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迪潘

HD

主演:樊尚·罗蒂埃,法兹·本沙迪,安东尼萨桑·杰苏萨桑,卡莉斯沃里·斯里尼瓦桑,克劳迪·维纳斯特汗比,马克·泽戈,巴斯·德莫,弗兰克·法利兹,约瑟芬娜·德·摩

类型:电影地区:语言:法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2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3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4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5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6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3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4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5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6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7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8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19流浪的迪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流浪的迪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片讲述在斯里兰卡,内战已经快要结束,无数难民等待着离开这片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为了更容易申请政治庇护,年轻的女人雅丽妮(Kalieaswari Sriniv饰)、曾经效力泰米尔猛虎组织的战士迪潘(杰苏萨桑·安东尼萨桑饰)和9岁的失去父母的小女孩伊莱娅(Claudine Vinasitha饰)冒充一家人,来到法国巴黎近郊开始了新生活。迪潘在这片贫民聚集的郊区找到了一个公寓管理员的工作,不会法语的雅丽妮也在一户人家做家政,“女儿”伊莱娅则进了附近的学校。生活看起来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充斥着暴力、毒品、犯罪的巴黎郊区,注定不会是他们平静生活的净土,当命运不可逆抗,迪潘只好用自己最熟悉的手段,守护这个由三个陌生人组成的相依为命的“家庭”。抢钱大作战2000生日信坟头村巨石之谜飞天大盗第八季蛛丝马迹生命因你而美丽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四季非快速眼动之窗 2023 夏爱到病除丧妖集聚便当盒里的小秘密天赐第二季末栈之重生龙虎恩仇最后的巫师猎人境·界(国语版)狐狸的夏天第二季孤城十少鸡祥如意客途秋恨(粤语)阿露薇云端之上普通话2067母女大战幽灵勇探战略大作战最后的莫希干人俏如彩蝶飞飞飞英雄少年血腥姐妹会进入盛夏之门天龙八部2013错嫁新娘杀手之吻冬荫功2:拳霸天下(原声版)恋爱高飞消失那天爱上你放弃求生推理要在晚餐后 电影版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护卫者2022

 长篇影评

 1 ) 只谈锡兰:斯里兰卡内战和欧洲难民问题是如何产生通感的?

获得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的影片《流浪的迪潘》,讲述了兰卡内战快结束时,三个陌生泰米尔人为申请政治庇护,冒充一家人来到法国开始新生活的故事。片中南亚元素很淡,但内战给主角带来的伤痛清晰可辨。

在欧洲难民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欧迪亚的这部片可谓是生逢其时。导演选择斯里兰卡,也许是因为兰卡内战结束已久,“兰卡难民"相较之下也没有那么敏感。但是,斯里兰卡内战和“猛虎组织”还是给大家留下了恐怖的记忆。兰卡内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斯里兰卡最主要民族:僧伽罗族

若你踏上斯里兰卡航空的机舱,穿着孔雀绿莎莉的美丽空姐会双手合十,对你道一声“Ayubowan”。这个饱含问候,祝你吉祥如意的“Ayubowan”就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之一,僧伽罗语。

僧伽罗语,自然是僧伽罗人的语言。僧伽罗人占斯里兰卡人口的70%。他们是远古时期,从南亚次大陆迁移过来的雅利安人的一支,信仰佛教。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你会发现斯里兰卡还通用另外一种语言:泰米尔语。在兰卡的印度教寺庙数量庞大,这些都是泰米尔人的神殿。

二、从南印迁居于锡兰的泰米尔族

公元前2世纪前后,南印度的泰米尔人也开始迁徙并定居锡兰岛。从公元5世纪直至16世纪,僧伽罗王国和泰米尔王国之间征战不断。14世纪初期,南印度的泰米尔人还在北部建立了贾夫纳王国。如今,泰米尔人依然是斯里兰卡的第二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他们主要居住在兰卡的北部和东部。信奉印度教。

三、神秘北部:贾夫纳的故事

影片中最初出现的地点,就是泰米尔人聚集的贾夫纳半岛。从地图上看,它像一片断裂的人类小腿骨骼。骨骼底端,有个叫做Chundikkulam的保护区。贾夫纳半岛就是通过这片十分狭仄的通道和锡兰陆地相连。所以,从地形上你就能看出,这是锡兰岛一片相对独立的区域。

她静默的躺在印度洋上,遥望着北面的印度。这片曾经发达的区域历经沧桑,伤痕累累,在旅行者心中,至今是一片迷云般的地方。同名的城市贾夫纳,是斯里兰卡北部省首都,同时,它也是贾夫纳半岛的行政中心。

历史上,贾夫纳是个繁华的城市。1619年,葡萄牙人打败了贾夫纳王国,在这里修筑起了港口。此后荷兰人和英国人分别入侵,不同国家的文化深刻的冲击着贾夫纳半岛。但是泰米尔人始终是这里的主要居民,贾夫纳也是斯里兰卡的印度教文化中心。1948年,斯里兰卡获得独立。此后泰米尔人和僧伽罗人的关系不断恶化。

四、两个民族的纷争

由于民族和宗教不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泰米尔人推翻僧伽罗人王国的事件。19世纪30年代英国占领斯里兰卡以后,殖民当局用泰米尔人制约僧伽罗人,使泰米尔人占据了工商和行政部门的最多和最高职位,拥有政治和经济的巨大优势,从而导致两个民族夙怨的加深。斯里兰卡独立后,约占全国74%的僧伽罗人掌握了国家权力,泰米尔人的势力消弱。两个民族就业、工资待遇、住房和教育等方面产生了不少摩擦,矛盾日益激化,多次发生冲突。

极端民族主义是可怕的,在1983年,13名兰卡士兵死于猛虎组织的一次伏击,该事件引发了“黑色七月”(Black July)。怒火和仇恨从科伦坡为起点,部分泰米尔人被烧杀抢掠,成百上千的人死亡离散。此后,两个民族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内战。1986年。泰米尔猛虎组织长期占据了贾夫纳地区。

1976年,以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为宗旨的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成立,1978年,少数泰米尔极端分子成立了反政府的“泰米尔虎”等大小30多个恐怖主义组织,此后两个民族爆发多次大规模流血冲突。2009年,在猛虎组织已被完全剿灭。现在斯里兰卡是一个和平,安全的旅行目的地。人民安居乐业,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2 ) Indiewire: 尖锐而悲悯的剧情片

本文翻译自indiewire戛纳影评系列,评分是A-
在大家都不能看电影的时候,随手偷窥一下金棕榈得主应该是什么样子吧。

在过去十年内,雅克·欧迪亚成功跃升为当代最广为人知也最出色的法国导演之一。2001年他凭借《唇语惊魂》获得国际关注, 2005年又拍摄了可圈可点的《我心遗忘的节奏》。但还是2009年的监狱史诗《预言者》令他真正享誉全球,该片不仅被奥斯卡提名,还荣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风头一时无两。

2012年的《锈与骨》依然好评如潮、拿奖拿到手软,并且由于当红巨星玛丽昂·歌迪亚加盟,导演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然而他这次的新作却有些追本溯源的意味,一部小成本电影,一帮十八线演员,和一个全新的主题。如此说来它的成功可能也并非偶然,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杰作,欧迪亚迄今为止最有力的作品之一,保持了他一贯的高水准却少了以往的缺陷。也许片尾最后几分钟要另当别论,但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本片由雅克·欧迪亚、Noé Debré以及托马斯·柏戈恩联合编剧,后者还曾与导演合作过《预言家》和《锈与骨》。故事始于斯里兰卡,一个叫Yalini的女人 (Kalieaswari Srinivasan饰)要为年轻孤女Illayaal (Claudine Vinasithamby饰)寻找容身之处。她们找到一个几乎素昧平生的男人拿到了新护照,三人一同乘船前往法国。他们都是泰米尔人,是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少数派民族,过去一直为独立而抗争,却在2009年结束的战争中惨遭战败。而这个现在叫做迪潘(Antonythasan Jesuthasa饰)的男人,则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退役军人,从前受任于泰米尔猛虎组织。

这个临时拼凑的家庭在法国被批准进入避难所。深受战争和妻儿之死折磨的迪潘,住进一个受毒贩控制的破旧住宅区,并做起了看门人。Yalini也在这里找到了工作,她负责照顾当地的帮派大佬Brahim (樊尚·罗蒂埃饰)的残疾叔叔并为他做饭,而Illayaal则必须要适应在异国新学校的学习生活。他们都努力想往前看,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但当纷争再起时,迪潘决定不再忍让。

欧迪亚从不吝于在影片中刻画多元文化,但《流浪的迪潘》是他第一次直面殖民体验,而这也为影片赋予了新的元素。斯里兰卡在电影中出现得很少,但推动全片发展的却正是主角们对它的思念与对新生活的希冀,而在描绘这一场背井离乡的旅途时,影片也表达得极为详尽又情真意切。

片名其实有些不准确,因为电影关注的是主角三人,而非只有迪潘(遗憾的是,尽管饰演Illyayaal的新人演员表现非常好,她在后半部分戏份比较少),但由于背负着最沉痛的过去,迪潘是最渴望能融入法国文化的。而Yalini则不那么情愿了,毕竟她只有26岁,却突然摊上了年长的假丈夫和孩子,还要磕磕碰碰地学一门新外语。

两位主演都非常优秀,而且相对来说都算是荧幕新人:饰演迪潘的Jesuthasan是位小有名气的作家,而饰演Yalini的Srinivasan则是首次进军大荧幕的印度话剧演员。他们略显青涩的演出却仿佛一个轻描淡写又浓墨重彩的姿态,让电影也拥有了鲜活的心跳声。假戏成真这个桥段容易让人想到《美国谍梦》,但片中描绘的爱情甚至远比《锈与骨》更有火花。电影既保持着欧迪亚式原始的生命力,又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为悲悯和有人情味儿的一部。

首映后的轩然大波表明影片最后一段尚存争议,也就是迪潘为保护家人奋起反抗的一部分,导演选择了一种自己更为习惯和更加保守的拍法。我对此倒没有太大异议,毕竟这个转折出现得也不算太突兀。随着电影渐趋尾声,那种覆水难收的紧张氛围越来越浓,而迪潘奋起保护这个临时家庭(即使她们可能并不需要帮助)的决定也并非毫无道理,因为他曾痛失妻儿却无能无力。也许是欧迪亚拍摄的手法有些太极端了,所以才会引起这些争议,但这对于电影和角色本身依然是妥帖的:迪潘逃出一个战场,却又踏入了另一个;而增强这一幕的视觉冲击,也使得观众对此举能更加感同身受。当然,尽管如此,我也承认结尾部分是全片最大败笔,它太过整齐,看起来一点都不走心。

此外,本片在视觉和声效上无不俱佳。新锐摄影师Eponine Momenceau贡献了几个本届戛纳最有纪念意义的电影画面,电子音乐人Nicolas Jaar的配乐也同样可圈可点。这就是欧迪亚的鼎盛之作,他摒弃了《锈与骨》中为求深挖人物内心而用力过猛的矫揉造作,而选择了一种极为人性化、甚至显得温情脉脉的世界观,于是,我们就迎来了这部今年在戛纳大放异彩的作品。


原文链接:http://blogs.indiewire.com/theplaylist/cannes-review-a-prophet-helmer-jacques-audiards-dheepan-is-an-excellent-searing-compassionate-drama-20150521
翻译当然是我。

 3 ) 《迪潘》:一场皆大欢喜的流浪

不是侯大师,也不是贾科长,金棕榈给了并不算最热门的《迪潘》。今年参赛的法国片多达五部,《迪潘》勉强算矬子里的将军,就导演雅克欧迪亚本人作品横向比较,《迪潘》也难说是他最好的电影;但时机就是一切,在一届略显平庸的戛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迪潘》胜出,似乎也是各方都能接受的最安全的选择。

《聂隐娘》略嫌老辣、《索尔之子》过于青葱,《龙虾》失之机巧,《卡罗尔》又显太工整——和今年戛纳其他几部热门比起来,《迪潘》的故事通俗晓畅易于接受(评委会那么多美国人……),同时又抓住了移民融合、战争创伤、底层挣扎等多个得分话题点。有意思的是,过去十年中,法国电影三次把金棕榈留下,从《墙壁之间》到《阿戴尔的生活》再到《迪潘》,无一例外地都是移民背景的故事。这显然是法国时政的映射,也成了法国电影索取话题深度的一条捷径。
 
电影《迪潘》的片名来自于影片主人公名字,迪潘是斯里兰卡泰米尔么猛虎组织反政府武装军一员,在战争中失去妻儿后借用他人身份偷渡来到法国,和他一起来法国的,还有因借用身份走在一起的临时妻子雅丽尼和临时女儿伊拉雅。在巴黎远郊街区,迪潘以街区看门收信清洁为业,逃离战火的他寄希望能将这个临时家庭运转下去,但事与愿违,迪潘一家无可避免地卷入帮派斗争。影片不紧不慢从迪潘忍辱偷生展开故事,却以结尾商业感十足的“以暴制暴”迎来高潮。
 
曾是战争英雄的迪潘试图融入新生活,忘记自己丧妻失子的过去,影片人物细节刻画生动,在获取移民身份时迪潘编造理由“曾是记者的最政府寻求政治避难”,同族的翻译没有翻成法文而是直接对他说:“这个理由被用烂了,换一个”。因为微博薪水不足以支撑全家生活,迪潘在劝雅丽尼也去找份工作同时,自己也兼职走街小贩,把荧光猫耳朵饰物戴在头上也毫不介意,这质感十足的细节,正来自导演雅克欧迪亚亲身见闻,“生活中没有人会去关注这些人背后发生了什么故事,而我非常有兴趣去探索”。

 虽然是以迪潘名字命名影片,但电影几乎以迪潘和妻子双线视角展开,和迪潘全片爆发前的隐忍比起来,“妻子”雅丽尼的情绪要丰富得多,她被打发去做社区保姆,没想到服务的是黑帮小头目的父亲,她和黑帮小头目之间的互动是推动影片进程的趣味点所在。两者身份背景相差悬殊,却因某种微妙共通的“身不由己”感而彼此牵连,雅丽尼在过去生活文化中,很难体会到来自男性世界的尊重和肯定,这些竟然在这个危险分子身上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她和迪潘间又从临时夫妻发展出某种相濡以沫相爱相杀的情感。
 
全片情感浓烈、细节丰富,在移民新生活的日常中呈现巴黎远郊社区的全景,故事推进缓慢却张力十足,全程保持了某种“危险即将发生”的压迫感。雅克欧迪亚的影片离不开“暴力”与“爱”两个主题:讲述爱的时候,伴随的永远是不知如何表达的粗鲁蛮横,而呈现暴力的时候,又满满皆是温情。迪潘不安的梦境里,反复出现故乡大象的特写,透光阳光树叶的大象目光柔和安逸,应和影片“流浪奔波”的主题,而最后一场绝地反击的暴力戏,迪潘在一片烟雾中提枪上楼,雅克欧迪亚用俯角近景把这段危险的复仇拍得诗意十足。
 
 剧本扎实、表演细腻、影像冷峻、南亚风情的音乐也让人耳目一新,雅克欧迪亚在一个讨巧的题材里做了稳定的发挥:事实上,这不是他第一次关注移民话题:《我心遗忘的节奏》女主角是亚裔(背景是中国人,说的却是越南话…),《预言者》是北非裔的监狱风云,到了《迪潘》,雅克欧迪亚的视角则转向泰米尔人。
 
和同样着力移民题材,拍摄《阿戴尔的生活》的阿布戴·柯西胥不同,雅克欧迪亚家庭没有鲜明的移民背景,这让他作品保持了某种客观的冷静,视角平稳而不滥情,但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出身,让他每部作品都以皆大欢喜作为结束,《我心》双宿双飞、《预言者》出狱就是出头,《迪潘》的故事同样收束在略显梦幻的家和人兴一片祥和中。作为一部金棕榈的作品,还真是有点儿温暖得不像话。

可是呢,管他像话不像话,这就是今年,第68届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电影了。在大热的《预言者》屈居评委会大奖、上部口碑不错的《锈与骨》一无所获、空手而归之后,惊喜不足的《迪潘》爆冷登顶,这枚金棕榈算是授予雅克欧迪亚半个“终身成就奖”吧。

 4 ) 何处是我家

流浪的迪潘 获奖后一直被各种评论为无趣之作,以至于没有报太大期望现在才看。看完却觉得毫无睡意,故事讲的明明很精彩啊!男主从自己国家的战斗换到法国郊区黑帮的斗争,从默默隐忍到最后以暴制暴。尔女主从原本对新环境的抵触到渐渐接受和融入,并在情感上也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假丈夫。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主角情感的细腻转变。最然结尾导演保守的拍摄手法和突然的情景转换看起来让人觉得不舒服,最后一笔幻想中的美好生活虽然说是一种期许或者说是一种嘲弄,告诉观者这样的生活只是幻想中的美好,而现实则是无尽的黑暗。但这也许是导演并不想过多的去描述暴力,说白了这也不是他之所长。但总体觉得还是比前作锈与骨要好。虽然得奖争议较大,但不失为一部值得看的作品。

 5 ) 战争与和平

       电影看到一个小时,还以为导演会将这电影平铺直叙到底,只是将近些年世界各国的难民潮做一个卖点而已,然后以同情者的身份拍摄一个难民在异国他乡的艰难生存现状的片子,这样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题材。但没有想到,导演不是如我这般肤浅之人,他看到的是更深更不易发现之处——即使那些标榜和平友善之国,也一样到处充满危机和动荡。
      迪潘推着石灰车,划上界限停火区,然后又把痞子给扔回去,就是在表明,流氓黑帮算个屁,你们这些毛头小子经历过战争吗?你们知道我们对和平有多渴望吗?你们又知道我对家庭有多爱吗?来到法国,并没有拥有和平,却更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为了和平要战争的地区,但这次哪怕是没有受任何人尊重,他也要誓死保卫自己的拼凑的家!
      电影最后,迪潘一人独闯虎穴,单枪匹马干掉黑帮,却并不让人感觉到夸张,因为在战争面前,街头枪战不过是游戏而已。而且,本是为了救那个若即若离又亦真亦假的爱人,但战争的阴影却总能主导他的心性。当迪潘开了第一枪干掉一个痞子后,似乎那个杀人成性嗜血成魔的战争狂徒又附身了。PS:永远不要去惹怒一个国破家亡的人,更不要去惹一个为爱痴狂的人,否则,后果很严重!当伊莉雅一巴掌拍向迪潘后,他才从恶魔中苏醒,这时他也才感受到家的爱。而通过这些,伊莉雅也才明白迪潘对她的爱,尽管他们仅仅是为了保命才组建的家庭。从这里也能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小家之爱其实是大于国之爱的。因为,没有了家,就没了一切!
      电影最后以完美结局,我想,这也是导演对和平的一种期许的表达,也是我们所有人希望看到的结局。不敢奢求世界处处歌舞升平,只望不再有硝烟!

 6 ) 电影《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影评人陀螺映后对谈

“戛纳夏夜,解暑人生”,第三届戛纳获奖影片线上展映。昨晚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影片《我的国王》的映后嘉宾对谈回放并没有如期与观众见面,但今天,我们在《流浪的迪潘》映后迎来了电影《隐入尘烟》的导演李睿珺和影评人陀螺的直播对谈。中途虽有网络延迟与卡顿的影响,但导演李睿珺和观众交流了很多,我也尽我所能记了一些,当作今晚参加的一个记录吧。

提到金棕榈,相信每一位影迷都不陌生,它是在欧洲三大电影节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它是影史奖项皇冠上的明珠,承载着每一位电影人的期待与崇敬。

“强大的国际视野,高水准的制作,金棕榈是意外也是情理之中!”

当谈到金棕榈,导演李睿珺这样说。

戛纳的首映礼是最具仪式感的首映礼

“那么李睿珺导演是如何看待金棕榈这个奖项的呢?它在您心目中的地位如何?”

“金棕榈的仪式感是三大中最强的,电影宫的阶梯是一条特别的路,而拾阶而上就是最光辉的高峰。”

对创作者来说,入围已经不错了,而对导演李睿珺而言,在戛纳电影节得奖,最重要还是要看评委。

“如果真的在戛纳获得了金棕榈,只能说是一个额外的幸运和礼物,并不是前进与奋斗的目标。”

反而得了,对很多导演是一种压力,是一种无形的枷锁。


聊完戛纳,转回头再聊聊电影本身,

-非常规家庭中的人性挖掘为何成为了表达的共性?-基于生活!

而“基于人物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生产方式最重要,如果生硬,则割裂”。

“给悲剧性的人物赋予富有希望的结局,这是欧迪亚一贯的。”

影片最后的火拼所运用的长镜头是十分出挑的,导演欧迪亚有意隐藏了对演员面部的捕捉,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部分的完整过程”,而这就是他作品反类型之所在。

“导演欧迪亚的作品《预言者》里也有枪战的镜头,但却明显不同于这部《流浪的迪潘》。”

那么问题来了,

职业演员与非职业演员,导演该如何把控?

导演需要做的就是调动和鼓励,让演员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入状态

职业演员面对原生态的表现方式,也很容易受挫,感受到不被接纳。

职业演员有自己的工作方法,非职业演员更放松,但不自信(非职业演员需要自信,职业演员需要融入当地生活)。

导演需要做的就是忘掉惯常的习惯,回归原初的感受!

——李睿珺浅谈非职业演员和职业演员的合作


题材类型化处理,《流浪的迪潘》比《小偷家族》更类型化,而又介于《小偷家族》与《寄生虫》之间(《寄生虫》,典型的类型化电影)。

相较欧迪亚导演的其他作品,《流浪的迪潘》在他的导演生涯中并不是最类型化的一部作品。像他之前的作品,更多融入了毒贩、黑帮、监狱等诸多元素,基于城市里的不同阶层,像这种题材的电影,很易类型化嫁接。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加上类型化的处理之后能够更容易突破国界和语境。

“我也有过想法去尝试,但更多考虑题材合不合适。” 李睿珺这样说。

 短评

因逃亡而临时组建伪家庭,三人都随着新生活而趋于被角色带入。但本片其实比较悲观,逃难者遇到的安逸,往往是暂时的。当母亲的自私欲望、父亲的士兵野性回归时,不惊讶不震撼,更多是悲哀。结尾虽是开放式,但我认定那是想象,太过美好、理想,跟影片是割裂的,且“女儿”没长大,两人却已生出了孩子。

3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对法国留学狗来说太有代入感了。观影过程完全不知剧情走向,最后一段黑帮大战非常精彩,结尾差。总的来说是部佳作,但金棕榈的帽子还是有点过大了,至少应该是近十年来最没存在感的金棕榈吧。

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命运让迪潘面无表情,无论多么低贱,仍保有男人的勇气。听洗澡声时的悸动、送她野花时的羞赧、看翡翠项链时的困窘,融汇成他对生活抱有的最后一次期望。当临时妻子嘲笑他不切实际的家庭幻梦时,他只好佯装镇定倒一杯水,饮下全部苦涩。斯里兰卡的创伤巴黎愈合,不过都是寂寞的灵魂,请颤抖着用力相拥。

8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就是觉得黑帮男很像诺顿

13分钟前
  • 一脸着相
  • 推荐

是好看的电影,但仍算是近年来最失望的一部金棕榈。欧迪亚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三番五次如此着迷刻画黑帮流氓,却又有着超级细腻的细节幻境。结尾那段在我看来是非常明显的虚构,表达一个美好愿景而已,跟小时代一样。我没搞错吧?

1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我原本以为走向会是,无论斯里兰卡还是巴黎斯坦,全世界的水深火热都长得一副模样,没想到... 15.12.26 @中国电影资料馆

17分钟前
  • 说了我是黑无常
  • 推荐

看来哪国的看门扫地僧都是战斗力爆表的存在。电光猫耳街头小贩浮出黑夜。科恩兄弟和多兰评委会选出来的金棕榈⚆_⚆

20分钟前
  • 水仙操
  • 还行

我是真心喜欢Audiard的 但是“主角太丑严重不适”症状再次出现也不是我的错 前半截儿丑得我都睡过去了 后半截儿嗙嗙嗙一阵打搞得我又睡不着 要命了

24分钟前
  • RITA
  • 还行

很喜欢里面的黑帮小头目,意外的温情

25分钟前
  • 沈窗
  • 推荐

剧情走向出人意料,可惜风格太平庸了。大象和难民,不能再明显的政治符号。这该是史上最水的金棕榈了吧~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我觉得最后不合时宜的大团圆不过是迪潘的想象

30分钟前
  • 半个桃李林檎
  • 还行

还是雅克·欧迪亚水准之作,(就算值不了金棕榈)。假家人赛真情,而世界的真相却猛于炮火 。

3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想拍类型片就别藏着掖着了

3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也想要一个敢为你出生入死的男人.....

39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这片儿真是呵呵呵……前一半[伏尔泰的错误]后一半[怒火青春]嘛,这都得了奖,真是心疼侯掰掰。移民这种话题柯西胥波查布都快拍烂了,结果跟风的拿了金棕榈……按说假装家庭这个这么强戏剧的点完全可以写得更好(这一点上就连法哈蒂都比这个强),为啥非要跟黑帮片拼一起?拍暴力就高级了??

44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欧迪亚新作,2015戛纳金棕榈。1.将斯里兰卡战乱背景、移民融合话题与黑帮类型片共冶一炉,拍得精致好看,但欠缺力度和深度,实属21世纪最水金棕榈。2.逆光慢镜:走向阳光;重复梦境:象鼻神。3.高潮精彩:孤胆复仇入虎穴,烟雾迷蒙攀楼梯。4.收尾有待商榷,如幻梦般的爱抚。5.金棕榈还真该给侯孝贤。(8.3/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达内兄弟式开场,肯洛奇式结尾。没想到在如此朴素的题材中竟加入了这么多熟稔的商业元素,人物像剥洋葱般,表面是窘迫,剥一层是酸楚,再剥一层,则是实打实的光芒。

51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预想它会很差——戛纳上早被喷得不成样子。看下来,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差,尤其是很多人不待见的画风突变枪战乱入,挺好玩。虽然还有欧迪亚那种“身不在场”的常见桥段:动物意象,大特写以及短暂的平静,但相对于移民外来者主题,委实有点盲人摸大象的残缺臆想,以偏概全。

53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4.5 三个陌生人,斯里兰卡的战争难民,来到法国组成移民“家庭”,却陷入当地黑帮争斗。本有点杂糅俗套的一个故事,却因为细致的人物刻画和用心的细节变得不同,家庭戏寥寥数笔让三个人都性格鲜明。更别提火并后拍得有多劲了!欧迪亚就这样拿下金棕榈了,敢情前半程的法国烂片都是垫背的

5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难道这个结局比较对科恩兄弟的口味才给的金棕榈?

59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