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客

HD

主演:大卫·摩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English年份:200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骇客 剧照 NO.1骇客 剧照 NO.2骇客 剧照 NO.3骇客 剧照 NO.4骇客 剧照 NO.5骇客 剧照 NO.6骇客 剧照 NO.13骇客 剧照 NO.14骇客 剧照 NO.15骇客 剧照 NO.16骇客 剧照 NO.17骇客 剧照 NO.18骇客 剧照 NO.19骇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会否有人把我的插头也拔掉?

会否有人把我的插头也拔掉?
公子羽

始终在想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人身处何方?人可以掌握自己吗?还记得阅读过的那本翡翠色封面《苏菲的世界》,在故事的不断繁衍中,主人公苏菲蓦然发现,自己只是少校为女儿生日而准备的一份被书写的礼物。于是在十五岁的生日里,她哭着走进大雨中。不知这领悟是太早还是太晚,所谓的人生竟只如残卷破梦!

传说只有真正的先知,才能被上帝带领着,穿透层层迷雾抵达真理的祭台。到处可见被精心汇编出的历史被包装成智慧而得到贩卖,但一切毕竟还是让我这个身陷苏菲主义的人,感到困顿。人往何处去?人的心灵所寄在什么地方?时常的,我觉得悲从心起,月光是照不进后现代文明的百叶窗棂的。从天主教派虔诚的祈祷,到罗马残垣与秦砖汉瓦泛出的清冷霜意,从无神论者激情的革命,到信仰只能像睡在公园长椅上的穷人般无处容身——我们问自己矗立的地方真曾是旧时繁华的所在吗?诱引李白的月光,如今却森然而冷幽默地孤立着每一人。

记得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电影里说这世界的科技已经发达到可以再造一个虚拟的世界,现实世界的人就用这程序回到过去的年代进行声色犬马的游戏,谁知被一个虚拟世界的酒保窥破了秘密,他开车到荒漠的背面,望见世界的尽头是一片电子程序的真实面目不免嚎啕大哭,他实在不能明白,原来自己是假的,所有的富贵烟云都只是一小段被他人操纵的程序代码。更恐怖的是,参与发明这游戏的人,因为需要调查一次谋杀案,他进入那个虚拟世界,然后又回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出于某种发现真相的绝望惶恐,他蓦然开车一路向沙漠的尽头行去,是以发现,他看到世界尽头的与酒保看到的别无二致……他也是虚拟世界里的人物,另一个世界的人正俯身向下看着他……

就那么几个镜头,或许让你也有想去世界尽头去看一看的愿望,由山川河流,平原海洋组成的版图,看着荒原的尽头是否是冷酷仙境,看着欲望的大网,慢慢收缩成不世的荒唐。

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些人就在被从在云端里伸下的手操持着,永不自知自己所爱的,其实只是代别人所爱。就像一场网游,所说的每句话其实都在被一只不知名的手在键盘上敲打。印度传说里,世界不过是天神的一个梦,天神醒了,伸个懒腰打个哈欠,这个世界也就只如泡影般消泯了。因此,上帝需要沉睡,人生的穷尽是虚无的所在,我们不能确切得知自己去向哪里只能随遇而安。

最深刻的对白,不是主人公的,而是电影结尾那个黑人警探与一个潜入这个虚拟世界的女子的对话,

冷酷警探问:那么,会否有人把我的插头也拔掉?

那个女子摇头。

冷酷警探道:帮个忙,好吗?当你回去的时候,不管你从什么地方来……就让我们独自待在这儿,好吗?

……

每次在地铁中穿越这座城市的潮湿温暖的腹地,历经周而复始的忽明忽暗,就像是涉足一篇连最乏味的小说都可以省略的情节。似乎没有大段大段的空白,就接不起告别的站台。我想问:都将在这样的日子里消耗殆尽吗?难道人的一生,所去的位置,就是把所有答案写在水上。

游戏也好,梦也好,即便是隆重到为我们所谓真实世界安排葬礼,在《异次元骇客》里,所有诉不完的繁华美景与无穷尽的物欲横流,疾管繁弦也都只是电脑机房里的一根电源插头。

 2 ) 女性科学工作者完美老公打造指南

  你三十多岁,理科博士,性格乏味,生活枯燥,还好未来社会科技发达,通过后天美容身材长相也不落人后。你工作能力出众,可是长期面对电脑加班加点,以至于没机会认识多少男性,不过科研单位最不缺的就是显示器和男人,最后你挑上同事戴维和他结婚。
  你觉得自己的婚姻一点都不幸福。丈夫木讷又没情趣还性格内向,整天盯着屏幕看些血腥恶心的老恐怖片,更对岳父与自己同屋共住之事极为不满,看不起那个只懂遛狗捕鱼的乡下老头;滨海别墅的房贷几乎由你一力承担,而戴维的所有收入都花在了电脑硬件和老恐怖片收集上;你期待嫁给一个能共建家园的男人,却每天不得不面对空旷冰冷的大房间。
  你想要改变这生活,但不知道从何下手;你想要结束这婚姻,却没有再度寻觅如意郎君的勇气;你想要通过某种手段逃避,问题是,那不是一个优秀女性科学工作者面对问题的态度。
  转机终会出现,你看到EA公司最新版《模拟人生2025》面世,这个号称可以让玩家得到99%拟真程度的脑波体验世界,恰好和你的研究课题有着某些领域的重合,更重要的是,你手上的技术,恰好可以补完剩下的最关键1%。
  你没费多大力气就说服戴维买下一套copy,在自家屋里建设好服务器,设定游戏背景为1999年的洛杉矶,建立自己在游戏里的代入角色,然后各自开始自己的模拟人生。
  你心中早有计划。通过服务器与实验室的最新AI仿真器对接,游戏NPC已经突破程序的限制,达到与真人无异的程度,这个游戏已不再是模拟人生,而是存在于电子世界里的真实人生。你修改了脑波体验程序,让游戏者的思维可以降临到任何NPC身上,这已不再是脑波体验,而是100%的灵魂转移。
  不出所料,戴维的游戏乐趣迅速由自建角色转移到了AI进化后的NPC身上,他每天忙沉迷降临体验各种各样的不同人生,或者通过上帝权限去改变NPC的命运,再也没搭理过自己的代入者,道格拉斯·霍尔。
  设定好游戏和现实的流逝比为300:1,你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道格拉斯的命运。他的AI逻辑基于戴维的脑波扫描,这意味着他会继承戴维的表层意识——也就是婚前戴维吸引你的那部分;他会与基于你父亲脑波创造的角色汉农•富勒一起打拼创业,这意味着他们会建立起男人之间牢不可破的友情;他在公司中主要负责对外宣传接待,这意味着他会成为一个开朗外向风趣幽默的人;他时常经历事业考验,这意味着他会是个很有决断力的男子;他常年生活在旅程之中,这意味着他不会把金钱看得太重……总之,你对完美丈夫的一切期盼,都被反映在了这个道格拉斯的身上。
  为了验证你的最终设想,道格拉斯和汉农在游戏里的事业也是开发出一款同样超高拟真程度的虚拟世界,通过他们的实验测试数据,你确信自己的思路正确——降临者一旦在下层世界里意识死亡,那么作为补充,被降临躯体内的原本意识就会给转移回上层世界的躯体。换言之,灵魂迁移是可行的。
  接下来的事情再简单不过,你降临到自己的角色躯体里,找到道格拉斯,和他上床,拥有GM权限的戴维当然很快就会知道。怒火攻心的戴维必定选择你们下次幽会的时候降临道格拉斯身上来捉奸在床,这时候你早已准备好的GM Killer权限NPC便会适时出现,一枪爆头。戴维的意识中止,道格拉斯的意识被程序回收,于是,戴维身体里的灵魂变成了道格拉斯,而谁也发现不到这点。
  你的计划无比成功,仅仅一周时间——也就是游戏里的6年,就把戴维彻底改造成了一个完美的老公。他性格开朗深谙情趣,相信自己与你一见钟情,感激你把他带入真实世界,出于潜意识的好感与你的父亲相处甚欢……
  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科技,让一切都成为可能,作为掌握科技的优秀科学家,你永远都是人生的赢家。对了,也许应该穿上马甲去论坛发个帖子总结出经验,让姐妹们都知道如何在合法前提下,给老公换上一颗完美合心的灵魂。

 3 ) 对程序猿来说这部破片烂在哪里

1. 这么大的项目连个测试都没有就马上要上线?六年的工作量一个阶段性测试都没有,然后他老板就敢上去人肉测试?他真的是计算机科学家吗?

2. 既然这玩意是个虚拟程序,想拿到他老板留在程序世界的message不是直接读后台就行了吗?就跟游戏的后台管理能看到你手里所有的道具一样啊!用得着这么费劲再派一个测试人员? 说好的代码虚拟的世界你怎么能当穿越片拍呢?

3. 被撞死了就会发生两个世界灵魂互换?

你特么在逗我?身为一个如此庞大的程序它没有容错机制catch exception?这不是一个程序猿的基本修养吗?当你download自己到另一个世界之后就必然考虑你的安全情况。正常程序“出现意外怎么处理”是一定预设好的,所以这几位天才级别的软件人是突然忘了吗?

4. 世界的边界是一堆渲染未完成的图形,然后才知道这世界是个虚拟的。。。办法很多能找个高级点的么。。。

5.为项目投入了无数心力的第一主管以及程序猿的fuller进入1937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找些小姑娘满足欲望而不是测试验证这个项目的性能和bug。。。我觉得这特么绝对不符合人性。。。。

编剧肯定没有好好学习理解过软件的所谓虚拟世界,所以他借用一个虚拟程序的壳子当灵魂穿越片拍,连软件的基本规则都没尊重,这种自以为是的缺失贯穿全片,让这部片子距离经典的边缘功亏一篑。

毕竟你标榜科幻片不是玄幻片啊!科幻不是就要严谨的吹牛逼吗!

最后说多年来看了这么多片,还是觉得黑客帝国的世界观真的牛惨了。严丝合缝,自圆其说

 4 ) 忘了真相吧,我们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看过这个片的,会觉得这篇评论是个冷笑话。没看过的,建议就别先看评论了,容易误导,败坏看片时的情绪。)

我强烈地认为,科幻片里压根儿就不该提爱情。

什么叫科幻片儿啊?科幻片儿就是编瞎话儿呗。

那玄幻魔幻也是编瞎话儿呀!科幻片儿的瞎话儿得编的科学。

什么叫科学、什么叫不科学呀?

比如黑客帝国里边,尼奥往快死的崔尼蒂脸上滴一粒爱情的眼泪,崔尼蒂就复活了,这就叫不科学。跟黄金圣斗士滴血修理青铜圣衣一个道理了,就玄幻了,魔幻了。

但尼奥把编码手伸进崔尼蒂的编码心脏里修理一下……应该是是修复一下,崔尼蒂就复活了……应该是就重启了,这就叫科学。

======
在港剧韩剧台剧日剧里,爱情是可以解决一切麻烦的。身患绝症,断手断脚,生意破产,牢狱之灾……没事儿,只要有爱情,咱就能有盼头儿,片儿就能大团圆结局。

爱情本来就是最难达成共识的领域——没有哪个度量衡能测算它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每个人都在心里给它画不同的肖像;

爱情又如此被滥用——每当编剧们不能自圆其说时,爱情就成了万能药,涂涂抹抹,就立刻在漏洞百出的剧中角色身上创造了圆满的、感人的奇迹。

所以,爱情对于编故事的人来说,是最普适的工具、也是最无力的手段。

所以,请放过科幻吧。差不多也就剩下这片儿相对严谨的无爱净土了。

======
必须得说,这是个比黑客帝国还牛逼的科幻片儿。

它没有用勺子那么故弄玄虚的桥段,也没有用机器章鱼集团军袭击锡安那么惨烈的大场面,就利落地抓住了庄周和蝴蝶,画出了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

我不是程序员,也不懂宗教和哲学,就不深入分析这片儿到底如何跟庄子和博尔赫斯不谋而合了。

现在唯一阻碍我给它五星的就是女主角那句“从一开始我便开始留意你了,你的仁慈,你的正直,未见到你之前,我已爱上你”。

瞧见没,爱情跟美国似的,到处裹乱,没它不插手的。

怎么才能给这个片儿五星呢?我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这其实是一起家庭纠纷。

这个女的,对丈夫十分不满,因为丈夫是个程序员,开发了一款叫做“圆环套圆环”的网游,自己还玩儿的特来劲。

原来这个丈夫仁慈又正直,现在成天挂在游戏上,变得乖张又冷漠。

她很怀念没玩网游之前的丈夫。

她决定自己也开始玩这款网游,只在游戏里跟丈夫的虚拟角色搞对象,对丈夫本人却越来越冷淡。

丈夫开始嫉妒自己的虚拟角色,想让角色自杀,甚至想删除了整个游戏,可又舍不得——在游戏里他可是上帝呢。

于是丈夫左边一个小天使说:别玩游戏了,媳妇都急了。右边一个小魔鬼说: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怎么办怎么办???

经过惨烈的思想斗争,丈夫终于决定,听媳妇的话又不丢人,安定团结才最重要。而且游戏系统中有一个黑人警察(类似黑客帝国里的史密斯,权限超大),正好杀了丈夫在游戏里叫道格拉斯的角色,丈夫干脆就彻底删了游戏。

最后女的终于觉得,丈夫又变得跟以前一样仁慈又聪明。

从此这两口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end。

——谢谢观赏——

========

又想到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东西。

王朔的和女儿谈话里,说写书还是写给女人看,因为女人没有脏心眼,男的比女的面临的竞争更残酷,所以助长了男的互相算计,争权夺利,互相攻击,脏心眼就多了,就不配看他的书,尤其是和女儿谈话这样一部掏心窝子的书。

也许这部片子的导演也认为女的相对脏心眼少,相对心地纯洁。因为她们眼界狭窄,只能看到爱情。

而男人却关注更广范围的真相,所以他们要开车去路的尽头,揭露bug,他们不甘心被愚弄。什么是脏心眼?脏心眼就是怀疑,怀疑所感所知是圈套,是阴谋。

可识破圈套,真相却往往并不美好,男人的真相之旅把原有的平衡弄得一团糟。男人能够发现真相,却未必能爱上真相。

但男人是可以爱上女人的呀,当男人为了残酷的真相身心俱疲时,还是要回到女人温和的爱情中休养生息。

女人恰到好处的爱情,永远像子宫里的温暖的羊水:男人被淹没其中却呼吸自如——换成别的任何液体,你都得窒息,真的没比这更舒服的了。

于是男人就自动忘记真相这回事了。当他们习惯了拐弯n次寻找真相时,反而越单纯的圈套越容易让他们上当。

著名的受虐者,作家莫索克认为的那样:女人是被制造出来驯服男人的兽性冲动的。

同理可证,该片创作者认为:女人是被制造出来使用爱情驯服男人不断揭露丑恶真相的冲动的。

========

又想起一些东西。

男人去发现真相做什么?

恐怕是为了更大的权力。

掌握权力为了什么?权力究竟是什么?

好像是1984里说的那样。权力就是为了权力本身,权力本身就是朝其他人脸上使劲踩,不断的踩。

我个人的看法,男人也许是天生,也许是这么多年进化的结果,总有“我不踩别人就必被别人踩”的危机感。

比如本片,下层空间的道格拉斯如果不去发掘上层,就只能被上层的大卫侵入和操控。

女人可能也有这种危机感,但没有男人严重,女性纵向上升的空间,由于她本身兴趣不大,欲望不强,所以比男人狭窄。但作为补偿,她们横向迂回周旋的空间就比男性广阔。

就比如莫小姐,无论在哪个层次的空间,她最看重的都是爱情。权力层面,她并不在乎被谁操控。她更善于把握爱情,因为爱情无论在哪一层的世界中,无论这世界是真实还是虚拟,都是绝对属我的感觉。并且,无论什么层次的他人,都无法直接干涉这种绝然属我的东西。所以,莫小姐,女人们,并不在乎上升到更接近真实,还是堕落到虚假之中。

权力是从小到大计算的,是纵向的。爱情是……反正不能论多少,论大小,是横向的混沌的一团。

纵向的男性只会在混沌中暂时休养生息,而不会永远留在混沌中。所以爱情总是打不败权力。

 5 ) 算是构思经典的科幻片了

经朋友推荐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感觉这电影的构思跟《黑客帝国》有异曲同工之妙。ps.片子竟然跟《黑》是同一年上映的😳 看完电影不禁想起一个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为什么会存在于这个世界?可能也有很多人对于这问题也是不解,其实并非如此,人类之所以能够取得在各个领域的突破、创新与发展,原因恰恰是要寻求对于未知问题的解答。而正因为我们对于这些问题不断的探索,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对于许多知识的掌握与领悟。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是一部称职的科幻片。这部电影相对于《黑客帝国》来说,没有特别宏大的世界观和特效场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制作精良,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是该类型科幻片中的经典,不逊色于《黑客帝国》。

 6 ) 盲视与洞见——从13楼想到的

1 读博尔赫斯小说的感想
 

■5bin

       博尔赫斯的小说总是对人类的自身的存在和处境做出大胆的推测,对理性和知识做出质疑。如果将我们被知识和理性所构建的世界比作一堵墙,那在这堵墙上存在太多的穿孔和缝隙。可理性的人们已经习惯并且乐于接受这堵墙,对这些穿孔和缝隙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理所当然。博尔赫斯就如同一个转瓦匠,他在修葺这堵墙。而放在他的小说里上来看,他是非理性的,神秘的。应当注意的是非理性并不是理性的对立面,而是对理性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被称作“后理性”之类的东西。非理性包容了更多理性未曾包容的东西。博尔赫斯总是不动声色的叙述,不知不觉中,现实的种种,我们本身,这个世界全都被装在他的叙述中。世界在他的叙述中被打散、重组,他进行着颠覆,同时描绘出他心中的世界的面孔。
   《环行废墟》中,博尔赫斯将世界从单一的,实在的构造成多重的,虚幻的。如同两面镜子的相互反射,那种奇妙的、无穷五尽的循环。“我”在最初,是实在的,并且对自己的存在的真实性毫无质疑,而小说的最终却完全推翻了这一切,整个世界的真实性被颠覆了。这让阅读者本人不由的陷入一个被小说所设置的角色中去,“我”的命运即是所有人类的命运。当“我”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创造出来的幻影,活在另一个“上帝”的梦里的时候,阅读者得到的震撼是实实在在关于自己的。
   “我”既是被创造的幻影,却同时是创造幻影的上帝,由此向上和下可以无限的延伸。创造“我”的的上帝被创造,“我”创造的幻影继续着创造……呈现出一个多维的空间。在这种结构中,人的肉体已经无关紧要了,在这种结构下唯一真实的东西,可以把捉的东西是灵魂、记忆之类的东西。
   在剧场讲学的那段描述中,博尔赫斯似乎在有意的让人们从确定的,繁杂的知识中走出来。在这段描述中,“我”对那些认真学习和考试,尊重和接受一切前人理论的学生没什么好感,认为他们并不是可造之材。而对于那些叛逆的,提出新奇大胆的想法的学生却十分器重,感到他们才可以真正的触摸宇宙。博尔赫斯想表达的是,依靠知识和理性就认为自己抓住了什么的人,其实什么也没抓到。在解释关于人类、宇宙这些终极问题的时候,这些理论、知识完全不起任何作用。这些知识是实用的,但仅仅是实用而已,任何理论都是假设,我们无法通过借助它们去到达一切问题的本原。当一个问题无休止的的问下去的时候,我们发现要终结它只能借助于知识以外的其他东西。
   对于真实和虚幻的思考,博尔赫斯和遥远的东方,遥远的岁月之前那位叫庄周的人遥相呼应。“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引自《庄子·内篇·齐物论》)。
    
   在科学贫瘠的年代,人们相信鬼神,轮回这些现代人听起来很玄的东西,我们今天给这些现象以无情的批驳。而在那些时代,持这种观念的人并不比今天以科学为信仰的人少。按照今天的说法即是那个时代愚昧者占多数。

而当科幻片描述未来世界的图景时,这种玄的意境仿佛复归了。

《骇客帝国》、《13楼》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颠覆了存在的真实性,更准确的说,是颠覆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关于存在的观点。在这些影片中,人的意识变成唯一可以见证存在的东西。因为无论是《骇客帝国》中人脑在信息湍流中的泛舟还是《13楼》中虚拟程序中人物的意识附着于程序设计者所处“真实”世界的狂想,都让人感觉到,肉体只不过是一滩烂泥。既然灵魂可以随处游弋、可以附着于不同的肉体,那肉体又如何成为我们存在的见证物呢,因为它不唯一,而只有灵魂是唯一的。因为灵魂可以思考,灵魂有关于过去的记忆。灵魂的死亡意味着一个存在物的戛然而止。

  这些感觉的碎片让我突然领悟了一些东西,关于宗教、唯心主义……
  可以假设历史是波动的,在某一时刻,科学贫瘠的时代,人们对存在的感知是敏锐的。而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产生出很多“象”,这些纷繁复杂的“象”阻隔着我们对于存在的认识。就如同一个盲人,没有视觉感知,但对声音异常的敏感,触觉也比一般人要灵敏。而一个健全的人,拥有多种感知的途径,却被过多的信息所干扰,感知不到或者很微弱的感知一些盲人能够强烈感知到的东西。
 
 
  
 作者:5_bin 2006-5-14 19:37   回复此发言
 
--------------------------------------------------------------------------------
 
2 读博尔赫斯小说的感想
   科学类似给盲人复明,重获光明的“科学的”人们自信于他们所看到的,而把先前他们用耳朵和手“看”到的东西遗忘了。。。最后干脆认为那些过往所“看”到的根本不存在。
  科学继续发展,眼睛也可以听见东西了,眼睛居然也可以触摸了……在经过一个漫长的科学的进化的过程中,最终使他们又和久远的自己相遇在一个时空的路口。(拿前面两部电影中的狂想来预言,可以这么理解)
  思考人类的存在不需要借助什么科技,只需要一个思考着的人,在物质贫乏、科学落后的年代里,不知道有多少修行者们终其一生来穷尽人的意义,这些思想是浓缩的、朴素的、一针见血而缜密经的起攻击的。
  相反,在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没有时间来以这样的方式思考,我们抱住的是一个没有根基的沙地上盖起的楼,我们相信第182层楼的存在,却拿不出证据说明181楼是盖在180之上的。可是我们看到有一层楼明明是标着“182th floor”的字样……我们便不耐烦的说,这个绝对是182楼……有好事者不断去寻找下面的楼层,却发现,这个楼是建立在一个无底的根基之上的,他的根部已经深深埋入沙土之中,我们丢失了第一层。
  是的,上面的沙塔是用来比喻理性和知识的,标记着的楼号是代表这层楼中装有科学,而我们觉得这很实在,很实用,就认为它真的是182楼。可事实上,没人知道它是不是。理论犹如堆塔,我们要证明一个东西是对的,必须拿我们已经证明的东西来作为论据。这样层层堆叠,可总有一个论据是缺席的,就是处于根部的——地基。
  有好事者说,其实根本没有第一层,因为那个标着“1th floor”的楼层下面还有一层“-1 floor”……而更可能有-2、-3、-4……延伸的空虚。
  理性的人们思索了一会,他们觉得这没有意义,他们表面很自信而其实很心虚的宣布,182层就是第182层。他们心里觉得这个答案会让我们满意,会让人们不去好事的挖掘沙土中的回忆而专心的去盖第183、184、185层……他们期望着楼层的增高,他们想拥有到更辽阔的视野……这种冲动刺激着他们盖楼和贴楼层号的牌子。
  上面的比喻不管是否恰当,应该可以表达一些我的感受了。
  我们在生活中总喜欢以经验而非思考来认定一切东西。而这些经验无非是眼睛鼻子耳朵之类所听、所看、所嗅、所触的。当被问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这种认识方法的局限。有好事者问“外边的外边是什么?”即宇宙的外边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个上班的人就会放下公文包,坐在一棵树下思考一个下午,然后说:“我不知道,是无限膨胀的?但我没见到周围有这样的东西,我只能这么认为……我怎么也想不同宇宙的外边还是宇宙,如果有个极限,那么极限之外呢。。。”
  博尔赫斯的《环行废墟》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维度上解放了我。仅仅这部小说中,就构造了一个如同两面镜子互相反射的世界,如果你没见过无限,那就试试这样做吧,你惊奇的发现现实中也是有无限存在的。就是两面镜子,也是宇宙。
  《环行废墟》中的造物主和众生是一体的,在创造着,同时被创造。就因为这一点,消解了他们之间的差异。如同数轴,一个世界与一个世界连环相扣,好象数轴上临近的两个刻度,0创造了1,而1创造了2,造物主和众生的结构仅在一个刻度内呈现,放在全局,则是无差别的。。。由此,一个无限的创造和被创造的世界像锁链一样展开了……
  除了《环行废墟》,博尔赫斯在其他小说中都在追述一些永恒的的东西。即无限性、偶然性和多元性……如《沙之书》中那本永远无法找到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翻不到前一页的后一页并且一辈子也不要想翻到同一页的书。《小径分岔的花园》中那个无限节点所构成的迷宫。“前一刻”我们可能是亲密的朋友,后一秒我就是开枪射杀你的人。无限个节点的组合派生出无数个并行的时空,每个时空里都是不同的场景在发生着。这种对多元性的隐喻就好象数学上的“递归”,穷极所有可能性……
  因为对这些永恒之物的隐喻,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就很常见的用一些东西来象征它的某些特性。比如在他的作品中屡次出现的梦、镜子和迷宫。都是为了隐喻无限性、偶然性和多元性。

  
  
  
  
  
 
 
  
 作者:5_bin 2006-5-14 19:37   回复此发言

 短评

十年前的片子了……很强大……《骇客帝国》《盗梦空间》的前身之一

9分钟前
  • 盈盈美黛子
  • 推荐

其实这个片子的概念很像盗梦空间,只是当年木有红。。。

14分钟前
  • SanSan
  • 力荐

看完这部电影,立刻有很多同学开始善待NPC了= =

16分钟前
  • bushiren
  • 还行

别一看见层套层的就比作盗梦,看见虚拟世界就黑客帝国,那点见识,设定明明是像X接触好吧,但是人家还有原著,博尔赫斯。女主长得非常复古啊!科幻爱情片在我这儿的起评分还是是很高的。

21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柏拉图说:真正的世界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假如这个世界原来就是虚假的,假如一切早就存在了,会怎样?《异次元骇客》预示了这种诱人但可怕的可能性。影片指出了人类可悲又可怜的心灵状态,总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支配者,不惜以操纵别人的生活作为代价。而最明智者也成了最可悲者,当你在同类中走的更远,当你扩大眼光,发现这个世界的局限性与生存的虚假性时,你就成了最可怜的人。生存就是这样荒诞与悲哀,而最大的悲哀在于:了解真相的人太少了。我思故我在。但谁知道呢?也许世俗的幸福,正是来自无知。

25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概念不错。只不过还是简单了一丢丢。蛮好看

28分钟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这片应该叫《未来谋杀及离婚指南》,有了这种技术以后,都不需要离婚了,看老公不爽了,就虚拟一个好的,然后把现在的老公带进虚拟软件里干掉就OK了。

2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我还以为是无限循环。。。

31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你虚拟的人生,就是别人的生活。立意不错,情节浅了。突然发现好多科幻电影都沿袭了这层创意——黑客、盗梦、源代码...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豆瓣上有三部叫这个名字的电影,用的是一张图!很想知道88年的此片讲的是啥~如果故事情节很像的话,那编剧可真有想像力!你确定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你确定你不是一段程序或电路?

39分钟前
  • 猫语猫寻
  • 力荐

最后那个镜头表达的意义很隐晦。想了会儿才明白过来。有点儿意思

44分钟前
  • 一座夏天垮下来
  • 推荐

开篇即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或许我思考,站在高于普通人的位置上看世界获得的感悟反而成为了最可悲的人,即若得知自己的人生是在别人的手中操纵,生活的虚拟和真是不再容易辨别的出,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最快乐的人莫过于少点智慧和思考罢。十几年前的片却超越了现在太多科幻片,比异次元更棒。

49分钟前
  • 噜噜叫夏天
  • 力荐

“他离真相越来越近了……近到窒息…… ”琼瑶么= =豆瓣简介真是越来越雷人了……

52分钟前
  • いいね
  • 还行

柏拉图的“理念说”最佳诠释。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自以为正在征服大自然改造世界操纵他人的同时,焉知自己的世界又不过是他人的一道线路一场梦境?8.5( 盗梦空间、黑客帝国、移魂都市)

5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和黑客帝国同时期的片子,但这部好懂得多了。P.S.原来那句:“在未遇见你之前,我已爱上你。”和阿凡达那个心灵传输都是出自这里啊!

58分钟前
  • 攸宁陶陶
  • 力荐

概念先行,deja vu,造物主与被造物,虚拟现实,意识上传,模拟错乱,时空机器,闭环轮回,存在主义,自由意志危机,AI意识觉醒,复古未来主义,高次元压缩,记忆篡改,人类的特殊性,潜意识探索…… 这种mind fuck主题永远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类型

1小时前
  • 发条大橙子
  • 力荐

说得深沉一点就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神上身,高科技神打……

1小时前
  • Bigteeth
  • 推荐

算是很早期的抛出了“似曾相识”的某种假设,同时提出了VR和AI结合的反噬悖论,还非常出彩的展示了VR中AR和数据交界的震撼画面。概念先行,比《黑客帝国》更朋克,比《盗梦空间》更前瞻,比《西部世界》更实际。只是论细节和格局都比这些后者略逊一筹,比如VR世界的时间居然是线性的,使用者居然无法指定某个非年份以外的具体时间节点进入,以及对于哲学思考的部分较少。不过电影所预言的这项真虚拟现实技术在影片设定的2024年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只是不存在替代只是较为真实的程序,拭目以待。

1小时前
  • 生人回避
  • 推荐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不要让边界存在,做成循环的结构,往任何方向一直走下去都会回到原点,嗯……就像是地球一样……

1小时前
  • 菠萝
  • 推荐

此片和【骇客帝国】是很相似,同是现实和超智能的虚拟世界间的故事,为何【骇客帝国】这么成功而此片却如此无闻,除了【骇客帝国】融入了视觉特效和武打动作等感官刺激而此片只是靠剧情吸引人的差别外,主旨立意也有关系…… movie.douban.com/review/4738016/

1小时前
  • 摇滚玄奘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