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转弯

全21集

主演:内详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急转弯 剧照 NO.1急转弯 剧照 NO.2急转弯 剧照 NO.3急转弯 剧照 NO.4急转弯 剧照 NO.5急转弯 剧照 NO.6急转弯 剧照 NO.13急转弯 剧照 NO.14急转弯 剧照 NO.15急转弯 剧照 NO.16急转弯 剧照 NO.17急转弯 剧照 NO.18急转弯 剧照 NO.19急转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心灵奇旅:把寻常的人生过好,才是最不寻常的事情

在皮克斯的最新动画大片《心灵奇旅》中,主创团队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审丑路线”。影片中没有一对俊男美女,每个人都生着一张肥嘟嘟的脸。如果你敢歧视胖子,那就让所有出场角色都变成你讨厌的样子。这样的设定,难免会让人有些头大。不过熬过开场一段“磨合期”,相信你很快就会接受这群可爱的小胖脸。继而感慨,为消除刻板印象,剧组也是拼了。

类似这般“反套路”的设定,影片并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多次使用。比如男主乔伊的死,因为死的过于……嗯,都没法用不可思议去形容,所以感慨万千。你以为但凡这种造型萌萌的动画电影,主角还不得好生折腾一番,不说上天入地,起码冒个险开个挂啥的,要死也死得轰轰烈烈啊。然而事实却是,他以一种很搞笑的方式掉进一个坑里,让观众先是哈哈大笑,接着集体懵圈……啥?他死了?

是啊,他死了。他就这样摔了一跤,然后死了。你甚至还没来得及吐槽一句,美国也有偷井盖子的吗?他就这样死了。观众这才开始严肃了起来:死亡就是一件如此简单的事情,而且离我们真的很近。就连金基德这样屡次挑战上帝禁忌的疯狂导演,一个新冠病毒也能轻易带走他的生命。

然后你以为要跟随乔伊去死后的世界了?对不起,出门左转,请去《寻梦环游记》片场。影片此时又玩了一个反套路,让主角进入了一个“生前的世界”,从而结识了“女主角”,一个类似“精灵”的小东西——22。这是一片幽蓝色的世界,由量子规律维持运转。如果没记错,这应该是个前无古人的想象设定。

阴差阳错中,22进入了乔伊的身体,而乔伊变成了一只猫。这对奇葩的CP组合,开启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生命之旅。这里主创团队又施展了一种反套路设定:自始至终,电影里都没有一个反派。毕竟那个量子世界派来的“追击者”,无论如何也无法划分到反派的范围内。尽管如此,电影仍旧拍得跌宕起伏,我们仿佛跟随两个主角进入一种徜徉他人生命之海的体验中。并且每每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沉浸式的参与感便会愈加强烈,甚至开始拷问自己脆弱的人生。但凡生命,必有遗憾。我们之所以在乔伊和22的生命旅程中感到快乐或悲伤,只因我们和他们一样,都是芸芸众生中的凡夫俗子。我们会为欲望牵连,也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欢呼雀跃。是的,我们卑微,我们渺小,但谁也无法阻止我们,爱上这个悲喜交加的世界。

22在“毫无价值”的乔伊身体里,体会到生命不同寻常的意义。讽刺的是,这种不同寻常,恰恰潜藏在最最寻常不过的生活中。麻木的人,把生活变成了两点一线。睿智的人,在两点一线的生活中,捡起吉光片羽。正如保罗柯艾略所说,要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掘出视而不见的秘密。然而这些所谓的秘密,在被欲望缠身的现代人眼里,却注定无法被珍视。比如本片最重要的一件物品——黄色落叶,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它的美妙呢?

不得不承认,树叶是个极好的道具,也是别具象征意义的一件事物。古人用“一叶知秋”,来感知大自然的变化,判断事物发展的规律。敏感的人,却从中体会到一种生命盛极而衰的感伤。高晓松写了一首《白衣飘飘的年代》,有句歌词是“当秋风停在了你的发梢 在红红的夕阳肩上 你注视着树叶清晰的脉搏 它翩翩地应声而落”。这般意境,和22在阳光下拾起一片落叶时的心情,多少有些相似之处。无独有偶,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经典电影《两生花》中,也有一个小女孩看手中一片树叶的特写,此时画外音响起:这是春天的树叶。春天到了,所有的树都会长叶子的。看更亮的那边,一些小的叶脉和很好的绒毛……

不是只有艺术创作者才心有灵犀,人类的悲欢,也终有相通的一天。如果你在22捧起这片树叶的时候,和她一起沉醉于慵懒的阳光下,看树影婆娑,耳畔似乎传来沙沙作响的声音,脸庞仿佛有双温柔的手在抚慰……那么索性闭上眼睛,默默感受这一刻生命的美妙吧。就像无论乔伊成为知名的钢琴爵士乐手,还是普普通通的一名老师,都是妈妈的骄傲那样。与其抱怨生活的艰难,不如反思是否索取的太多?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要去想,忘掉那些无谓的烦恼,将自己视为人生旅途中的一名体验师,像22手捧这片树叶那样,去体会,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好。至于答案是什么,这并不重要。

没有人有资格嘲笑你平庸的生活,除了你自己。当22终于找到它缺失的那块拼图是什么,乔伊也总算明白成功并不能换来一种叫做幸福的东西。忘我当然没有错,追求梦想也是,但永远别忘了,把寻常的人生过好,才是最不寻常的事情。当你在欲望面前举步维艰,或者身处阴沟找不到北时,请喝下这碗叫《心灵奇旅》的鸡汤,也许它能唤醒你那失落已久的灵魂。

 2 ) 一个人的天性是TA的保护神

一颗橡树子可以说“迫切要求”成长为一颗橡树,一只老虎则必须向老虎的样子推进。

主角Joe在钢琴和爵士乐方面天赋异禀但始终缺乏机会。在经历了不计其数的拒绝、否认和退而求其次的职业选择后,终于有一天,得到了自己无比珍视的一次登台表演机会。

兴奋至极的他蹦跶在回家途中,却一不留神掉进地下井,嗝屁了。

死亡和疾病也许是最能令人反思 “生之意义” 的事件了。

尤其经历了漫长的忍耐摸索,理想之光终于有一丝丝照进现实的当口,这样的戛然而止更加令人难以接受。

于是故事从这里被撕开了变化的口子,提出了那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此时此刻就需要归还生命,你会觉得来这一趟玩尽兴了吗?或是?

从皮克斯《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看到这部既温暖又引人深思的新作,我几乎可以肯定他们的动画编剧是深度修习过心理学的,而且越来越善于纯熟地把观点融入故事,娓娓道来,使一个老生常谈到几乎令人熟视无睹的常识,得以被重新焕活。

这部探讨生存意义的《Soul》,基本是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和延展至九十年代的积极心理学为蓝本。

人本学派把人的尊严、兴趣和价值放在首位,强调人类的优势、抱负、创造力、自由意志、潜能的实现,关注成长和积极面。

它的核心理念至今仍值得孩子和成人聆听——

01 忘我之境

从小到大,我们多多少少都感受过这样的时刻:听到喜爱的音乐浑然忘我、沉浸于小说和电影的情节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地画画、做手工、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球赛热血沸腾……做这些事时,我们全然专注、伴随着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如此投入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这种极度美妙的时刻其实很早就在道教、禅宗、佛教中被描述过,只不过在现代心理学被赋予了更明确的定义,祂被称为:【心流】( Mental Flow),以及【高峰体验】( Peak Experience )。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心灵体验到达最优状态时,心中澄莹如练。只有当精神能量(即注意力)专注于实际目标,行动与机缘又搭配得天衣无缝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树立追求的目标,能使感官变得井然有序,因为这时,人必须全心投入手边的工作,将其他一切抛诸脑后。这种为克服挑战而奋斗的阶段,就是一般人认为的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
任何人只要能够控制精神能量,并将它专注于既定目标,就一定能有所成长、精益求精。借此不断练习自己的技巧,迎接更艰巨的挑战,使自己更加出类拔萃。——《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谈谈高峰体验》- 马斯洛

就是电影里所呈现的【忘我之境】。

专注沉浸地做一件事,本身就能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能使人沉浸专注的事情,往往反映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之处,包括热情和天赋,就是影片中 “ 生之来处 ” 每个新生灵魂胸前徽章上那个待填补的 “火花 ”。

22却不幸患有 “ 火花匮乏症 "——又名抑郁症

在 “ 一切世界 ”中,我们总会被其中的某样东西点亮,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gift。

“ 火花 ” 可以帮人安身立命、使人体会高级的愉悦感和意义感,新生灵魂们带着各自的绝活儿来到地球。

所以作家天生应该去写书,音乐家就应该去谱写乐章,运动员就应该去追逐更高更快更强。

会电脑的人那么多,所以李安就应该去拍电影。

这就是电影告诉我们的幸福第一式,请务必勇敢追寻自己的天命之光,擦拭之、沉浸之、耕耘之,祂必不负你。

02 善待天性

天性除了天赋,更重要的一面,则是基因和成长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就是徽章上所描述的那些性格特质。

—— 三个去焦虑学院,五个去自恋学院。
——自恋人格会不会有点多?(神吐槽超好笑)

人格的基本类型决定了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是TA思维及行为的基本盘。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就是那位提出了需求金字塔的学术大神)主张:人一定要学会善待(而不是违抗)自己的天性。

一颗橡树子可以说“迫切要求”成长为一颗橡树,一只老虎必须向老虎的样子推进。人最终不是被浇筑或塑造成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帮助他们实现潜能。——马斯洛《心理学的论据和人的价值》

学会坦然地面对自己天性中麻麻赖赖一点都不圆润的部分,再聚焦其中的优势,让它可以得到高功能的发挥,就是这个心理流派反复强调的 “ 接纳自我,允许自己全然为人”。

我在刚上大学的时候也看到过一句类似的话:一个人的天性是TA的保护神

但在未充分意识到这一理念重要性的情况下,人在受教育和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养育者的不当引导、环境的影响,我们经常被要求 “成为他人” 。

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人也往往容易被自己所不具有的气质所吸引,反复把自己代入理想化的他人。

但每当我们按照要求“成为他者”的时候,天性就遭受了一分贬损,而天性的失落对“生之意义”危害深远。

Tal Ben-Shahar——《哈佛积极心理学》

当一颗橡树子被要求成为老虎时,当我们长期忽略内心的声音、习惯性地去迎合别人的期待时,天性对我们的回击就是混沌、混乱、抑郁,甚至更严重的——火花逐一黯淡熄灭,再难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22从一出场的时候,表面上像一颗对地球了无兴趣的“厌世灵魂”。

而到了后面,我们会知道,她只是一颗被否定、打压、伤害、被压抑了天性的、恐惧的灵魂

到这里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关于22这颗灵魂的声音,皮克斯安排了一位女性。

这就是关于幸福的第二条建议:每种性格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健康谱系,真诚地面对、审视它,请务必披荆斩棘成为真正的自己。

03 感受当下

在心灵荒漠里,活动着数量不菲、被附魔般只会反复念叨着 “ 一定要成交 ” 的【执念灵魂】。

在这里,影片把基金经理这一职业人群拿出来当典型,作为被外部力量挤压、内在濒临枯竭、与当下生活脱节的生命形态的代表,这个很容易理解。

但还有一个观点,更加值得玩味。

拥有天赋火花的【忘我灵魂】有时候也会导致心灵贫瘠,它是有成为【执念灵魂】的可能性的。

换言之,忘我的另一面,就是视而不见。

Joe在与22相处的时候,总是多多少少、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优越感。

就是那种“我知道我在干嘛,而你只是在闲晃”的价值判断。

这种不经意的歧视和看似为对方好的“提点”,导致最后在迷失的22的梦魇中,Joe同样成为了一个铜墙铁壁般的狰狞形象。

当目标成为了意义本身,而不是被当做方法和工具,它就慢慢滑向不那么健康的谱系。

Joe甚至自己都不能免于困惑。

作为安排给22用以开解、帮助她找到火花的导师,他也是一个处于成长中的人。

当他在酒吧外面向萨克斯姐寻求答案,茫然不知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时,听到了那个富有哲学意味的“ 你一直就在大海 ”的故事。

这两个情节,指向的都是感受幸福的第三个心法——珍惜当下。

如果暂时找不到天赋火花也完全不是问题,就细细咀嚼每一口披萨的美味、与身边的人走心地交流、聆听接纳而不判断孩子的想法、感受风、感受甜、看见光,认真的对待一片树叶。

Walk, walk, just walk.

就像22所擅长的那样。

其实这些就是属于她的美丽繁茂的火花呀。

人生不需要着急,对待它不妨再温柔勇敢一些,接纳它、感受它,去成为橡树,去成为猛虎。

或者,只是走走,就很好。

电影公众号:东门捷径小V

有点不一样的影剧深度长评,没事儿的话,可以关注一下鸭~(づ ̄3 ̄)づ╭❤~

 3 ) 看皮克斯的人长大了

《怪兽电力公司》是我小时候记忆里最早看过,并且印象最深的皮克斯动画。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在小学的电脑机房里,两个同学分享一台电脑看电影的场景。《怪兽电力公司》时间不长,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间被分配成了三四节电脑课才能完整地看完。每节电脑课上课铃还没响,所有同学都已经乖乖穿好鞋套在教室门口排队了,下课铃打了也不愿意回自己教室,就为了能够多看几分钟电影。

我之所以对《怪兽电力公司》印象如此深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小时候胆子非常非常小,在漆黑一团的夜里,对自己床底、衣柜和厚厚的窗帘之下的景象有着深刻的恐惧。每当晚上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的时候,我就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害怕窗外会有什么东西惩罚晚上迟迟不睡觉的小孩,或者从床底下伸出一只手,抓住我没盖好被子的身体。我说不上来自己到底是在害怕什么,我所恐惧的东西没有一种具象的实体,甚至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直到我看了《怪兽电力公司》,里面有一个毛茸茸的怪物和一个滑溜溜的怪物专门负责半夜吓小孩,获取怪物世界所需要的能源。

小时候的我当然不至于分不清现实和电影,但《怪兽电力公司》确实消解了我入睡前无缘由的恐惧。它让我对自己的恐惧有了一个具体的想象,让我在每次想象衣柜里面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的时候,都会马上联想到苏利文毛茸茸的样子和大眼仔麦克,以及电影里那个被怪物爱护的幸运女孩。

有时候天真地会觉得我就是那个幸运女孩,怪物会偷偷保护我

从创作题材和画面角度来说,动画非常容易让观众把它和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不会有太多人对动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不会有人把动画情节当成真的,投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凉宫春日》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二次元名言“在虚构的故事当中寻求真实感的人脑袋一定有问题。”,无论动画里的虚拟人物怎么违背牛顿定律上天入地,都不必太当真,因为动画本身就是脱离真实世界的想象的载体。

但一切到了皮克斯电影里,就变得不一样了。皮克斯就好像是一个偷窥小孩心思的专家。在别人眼里,小孩的生活就是上学和玩乐,但是在皮克斯眼里,它知道孩子们说不出口的小心思,它知道有些小孩会害怕床底下的梦魇,知道有些小孩在马路上牢牢握着爸爸的手是害怕自己可能会走丢,知道有些小孩有着把自己拴在气球上起飞的梦想,也知道有些小孩相信自己所有的玩具都是有生命的,是自己一生的朋友。它不但知道这些小心思,还懂得把这些心思具像化,做成动画放到电影情节里去。每个小孩都能在皮克斯电影里找到自己,因为它照出了自己内心世界不为人知的小小角落;每个小孩都爱皮克斯电影,因为他们可以在电影里解开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结。

神奇的是,那个不敢自己一个人睡觉的我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在为皮克斯的电影落泪。我总能感觉到,在皮克斯的电影里,我还是一个小孩;我长大了,皮克斯电影也在长大。

让大人也落泪的动画

作为老牌动画公司,皮克斯动画一向走“合家欢”路线,老少皆宜,以大胆的色彩取悦儿童,再用温情的情节感动所有观众。大多数合家欢式动画电影都有一个熟悉的套路,就是讲述一个冒险故事,通过牺牲/团聚/突破阻碍等方式渲染气氛,随后在故事的结局升华主题。

这种方式老套,却有效,套路住了小孩子们,但雷同的剧情发展很难让成年人们对合家欢式的动画电影有所期待。这种叙述方式到了皮克斯2015年的《头脑特工队》里就变了一个样。在电影中期,代表大脑快乐情绪的“乐乐”和大脑在孩提时代幻想出来的朋友 “冰棒”一起掉入了大脑世界中负责遗忘记忆的记忆垃圾场,为了避免主人公遗忘自己快乐的情绪,冰棒选择牺牲了自己,让乐乐一个人坐上火箭回到了大脑的控制台,自己却留在了记忆垃圾场,被主人公永远地遗忘了。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是个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大人了,提前好几天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提前好几年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唯一可以让你休息的周末还要被家务活塞满,想来电影院看部电影放松放松,看到这里却突然让你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努力回忆却再也想不起来的快乐记忆。旧时美好的回忆被新的快乐代替,动画电影告诉你,这是因为旧的回忆牺牲了自己。皮克斯让成年人在电影院里落泪,不是因为他们被剧情安排刻意煽情了,而是因为他们在为自己落泪。

因为皮克斯的电影,长大了以后的我还在天真地相信我的大脑里真的有这么一个记忆垃圾场。孩提时代幻想出来的朋友在这里一边守护着我幼稚的愿望,一边默默消失了。

《头脑特工队》罕见地讨论了成长过程中“情绪”的变化,在这之后,皮克斯通过《寻梦环游记》讨论了生与死的问题。《心灵奇旅》或许可以被视为皮克斯探讨生活哲学问题的另一种尝试,这一次,它讨论了“灵魂”。

Joe是个高中音乐老师,指挥着高中里的一支糟糕的乐队。高中音乐老师只是他应付家里的兼职,他真正的梦想是能够像个真正的音乐人一样和自己崇拜的乐手一起同台演出。有一天,他终于得到了千载难逢上台演出的机会,这次不是在咖啡馆里弹钢琴,而是能够在爵士酒吧里和著名的爵士乐手一起合奏。得到机会以后他在兴奋过了头,在街上把自己摔得人魂分离。

Joe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灵魂,险些赴上往生的阶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迟迟不乐意投胎的灵魂“编号22”,误打误撞中,22的灵魂掉进了Joe躺在纽约医院病床上的身体里,而Joe的灵魂却掉进了一只猫的身上。Joe要求22帮助他实现自己音乐的梦想,同时也向初次来到地球 的22展示人世的美好。

Joe是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大多数热爱音乐的人最终都没能像他一样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只不过他同时也是个很倒霉的人,在紧要关头摔得魂飞魄散了,这种胜利果实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的感受换谁都忍不了,因此他极力避免自己去往生世界,他还有梦想没能实现。

但真正激发Joe产生强大意愿的,是当他在展览馆里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他看到自己一生平庸、孤独,怀揣着炙热的音乐热情却屡屡碰壁,教着并没有什么音乐乐趣的学生。看到这里,越想越凄楚,明明有一个点亮自己人生的机会,这辈子只有这样一次,他不想无所作为地死去。

Joe和22看着躺在病床上垂死的自己

可这就是我们现实当中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音乐家、艺术家、作家、导演、科学家……这些以创造力为主的职业,一生中总有大大小小的平台或者奖项展示他们阶段性努力的成果,他们更容易有具体奋斗的目标。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普普通通地平凡过来的,最后都迷失在了自己的工作里。电影里有一个情节,Joe在“灵魂出窍”区看到了一个失去自我的怪物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向他们冲来,被一群嬉皮士解救以后,发现这个失去自我的怪物实际上是一个一直在重复工作到麻木失神的基金经理。

这是一个成年人才会懂的苦涩笑话。小孩哪会懂得基金经理到底是什么样的职业,也不会懂得坐在电脑前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做到只剩下肌肉记忆、大脑开始神游放空的工作状态。偶尔我们这样的社畜会突然回过神来,拷问自己一句:嗯?我到底在干嘛啊?然后赶紧仔细核对工作细节,接着继续释放自己的肌肉记忆。在动画里,基金经理豁然开朗,甩开文件和电脑大笑着跑出去。现实里呢?不敢。

在这个“灵魂出窍”区,除了那些迷失在自己生活里的人,还有许多全心全意沉浸在自己爱好中的人。对Joe来说,他弹奏钢琴就可以让自己灵魂出窍,整个世界只剩下他和钢琴。这种沉浸在自己快乐的时刻每个人都体验过,沉浸在一部电影里就是一个半小时灵魂出窍的时间,打开一个游戏就可以让人灵魂出窍几天几夜。我在高一的时候曾经加入过学校的管乐队,在此之前我只有自己独奏的经验,从来没有体验过乐队合奏是什么样的感觉。当指挥棒落下的那一刻,在同一时间,所有的乐器根据自己的乐谱吹出了第一个音,不同乐器高低声响从我的四面八方侵袭而来,我吹出的音符,和其他音符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更为完整、丰富、震撼的乐曲,连脚下的木地板也一起在共振。这是我第一次,以物理的方式体会到被音乐包围,被音乐沉醉。和《头脑特工队》的处理方式一样,《心灵奇旅》把生活中的这种抽象体验用更直观的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它真实地描绘了当一个人沉浸于一样东西的时候过于投入,忘却了周遭一切的场景。

我在高中管乐队里忘我演奏的状态就和动画里这个姑娘差不多

沉浸于钢琴的Joe

22迟迟无法获得投胎的通行证,是因为他无法找到自己生命的“火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哲学、烹饪、音乐、艺术……什么都提不起他的兴趣。他不小心跳进Joe的身体,体验了一把人世一日游,吃了披萨、在理发店里瞎扯、挤了纽约地铁、在大街上跌跌撞撞地又蹦又跳。最后它坐在爵士酒吧门口——就是那个能够实现Joe梦想的入口,开始觉得当个人类或许还真的不错。他向Joe真诚地发问:为什么我的火花就不能是走走路,看看天呢?

你们看,像不像满月抓阄和被逼着上兴趣班的小孩?为什么兴趣班里没有睡觉兴趣班这个选项呢?我的人生志向就是嫁给被子,只有被子可以坚定不移地温暖我的一切,而且没那么多废话。为什么不行呢?

Joe是长大后的我们,22是我们藏在内心里的小朋友。

正在长大的皮克斯

音乐主题和互换身体这两个元素,在有一定观影量的观众面前早已屡见不鲜,许多音乐主题的电影有个共通的问题就是强行插入歌舞、打断电影叙事节奏;互换身体一般着重体现身体的不适应性,相同题材看多了也难免会觉得千篇一律。

在互换身体的情节设置上,由于误入人类身体的22是初次来到地球,他蹒跚学步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刚出生、对周遭一切环境都感到好奇的婴儿。大人们对这个世界已经熟络到失去了新鲜感,就像水里的鱼不会再因为自己身处大海而激动万分一样。但22的表现就像我们平常会在小孩身上看到的那样,永远可以用大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来体验这个世界。

为《心灵奇旅》的配乐是Michael Trent Reznor和Atticus Ross,他们曾经凭借《社交网络》获得金球奖最佳原创音乐和奥斯卡奖最佳原创音乐。或许很多人从未听说过Reznor和Ross的名字,但他们组建的乐队九寸钉却是美国90年代以来最著名的工业金属乐队之一,拿过两座格莱美奖,2020年入选了摇滚名人堂。很难想象皮克斯会找来一个工业金属乐队来为动画电影配乐,尽管Reznor和Ross也是专业的电影配乐艺术家,此前为配乐的电影却和动画电影的欢快风格大相径庭。

但看了电影以后,我才发现一直以来,动画电影的配乐风格早就被我们的思维定势给固化了,而《心灵奇旅》的配乐正在打破动画电影配乐的局限。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爵士乐为主的音乐电影,但事实上电影配乐主要分为三种场景:以主角Joe为视角的爵士乐场景、纽约街头的生活场景和灵魂世界的场景。灵魂世界里的音乐设计非常精彩,它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沉重、宏大,低沉悠扬的配乐让人感觉自己的灵魂是被丢进宇宙隧道里的一颗粒子。配乐艺术家就好像是用音乐递给了孩子们一副望远镜,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更丰富更深层的部分。

演奏钢琴的Joe Gardner

现实中为Joe Gardner演奏钢琴配乐的Jon Batiste

和其他色彩缤纷、风格可爱的动画电影背道而驰,在美术设计上,《心灵奇旅》和《头脑特工队》中关于抽象事物的形象设计也非常相似,都用了色调简洁的蓬松粒子小人的形象。《心灵奇旅》的设计更加大胆,灵魂宇宙的几个“量子体”管理人员形象直接仿照了毕加索式的连笔抽象画。通往往生世界的阶梯,直接设计成了黑白简笔画,出了白描的阶梯,剩下的就是无尽的黑暗。

我们可以发现,在《心灵奇旅》的美术逻辑上,概念越是抽象的东西,美术设计也越是抽象,越是具体的东西,美术设计也越具体、越细节化。从小朋友的观影角度来说,让他们更容易区分灵魂、往世、来世、现世的概念,美术效果也更加精彩丰富。谁说小朋友就一定对毕加索的画和黑白线描不感兴趣的?

为什么皮克斯电影和别的动画电影不一样?因为它不会真的把小孩当成小孩,也不会真的把大人当成大人。

--------------------

从各方面来看,《心灵奇旅》都是一部优质的作品,可以称得上是今年最好的美国电影。截止到现在豆瓣9.1分,也证明了它在影迷心目中不俗的表现。可惜现在《心灵奇旅》的院线排片非常低,上映首日全国排片只有3%,没有什么宣传,很多观众甚至都没听说过这部电影。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去电影院支持这部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4 ) 醋栗与……活在当下

看完这电影,脑海里盘旋着……契科夫的短篇小说醋栗。

那个故事,说的是一对兄弟,其中的弟弟一生的梦想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庄园,雇几个仆人,然后可以在庄园里种上自家的醋栗吃。他的哥哥对他的梦想不以为然,但弟弟的确就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省吃俭用,不断攒钱,还娶了年老难看的寡妇——然后,等寡妇死了以后,他终于有钱购买了土地,庄园,仆人和醋栗。

这个时候,他们都已经变成了头发花白的老人,哥哥去看弟弟,去看那个终于变成了地主,实现了梦想的亲人:“他苍老了,发胖了,皮肉松弛。他的脸颊、鼻子和嘴唇都向前突出,眼看就要发出像猪那样的哼嘘声,钻进被窝里去了。 ”

是的,弟弟是非常幸福的,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老爷,甚至不再记得自己曾经只是个公务员,以自己祖上都是贵族自居,并且用自己亲自种的醋栗来招待哥哥。

“尼古拉·伊凡内奇眉开眼笑,足有一分钟默默地、泪汪汪地看着醋栗,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随后他把一枚果子放进嘴里,得意地瞧着我,那副神态就像一个小孩子终于得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

哥哥也不得不承认“我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人,他梦寐以求的理想无疑已经实现,他已经达到生活中的目标,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对自己的命运和他本人都感到满意。”

故事的前半段,就让我想到了在人间吃上第一口披萨的22,她吃着披萨,喝着可乐,看着蓝蓝的天,这样的人生幸福吗?无疑是幸福的。活在当下的确足够让人幸福,醋栗里的弟弟,品尝着他拿又酸又硬的醋栗都可以热泪盈眶,简直是活在当下的典范了。

但契柯夫则在质疑下一个问题

“实际上,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是很多的!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压抑的力量!你们看看这种生活吧:强者蛮横无礼,游手好闲,弱者愚昧无知,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到处是难以想象的贫穷,拥挤,堕落,酗酒,伪善,谎言……与此同时,每一个家庭和每一条街道却安安静静,人们心平气和。在城里五万居民中,没有一个人会大声疾呼,公开表示自己的愤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们上市场采购食品,白天吃饭,夜里睡觉,他们说着自己的生活琐事,结婚,衰老,平静地把死去的亲人送到墓地。可是我们看不见那些受苦受难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声音,看不见在幕后发生的生活中的种种惨事。一切都安静而平和,提出抗议的只是不出声的统计数字:多少人发疯,多少桶白酒被喝光,多少儿童死于营养不良……这样的秩序显然是必需的;显然,幸福的人之所以感到幸福只是因为不幸的人们在默默地背负着自己的重担,一旦没有了这种沉默,一些人的幸福便不可想象。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真应当在每一个心满意足的幸福的人的门背后,站上一个人,拿着小锤子,经常敲门提醒他:世上还有不幸的人;不管他现在多么幸福,生活迟早会对他伸出利爪,灾难会降临--疾病,贫穷,种种损失。到那时谁也看不见他,听不见他,正如现在他看不见别人,听不见别人一样。可是,拿锤子的人是没有的,幸福的人照样过他的幸福生活,只有日常生活的小小烦恼才使他感到有点激动,就像微风吹拂杨树一样。一切都幸福圆满。”

当然有可能在这个电影里看这段文字,会显得有点矫情,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的确在想,如果有的人当下,并不快乐,他曾经吃过披萨了,喝过可乐了,看过蓝天了,但是他现在不得不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如果他向那个顿悟的基金经理一下把电脑砸掉,他可能连下个月的房租也付不起,而供到他读大学找工作的父母可能只有几百退休金,根本不敢得大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更负担不了一个成年的孩子,失去工作了以后在家啃老啊……

这个电影,如果是20年前看见,我大概会打五星,因为我实实在在就是一个奉行活在当下的人。我基本上不加班,敢和老板吵架,阳光好的工作日下午会请假去公园,在打工之余看闲书,听音乐,谈恋爱,我会兴之所至坐长途去吃昆山奥灶面,穿大半个上海给男友送一瓶咳嗽药水。

但是,现在,我没有这个自信,因为我真的不敢想象如果我当年没买房,我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认识过一个和我差不多大,毕业就入外企的前辈,因为一直看空房产,所以……

还好去年年底房地产贷款政策又有改变,应该在抑制炒房一族,否则去年年第的房价变动,差点把人逼疯了。

能一直持续的活在当下的幸福,是不是建立在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的运气上呢?我这潇洒自在的人生,多少是我自己的选择和想开,多少是沾了历史洪流的光和好运之神的垂青?

如果如主角那样在小酒馆演出了一场就心满意足觉得自己死不足惜,阎王爷也没给他开后门的话,那么那个开着裁缝店照顾完丈夫又照顾着儿子的妈妈,她还能继续活在当下么。

当然这是一个好电影,对于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来说,享受当下,享受每一刻的幸福,就如同20来岁的我一样意气风发。

但是,我也想说,有些人的当下真心无法享受,没有人替他们负重前行,没有力气去改变当下的生活,这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我们每一个暂时当下幸福的人,享受之余,应该也多体谅一下那些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的人,允许他们对当下的迷茫,愤怒,甚至嗤之以鼻。

在当下和未来之间如何平衡,在享受和努力之间如何进退,这个答案没有那么容易找到。虽然契柯夫在醋栗的结尾里说,“您永远不要感到满足,不要让自己麻木不仁!趁您年轻、强壮、朝气蓬勃,您要不知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如果生活中有意义有目标,那也绝不是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幸福在于更明智、更伟大的事业。做好事吧!”

但更大的事业是什么,我仍然不知道。

作为一个中年人,我现在只能希望自己记住,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我要带着这样的迷茫去审视这个世界和我自己,时刻提醒自己,我的幸福,有没有建立在无视他人付出的基石之上?

 5 ) 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深度解读《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心灵奇旅》豆瓣9.1分,是今年评分最高的电影。

皮克斯不用多说了,从1995年拍摄《玩具总动员》开始,至今已经拿了10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心灵奇旅》多半也是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了。

可惜《心灵奇旅》运气不好,竟然和郭敬明的电影同一天上映,上映当天排片被压得只有2.7%。

再加上很多观众要么觉得动画电影就是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要么觉得动画电影不值得去电影院看,等上线爱优腾后在手机、电脑上看就行了,所以票房远远不如《晴雅集》。

趁现在还有排片,赶紧去电影院看吧,因为我上一篇文章就说了,为好片贡献票房,不给烂片贡献票房,就是我们身为观众为电影行业做贡献的最有力的方式。

高纳是一名中学音乐老师,但这并不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

这一天,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机会——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

然而他却意外掉进了窨井,摔了个半死,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不醒。

高纳的肉体在医院,而高纳的灵魂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幻的地方,一个叫做“生之来处”的地方。

高纳来到生之来处的途中有一段黑白的2D片段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不得不佩服皮克斯的想象力。

原来,灵魂们在生之来处的“心灵学院”接受培训,他们需要找到一种叫做“火花”的东西,从而获得地球通行证,然后才能前往地球。

高纳稀里糊涂地成为了心灵学院的导师,杰瑞还分配了一个编号22的灵魂给他。

其实22已经有成百上千个导师了,比如哥白尼、甘地、林肯、拳王阿里……但她一直找不到自己对于人类生活的兴趣,找不到“火花”,所以一直都拿不到地球通行证。

正好22讨厌地球,不想去地球,而高纳还没有活够,还想活下去。

于是高纳和22约定好,他帮22找到“火花”,拿到地球通行证,然后22把地球通行证给他,让他活下去。

高纳和22重新回到了地球,但是发生了意外,22进入了高纳的身体,而高纳却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

刚开始22非常讨厌地球,直升机的轰鸣声、施工的噪音、嘈杂的人群都让她社交恐惧症发作。

但自从她吃了一次披萨后,她就再也不能忘记它的味道。

她渐渐发现,地球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

她是一个讨厌音乐的人,但她却发现自己爱上了流浪歌手弹的吉他。

她觉得地上的排风口很好玩,觉得餐厅的橱窗很好玩,觉得街上的父女很幸福,觉得微风吹起落叶很有趣,连随风起舞的枫叶种子都能让她看得入迷……她突然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

不过高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点,高纳还说,22之所以能发现生活的乐趣,是因为22现在在他的身体里。

换言之,高纳觉得22能发现生活的乐趣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

22成功找到了“火花”,拿到了地球通行证。

尽管她现在变得想去地球了,但她还是按照约定,放弃了去地球的机会,把地球通行证给了高纳。

电影一开始就说高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本以为这是一部讲述面临中年危机的中学音乐老师追求梦想的励志片,结局是高纳追梦成功,证明了自己,同时也打了那些不看好他的人的脸。

高纳最后的确实现了梦想,在纽约最好的俱乐部演奏了钢琴,也赢得了人们的掌声。

他这一辈子的梦想都是去高端俱乐部表演,但当他真正实现了梦想后,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猛然发现,他为了他的音乐梦,错过了太多太多。

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

因为电影的主题根本不是追求梦想,恰恰相反,是很多像高纳这样的人,一味地追求梦想,而忘了去享受生活。

在22爱上生活的同时,高纳的三观也在发生改变。

他活了几十年了,他的思想观念早已根深蒂固,但22陪伴他的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让他思考了很多,而22也教会了他很多。

高纳曾经有一个爱人丽莎,后来他们分手了,是22劝高纳给丽莎打电话。

但高纳却说:我现在没有时间谈恋爱。

每次母亲和高纳聊他的未来规划的时候,高纳都是避而不谈,也是22让高纳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母亲。

22去理发的时候,和理发师德兹聊起了他的生活。

德兹说,他本来想做一名兽医,但阴差阳错之下做了一名理发师。

德兹还说,他很高兴和“高纳”谈关于爵士之外的事物。

高纳突然发现,他在这里理了一辈子的头发,他每次都是和德兹聊爵士,他从来没有问过德兹的生活。

他只在乎自己,只在乎爵士,从来不关心任何人,也不关心除了爵士之外的任何东西。

反倒是一直很讨厌地球的22发现了生活的美妙,发现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乐趣。

22说她喜欢看天空,喜欢走路。

高纳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只不过是平庸的生活。

但高纳错了,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去看海,用双脚感受海水的温度,还是晚上看烟花绽放、在地铁站看流浪歌手弹吉他、和理发师聊天、品尝美食……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

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

去俱乐部演奏并没有多么高大上,相反,做一名音乐老师也有很多乐趣,但高纳一直以来都忽略了这些乐趣。

高纳觉得他天生就是音乐家,他是为音乐而生。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但每个人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

就像高纳,他想去俱乐部演奏,最终只能做一名中学音乐老师。

又比如德兹,他想做兽医,却成了一名理发师。

但这又怎样呢?德兹最终还是爱上了自己的工作,爱上了和顾客聊天。

就算我们不能成为富豪、明星、科学家,也没什么关系,毕竟成功注定是属于小部分人的,大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平凡的。

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重要的你有没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你努力过了,就够了,如果过于在意梦想,而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那才是得不偿失。

就像那些迷失的灵魂一样,只在乎目标,和生活失去了连接。

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

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

而皮克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么样呢?恰恰相反,一味地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

假如高纳掉进窨井后就死了,他的遗憾仅仅是没有在俱乐部表演吗?

他的遗憾太多了,他没有再尝试争取一下丽莎,没有和母亲深入地谈心,没有和德兹聊过爵士以外的话题,没有认真地品味美食,没有观赏过这座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的夜景……

爵士是他的全部,所以这几十年来他除了爵士什么都没有得到。

除了爵士,他几乎放弃了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最后他真的成为了音乐家,又值得吗?

我们不应该定义自己,也不应该被父母定义,不应该被老师定义,不应该被任何人定义。

你不是生来就是音乐家、科学家、企业家、宇航员……因为生活没有目标,生活就是生活。

我们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我们要有梦想,也要懂得知足常乐。

无论你富贵还是贫穷,无论你名扬四海还是默默无闻,只要你像22一样阳光、乐观、热爱生活,你就是这条街最靓的仔,你就是你自己的星星、太阳、宇宙。

最终,高纳把地球通行证还给了22,22终于可以前往地球,体验属于她自己的人生。

而杰瑞也决定给高纳第二次机会,电影戛然而止。

高纳会在他的第二次生命中做些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最后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处理。

如果结局明确说高纳选择继续去俱乐部演奏,那么他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

如果结局是高纳放弃了俱乐部的工作,还是决定回去做中学音乐老师,又显得有点刻意,仿佛在说追求梦想是错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对的。

导演没有说高纳的选择是什么,因为他现在只是中年而已,他还有大把的时光,他仍然有无限的可能。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A和B,还有C、D、E、F、G……

他的选择绝不仅仅是在俱乐部演奏或是做中学音乐老师,他还可以像当初他带22参观“一切殿堂”那样,去尝试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去弥补他过去几十年因为追求爵士而忽略的遗憾。

无论他会选择做什么,我相信他一定会增加和母亲相处的时间,一定会去联系丽莎。

然后他会发现丽莎等待这通电话已经很久了,幸亏现在还不算太晚。

正如杰瑞给了高纳第二次生命,皮克斯也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通过一部电影告诉了我们生活的真谛。

趁年轻,去享受生活吧,去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每个人都说,你要有梦想,要有目标。

每部电影都是在讲,努力就能实现梦想,就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而皮克斯却告诉我们: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6 ) 灵魂不会击垮你 生活也不会

若论一部适合今年收尾的影片,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皮克斯2020年力作《心灵奇旅》,疫情尚且笼罩的当下,全球电影市场的式微肉眼可见,而这部好笑又好哭的治愈系作品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从整体观感来讲,可以简单粗暴地对标皮克斯以往口碑作品——《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这样粗疏的划分大致可以勾勒出本片的剧情走向和创意灵感点,既拥有以具象实体表现意识流动和脑海(灵魂)风暴的手法,亦不乏以“心理科学”打底的现实主义情节展开,在套着“梦想、成长、亲情、人生”等诸多易流于阳光普照型的大词外衣之下,同时也关注着死亡猝不及防的到访对于自身成长和周遭人群的影响,均是老少咸宜的暖心电影。

不过相对而言,《心灵奇旅》所能覆盖的观众群体更广,观影门槛也更平易近人。男主乔伊显然怀才不遇,开场几分钟之内即高效交代其背景和抱负——然而只能被困于某中学乐团从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在学生们怠惰的表现面前,他仿佛已接受碌碌无为的命运安排;唯有在母亲常规的碎碎念面前,才表现出一点反抗的勇气和追逐梦想的毅力,鉴于父亲难求名利的前车之鉴,母亲自然极力反对子承父业。因此,无意间获得与爵士名流同台演出的机会不啻于救命稻草。这样的开场貌似平平无奇,真的差点以为又要讲一个流俗而模式化的成长故事了——无非是以自身努力和实力向世人和家人证明自己。然而,凭观影经验看至此处的观众与志得意满的乔伊一样,一脚踏空进下水道,魂魄悠悠落入生死临界的中阴区!这个剧情拐点堪称本片的首个惊喜,也再次彰显皮克斯不竭的想象力和繁盛的创造力,依然是业内翘楚。

当然,中阴区的处理并非恐怖阴森的基调,而是在通往生之彼岸的“天国阶梯”上,无数亡灵前赴后继地告别尘世,尚未实现梦想、心怀万分不甘的乔伊努力逃出队伍,跌落到所谓“生前之地”(the Great Before)——在人类出生之前的灵魂聚集地。此地由所有名为Jerry的线条体掌控(他们能包容/契合任何形体,显然是更高阶的“生物”),他们对灵魂分门别类、计量排布,原来每个独特灵魂是这般批量训导出来的:加一点自恋,加一点自信,加一点勇敢,加一点怯懦……因成分比重的殊异,因心灵导师的引导驯服方式不同,而造就了人间每一个独特灵魂的存在。探讨这些不免流于抽象的概念,以动画形式更能达成易被理解的直观效果,在兼顾立意拔升和通俗易懂方面皮克斯向来拿手。

在浩浩汤汤奔赴人世之旅的大军中,唯有一颗不羁的千年老魂灵22(看编号就知道历史有多悠久)想方设法拒绝去往那百无聊赖的生地,将众多名垂千古的心灵导师们气得七窍生烟,天长日久Jerry们也几乎放弃对其劝说驯化了。而正是这样一颗弃生厌世的魂灵,与极度渴望重生新生的乔伊,却阴差阳错地成为“师生”搭档,共同演绎一出寻求生命奥义与终极火花的跨界悲喜剧,在红尘中感受生的愉悦和希望的不灭。

除了“the Great Before”,影片另一颇富创意的惊喜在于“忘我之境”——凝神忘我的临界区域,在人类完全沉浸于神思,灵魂脱壳自肉体之际,会别有一番开阔天地供你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可能是精神获得愉悦和成就感的巅峰时刻;然而也正因这一份过于执拗的专注,容易让执念蒙蔽心灵和眼睛而成为游荡的灰色形体。这个“忘我之境”显然并非人人皆能拥有,它属于有实力、有志趣、孜孜不倦的人,既能享受到灵魂飞升的无上意趣,也拥有足够定力和理智退出灵肉分离的失神时刻。正是在这片神奇的区域,乔伊和22意外降灵到地球,然而却落入错误的肉身——22占据了乔伊的真身,而乔伊本人却成为某只胖猫的主宰,于是一些列笑料百出的事情发生了。

拒绝出生的22并未获得出生的技能,甚至连走路这样的基本技能也屡考不过,更不消说大千世界给她带来的种种冲击了。从无色无味无实体感的“生前之地”,空降到一个充满声光色影的城市,各种官能的调度被爆炸信息填满,22每一秒都在惊喜中迅速学习,她嗅着披萨的香味,舔着糖果的甜美,感受风掠过脸庞的微痒,手心触摸到叶子飘零的时间感——多么令人震惊,多么复杂多变,又多么美好的人间啊。虽说“灵魂不会击垮你,只有生活才会。”然而唯有又哭又笑的实感生活,才不枉我们来这世间一遭。22与乔伊过往的生活重合了,借助22出人意料的言行,乔伊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看待世界的视角与态度;同时,顶着22外壳的乔伊也成功改写了自己在其他人眼里的形象,如鼓励想放弃音乐的学生继续坚持梦想,如与认识长久的理发师第一次在音乐话题之外交心。而厌世千年的22,也逐渐摆脱对“生”的恐惧,开始体会到走在阳光下、走在大街上是这般珍贵的体验,秋天的纽约真是迷人啊,部分场景犹如实拍,再次佐证皮克斯作为工业标杆当之无愧。

在两“人”(毕竟其中一个是猫,贡献了大量幽默段落)磨合的过程中,不免产生误会与争吵,更兼有负责计算部门的Jerry为葆数据完美(乔伊死里逃生导致数据有出入)潜入“凡间”,时刻想引渡乔伊回归。所有冲突点终究要爆发,22生出留在此地的念头,盛怒之下的乔伊则在情急之下发出灵魂拷问:“你找到你的spark了吗?”这句话让回到“生前之地”的22成为一个不停质疑的游魂,她被重重沙尘包裹迷失了自己。所谓火花(spark),片中未详细阐述,大致意指每个人的天分所在、梦想目标、前行动力,是每个人得以立身存命的主心骨和精神脊梁,22长久不降世的原因正在于她不屑或不愿去确认属于自己的spark。

演出大获成功的乔伊,并未获得意想中的狂喜,拥有的喜悦不是最终的目标,却正是那跋涉路上的笑和泪,才让成功显得如此艰难而可贵。乔伊终于在音乐的忘神中再度遇到迷失的22,一同感悟到何谓“spark”,生命中的火花并不尽然是高大宏伟的事业,或光芒四射的成就,或千年难遇的天才,我们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拥有自己的火花,或许卑微,或许微渺,或许不足以济天下,但惟其火花之故,才点燃每个独特灵魂的亮光,照亮了茫茫宇宙的黑夜。在每个灵魂飞奔到地球的路上,都曾充满了爱的希冀,生的期待,都曾那么认真而用力地想好好活下去,因此“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才是所有凡人的不灭火花。乔伊怀揣这般通透的想法,将生的机会让给22,送她下凡的一段路真是相当催泪,唯有在彻底体悟生死的达观之后,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以这样一部电影告别糟心的2020年,大概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慰藉。

 短评

你不会知道,那个街边转招牌的人的心中,存在着一艘巨轮。

3分钟前
  • 汤吉
  • 力荐

高纳终于实现了梦想,但他突然发现,他追求了一辈子的东西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他突然发现,他为了他的爵士梦,错过了太多太多。他错过了和母亲相处的机会,错过了丽莎……错过了除了爵士之外的一切。很多电影都是给我们灌输成功学、心灵鸡汤,讲述主角努力追求梦想,最后就实现了梦想。仿佛在说,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如果你没成功,就说明你还不够努力。皮克斯却告诉我们,并不是一定要有多么伟大的成就才算活着,就算没有成功又怎样呢?恰恰相反,一味追求成功而忘记了享受生活,这才是最遗憾的。无论是看天空、走路,还是和家人相处、和爱人看海……只要你用心去感受,这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都十分精彩而美好。生活的真谛不是什么宏伟的梦想,恰恰就是那些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追求梦想是最不重要的,看天空、走路、吃披萨才是正事!

5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因为Disney+Pixar这样的存在 才使我对现代动画充满向往 我不仅向往那每一帧的画面 更向往那群创造奇迹的地方

6分钟前
  • 84交座人柔变器
  • 力荐

理发师用剃刀也能救人危难,造型师用针线也会缝补梦想。枝头掉落的树叶,街头鼓起的排风,地铁里忙碌人群中的歌声,角落里饥肠辘辘时的披萨,当你爱上生活的一刻,就找到了激活生命的火花。原来每天有那么多灵魂经历个体的锤炼,性格的塑造,奋力冲向地球。也会有无数灵魂被生活压垮,迷失进漠漠荒野。

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你以为所有的故事都被讲完了,皮克斯给你讲一个所有元素都见过但前所未有的故事。终于梦想和目标都不再重要,feel it

10分钟前
  • 懒懒牛
  • 力荐

一部极有可能拿到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原创配乐的电影;一部迪士尼皮克斯近乎满分的作品;一个出品23部长篇动画电影,拿下10个奥斯卡奖杯的工作室;排片2%

15分钟前
  • Woody
  • 力荐

电影好残酷,都说应学会放下,但倘若从未得到过,又有什么资格说不想要?有机会挑拣快乐的人都是曾爬上巅峰看过风景的人,而平凡如我们,只能将脚下俯首即是的通通当作快乐,欺骗自己生命已足够美好。决定笑着告别,将生命拱手相让,不是爱的传递,而是心已死、梦已碎。一部纯粹的情绪电影:如果得到了,再多表达一点都会破坏这种得到;如果没有得到,不会寻找原因,只会感到遗憾。

1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看完没有被鸡汤到 反而失落的很 我热爱生命 敬畏自然 保持一双发现美与善的眼睛 我的家人爱我 朋友支持我 我特别健忘什么事情都不记得 我不控制食欲想吃什么就马上吃 可是我都觉得活着好不开心啊 没有“火花” 没有梦想 没有热爱 没有一技之长 赤裸地来赤裸地去 又何苦非要白白走这一遭呢

18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一部“圣诞福音”动画,和《生活真美好》拥有同个内核,档期应景。片中的“生之来处”并非基督教的“天堂”,而是来自宇宙高纬度的“量子空间”,甚至只要忘我就可以投魂而入,接近“天人合一之际”的概念。千年的厌世灵魂在世间走一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过着无趣日子的“音乐打工人”也在变换人生后,意识到生活的本质不是苦追目标,而是“活在当下”。“在世”也确实如此,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生的光阴就在每一瞬,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很多时候是“时隐时现”的,“隐时”如风吹过,“现时”啃个披萨。没有目标就是目标,没有意义也是意义。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的确在今年看,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但也就抚慰了不到3分钟吧~

2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我听过关于一条鱼的故事。小鱼游到一条老鱼的旁边说:“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大海的东西”。“大海?” 老鱼问:“你现在就在大海里啊。” “这儿?” 小鱼说:“这儿是水,我想要的是大海。” 目标不是人生的spark,生活本身才是。看完此片,关掉电脑,所有曾经拥有的Spark,纷纷涌上心头。

2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灵魂不会被压垮,压垮你的是生活啊。”三十岁的社畜看的内心澎湃,但为了维持成年人的体面又要在黑暗的影院里哭的默不作声。22迷失后,黑暗内里一句句话砸过来“你做不到”“找不到火花”“这不是目标,这是平庸的生活”和抑郁症发病的自我攻击好像…戳的我好久没缓过来。沉入心流和陷入执念只有一线之隔的设定好赞,基金经理被黑的又搞笑又辛酸XD~但故事和人物塑造还是比《寻梦》的完成度差一点点。

28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3.5。凡尔赛动画,男主体验了得尝所愿,享受了人生巅峰,回头规劝大家平平淡淡才是真,能活着就是美好。???

30分钟前
  • 可露丽
  • 还行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2分钟前
  • 石狩川
  • 力荐

又挤又破的地铁,黄色的出租车,雄壮的布鲁克林大桥,哈德逊河上远眺万家灯火,曼哈顿的秋色,小酒吧里的爵士乐,这就是纽约啊。理想如果都实现了,那然后呢?你会继续问自己,人活着最重要是什么?不是爱,不是恨,不是痛,也不是成功与失败,而是感知,有些人把它看作是庸俗的生活,有人却认为它是活着的全部意义。两首歌太好听了,听完瞬间觉得生活美好了起来。

33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真的真的不必觉得排片少,目前口碑扩散还需要时间,中国的电影市场只是反应有延迟,晴雅集那股粉丝劲一过,就是这片翻盘之时,作为院线工作者很淡定地告诉大家,这片子不是不爆,只是时候未到。票房反超晴雅集甚至屠榜仅仅时间问题而已,毕竟有太多优秀动画片都是长线放映一两个月。

34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力荐

《头脑特工队》关于情绪,《心灵奇旅》关于性格与灵魂,皮克斯已经不屑于讲述简单“物”的故事,而是用最直接形象的方式拉开生活哲学命题,那是得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捕捉到的细节,完美幻化在作品里。执念的灵魂在忘我之境无去无从,而“我会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

36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梦想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喜欢看天、走路、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皮克斯送给社畜社恐的一记摸头

39分钟前
  • 礼拜六的两脚兽
  • 力荐

我顶着豆瓣9.2我也要说,皮克斯就这?还碰瓷头脑?车3都不如;故事主题是挺安慰社畜的,可是这剧本写的就有问题还没讲好;全电影都很赶,和看2倍速一样,全是剧情推着角色在走,打npc呢?皮克斯这点一直都不改;故事感情就摸了一下树叶这么简单就懂了?结尾还大团圆?主角牺牲的意义呢?不如《头脑特工队》和《Coco》一颗脚趾头…连《赛车总动员3》里面主角的退休的感情都比这部有感染力…

43分钟前
  • KD6-3.7
  • 很差

皮克斯献给“打工人”的年度治愈之作,这才是真正适合圣诞节和年底看的心灵大片。如果让我选一部电影跨年,我会推荐《soul》,它不但让我想要珍惜那些生命中的小美好,更是让我想要感谢那些生命中照亮过我的人和事。以及不得不说,音乐太适合灵魂这个主题了,全片的音乐太动人了。

45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