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假

正片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赛琳娜·戈麦斯,凡妮莎·哈金斯,艾什莉·本森,瑞秋·科林,Gucci,Mane,海瑟·莫里斯,Ash,Lendzion,Emma,Holzer,Lee,Irby,Jeff,Jarrett,Russell,Curry,Josh,Randall,Travis,Duncan,John,McClai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春假 剧照 NO.1春假 剧照 NO.2春假 剧照 NO.3春假 剧照 NO.4春假 剧照 NO.5春假 剧照 NO.6春假 剧照 NO.13春假 剧照 NO.14春假 剧照 NO.15春假 剧照 NO.16春假 剧照 NO.17春假 剧照 NO.18春假 剧照 NO.19春假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美国梦

 "Yeah,Mom,it was really great.
   I think we found ourselves here.
   We finally got to see som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We saw some beautiful things here.
   Things we'll never forget.We got to let loose.
   God,I can't believe how many new friends we made.
   Friends from all over the place.
   Everyone was so sweet here,So warm and friendly."
      
春假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它没有。

青春从来都不是唯唯诺诺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它应该是打家劫舍轰轰烈烈。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部冗长的MV,而是一部疯狂迷幻又充满哀伤的文艺片。

像德国导演赫尔佐格所说,哈莫尼·科林发出的是把自己放在崭新位置的新一代电影人的清晰的声音,它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电影主流,但这又怎样?他的电影是你永远不可能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电影。我并不是推崇青春就应该充满暴力充满毒品充满性,我一开始也以为这是一部荒诞的喜剧,但终究在最后的自白中不能自已。

青春就是一场迷幻里的逃亡,从现实里脱离出来只为寻找自由的自己。如影片中一开头教授说“今天,我们要改变下话题,谈一些更深刻的,更难以做到的事情,比如民权运动或者黑人争取自由...”所以一开始,这部影片就只表明了它只想阐述一个深刻而难以做到的事情,那就是自由。无论这部影片有几个主角,我都只看到了一个人,一个人的思考,一个人的追求,一个人的抢劫,一个人的逃亡,和一个人在追求自由与美好时却一次次地被现实扇耳光。

这个电影讲述的就是一个人的故事。
这个人,她有理性的一面有感性的一面,她有信仰有梦想,她相信美好却又害怕伤害,她看起来很坚强其实很脆弱,她向往自由热爱乌托邦。Faith,代表着信念和信仰。没有信仰在场,所以与大麻作伴纸醉金迷,亦幻亦醒只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没有信仰在场,才努力说服自己像一个电影演员一样去犯罪。当带着信仰逃离了现实的生活,短暂的快乐总是让人留恋,“如果我们能冻结生命,就像,我们只需要点一下,就能冻结住,然后说,这就是使之永恒的方法。”Faith在泳池中这样说过。但是生活永远不会赋予任何人这种永恒的方法,信仰开始使自己迟疑,像主说的“当你被诱惑时,他会提供一条出路”,Faith选择了回家选择了主给自己的出路,回家的大巴再不像来时的欢声笑语,而Faith开始思考自己,思考原本她想好的却没有实现的结局。

为了自由只能抛开信仰,然而这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选择?
为了自由还得继续走,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怀念信仰。

当金钱为一个没了信仰的人口交,那个人自然会沉迷于金钱中不可自拔,于是金钱就像第二个信仰一样成为了这个人的灵魂伴侣。于是她得带着金钱去惹一些麻烦,去做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事,只为证明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勇气。“Everytime”一响起,暴力的抢劫画面穿插着夕阳海边抬着枪共舞,像是一种勇敢和柔情共存,又像是一种自我乞怜,如同歌词里的“每次我试图去飞翔,我都因为没有翅膀而降落,我那么弱小,我需要你...”需要更多的勇气,或者是已经失去的信仰。
现实狠狠地还击,cotty因为受到伤害而选择退出。像之前的Faith一样,一样安静的大巴,一样思考自己的选择。

抛开心中的信仰和所受的伤害,一路向前。
因为迟疑而一遍遍问自己:you gonna do this or what?心底又传来另一个声音说着:You're scared,aren't you?Scaredy pants!
其实很简单,她只想做一个简单的好女孩,一个可以开心地玩得开心的好女孩。或者说,心里有个完美的美国梦,自由美好而不是充满毒品,暴力,恐惧,疑惑,逃避的人生。

“I know we made friends that will last us a lifetime.
   We met people who are just like us,People just the same as us.
   Everyone was just trying to find themselves.
   It was way more than just having a good time.
   We're different people now.We see things differently.
   More colors,more love,more understanding.
   God,it was so nice to get a break from reality for a while.
   I know we have to go back to school,but I'll always remember this trip.
   Something so amazing.
   Magical.
   Something so beautiful.
   Feels as if the world is perfect,like it's never gonna end."

Alien轻易地死在了第一颗子弹下,像是恐惧被完全的丢开,能更好地去面对真正的自己。当转身看着经历的一切,那些以为的美好和真正的现实其实早就改变了自己,让自己更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追求,什么是理解,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由。
Candy和Brit在最后吻了躺在地上的Alien,像是祭奠一下那个曾经的自己,然后潇洒地离开,潇洒地醒来。

春假就是一场关于青春的梦,亦幻亦醒,没有规则没有头绪。
直到该你醒来,你都醒不过来。

Spring break,bitches!
Spring break forever。

 2 ) 谁的梦境

春假这个片子是一部很奇特的影片,他算是当下米国年轻人中的话题电影。这片子包含了各种被夸张了的米国青年文化的元素,想必对于热衷于这一切的人来说一定是一部很“酷”的电影。与此同时,对于爱上豆瓣爱看文艺片的部分中国观众来说,这个电影既艳俗,剧情又无脑,无非一个加长版mv,简直就和美国人的形象一样蠢。

其实我一开始看到这个电影的剧情简介,也对这个电影提不起任何兴趣。作为80前半的人,我这代中国人毕竟还是在一个相对保守的环境中长大的,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纸醉金迷以及青年人的堕落生活,从本能上有一种反感情绪。正因为如此,我无法理解为什么学校里的老师会反复推荐大家去看这个电影,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这样一个俗不可耐的题材会入围去年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打个比方,《美国派》会去角逐艺术电影节大奖么?

不过疑问归疑问,在某一门课的要求下,我还是看了这部电影。因为课程要求必须对其进行讨论,所以我不得不放下文艺青年装逼的心态,去试图认真对待这部充斥着奶子和毒品的青年性爱犯罪冒险剧。

那么这个电影到底是不是一部青春性爱犯罪冒险剧呢?毫无疑问是的。因为这个故事非常典型:不甘平凡的大学女生追求刺激的生活,一步步堕落,最后深陷犯罪,毒品和乱交的深渊不能自拔。这样一个cliche的故事,任何一个对写剧本感兴趣的美国高中生都创作得出来。(但为什么会这样?要知道本片的导演可是实验电影领域的明星级人物。)至于mv式的拍摄风格,不停地慢镜头回放和闪回,满眼白花花晃动的咪咪,疯狂的性交和性冒险,滥用毒品等等,则充斥于全片的每一分钟,就算是热衷于这类影片的人大概也会觉得这些青年文化的元素在这部电影中的使用得太“过”了。

慢着,太“过”了?——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强烈的贯穿于整部影片的违和感,导致这部电影似乎和其他的青春性爱犯罪冒险剧不太一样。所有的这一切夸张放纵的情节,似乎都是基于米国人对于“春假”的约定俗成的臆想,而非出于对此现象的就事论事讨论。这就好比米国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必须承担起一个“帝国主义”的形象一样,无论真实的米国是怎么样的,必须先接受其为“帝国主义”的这一个前提,我们才愿意深入讨论关于米国的其他的问题。同样这个“春假”的“传说”在米国青年文化中也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也就是说,最典型的米国式春假必定是这样过的,但是其实大家谁都没有亲身体验过——而重要的是,某个朋友的朋友“确实”这样渡过了一个放纵的春假。所以这个传说永远是成立的。

当然不光是这部电影对这些青年文化的元素进行了夸张处理,所有的青春性爱喜剧都这样。那么到底这种与众不同的违和感是发自何处呢?重点在于在这部电影中,导演甚至都没有试图让观众们相信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意图。反之如果导演想要说服观众,那么就必须安排一些让普通人充满代入感的角色——通常在青年冒险影片中这种角色会是各种荒唐的屌丝或者一事无成的卢瑟,他们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化身。但是这片子并不是这样的。四位女主角除了有交代那位名为faith的女孩的宗教信仰之外,其他所有人的背景都是一片空白,而且甚至终其全片,也无法找到任何可以将观者与角色联系起来的心理或者肖像式描写。这若非导演连最简单的叙事基本功都没有,就一定是他的主动策略:导演刻意要将观众排除在故事外面,他连说服你去代入的兴趣都没有。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整部影片瞬间豁然开朗成为了另外一部完全不同的作品。那些将人拽出故事之外的闪回,慢镜还有乳房,突然间从莫名其妙的业余等级的失误变成了一种特定的手法。导演就是要你出戏。事实上,就算你试图待在叙事的剧情主线上也得不到任何回报。难道看完了那个假到莫名其妙的枪战结尾你就可以满足地宣称自己看懂了整个故事并且有爽到?显然不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线索都可以看出导演破坏这个故事的努力,反反复复重复的画外音,错乱的时空关系,无必要的肉体和性爱特写,莫名其妙的台词和额外的与主线无关的剧情,这些都不是粗糙的炫技,而是对整个电影叙事节奏的蓄意破坏,让人无法严肃对待这个故事。以至于整个故事本身令人发指的脑残程度和嘻哈mv的拍摄风格,也不外乎是为此目的服务。

那么,如果导演在这里并不是要认真的讲一个故事,他到底是要做什么?很难有人可以代替导演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就我而言,这样一个荒诞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更近似于一种臆想,一种潜意识行为,一种梦境。这种梦境的属性在贯穿全片的性爱派对的闪回和无意义的旁白当中不停地得到渲染。在最后超现实的枪战中达到高潮。但是很难简单地判断这个梦到底是美梦,春梦或者是噩梦,抑或三者都是。重要的是这个梦是一个无法醒来的陷阱。男主角alien喃喃自语般的旁白一次一次地重复着“永远的春假”这个暗示,这是自我催眠,这是象征。就好像twilight zone里一个接一个的灵异故事,就好像永远无法度过的土拨鼠日,就好像西绪弗斯的巨石,你唯有继续,但永远无法从中抽身。

于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是谁的梦?这是美少女们的春梦么?是,当她们带着粉红色独角兽的面罩起舞的时候,这毫无疑为是她们的梦。这个梦是不是也属于alien?他在家里向女孩们展示他所拥有的衣服,床,香水和枪支时,这个梦当然也属于他。那么是否这个梦也属于每一个渴望用春假解脱自我的米国大学生?必须承认,反复出现的性爱派对无疑是每一个荷尔蒙过盛的男女的终极YY。但是这个梦似乎比以上这些所包含的更多。会不会这个梦就是那个所谓的美国梦?那个充满了冒险,成功,财富,也充满了枪支,毒品,滥交的美国梦?那个美国梦里不是要求年轻人与众不同么忠于自我么?美国梦到底又是什么?他是美梦还是噩梦?人们是不是也无法从这个梦里醒来?

在这一点上,我想引入另一部影片作为参照。摄影大师william egglestone曾经在70年代的时候花了几年时间拍摄过一部纪录自己周围人生活的纪录片,全片直到2005年才最终剪辑完成并公映。名为“stranded in canton”。在这个几近于家庭录像的影片中,从头到尾弥漫着一股醉酒的气息。各怀理想的人被困在这个孟斐斯附近名叫canton的小镇上,无所事事,整夜地酗酒,放纵,吼叫,行无意义的事,说无意义的话,漫无目的地对天花板射击。全片俨然就是一个无法觉醒的噩梦,人们知道自己被地理所困,却不知其实为精神围城。影片最后的字幕里叙述片中人的现状,绝大部分人都就这样去世了,一生都没有逃离这座精神的囚城。这样的一部影片是我所见过的对美国核心文化和梦想的最严酷的批评之一。当我这次看完这部《春假》之后,我突然便意识到,这两部电影中的梦境其实是同一个梦境。就算相隔了几十年,相同的梦境还是将同样地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的人囚禁着。有趣的是,就在今天,我正好看一个本片导演的采访,他承认这部"stranded in canton"是他另一部实验电影的主要参考。所以我本能地将《春假》与之联系起来,大概也不是巧合吧。

最后顺便回应一下开始时说到中国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隔阂,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西方的一切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奇观,所以我们在观看此片的时候,往往会被其奇观的表征所围困,将其简单地归类进单纯的青春性爱冒险电影。但是一旦我们真的有机会全面理解西方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传奇”和奇观都会常态化,我进而才能拥有进入另一个层面思考的钥匙,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线索和不和谐音才会显露出来。最后我们也许会发现他们所面对的困境,也会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抑或,我们已经置身其中却不自觉而已。

 3 ) 散文诗一般的叙事

若觉得自己在看一部超长MV的话,你就不用怀疑了,这绝对是Harmony Korine的电影。如梦、如幻、如诗,如斯风格由始至今都没改变过,早期的金毛、Dogme手提摄影,再到致敬偶像明星的《寂寞先生》,鲜明的作者标志从未褪色。空镜头、超慢摄影、声画分离、时空交错的剪接技术,统统都让观众迷失在近乎零度叙事的美丽画面中。

而这部新作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最为完整和流畅的“故事”。很少会有导演这样处理青春题材,我能想到的只有那部怪怪经典Ghost World。青春期的自由、疯狂、迷茫、黑暗、冒险和执著在散文诗一般的叙事里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回MV手法的作用丝毫不见突兀,甚至跟这种题材是天作之合,足以见证Harmony Korine的作者风格日臻成熟,达至撼动心灵的美学层次。四人围着钢琴弹奏演唱Everytime的一幕竟然让我意外地触动不已。我还真没听过小甜甜布兰尼有这样一首动听的好歌,正如当初在《金毛正传》里听到那首经为天人的Crying之后,才知道世上有一位名叫Roy Orbison的巨星!

当然,剧中男主角的某些夸张过火的演绎让我难以忍受,挑刺的话也只能由此下手。

 4 ) 前所未见和难以形容的影像,但是总觉得还是差了很多力道

春假,心理变化的微妙处理,假期—放纵–警局–帮派–犯罪–离别,都以极其视觉化听觉化的影像处理阐释,所以就有流光溢彩极富生命力又极端抒情感伤的心理映画,还有大量叠加的慢镜头和各个角度身体各个部位的华丽特写,在光晕和特写慢镜堆砌下构筑抒情诗意和人物心理抒发。 还有对作恶的巧妙渲染,风景和抒情音乐的掩饰,女生的轻柔的独白和独白后的犯罪,和妈妈通电话的衬托,极端抒情和极端放纵作恶的融合,造成复杂有能量又有冲击力的影像 整个《春假》最妙的就是对心理变化的刻画,色彩过重的醉生梦死,真正的霓虹恶魔,晚霞伤心情歌和犯罪宣泄,伤感带来了犯罪还是犯罪和伤感如影随形。青年人的感伤和对恶的憧憬。 像倾诉一般呢喃的温柔语调,枪械上膛的清脆利落,倾斜落入深渊的邪恶课堂,对邪恶毫无犹豫的坠入。

 5 ) 微醺的状态看这部片点燃你所有的荷尔蒙和多巴胺

真的能释放压力的佳品,超燃的梦幻,5分的豆瓣评分不知道为什么要较真,电影本来就是放大生活,在课堂上,会议上,工作中,你就没有幻想过不现实却很有快感的故事吗?那些想做不敢做的事,那些幻想的乐趣,导演给了我一个很“舒服的”故事。超爱这部电影,虽然被低估,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喜欢这部电影!就像郝杰的“光棍儿”,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6 ) 狗日的青春

       在很早之前就关注过《春假》,上映后在豆瓣上5点几的评分让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简单幼稚的校园电影,结果在最近的各种年度十佳电影中看到《春假》的提名才让我开始对这部评论两极分化的电影感兴趣。
       《春假》的剧情很普通,但却和导演的风格相得益彰。一部完全意识流的作品,但又不同于泰伦斯·马力克那种散文诗的形式,颜色暧昧的灯光,不停地闪回与重放,自言自语的旁白,超级风格化的摄影与剪辑,各种隐喻的存在与那些最让人悸动的东西:性、毒品、抢劫、杀人让这部迷幻的作品存在多角度解释的可能性。和泰伦斯·马力克一样,电影中的演员基本沦为符号般的象征,我不否认这是一种很自私的导演方式,但我相信导演自由他的用意。
       在《春假》中唯一一个有一些背景介绍的角色是赛琳娜·戈麦斯饰演的Faith(信仰),之前的剧情透露出她有一点宗教信仰。我是完全无法想象性、毒品、抢劫这些元素组成的对于我来说一定是最糟糕的青春中信仰究竟是什么?去看看开头那段关于战争的台词:“你要回家,不同的人。你会回来,激进的人。愿意冒险,生命和肢体。”什么是她的信仰?家人?朋友?爱?万能的耶稣不就在这个房间里吗?在我看来,她的信仰就是出发,以至于迷失。人们常说:再不疯狂就老了。仿佛不去做点什么就是可耻的。迷茫、拜金、性欲,这些最原始的本能跟着春假都被带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四个女孩的颓废与堕落是一种精神,一种放逐,乃至于是对自己的寻找。Faith最先回到了现实,其他人也是如此,这样荷尔蒙分泌的青春终究是一场梦。在“美国梦”的纸醉金迷中,有人害怕了,有人受伤了,有人为了出发而回归了。这是一代人的青春寓言,也是一代人信仰的悲哀。不管你奋不顾身的扑腾到什么样子,哪怕是遍体鳞伤,生活依然在原处等着你。“春假就是青春,每个人都想驻足于此,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离开”,导演把这种青春的残酷与悲哀推到了真正的极致。对我来说,这样的青春是却从来没经历过,但却会莫名心向往之。
       电影中温暖的红蓝色灯光真是迷幻到了天堂,让我就像磕了药一样嗨。当詹姆斯·弗兰科和女孩子们在海边唱起Everytime的时候整个人都融化了,所有的黑色基调在这一刻都变得温暖起来,这也是整部电影最触动我的地方。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十分棒的先锋艺术电影,它关于青春,关于我们本身。现在我仿佛还能闻到飘散在空中的大麻味和精液味,真好。

 短评

豆瓣上最爱批的"MV风",必招恶评。此片在影院观看视听非常享受,把青春狂欢背后的落寞和绝望氛围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起码看的时候我是真难过了。弗兰兰真是神马奇怪演神马,而且好不容易演个异性恋了还要表演手枪口交,真是够了你!

5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呢個時代實在不缺詩人

8分钟前
  • 冰山李
  • 很差

两星给布兰妮的歌!

13分钟前
  • xiaoiou
  • 较差

除了卡司毫无亮点 其实导演只拍了半小时 演员也只有10句台词 剩余时间都在ctrl c ctrl v

14分钟前
  • 弄臣
  • 较差

这分都是谁打的?太没欣赏水平了,影片剪辑摄影都非常出色,带有极强的迷幻意味,大麻的味道肆意飘荡,青春片包裹的犯罪暴力题材电影,海边唱布兰妮歌和游泳池3P的场景性感到死,影片延续了导演反美国梦的一贯主题,在全世界都流行做梦的当下极具反思意义。

16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推荐

小美女挺养眼,就是有些限制级

17分钟前
  • 晓东
  • 还行

Shit

19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很差

比较失望,应该可以拍得更好的,如果一个半小时就是为了最后那个冷幽默结尾的话,也太不值了。这片的节奏确实就是一个扩大的嘻哈mv的样子,一开始有不少大胸,后来老闪回也就没劲了,除了青春期的迷离 还有啥?给个三星算是高配。那段粉头套弹钢琴的段落是最大亮点吧,现在的小屁孩是不是都这操性?

20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3.5对于这样的电影,不谈蒙太奇奇,谈什么

23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像是个一小时三十分钟的MV。色调、场面调度、剪辑等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明明做得惊为天人,这个故事怎么就能烂成这个样子,台词的质量也非常差,整部片子的台词基本上就那几句“spring break+脏话”。想逃离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于是发了疯似的想给自己找乐子,“春假”只不过是逃离的手段之一罢了。有人觉得离开了也没有更好过,重新回到毫无新意的生活中。有人领悟到了生活的“本质”,举起双枪开始真正的青春。就算拥有这些概念,也不妨碍整个故事的傻逼。整个春假,几乎没有脑子正常的,一窝傻逼在那儿搞事情。最后俩女生不穿衣服带着个丑得要命的面罩出去杀人都要把我笑死了。

26分钟前
  • 高詩遠
  • 很差

可惜没有认真看下去哇

27分钟前
  • chong
  • 较差

红绿主色调不喜欢。喜欢的人就喜欢迷幻的青春风格。主题没问题,拍摄风格的问题。

28分钟前
  • 宅拾叁
  • 很差

兰兰你糟糕的口音 y'all..

29分钟前
  • momo
  • 很差

小甜甜的《Everytime》、片尾曲《Lights》这两首歌都选的很好,但是整部片子就是梦游的感觉了……

34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正品pop art (开场镜头让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想减肥的冲动,有木有!)

37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梦游式的拍摄方式。进两步退一步的穿插,绣花的时候这叫“回针”吧……故事很简单,快进1.1还能接受

42分钟前
  • 请尊敬王道长
  • 较差

浮夸

45分钟前
  • 较差

整个电影就像毒品一样麻痹了我的灵魂,酒池肉林,女人与枪,痛快过后的怅然若失。布兰妮几首歌出人意料却十分合适。James Franco是个好演员,可惜他真的口味太重!!

4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与《孤独先生》相映成趣,哈莫尼科林用意识化的剪辑和象征隐喻把一个垃圾故事拍成了一代人的青春寓言,并赋予了一种混杂迷幻疯狂极致却又悲哀的奇妙诗意。喃喃自语的旁白,布兰妮的歌,其实还是一部很纯粹的作者电影。付兰兰的角色是叛逆的化身,春假是青春,谁都想永驻于此,但不是谁都能轻易离开。

4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想过酒池肉林的生活,要有枪林弹雨的勇气。

53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