的你娱乐之王第二次爱你周一鬼魂杀破狼·贪狼摇摆画廊鬼吹灯之怒晴湘西2019电影灰姑娘天使出更黑水晶蝇王1963上流誘惑归来是少年急诊室的故事 第五季十亿韩元敌人之路夺命地铁国语马布里街头小霸王爱与时尚大哥归来之老炮不散黑白双雄1990神枪手之死恋爱不可抗力月光下的异世界之旅 第二季无罪之凶跨越星河来爱你龙门飞甲纪录片量子启示录杀之北极光1987性感尤物怒海仁心激乐人心铁甲人

 长篇影评

 1 ) 你们真的明白“别惹猫咪”的含义吗?

近期,很多人对这部纪录片的片名与切入点提出异议,他们疑惑“人命关天的事,为什么要以虐猫为切入点”,他们甚至质疑影片的价值观不正确——似乎猫命比人命更重要。

然而,这并不是一部缅怀林俊的纪录片。它的重点是“互联网犯罪”。它的整个叙事逻辑是这样的:

1、互联网有个不成形的潜规则:别惹猫咪;

2、想要名气的疑犯挑战这一规则,发布虐猫视频;

3、群众接受挑战,人肉疑犯,伸张正义;

4、疑犯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执行自己的计划,杀了林俊,将故事推向高潮;

5、疑犯被抓,影片发出灵魂提问:是我们喂养了这只猛兽吗?

如果你不是一个强烈的动物保护主义者,你不明白“别惹猫咪”这一规则。那我们可以换其他的规则,比如“不许辱骂中国人”等任何一旦违背就会引发公愤的规则。

那我们可以假设,假如我是这个案件疑犯的模仿犯,我可能就会尝试这样计划,

1、发布辱骂国人的视频,引发公愤;

2、在得到大量的关注与流量之后,发布杀人预言;

3、杀人,完成自己的“剧本”。

“虐猫”跟“辱骂国人”虽然可以说完全不同,“虐猫”更看出“反社会倾向”、而“辱骂国人”可能只代表那人就是个人渣+傻叉+叛徒+种族歧视。但它们违背互联网的“潜规则”、引发公愤,且能让始作俑者带来大量关注是一样的。

所以,“别惹猫咪”不是想告诉你“猫命比人命金贵”。纪录片的重点是“互联网犯罪”,整个互联网双方——群众与疑犯的博弈与共生才是讨论的重点。

“别惹猫咪”除了呼应了影片的切入点,也呼应了影片结尾的探讨。但除了叙事结构上的安排外,我个人觉得“别惹猫咪”作为标题还有其警示作用,那就是提醒我们要警惕那些企图逾越人民底线以博取关注的人,尤其是做了反人道事情的人。

最后告诫那些仇视爱猫、爱狗人士的人,别让你们的愤怒蒙蔽了你们的智商。人命,猫命,孰重孰轻,影片交代得不清楚吗?林俊被杀前,人肉小组之所以要搜捕疑犯,只是因为他虐猫吗?更多的不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会杀人? 还有那个抑郁症发布烧猫视频冒充犯人,自己“作死”了。“烧猫”这事是不是他干的,片中人物都没有去追究,更多去缅怀他的死亡。人命,猫命,哪个金贵,影片没有掂量清楚吗?

 2 ) 从虐猫到肢解中国留学生,这部口碑新片,看得我后背发凉

随着撸猫成为当代生活新风尚,网络世界的潜规则又多了一条大写加粗的“别惹猫咪”。 在这种舆论语境下,虐猫无异于找死,绝对会被大众谴责到体无完肤。 但说来你也许不信,有人故意把这事儿做给所有人看,还真就是为了“找死”——

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

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导演:马克·刘易斯 主演:Deanna Thompson / John Green / Claudette Hamlin 上映日期:2019-12-18(英国) 集数:3 片长:60分钟

这部纪录片剧集由《冒充者》、《丝绸之路》制片人倾情打造,Netflix出品。 豆瓣评分8.6,超乎想象的神展开绝对让人瞠目结舌。

一切风波源于2010年YouTube上疯转的一则视频。 发布者,不详;标题,“一个男孩,两只猫咪”。 听上去是不是很可爱的亚子? 但点下播放键,映入眼帘的却是令人发指的一幕—— 男人把两只神态楚楚可怜的小猫放进吸尘器的真空压缩袋,一点一点地抽干了里面的空气。

猫咪在痛苦和挣扎中死去了。 这则视频激怒了无数正义网友,一个人肉变态虐猫狂的Facebook群组应声成立。 网名“摇摆女神”(Baudi Moovan)的猫奴兼网虫狄安娜也加入了。

群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 通过人肉搜索揪出杀猫凶手,让他吃点教训。 但多数人的“贡献”止于语言攻击,真正干实事儿的少之又少。

狄安娜和约翰·格林就是其中难得理性的两个。 他们逐帧分析视频的细节,发挥各自的才能,尝试定位凶手的所在地。

可事与愿违。 每每有所进展,他们总会失望地发现,所谓的“重大线索”不过是对方设下的又一个烟雾弹而已。

屡次释出信息而不留痕迹,把热心群众耍得团团转,这个凶手显然够聪明、够机警。 至于群组这边,连人肉对象身处哪个大洲都无从知晓,想扒出他姓甚名谁则更是难上加难。 调查似乎彻底陷入僵局了。

可就在狄安娜等人因他的误导而离真相越来越远的时候, 就在屏幕前的你也以为,还要耗上好几集的工夫才能一窥此人真容的时候,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正主居然亲自下场,把自己的姓名——卢卡·马尼奥塔——大大方方地公之于众了。

不管是真是假,先别急着下定论,查查再说。 抱着这样的想法,狄安娜和约翰在网上搜了一圈,震惊地发现此人来头不小。 非但足迹遍布全球各地,还坐拥千万粉丝。 网友对他的溢美之词更是夸张至极。 从“瑞凡·菲尼克斯失散已久的表弟”到“小弗雷迪·普林兹的表弟”,从“玛丽莲·梦露的儿子”到“麦当娜的秘密前男友”……

简直是天方夜谭,一派胡言。 但荒谬归荒谬,狄安娜和约翰还是敏锐地觉察到了个中蹊跷: 如果你的人气真有那么高,为什么我们这些资深网民从来都没听说过呢? 想到这里,两人重新冷静下来,进一步排查海量资讯中的蛛丝马迹。 结果不出所料:照片是P的,粉丝是水军,漫天飞的八卦传闻竟也全都是自导自演的独角戏。

综合种种来看,狄安娜大致摸清了状况: 这不是恶作剧也不是诬陷,卢卡就是凶手本人。 看样子,他属于想红想疯了。 对他来说,黑红也是红。 所以,为了吸引关注,虐猫讨人骂亦不失为一种快速博出位的途径。

凶手已经基本锁定,但对于他的实际身份和他具体所处的地理位置,人们依旧一无所知。 不幸仍在延续。 卢卡录制了更多的视频,尝试用更残忍的手段虐杀猫咪。 终于有一天,事态升级了。 像狄安娜和约翰一直以来所担心的那样,他对人下手了。

新视频名为“一个疯子,一把冰锥”。 在这则长达8分钟的视频里,卢卡用镜头纪录了他杀死一名成年男性的全过程。 毫无疑问,疯子是他,“冰锥”是凶器。 只不过,“冰锥”是用喷了灰漆的螺丝起子仿造的,可他这个疯子却是名副其实,童叟无欺。

这回,狄安娜和约翰坐不住了。 他们积极联系警局,希望借由警方的介入阻止情形进一步恶化。 但由于两人没有拿得上台面的真凭实据,关于卢卡的判断全部基于网络上的观察和推理,他们的诉求未能得到任何回应。 直到死者的尸体出现,事件的影响从网络蔓延至现实,警方才着手处理此事。

可怖的是,不止一个人发现了尸体。 也就是说,卢卡不仅杀了那个人,还把他肢解了。 按照卢卡一以贯之的行事作风,分尸的方式自然也很高调,堪称丧心病狂—— 躯干直接塞进行李箱,丢到公寓楼下的公共垃圾桶。 砍下的两只断脚打包好,一只寄往保守党总部,另一只寄往自由党办事处。 媒体再一报道,举国上下就不可能还有人不认识他了。

至此,卢卡结束了和广大网友的捉迷藏,正式向警方“宣战”。 他优哉游哉地逃往欧洲,展开了一场横跨大西洋的猫鼠游戏。 后面的故事对于许多人而言应该并不陌生. 卢卡落网了。 然而,在被媒体团团簇拥的时候,他的脸上却流露出诡谲的笑意。 不是挑衅,也不是威胁,而是如愿以偿的笑意。

相信不少读者在看到“卢卡·马尼奥塔”这个名字的一刻就已然猜到了后面将要发生的惨剧。 因为他所杀害的成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林俊

几年前,这起案件在网上掀起了不小的水花,人们议论纷纷。 而这部纪录片则提供了一个相当独到且至关重要的网友视角。 既完善了卢克的前史,也补全了整场谋杀最隐秘的一环——虐猫。

尽管只有短短三集,但本片信息量极大。 一方面,从最初躲在屏幕后发布视频到最终被捕、认罪,卢卡为“出道”铺垫的每一步都得到了忠实的还原。 另一方面,制作团队不光用采访与搬演结合的手法重现了案件,也始终在启迪观众思考其成因的复杂性。 这部纪录片难得地没有把重点放在变态杀手的人格养成,或是公安机关的办事不利。 以上两点,片中虽有所涉及,但仅仅作为必要的背景阐述被一笔带过。

因此,它意不在呼唤社会对恶人的同情,也不在控诉政府部门的无能。 而是紧扣片名,反思事件为何会从虐猫演化到杀人。 而互联网作为追踪卢卡的首要媒介,又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正面和负面作用。 以上问题的答案,其实大体上都借狄安娜和约翰之口说出来了。 在刚刚意识到卢卡散布的八卦、奇闻都是假消息的时候,狄安娜就觉得他是想出名。

可为了追求正义,又或是为了发泄怒火、凑热闹、跟风,狄安娜和其他许多许多的网友都没有止步于此。 在隐约摸索到卢卡畸形心理的同时,他们仍然心甘情愿地被他牵着鼻子走,给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待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了,卢卡变得不再神秘了,心头那份猎奇的狂热逐渐褪去了,他们才把注意力从搜捕本身转移开来,认真反省一直以来自己的言行。

在所有曾经参与到网络搜查中来的网友里,狄安娜和约翰已经算是相对理智、有分寸的一批了。 但即便是他们,在卢卡入狱很多年后,依然会不时拷问自己的良心: 我们是不是共犯,是不是帮凶? 我们该不该为林俊的死而感到惭愧? 我们有没有被卢卡利用到他的阴谋中去? 遗憾的是,直到本片拍摄之时,他们都没能坦然、笃定地给出否定的答案。

因为,作为见证了一切的当事者,他们心里非常清楚,卢卡确实不是唯一的凶手。 早在卢卡将“冰锥”扎向林俊前,数以千计的网友已“杀”人于无形。 那个人叫爱德华·乔丹。 “杀”死他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卢卡的存在。 甚至没等查出他的真实姓名,大家就义愤填膺地给他判了“刑”。

可怜的爱德华,生前患有抑郁症,最终死于网络暴力。 可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在网络世界寻求情感出口的无关人士。 问题在于,他使用了不正确的手段。 他仿照卢卡传播虐猫视频,还特意把头像换成了一名很像卢卡的男妓。 一时间所有的矛头都向他指来,拦也拦不住,连辩解都来不及。

这回,素来严谨的狄安娜和约翰再次从细枝末节出发,找出了詹姆斯实为冒充者的诸多证据。 可当下哪还有人在意这些呢? 抓到真凶的快感将这场网络狂欢推至最高潮。 人们激动地配上烟花的视频,庆祝“胜利”。 殊不知朵朵烟花绽放的同时,在另一片未被照亮的夜空里,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被这烟火的星点灼伤,由此陨落、坠地。

诚然,爱德华不是完全无辜的。 他做错了事,但罪不至死。 人们没有资格审判他,却亲手把他逼上了绞刑架,这叫哪门子正义呢? 在这出闹剧里,卢卡不是唯一的杀人犯,万千网友的手上也鲜血淋淋。

可本案的性质毕竟又和一般的网络暴力不同。 卢卡这个人,太奇特了。 对他来说,追捕等于追捧。 其他变态杀人狂享受的是虐杀猎物的过程。 但他渴求的,单单是其自身作为猎物时,众人虎视眈眈的神情。

因此,没有人身攻击过爱德华且为此案出力颇多的狄安娜和约翰才会自责。 他们或许无愧于爱德华,可却总觉得,杀害林俊的那个卢卡是由他们一手“制造”出来的。

试想,如果在看到第一则视频后,他们没有传播,舆论是不是将根本不具备发酵的空间? 如果在搜捕无果后,他们索性放弃,事情会不会还有挽回的余地? 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到了后来,仍旧是当初那份纯粹的正义感在促使他们继续追击吗? 还是说,拯救猫咪的正义感已畸变成对卢卡本尊的好奇心? 别忘了,他企图从看客那里博取的,为他供应不竭动力的,可正是这份称不上邪恶,却也与良善无关的好奇心啊。

于是,纪录片的最后,狄安娜直面镜头,问出了振聋发聩的一句: 观看本片的你,与我何异? 她说得没错。 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不管出于怎样的心态,都构成了对死者的二次消费,一如狄安娜和约翰在卢卡事件中好心办了坏事。

但面对罪恶,置之不理何尝不是一种漠视? 漠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时候,人的目光会催生、助长杀人狂的野心。 但更多的时候,杀戮在我们视线而外的角落里横行,却无人留意。 所以,永远不要试图在对某件事情了解得尚不全面的情况下给它定性、归因。 因为每一起罪案的背后都藏着各种各样的动机,每一丝恶意也总是在大量消极因素的堆叠中建构而起的。

对于卢卡来说,青春期惨遭霸凌的经历和四处碰壁的演艺事业导致他心理扭曲,诸如《本能》《美国精神病人》一类的电影赋予他杀戮的灵感,狄安娜等人的关注则勾动了他更高的期待。 可艺术的存在本不是为了引人向恶,人肉小组中也不乏纯正、清醒的好人。 本片没有过多地回溯卢卡的成长历程、人生际遇,大概就是不想让大家忘却一个基本的事实: 他,才是罪恶本身。

这部纪录片所揭露的有关卢卡一案的网络背景难免让人感到无奈、无力。 仿佛我们苦苦追寻正义,到头来只是给坏人做了嫁衣。

但我想说,不是这样的。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当对方需要注视,你可以闭上眼睛。 当对方于暗处潜藏,你可以打一束追光。 在一切对策之上,能够真正引领我们不被“恶”所左右、所蛊惑的,实则是保持理智的能力。 是这种能力,给人以绝不沦为乌合之众的底气。

*本文作者:kiwi

 3 ) 有些不足

内容上,可以说是抛给了大家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网络方便大家的交流,扩宽了交流边界,给予了受众更广的监督权的同时,是不是另一方面也滋生了网络暴力。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探讨这个问题了,但真实案例的呈现却可以引起人的足够关注。

我给出自己认为的两点不足,一个是标题起的与实际的不同,这个纪录片整个的重点并不仅仅是猫辱杀,它更多体现的是网络对辱猫案的一系列追查与其中的过程;另外一个就是对那个无辜男孩的自杀,仅一个小小片段轻描淡写地带过网络暴力对他造成的伤害。我知道他只是纪录片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我仍希望的是纪录片能够正视这样的事件出来之后,谩骂的网民之后的发表的态度与所作的一些举动,或者社会对于这一事情的回应。他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之一。

当然,这部纪录片仍有熠熠发光的地方。它不是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没有足够华丽的镜头语言。它花了许多的功夫,到了该案件的事发地点,剥茧抽丝地还原了事件过程。其中用了很多的网页弹出镜头、当事人的受访镜头贯穿其中,十分冷静客观地再现了真相。另外就是题材的新颖,它没再像往常一样,只是简单地给出了检查官的破案过程,而是让网友的观点与探寻作案者的过程作为这个纪录片的主线,这是极具开创性意义的一次探寻。它全新地展现,每个网友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人才,他们的结合能够产生不一样的色彩。

 4 ) 散乱想法

有些想法的,记录一下。

看标题,以为是网友对虐猫者的一次人肉事件,看完才发现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施虐者原来是加拿大林俊惨案的凶手。

犯罪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犯罪者,他们的犯罪动机是寻求社会关注和大众的追捧,所以大众反应越激烈越能刺激犯罪者再次犯罪。本片在一定程度上想引导观众去反思:当我们热衷于传播,讨论,人肉某些事件的时候,是否在助长犯罪者的虐杀欲望,我们是不是帮凶?

什么样的瓜可吃?怎么样吃瓜可以吃出技术高度还能助益社会?

人肉可以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被网暴后有抑郁和自杀的),人肉也可以带来积极后果(例如发现犯罪者,危害着,解救和帮助受害者)。现在,网络世界已经成了另一个社会空间,不能在用“虚拟"世界去定义它。当大部分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网络空间中活动时,网络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网络世界中的不是另一个你,”虚拟“的你,它也是真实的你。

有一些人会指责片中的“网络追捕者”,认为他们的网络追踪在刺激施虐者的杀人欲望。我不能完全认同,这些特定的网络追捕者,实际已经揣摩出了施虐者的犯罪心态,明白在网上大肆公开人肉和追捕并不合适,他们采取了建立私密小组的方式分享信息和继续网络追踪。更让我触动的是,这些彼此陌生的人,这些不从事犯罪学和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素人,他们的分析能力,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极其强大。几乎所有的关键证据和线索,都是由他们提供给警方的,只可惜警方早期没有在意这些线索。

网络上到底有什么?有一些东西深不见底,将人的极恶,极暴,极虐悄悄的汇集起来供人窥视。或者说为什么有人会有去观看的欲望,没有观众就没有上传者。难道,真如弗洛伊德所示,人人皆魔鬼,人人皆变态,最终人是本我那些最原始兽欲的傀儡。但弗洛伊德也示,即使人人都是变态,由变态组成的社会不见得就是坏的社会。合理的,适应社会变迁的制度设计和文化导向可以将大部分的“恶”限制起来。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我从不关心,我相信的是,人是环境的产物。即便是有“坏”基因的人,在好的环境,“坏”的基因也许携带终生但并不会表达出来。如果能“装”一辈子好人,那你也就是好人。

片中的凶手,即便有过任何惨痛的过往,也不是开脱罪名的借口。研究重刑犯的主要目的不是“洗白”,而是给未来人类生活以线索,不要在任何人身上积累过多的恶性生活经历(特别是成年生活以前),在任何时间点,从国家到家庭,能多早干预就多早干预。

 5 ) 猫不可杀不可辱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今天,我无意之间发现了这样一个可怕的消息:

前不久,在澳洲留学的中国学生俞琪,被20岁的室友董硕杀害。

这个残忍的凶手,更是将尸体无情的丢弃在悉尼的高速公路旁。

虽然董硕已经认罪伏法,但俞琪却永远离开了人世。

留学专家表示,2019年,中国对外输送的留学生已经超过70万。

留学生们在海外失去年轻的生命,本来美好的未来顷刻间化为乌有。

其中最让人唏嘘的一个案件,当属七年前的“加拿大留学生碎尸案”。

2012年5月25日,一段视频在重口味网站Best Gore上疯狂传播。

一个白人男子,将一把冰锥反复刺入另一名男子的身体,杀人后,凶手也进行了分尸。

他甚至还吃掉了部分尸体。

警方确认死者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林俊,而凶手则是一位叫卢卡·罗科·马尼奥塔的小伙。

这在当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Netflix纪录片《别惹猫咪:追捕虐猫者》,探讨的也是这个案件。

它在豆瓣有着8.5分的成绩,一经上线,就被认为是Netflix在2019年年末的一个“爆款”。

根据纪录片的呈现,杀人凶手卢卡其实早在2010年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对杀戮的欲望。

他将自己的一段虐猫视频发布在互联网上,激怒了不少爱猫人士,铺天盖地的谩骂立刻就淹没了他。

*卢卡的虐猫视频很残忍,我不忍心给大家放出来。

为了让卢卡得到应有的制裁,有些人自发组成了人肉小组,来寻找这个潜在的恶魔。

他们分析卢卡视频里的各种元素,通过大数据筛选,不断精确其所在的位置。

人肉小组的成员们曾向有关部门求助,但是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持警方立案调查,他们只能孤军奋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人肉小组根据虐猫视频中的蛛丝马迹,总算查到了卢卡可能出现的地区。

但殊不知,这群人早已落入卢卡编织好的陷阱之中。

卢卡用自己的马甲小号,时不时主动将线索透露给小组内的成员,引诱他们找到自己。

同时,他上传了新的虐猫视频,只不过这次变得更加血腥暴力,他通过这种方式刺激着所有人。

看着愤怒的网友们,卢卡不仅没有丝毫的恐惧,反倒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快感。

反正被找到,自己随时转移就好。

越来越的人费尽心思寻找着卢卡,他如同一位炙手可热的明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就在热度渐渐消散的时候,卢卡再次出现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杀人预告。

他表示自己会在下个视频里直播杀掉一个人。

失去理智的他,更是主动出击,找到了人肉小组成员的家,明目张胆的挑衅。

小组成员们立刻报警,但依旧没有引起警方的重视。

直到卢卡真的在直播里杀了人,分了尸,还吃了尸体,警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人肉小组搜集到的线索至此终于派上用场,狡猾的卢卡在警方的刑侦手段下,被抓捕归案。

*卢卡还把分尸后的尸体寄送到了加拿大保守党办事处

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虽然卢卡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但他坚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另外的人逼迫的。

他说自己同样也是一个受害者,并要求警方为其做精神鉴定。

由于卢卡将操控他的人描述的非常具体,甚至找来了母亲和一名律师做人证。

所以在没有找到这个操控者之前,警方迟迟无法给卢卡定罪。

人肉小组的成员明显不相信卢卡的鬼话,他们发现卢卡说的被操控,特别像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我解说过,就是《本能》。

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点击卡片了解一下:

而且卢卡曾用过一个网名,就是《本能》的主演莎朗·斯通的角色名字。

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卢卡杀害林俊的手法,和《本能》中女主的杀人手法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用的冰锥。

警方从卢卡的审讯视频之中,也发现他很多的说辞都是照搬《本能》。

2014年12月,杀人凶手卢卡被判处终身监禁。

虽然卢卡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这份正义迟到了太久。

对林俊的家人而言,卢卡被判刑,他们的孩子也永远不可能再复生。

许多网友对人肉小组成员大加赞赏,将他们奉为互联网时代的英雄。

但是对他们本身来说,更多的是自责。

因为从头至尾,人肉小组成员就像是一个傀儡被卢卡操纵着,成了卢卡出名的工具。

在玩弄人肉小组时,卢卡曾经在推特上给《猫鼠游戏》的预告片点赞。

他觉得自己是只狡猾的老鼠,把猫戏弄的团团转。

有些人肉小组成员,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有些人想起了在追查卢卡时的一件往事:

一位患有抑郁症的网友为了博取关注,冒充了卢卡。

虽然有一部分人通过调查,发现他不是真正的凶手。

但更多的人还是对他进行了大肆的网络暴力。

最后这位网友不堪重负,几个月后自杀。

这个普通人,成了这场网络大战的牺牲者。

但在十恶不赦的杀人犯眼中,这种过激的指责和谩骂,反倒激发了他们虐杀的快感。

在纪录片最后,被采访者提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

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

我们将这个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拍出来,会不会浇灌了这群人心中的罪恶之花?

或许豆瓣网友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这句短评一语中的。

在我们关注着凶手卢卡时,大家都忘记了受害者。

这种遗忘,或许正是卢卡觉得自己成了“明星”的原因。

也是人肉小组认为自己成为了帮凶的根源。

如今,卢卡正身处监狱,他在狱中据说结了婚,他靠着自己的知名度,拥有了很多邪恶的粉丝。

他的妈妈出了本卢卡的传记,书中她觉得儿子依旧是个好孩子。

2019年的最后一天,我希望所有逝者都能安息。

也希望这个世界能真的恶有恶报。

林俊,R.I.P。

我们2020年再见吧,拜了个拜。

 6 ) 关于纪录片的伦理道德

非常偶然地看了这部纪录片,应该说Netflix还是展示了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制片水平,这部纪录片保持了极强的张力和叙述技巧,但关于这部作品,我想更让我在意的还是纪录片的伦理问题。

影片是以爱猫人士声讨虐猫视频为切入,引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凶杀案件。凶手的作案手法细节骇人听闻,令人生理性不适。

一方面,我认为纪录片确实缺少了对于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的人文关怀,用极小的篇幅简单地一笔带过了受害者的背景,更引用了杀手母亲空口无凭的发言诋毁、污名化受害者。事实上现实中,案件的凶手仍然在加拿大舒适的监狱里过着舒适的生活甚至结婚,她的母亲甚至将这段经历出书赚钱。而惨遭虐杀的被害人又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受害人远在中国的孤苦双亲又过得如何,我们都不得而知。这种现实本身就令人愤慨不平。纪录片也许没有义务选择某种视角和切入点,但我认为这本该是一个体现责任和人文关怀的时刻。

而另一方面,我认为影片所选择的立意是讨巧而不恰当的。制作者似乎是在尝试探讨,对于凶手这样一个表演欲强烈的病态犯罪者,互联网上自发的声讨和人肉是不是客观上刺激、甚至说滋养了他的犯罪欲望,正是因为这些爱猫人士朴素的道德感之下的持续关注和穷追不舍,某种意义上促成了惨剧的发生,影片甚至还在最后用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来诘问观众,让每一个关注者为此而背负道德压力。

我不知道制作团队是否为选取这样的视角而沾沾自喜,但至少在我看来是荒谬且不负责任的。对于做出这种极端变态虐杀行为的行凶者,我们再去探讨互联网的观众挑衅、刺激、诱导了他的行为,这种逻辑显然是滑稽的。就像前段时间仇杀亚裔案件中的警官那句“凶手经历了糟糕的一天”会让所有人愤怒,这是一种扭曲的理中客,是恶意的对重点视而不见。

者:一幕之谣

//www.bilibili.com/read/cv10892983

ibili

 短评

加拿大警方惊慌,法国警方老神在在,比不上德国网吧老板的机智。

8分钟前
  • Caster
  • 力荐

杀了几只猫就大肆搜捕,都忘了这个人最恶劣的行径是肢解了一个中国的同性恋,案件本身被模糊了,成了一场猎巫狂欢。这个son of bitch 现在还在加拿大奢华监狱里找了个老公,过着幸福生活,这些爱猫人士怎么不去结果了他?

12分钟前
  • Eric·要回家
  • 还行

弹幕里大家都在骂警察 对此我真的想哗众取宠地表现一些自己独特的见解 然而我做不到 因为我也实在觉得加拿大这些警察太尼玛傻逼无能了,警察专注于现实就可以完全脱离网络了?要是能早点看到网友们给你发的东西是不是整个框架就清晰多了呢?特别是那个女警官 毫无过人之处 到最后都没有给受害人家里一个明确的解释 真无语。三集看下来其实我内心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惊恐害怕又恶心 我更多是庆幸自己生活在了中国 一个网友力量毫不逊色于剧里 警察办事效率办事能力远远碾压于加拿大的国家里。当然 并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这样的事情 也希望林俊一个可以安息。

16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意料之外的厉害好剧👍 看片名以为是网络人肉虐猫主题 看了两集发现迁出几年前的加拿大碎尸案 再看下去又发现国际追踪的痕迹… 特期待American Crime Stories主创把它改编成罪犯第一视角的drama 第一次坐前两排等待此剧火🔥

21分钟前
  • 睿蕊
  • 力荐

完全没想到内容是这样的一部纪录片,动物保护者心肠太好,还会自责和自省,但变态的不会,作恶是迟早的事。

22分钟前
  • bohegao
  • 力荐

最后也没有给个解释 好像到最高潮就没了。最可怜的是林俊和家人 。可杀人犯现在在加拿大监狱里逍遥自在 有好多崇拜者 然后还结婚了 WTF.网络时代催生了很多恶魔 众多网民说不定也是帮助恶魔的evolve 。。。谁知道呢?

25分钟前
  • Little K
  • 推荐

希望后世有人站在林俊的角度来说这个故事

27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还行

打过低分的到底是为同胞不平还是被“同性恋”冒犯?gay只是一个词。

30分钟前
  • 爱闹哪样腾
  • 力荐

网络上的人性可怕,现实中又何尝不是亦然,个人不赞同帮凶的说法。回头想想,真正的追捕只是在发现受害者之后,两位网上战友的行为虽然让人钦佩,但其实在整个案件中并没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最让人伤心的是林俊的家人终究也没有得到一个解释,甚至一个道歉,好像他的死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高潮,昙花一现也就落幕了。

31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网络社会意义大于案件意义,一个并不高智商也并不传奇的罪犯,只因为行为过激变态,在网上引起轰动从而被过分夸大甚至被追捧。人类劣质和黑暗的一面展现出来了,文明和高明却没看见多少,本来这也不是错,因为人类本来就不堪。可错就错在罪犯没有得到惩治,受害人没有得到尊重,作为纪录片既不完整,反思性也太差。最后一切变成了娱乐,没有任何升华空间。6.5分

32分钟前
  • 王俊俊
  • 还行

4.5 比《网络迷踪》还要恐怖好几倍的“十八弯回环究极过山车反转”。不仅搭建了层次分明的叙事结构,达成年度最佳的悬疑体验;而且真正深入到社群的内部,一群无关者被卷入进风暴漩涡的中心。无论是通过“群聊”与搜索手段的追踪历程,还是对作案者网络遗迹与背后心理的书写,都将网络社会的肌理与症候的展示推向极致。今年最值得一看的纪录剧集。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天啊 多伦多从未被拍得如此好看!抽丝剥茧啊 喜欢这种民间谷歌侦探 从细节找出真相 一开始这群网络卫士自发地通过虐猫视频找出了犯人 但也因此逼死了一个普通网民…… 加拿大警察真的是吃白饭吗 有了驾照有了监控还找不到人?最后靠一个德国网吧老板的机智报警才抓到?? luca真人原来如此孱弱 从小就在学校被霸凌 他和妈妈的关系有点一言难尽 她竟然说对他的追捕是overkill 是disgrace 大姐 谁才是disgrace?你儿子亲手谋杀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亲手毁了一个家庭好吗?!合照让我想到美剧哥谭里的小丑和母亲 父亲则从头到尾压根没出现过 结尾那段《本能》的回放 和现实的重叠 简直一身鸡皮疙瘩 留学生受害者和家人真的太惨了 RIP

36分钟前
  • 沙力兔
  • 力荐

好的地方很多人說過了,這裡說幾個我看出來的問題。一是兇手在體制下無法得到應有的懲罰,相當於得逞了,令人不忿。二是作為戲膽的動保小隊未見得對破案發揮了什麼作用,卻自我感動,隱隱有水仙之氣。三是蟒蛇一片中的另一雙手沒有解釋。最後,第一集中提到的疑似網路暴力受害者居然一筆帶過,再不提及。暴力本身並不分善惡,但沒有約束的暴力一定會作惡。

40分钟前
  • int cmp
  • 较差

起先只是因为网络追踪虐猫者的题材而点开,没想到看着看着居然引出了几年前震惊北美华人圈的案子。最后结尾居然还 meta 了一把。一口气看完,虽然网络追踪小组的证据链和警方的介入稍微松散少了些戏剧性的工整,但是整个追踪,剥茧的角度紧迫压抑张弛有度,从新角度打开了一桩熟悉的旧案,值得一看。

43分钟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网络时代为了关注刻意造成的耸动与伪装,线上信息的泄漏,错误的暴民霸凌,公义系统体制性造成的延迟反应…第一集由爱猫人士的追捕而起,第二集是惨剧的发生与放大,最终落在对当年耳熟能详却又不忍回首的事件记忆。整整三集,直接绕过了其他有双倍/三倍篇幅会进行的背景铺垫与更为细致的证据探索,快进到当中的黑暗与残忍。这无疑是今年最为曲折又戏剧化的纪录类节目,甚至电视剧都不带这么拍的。Deanna是罪案剧那些有着敏锐触觉和带着矛盾心情沉重前行的“女探员”,而Luka则是集自恋、贪婪与骇人并且叫嚣着“来抓我”的凶手。当年还在哀悼林俊的情绪似乎已经尘封,但又重新唤起了害怕与牵挂,或许这就是真实记叙中最令人不安的部分。也希望这个年轻、在异国他乡本是寻找自由的生命,终于有一天能够在天国安息。

46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Luka的母亲才是个disgrace 养了这么个儿子 还好意思发布memoir来capitalize自己的murderer son. Truly DISGUSTING both mother and son 拒绝洗白!!!

50分钟前
  • 吐泡泡的金鱼
  • 力荐

不是纪录片的纪录片吧。看了让人很难过。好像所有参与分享,追踪的人,包括杀人犯,都是沉迷在obession之中。

52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纪录片最后忘记了那个在第一集被舆论暴力逼死的抑郁症患者,他也许并不是完全无辜,却早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还有林俊的死,最后只让人记住:他的父母,再也没有儿子给他们养老了,这不公平。也许这就是取名“别惹猫咪”的原因:人们大概已经对人命的逝去司空见惯,但是永远无法接受自己看到小猫被虐。猫咪猫咪,永远无辜,永远可爱。

57分钟前
  • Leon
  • 还行

1,在他们眼里猫狗的虐杀残酷性胜于华人2,国内并没报道林俊是gay,如果林俊没有受诱惑去和Luke啪啪啪,那死的不会是他3,所以网络暴力自杀的那位就白死了4,国外警察的确很弱智,资本主义世界观,在与税有关的会往死里抓,人身安全的于己无关。

58分钟前
  • omfoke
  • 推荐

当那个Jun Lin的朋友说儿子在中国文化中担任照顾父母的职责,他是全家的希望。去他妈的我真的deeply offended。另外两点疑惑,他被从沙滩发现送到医院是自编自导吗?其中一个虐猫视频最后出现的手是谁的?

1小时前
  • 赤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