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糖

HD

主演:薛景求,文素丽,金汝珍,徐情,高瑞熙,李代延,金敬益,金仁权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日本语言:韩语年份:199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薄荷糖 剧照 NO.1薄荷糖 剧照 NO.2薄荷糖 剧照 NO.3薄荷糖 剧照 NO.4薄荷糖 剧照 NO.5薄荷糖 剧照 NO.6薄荷糖 剧照 NO.13薄荷糖 剧照 NO.14薄荷糖 剧照 NO.15薄荷糖 剧照 NO.16薄荷糖 剧照 NO.17薄荷糖 剧照 NO.18薄荷糖 剧照 NO.19薄荷糖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薄荷糖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春天,对生活绝望的中年男子金永浩(薛景求饰),落魄地参与了同学会,他神经质般哭叫,并在高架桥上面对迎面而来的火车嘶喊:我要回去!  火车带着记忆倒走,三天前的金永浩已然崩溃,欲寻了断,但是被神秘人物叫去见一个人;再之后是1994年,他生活放荡,对妻子(金丽珍饰)冷若冰霜又出手大打;1987年身为警察的他,手段凶悍;1984年、1980年一直到1978年,直到第7个片段通过初恋情人(文素利饰)以及“薄荷糖”这一点题信物,影片才给出是什么碾压过主人公的生命,粉碎其美好的答案。后天英语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爱在拜城太太万岁2016真实的哥哥金色池塘1981我们有人在撒谎 第二季非常小特务厚牛皮事与愿违的不死冒险者我们的艺术连体共生姐妹恐怖魔笛精武陈真(2008)海军陆战队员5:杀戮战场名校风暴短篇故事:奥马尔、安德与亚历克西斯濑户内海2017海的尽头是草原我在耀瓷小镇等你她们的犯罪背信克林封锁(2022)十八岁的瞬间灯火管制废柴英雄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二代目儿女冤家猎杀边缘温州三家人凯恩舰哗变的军事审判瓦尔德斯蒂尔是我们做的上车走吧爱的剖析谜案追凶第一季两个伊莲娜吸血鬼3:恶魔城克劳斯:圣诞节的秘密机器之心

 长篇影评

 1 ) 多抓鱼

李沧东用了太多的火车和镜子,能出现的地方就不放过。不同段落之间的关键词、标志物,延续呼应处理得极好。犯人、男人和女人赤裸的身体(人体的纯洁和被玷污,主要是后者),收音机里关于独裁者全斗焕的新闻(关注民主化进程),《薄荷糖》充满了大量可供分析的素材。 用手指比划出镜头时的虚焦对焦,只能说李沧东太会抓人了。 《绿鱼》里的韩石圭,《薄荷糖》里的薛景求,两个角色都是退伍之后慢慢被生活所毁灭。概括下,一个跟不上时代无所适从,一个失手铸成大错逃脱不得。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本性美好,天性善良,但易碎(被军靴重重踩过的薄荷糖)。一个卷入黑道,一个进入警局,正与反没有对错,因为呈现的只有同样的结果。 后面有人问到一个结尾的问题,永浩为什么哭?真要说起来也就是个开放的结尾,没有标准答案。我的第一个玩笑解释是对着阳光不会刺眼么,当然要流泪。不过看出主人公情感丰富、敏感脆弱却也不是难事,尤其是看过《绿鱼》,那位一头载倒在女人的爱和大哥的情里的傻小弟,人物还是有相似之处。再扯远点,“小旅馆”里女人安慰永浩的方式甚至与《绿鱼》某个场景出奇的像。 按alty说的,他选择不极端、相对麻木,属于正常人的处理手段和生存方式,完全可以掩埋住内心的罪恶。你看其他的钢盔士兵,其他的暴力警察,总不至于像他那样自寻苦恼。 然而光州事件的影响是持续的,永浩还是被光州事件给摧毁了。他变得残暴,犯人之后继而是家人,然后是自己(中间他踢狗的片段,连动物都不放过)。他列了一堆可恨的人,最后是自己。主人公承担了一种社会与历史所带来的错,这不是大与小的矛盾,通俗的说总要有人来承担,所以他不相信祷告(又见信教),有着洗不脱的罪恶。 绕回来,他为什么哭。老外天真地想,只有他走出围坐的聚会,文素利没跟出来,他所以哭。拜托,他一没回头二没有面带遗憾,只是轻触小花(野花?中间一段K歌出现了歌词关联)。与开头相比,就是普通寻常不过的想离开下。对《薄荷糖》全片,美好是短暂的,人生是痛苦的。只有1979年这段,对主人公的人生来说才是干净的。如果明白有人会由于太高兴或太幸福甚至是一阵风吹过都想哭,那解释起来就方便多了。 之前薛景求与文素利的对话很意外,第一遍完全不记得。可以用来解释首尾河边沙滩、铁路桥下的设置,也可以来解释落泪原因。 他们那段对话,想说的就是法语的Déjà-vu呢,惭愧的是那会不知道怎么读,似曾相识。仿佛来到过这片地方,这水与山,花与草——对观众亦是一种暗示,开头就见过了。主人公这么说只是心情表述,加上歌里唱的“我该怎么办”(潜台词是以后再也不会有了),足以让他在独自离开人群后落泪(粗心的、屏幕小点估计还看不出来)。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55665/

 2 ) 没有回程的人生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很多人在对过往某段经历肠子悔青的惆怅时刻,往往要做此超现实主义设想,但是我们知道,这只能是衰人的YY行为,我们只能向前,无法向后。《薄荷糖》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他一副行尸走肉搬的模样,面对迎面而来的列车,绝望的喊到“我要回去”,由此拉开了韩国导演李沧东向我们展示的人生倒流悬疑剧的大幕。看《薄荷糖》,感觉很像看阎连科那部让我看了下巴落地的《日光流年》的感觉,同样从人生落寞倒叙到人生的各个阶段,直到开始的地方。

    本片主人公金永浩在片中,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他的几段人生,金融危机后的颠沛流离;金融泡沫中的意气风发;警察生涯中的飞扬跋扈;军旅岁月里的迷茫困顿,再到“最后”,人生开始的地方,年轻的他与一个女孩情义绵绵。如果是一个通常的顺序的形式,那么从剧情上,这是一个简单的人生梦想破灭的故事,但是李沧东来了一手连续倒叙,让故事就不那么简单了,何况本片不只是形式上有噱头那么简单,导演更在细节上展现着自己的功力。

    在本片中,导演一直在制造着一种悬念,从开头金永浩寻死开始,就留下了他为什么要自杀的悬疑,表明上看金融危机导致倾家荡产是个原因,但是又留下一个照相机的线索,让人猜疑。接着,在金融泡沫中,他显的不可一世,脾气暴躁,这边才将偷情的妻子和其情人爆打一顿,那边就马上去跟自己的情人幽会,这样的暴虐性格也让人对其过去有了兴趣,何况片中他还遇到一对他畏畏嗦嗦的人,这就更让人很自然的继续随着他的经历回溯。接着我们知道了他曾经是一个警察,在韩国民主运动中,对犯人残酷的虐待,而同时回忆昔日恋情时又一脸纯真,这样的对比显然有更复杂的过去,还有他与昔日情人的再会,那么冷淡,那么意犹未尽,只有旧爱留下的相机还作为旧日恋情的余迹,而这相机也呼应了本片开始时让金永浩展开人生回忆的相机。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矛盾的性格,一边深情,一边残酷,时间继续倒转,我们看到了一个兵营的新兵,带着一年青涩,在残酷的环境下不知所措,就是这个叫金永浩的新兵,在一次行动中,带着善意要掩护一个少女回家,却无意中酿成大错,面对少女的尸体,他的那份绝望那样痛彻心扉,也让他开始后来的性格分裂似的人生。

    李沧东在金永浩每段人生的回溯时,都以飞驰的列车作为导引,这是个有趣的带入,当飞驰的列车向寻死的金永浩驶来时,刹那间却是人生的回顾。而结束人生的列车是现实的,倒转人生的列车是虚幻的,人生是条单行道,只能向前,无法向后。那残酷绝望的今天,与无法再回的昨天的青春的强烈对比给人无限唏嘘感。本片从叙事方式上看,表面上只是一个倒叙而已,但是导演让这几个环节衔接紧密,期间又不断引发悬念,以不同阶段人物性格的反差来造成充满张力的戏剧效果,让这段人生的叙述显得虽并没有他的另一部作品《绿洲》看着那么揪心,但是正是在平缓中,由故事自杀的最高潮,向表面的最平淡的青春开始的地方进发,对观众心灵的冲击却渐渐达到高潮,这样的叙事手法结合细微的细节处理展现了李沧东不凡的功力。

    在片末,导演将金永浩的故事定格在他即将踏上社会的时刻,我们看到几个青年,在河边草地上快乐的歌唱,看上去傻傻的单纯,呆呆的青涩,金永浩和一位少女开始生情,当他们歌唱的时候互相偷看时,可曾想到,这纯真的爱是金永浩人生路上最后的一份单纯,今后他将以可怕的速度“成熟”,抛却曾经摄影的梦想,走向不归的人生。而巧合的是,他最青春的那片草地,就是他最后走过的草地,走过这片承载过美丽憧憬的草地,他走上铁路桥,任列车驶来,在“我要回去”的狂呼中结束人生。随着这段人生,李沧东也顺带着回顾了下韩国现代史,在各个阶段,我们发现金永浩的人生也很可能是那个大时代背景下很多人的命运,他们呼唤公平,他们互相争斗,他们在繁荣的经济中暴富风光,又在萧条的世道下无力生存,这是“马后炮”式的回顾,也是导演充满人文关怀的反思,在历史大流中,我们的人生该如何前行?被历史洪流挟裹我们又有多少自主的选择?我们只能边走边想,永远不能回头,但是我想保留些曾经激励自己前行的单纯力量,让自己在艰难时期避开死亡的列车,应该算是一种可行的寄托。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46ff6bd0eb6f7c89a1ec9c2f.html


 3 ) 一首歌和一部电影

       看李沧东的《薄荷糖》时,被一首歌打动,那首《告诉劳拉我爱她》在薛景求扮演的男主角走进酒馆时响起,直到和陌生女郎过夜,歌的旋律仍萦绕着。夜晚,他在陌生女郎的身上看到了初恋的身影,但那只是幻觉,在怅惘中,那首歌显得沉重起来。我不由得想像,当年他与初恋在一起时,这首曲是否也响起过?
    可以肯定,歌曲在他初恋时响起过。摇滚歌手Ray Peterson在60年代创作了这首歌,歌词讲述了汤米为了赚得一只给萝拉的结婚戒指,参加了危险性极高的非法赛车,结果赔上了自己的性命,临终前仍不忘说:告诉萝拉我爱她。Ray Peterson和薛景求都是瘦弱的身材,影片中,直到最后才出现了1978年他与初恋女友的段落,李沧东用倒叙的手段,似乎想加强电影的悲剧效果。
    他与初恋漫步在小溪边时,相互拍照,并将照相机最后送给了她,1978年的他,面容非常的羞涩,甚至可以用单纯来形容。而影片之前呈现的几个年代段落,观众看到的则是他的人性逐渐褪去的过程。韩国电影学者李孝仁在《战后韩国电影与社会文化》一书中指出,1980年发生的光州事件彻底改变了薛景求所饰男主角的人性,他在参与围剿抗议群众的行动中,误杀了一名女高中生,从此变得残忍而冷漠。退伍后,断绝了与初恋的联系,与一个并不爱的女人结婚,后来又离婚,在生意场上被骗,最终走向自杀。
    将光州事件和男主角的蜕变联系起来,可以说是李沧东的个人经历作祟,其实,《薄荷糖》是他想象的一个故事,而主角就是其自身。电影描述的是他的另一条人生轨迹,是埋在内心里的悲观主义。作为光州事件的亲历者,李沧东认为,事件对自己,乃至韩国人,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政客不把平民性命当一回事,事件不单是政治的角力,更是人性与强权的斗争,当人性这方最后失败时,有些人将走向自暴自弃的悲观主义之路。
    在自暴自弃的时候,走进酒馆,遇到长相娇美的女人,耳边又传来老情歌。这不能不激起男主角的回忆,而记忆深处,是他善良、纯真的身影。有爱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而现在,初恋女友生命垂危,她憔悴,被绷带系紧的身躯使他尚存的人性苏醒,当看到女友一直保存着的照相机时,他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残忍。男主角最后自杀,是李沧东设计的一个诗意结局,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像那首歌里所唱的,在临死前,终于告诉她,我爱她,并且是生命中唯一的挚爱。
        
        

 4 ) 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最深沉的思绪眼泪所不能表达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这是我写的,关于李沧东,《薄荷糖》这部电影的第三篇评论。

说是评论,不如说,仅仅是感想。

这三篇评论,都不是写给媒体的,而是发表在BBS、博客,和我的公众号号上(前两篇也收录在《身不在场》)。

它们虽然是公开的,却是我的私人感受。

写第一篇时,我不到20岁。写第二篇时,我24岁

如今,我走到35岁的人生关卡。

我还是那个我,电影还是那部电影,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就像观众在一开始就知道主人公的结局。关注的地方,似乎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这一次,我更多的,是卷入了《薄荷糖》与其他电影的情绪关联。

比如主人公去追捕大学生,他哭丧着,和同样落了队的战友说,靴子灌满了水,真的跑不动了。他就那么在铁轨上摔倒,坐下了。你就突然想到,难怪在之前的电影,在他之后的人生,他的脚,就时不时会突然崴上那么一下。每每遇到天气变化的风湿痛关节炎病人,他们的身体,会有预先的感知。感知的存在,提醒着将来的事,又更多是过去的病因,反复在纠缠困扰。

电影表现这一幕,主人公虽然穿军装,别钢盔,踩高靴,但从整装出发那一刻开始,他始终表现得更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名不合格的军人,就像他黑洞洞枪口对准的,是同样不知所措,在赶夜路的女学生。

我想,你可以认为在这个地方,《薄荷糖》是像《美国往事》,主人公只是一个温柔、腼腆、喜欢河滩上小花、想拥有一台照相机的年轻人。电影呢,就是一个在人生路上绊倒,摔了一跤,再怎么爬也爬不起来的韩国悲剧。

主人公在几个人生年份里,也会反复对着镜子。他看着自己,像看一头野兽,看一个陌生人,那何尝不是《出租车司机》里,越战创伤的罗伯特德尼罗,就差在那头上,抽出来两支圆锥小角。

还有火车过隧道,花好人退,一切都在倒回,总感觉是李沧东看过侯孝贤《恋恋风尘》之后的灵感。一封信,夹带一颗薄荷糖,最后装得满满的一罐子。年轻女工表达爱意的方式,能呈给心爱之人的信物,也只是一粒又一粒,纯白,气味常新,能瞬间唤起清醒记忆的薄荷糖。就像《恋恋风尘》中,阿云买了一千多个信封和一千多张邮票,给阿远寄信。这是吴念真的真实故事,初恋情人叫阿真,他就起笔名:吴念真。

李沧东并没有告诉观众,这对年轻人到底拥有什么样子的深厚感情,山盟海誓还是铁骨柔情,令女方在临死前,还想着见初恋一面。她曾带着一些不安,还有羞赧的神色说,他的手很丑,但很温柔。他却装作坏人的模样,把手放在了另一个姑娘的大腿上摩挲,上下其手,完成了恶犬和魔鬼的变身。

爱情,一件过于戏剧的事情,李沧东却没有告知观众原因。

正如死。死是那么残酷的一件事,泰国电影《死于明日》电影行进的每秒钟,世界上都有人在死去,却很少有人会想去认真了解,到底有什么东西,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狠狠践踏而过。

从主人公所作所为的许多事来看,他也是个人渣,暴力狂。愈懦弱,愈疯狂。他在韩国社会中,变换着自己扮演的角色,最后万劫不复,一无所有。

映后李沧东现场解释说,他是仿照普鲁斯特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的文学性(即玛德莲蛋糕,象征着生活记忆),以日常生活中太容易被忽略的事物,即薄荷糖,透过日常细碎,呈现角色的愤怒或悲伤,领悟感受那句“人生是美好的?”——一句来自他人日记的话,像是设问、追问,不断的反问。

无论是火车、照相机、薄荷糖、自行车、合唱歌曲,还是电视新闻,它们都以毫不起眼的方式,出现在了主人公的生命之中。这个崩溃自毁的主人公,他身体里的东西,早已慢慢死去。他渴望回到过去,让一切不要开始。他想回去,追寻旧时光。

诗人华兹华斯写道:

对于我,最平淡的野花也能启发,最深沉的思绪眼泪所不能表达。

玛德莲蛋糕: 普鲁斯特著名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如卷一《在斯万家那边》)中,玛德莲蛋糕或称“小玛德莲蛋糕”多次在文中出现。玛德莲蛋糕混合在椴树茶中的味道使“叙述者——我”回忆到自己的童年,因而成为青年马塞尔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并促成写作的催化剂。因此,玛德莲蛋糕也渐渐具有代表普鲁斯特(及其作品)与意识流小说含义的重要符号(标示)与象征物。

请回答2019

 5 ) 人生是美丽的

上个月奉俊昊上了新片,兴冲冲的跑到电影院去看了。朋友问起这个片子怎么样,我说还行,挺不错。其实心里是挺失望的。即使是十年前的《杀人回忆》五年前的《母亲》,奉俊昊都让我久久的不能沉默。《雪国列车》确实很不错,但不知为什么,我没有特殊的感觉,可能是一个从不在意关于政治的东西的人不太懂得欣赏的片子。

又想起了那些韩国片,无论是拍爱情的,亲情的,悬疑的,总有那么几部让人心不塞的片子。我反复看了最多遍的,是李沧东99年的《薄荷糖》。

《薄荷糖》其实是并不复杂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的一生,从美满,到绝望,最后像海子一样,在火车轨上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活着》说的也是人的故事,但韩国人做事真的充满情调,《活着》的赤裸裸的悲剧让人心头沉重,《薄荷糖》用的是段落倒叙叙事,开头便是男主角金永浩参加同学聚会后失落的走上火车轨道,冲着驶来的火车大喊的镜头。火车带走了他的性命,仍要驶到目的地。之后的七个片段,火车开始倒行,就像《返老还童》里的钟一样,我看到了金永浩缓慢的一生。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乱叙的片子,和《低俗小说》不一样的是,这样的叙事带来的不是惊喜,是深刻。金永浩,李沧东在影片里把它朔造得及其分裂,温柔粗暴,浓烈孤僻,敏感又单纯。我们看到的不是编剧或者导演写出的这个人的未来,而是他早就存在的,就在我们身旁的人的前生。噢,有时会恍然大悟,原来我变成今天这样,都是我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呢,环境,人,还是社会。在第一段里,失魂落魄的金永浩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把手枪,本想自杀,但始终下不了手。他在漏雨的房间里看着手枪痴痴的笑,这样死去太不值得了,他这样想,一定要从毁掉了他人生中的人之间选一个,杀了他,再共赴黄泉。但那个人到底是谁呢?是让他的血汗钱变成废纸的证劵公司的职员么?还是那些谋取暴利的高利贷,又或者是骗了自己所有信誉与投资的合伙人?还有给自己带过帽子的离了婚的老婆。天,毁了人生的人真是太多了,到底杀谁才好。

最终还是只杀死了自己。从1979年到1999年。二十年里,可以看到年轻时服兵役的金永浩,参加作战慌乱不已的金永浩,刚入警队威风四面的金永浩,辞职经商满面假笑的金永浩,抓奸在床时愤怒的金永浩,与职员出轨时轻浮的金永浩。或许就这么简单,也这么像阿甘,韩国的历史也随着金永浩的命运跌宕起伏着。79年“汉城之春”,金永浩与夜校同学郊游,1980年光州事件金永浩应征入伍。87年汉城改宪大游行,拷打追捕异议人士,一边扇着嫌犯的耳光,一边温柔的询问:“不好受吧?”,88年汉城奥运会,全斗焕下台,金永浩开始准备辞职经商,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金永浩最终破产,落魄街头。99年,夜校同学二十周年聚会,金永浩在聚会上默默的走上火车轨,冲着四周大喊大叫。火车撞向他那一刻,他对着镜头的台词是“我要回去”

关于片名,薄荷糖是片子里的一个道具,金永浩在服兵役时,初恋女友在糖厂上班,在每封信中都会寄一颗给他,金永浩为了收藏这些糖,挨了教官不少揍。后来因为光州事件里一个小姑娘的死亡,他却拒绝了初恋女友,也可能是金永浩原本美满生活的转折。最后金永浩自杀前见到了这个初恋女友,女友已经结婚并有了孩子,但

却因病瘫痪在床,不久人世。金永浩将薄荷糖递给已说不出话睁不开眼的初恋女友,轻轻的述说了当年薄荷糖对他的意义。但后来已然全无意义了。金永浩在与自己公司的小职员偷情时,职员要喂他吃薄荷糖,金永浩却用很嫌弃的表情拒绝了,不过最后还是吃下去,也不知有没有想起什么。薄荷糖总是清凉的,对暴躁的心,也是能安抚一会的吧。

影片的结尾,1979年春,郊游的人们在草地上唱着歌,金永浩拿到了初恋的第一颗薄荷糖,然后人们围着圈坐下来,开始唱歌。

一首77年的歌,歌名是나 어떡해(我该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呢,你抛下我的话

不行,真的不行,请你不要离开我,有什么无法告诉我的苦衷吗

曾那样亲切的你,曾那样温柔的你,怎么能那么无情

无法相信,你会舍我而去 我不要信,你跟我说再见



金永浩走到一旁躺下,在群山里又落泪了。

 

虽然你还是抛下了,但我还要继续生活。

就像是片里第三段的幕起:

“一九九四年夏,人生是美丽的”

allen gao

14.4.4

 6 ) 《薄荷糖》细节整理

(给自己看的,请忽略。。)

1

1、男主右边是同一个人。郊游时关系最亲密,也是二十年之后的野游会重聚时,唯一真正把他当朋友的人。

2

2、同样是躺在地上,自杀前的男主躺在铁轨正下方,视线朝左,目视火车向自己开来;二十年前则躺在铁轨侧方,视线朝右,目送火车开走。

在电影画面里,从左至右是更加自然的方向,因为这样更符合我们视觉的习惯,一般来说带有积极的暗示。但因为我们提前知晓他的人生必然是残酷的,因此这样的镜头设置显得更加悲凉。

3

3、野游会和郊游的同一首歌,二十年后男主再唱起,没有人想起来,只当他疯了。歌词全文非常应景。

4

4、二十年前的郊游唱的歌。这里正是男主的“墓地”。原诗是김민기<아침 이슬>

5

5、两次祈祷。第一次是上帝视角。

6

6、情人和初恋。社会环境、男主位置和心境的变化,和情人约会时座位在背面也是避免被熟人认出的设置。

与饭桌戏类似的二人镜头。三角构图(人物在立柱两边),人物倾斜的方向相互交叉。

7

7、学车。

8

8、从暴力的端倪(只是挠了挠胳肢窝)到暴力的实施。

9

9、钥匙是放不下的过去。

10

10、恐吓。但孩子已经不再屈服,懂得反击了。

11

11、

 短评

无论是从体量上还是内容上讲,大概都是韩国的霸王别姬吧。结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如果完全正叙倒也可以,但就是缺了这种“揭示”的味道。谁能想到层层性格外壳被剥离之后,里面竟然是那么鲜活、那么纯洁、那么善良的一颗跳动的心脏!如果警察政府把人变成魔,经济又把人变成鬼,那么什么能让人成为人呢

5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1.他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啊,温柔到不愿自己沾上血腥和污秽的手染指于她,温柔到会因为美好的心情而落泪;2.什么人生啊、爱情啊,通通在铁轨上被碾得粉碎;3.后半程看得好压抑,男主演技太厉害;4.洒落的薄荷糖,被士兵踩碎,那或许也是我心碎的声音。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用一个人的一生反映韩国近代社会二十年的变迁。薛景求真是个好演员,看得人撕心裂肺的,一段段倒叙不觉得老套反而格外难受。人的命运到底会不会因为一个瞬间而彻底改变呢,就像火车轨道的岔路?终于看到对胃口的韩片了,整体的文学气质真是必须赞

1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个倒叙结构太赞了(尤其再加上这个倒开的火车)!一层一层深挖好似心理分析,挖到最后竟然是光州事件!马上片子变五星啊。

1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第一次这样看完《薄荷糖》你只能知道所有一切的原因,李沧东真正伟大之处是当你在脑里重新回想一遍的时候,才发现人生竟然是这样慢慢变成你完全想象不到的模样。

19分钟前
  • 布丁安
  • 力荐

李沧东代表作。影片展现了一个纯真善良的文艺青年由于社会的戕害和性格弱点堕落至暴虐冷漠并走向毁灭的过程。横跨20年的纯倒叙片段,留白与呼应恰到好处,当时间和记忆如倒着行驶的火车从绝望回溯至希望,心酸也变成了痛彻心扉的泪水。薛景求的演技惊为天人,哀婉配乐和长镜头都做到了极致。(9.5/10)【2021.6.13.SIFF大光明 4K修复三刷】依然有不少新发现,动人性亦不曾减少。每句歌词亦都有所指涉,与人物经历及对命运的诘问相契合。各种细节上的呼应,实在精妙,包括手的意象。许多地方既有现实性,也都可以读解为象征或隐喻,贯穿始终每段形式各异的火车与薄荷糖无需赘言,骑自行车绕圈和受伤的腿脚都意味深长。除火车倒行的过渡段落外均无画外配乐。最后的定格+渐强的火车声,你甚至可以将全片读解为一种濒死体验或死前的脑内小剧场。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重看#我的人生是怎样一步一步毁灭的。倒叙式结构并非全然刻意炫技,而是一种深挖的悬疑,一定会有深层的病因导致从根子里朽烂,于是在叙事闭合回环处看到政治气候与体制钳固是如何将一个曾充满理想和纯真的鲜活个体碾磨到腐烂破灭,「薄荷糖」见证了整个人生走向最黑深处;更是韩国二十年间的编年史,隐约可见某种暴戾自毁式的国民情绪,个人在时代车轮被碾成齑粉,光/州事件的延宕回声穿越了历史的迷障。哭惨的两幕:来到她的家乡,经历同一场雨,以她之名呼唤着身旁的陌生人,用破碎的悔意和怀念埋葬自己;青春作伴的野餐,他们满怀憧憬着仰望天空,“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2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所有东雅人看完要哭泣的水平,国家的暴力碾压过个人,暴力创伤里夹缝生存的暴民,只拥有暴力的语言,毁了他人生的混蛋到底是谁

25分钟前
  • 散步之年
  • 推荐

这完全是一部对福柯《归训与惩罚》的致敬,主人公由权利极端分化的军营到社会的普通人,再到施行凌驾于肢体权利之上的残暴警察,再到一无所有穷汉。社会啊就是一个巨大,有严格纪律的机器,人在怎么折腾都得归训于这种制度,不管主人公在怎么惨,都不可能归结为命运,他只是一只迷失在权利阶级里的盲兽

26分钟前
  • 乔大路
  • 推荐

倒叙真是一种悲伤的结构。

2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感觉如《诗》,李沧东的特质也很明显。 七个片段,男人的一生。我们是如何一点点丢掉善良和本真,如何一点点学着面对残忍和残忍。 那一刻,是长大。已经成人何其悲哀的现实。

32分钟前
  • Mmm
  • 推荐

4.5。相比看《芳华》的我们,我觉得还是看《薄荷糖》的他们会更幸福一点。伤口谁都有,但有人在释放中留下伤痕,有人扭捏着整出了疤。(21.1.12追加:有关“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后知后觉”。)

35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李沧东,你是位真正的诗人

37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极好的文本,极好的表演。李沧东对于男权社会有着极为精准透彻的拆解。“薄荷糖”既是指代又是比喻,也许每个男性在踏入社会之前都是一颗清新的薄荷糖,但是进入社会后,也就是影片中薄荷糖从饭盒里掉落、被踩碎开始,男性最终在男权机器的塑造下终于成了男权社会所定义的“男人”——成了手上的一把屎。李沧东把男权机器的塑形分为了三个阶段:军中的权力霸凌、政府的特权享受、资本的私有物化,三阶段过后,男性彻底与男权社会结为一体。亚洲金融风暴的来袭,既是对男权社会的打击,亦是对连为一体的男性个体的摧毁。回过头来才终于意识到自己从一颗薄荷糖变成了一坨屎的男人,身在男权秩序之中但毫无反抗之力,最终祈求于时间的怜悯,于是有了《薄荷糖》,不如说影片本身就是一种忏悔式的想象。

38分钟前
  • 唉唉唉德华
  • 力荐

一部属于社会雄性的电影:光州事件展示了政治驱策对天性与梦想的绞杀,误杀女孩意味着体制中不经意或不得不犯下的罪孽。我们在腹黑无际的名利场中笑里藏刀割腥啖膻,为达目标不断扩张手段与代价的疆域。如果无力或无心于拷问与反思,美好的事物将被我们亲手戕害殆尽!此时此心,得见此片,此生幸甚!

3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结尾时男主人公那张对着春光流下幸福的泪水的脸,有一种在记忆中未曾微弱下来的光泽感。因为之前有太多罪恶与创伤已经被剥离过了。像一株老笋,把坚韧枯皮一层一层地剥,直到剩下最里面的那颗新芽。它明亮脆弱得近乎像一束光芒。它是电影终结时的那张脸。

44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Intro to Korean Films的课上看的,老师讲解时说的演员罗马音名字,看豆瓣才后知后觉发现是薛景求。好帅…后来老师放光州事件的纪录片,大家闹哄哄的,一向温和的老师暂停,严肃的说“希望你们能够把他们(纪录片当时的韩国人们)当成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认真地观看。”

49分钟前
  • 無機酸
  • 推荐

痛苦像刀一样残暴冰冷,一刀刀狠狠捅在你的心上,捅在你的肉上,捅得你一次又一次趔趄蜷伏下去无法起身。有的人因所经受的痛苦逐渐慈悲,有的人则被痛苦教训成一条恶狗或变异为一撮病毒。有的人在凌虐之下与上帝决裂,有的人最终妥协与生活和解.李沧东借金永浩之口一遍遍质问:你,真的觉得,人生美好吗?

5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幻肢:失去四肢的人所产生的幻觉,就像失去的四肢依然附着在躯干上。——这便是李沧东的无情之处,那些永久的残缺,是哪怕倒带放送都无法追回的。残忍的是时间,也是自我。

5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5.0 我覺得李滄東的幾部電影裡面這一部是最好的一開始我認為綠洲更棒 但實際上卻是這部最感動我 向後跑的人 向前進的火車 後退的時間 所有細節,將結局推向一個點。

57分钟前
  • 大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