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

HD

主演:唐纳德·萨瑟兰,玛丽·泰勒·摩尔,贾德·赫希,蒂莫西·赫顿,M·埃梅特·沃尔什,伊丽莎白·麦戈文,黛娜·马诺夫,弗瑞德里克·林恩,詹姆斯·希金,Basil,Hoffman,奎因·K·雷德克,Mariclare,Costello,Meg,Mundy,Elizabeth,Hubbard,亚当·鲍德温,理查德·怀廷,Cynthia,Baker,Rudy,Hornish,简·奥德曼,Marilyn,Rockafellow,唐·比利特,Randy,De,Troit,迈克·T·维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普通人 剧照 NO.1普通人 剧照 NO.2普通人 剧照 NO.3普通人 剧照 NO.4普通人 剧照 NO.5普通人 剧照 NO.6普通人 剧照 NO.13普通人 剧照 NO.14普通人 剧照 NO.15普通人 剧照 NO.16普通人 剧照 NO.17普通人 剧照 NO.18普通人 剧照 NO.19普通人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普通人

有三四天,因为这部剧一直睡不好。每天看完,心里满是各种无法言说的情绪,总是折腾到12点才睡。原著是天才小说家的第二部作品,当时读小说的时候感觉比《聊天记录》差一些,没有想到剧作通过视听语言让小说的氛围重新清晰起来了。

漂浮在空气中的是无限的孤独,和Connell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理解,对方永远是更聪明的一个,是更美丽或者充满魅力的那个。两个人的男女朋友换了那么多,说到总有些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刻感到孤独,而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可以talk,而且永远不感到孤独。所以尽管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让局外人我感到十分羡慕。王子帅哥霸道总裁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太没有想象力了,非常非常无聊。这么说是因为人的复杂和高贵不体现在这里,虽然如Connell所说 Money is sexy。

普通人是很难在同侪压力下与社交活动中备受排挤的女孩正面交往,但是也很难拒绝聪明美丽且充满洞见的女孩,普通人可以为了爱忍受交往中巨大的不平等。普通人有很多次机会失去,错过,忘记,误解和被误解、伤害和被伤害。

不得不说使我震惊的是片中的性爱场面,以为应该蛮克制的,没想到这么坦诚。就作为一个观者,很难不进入到二人的关系之中,再去看关系就觉得很不平常,有爱的性看起来真得可以抵抗人世的孤独和虚无。我现在渐渐能理解娄烨李安拍性爱场面的戏了,有一些影视作品,当然是为了所谓的爆点,但是探讨人性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为体现人自由状态的一种,性是很难回避的。

我非常喜欢这片子,喜欢很棒的片子和音乐的时候,我大部分状态都是两手一摊,很好看,非常好,非常动人,听到的时候我会流泪。因为艺术形式很难言说,说一万遍某个音乐好听,也很难代替你听一下的细微的情绪变化。说过很多次,艺术是形式的艺术,很难不去经历体会就理解。

昨天晚上看到第十集的时候,躺在床上翻出去年读的Kindle里的Normal People,正好停在最后一页,不由得觉得,爱真是很好的东西。

 2 ) 结合小说梳理剧中主要人物细节+一些MC的小甜彩蛋+20个幕后花絮

看了电视剧感觉有很多地方不太理解,然后去读了小说,补充了一些情节。这篇想结合小说梳理一下几位主要人物的细节并谈谈我的看法。欢迎讨论,指正~

原文引用部分,省略号代表略去内容。


Marianne的家庭成员

Marianne的爸妈都是律师,爸爸在她13岁的那年去世了。

与剧中稍有不同的是,Marianne的爸爸和哥哥都对她施加过暴力。她妈妈对于她遭受的暴力不仅视而不见,甚至持一种默许、纵容的态度。她认为如果Marianne连一点兄弟姐妹的小暴力都消化不掉的话,是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If you can’t handle a little sibling rivalry, I don’t know how you’re going to manage adult life, darling, she said. ←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她认为女儿缺少一种“温暖”:不会去祈求讨厌她的人爱她。

Denise decided a long time ago that it is acceptable for men to use aggression towards Marianne as a way of expressing themselves. As a child Marianne resisted, but now she simply detaches, as if it isn’t of any interest to her, which in a way it isn’t. Denise considers this a symptom of her daughter’s frigid and unlovable personality. She believes Marianne lacks ‘warmth’, by which she means the ability to beg for love from people who hate her.

Lorraine形容Marianne的哥哥是weak personality的人。对外在社交的时候,他极力讨好奉承。对内,他是一个只敢悄悄霸凌Marianne的懦夫,每次侮辱讽刺过Marianne都要威胁她不要告诉妈妈。Marianne鼻子被撞断,Connell来警告他的那晚,他被吓得又是大哭又是喊妈,极尽狼狈。

I didn’t do anything, says Alan. Connell walks towards Alan until Alan is standing with his back against the banister. He seems smaller now, and scared. He calls for his mother, turning his head until his neck strains, but no one appears from up the stairs. Connell’s face is wet with perspiration. Alan’s face is visible only as a pattern of coloured dots. …… It seems to Connell, though he can’t see or hear very well, that Alan is now crying.

可以看出,Marianne成长在一个看上去光鲜,实际扭曲又阴暗的家庭。她一直得不到应有的爱和尊重,成长为了一个打心底里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的人。

Lorraine

在镇上人看来,Lorraine来自一个非常不体面的家庭。她的一个兄弟曾经进过监狱,另一个几年前差点被摩托车撞死。Lorraine17岁的时候意外怀孕并退学,生下了Connell。剧中演员看上去很年轻,因为Lorraine只有35岁。除了她,没有人知道Connell的父亲到底是谁。她曾经跟Connell说,什么时候你想知道了随时来问我,但是Connell并不在意,也没问过。Lorraine长得很漂亮,Connell的同学经常对他说觉得Lorraine很attractive。她包容随和,虽是单亲妈妈,却给了Connell足够的爱和安全感,Connell曾问她有没有觉得生下自己是个错误,Lorraine坚定地对他说,生下你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我爱你胜过一切,也为你是我的儿子而自豪。这样的爱使得Connell成为了一个能够尊重女性意愿,温柔、包容的男人,也是吸引Marianne的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Jamie、Peggy & Joanna

Jamie的爸爸有权有势,是2008爱尔兰金融危机(书中的背景在2008年)的始作俑者之一。Jamie是个又无聊又刻薄的人,外强中干,喜欢在别人讲话的时候翻白眼。Connell认为他是那种随时都能保持自信的人,内心没有任何矛盾,也没什么事会让他感到难堪。他鄙视Connell,对Marianne说他是milk-culchie(culchie:来自都柏林郊外的粗野世俗的村民),因为有时候Connell喝牛奶不太会倒在杯子里,经常从冰箱拿出一大纸盒直接喝。顺便一提,Connell有很重的Sligo口音。

小说中Peggy喜欢Jamie,自称是Marianne最好的朋友,却经常当着其他人的面取笑Marianne。她在和一些愿意为她买包、为她生活投资的年上男交往。在Peggy眼里,男人是不能控制自己冲动的粗鄙动物,因此女人应该避免对他们有任何感情上的依赖。后来Marianne和Jamie分手后,他们共同的交友圈因此破裂,大家纷纷站队,Peggy选择站在Jamie一方,与Marianne逐渐疏远。

Jamie和Peggy 都以贬低别人为乐,Marianne后来认识到他们算不上是good people,甚至有些坏。自己与以他们为代表的一群人交往,不过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交换。我想,Marianne认为Connell不愿在高中承认他们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是一个不受待见的人,没朋友,被孤立。因此到大学后,她利用自己的“阶级优势”去接受了一部分向她靠近但她内心并不喜欢的人。最终看清了这些虚伪的关系,承认自己 “just got caught up in how much they seemed to like me ”,不再曲意迎合,也算是Marianne在认识自己的道路上无法回避的一段经历吧。

Joanna是Marianne大学时代唯一的朋友。和Marianne一样也拿到了奖学金,是个学霸。作者透过她们的聊天,表达了自己对于阶级问题的一些看法,算是作品里比较严肃的部分。在Jamie和Marianne分手后,Joanna坚定地选择站在Marianne一边。后来Joanna和女孩子在一起了,女生叫Evelyn,剧里Marianne过生日那集有一个梳着寸头的女生,应该就是Joanna的女朋友。

Rob

Rob渴望成为一个别人眼中的好人,对他而言,没有什么事比得到别人的认可更重要。为了让外界接纳自己,他有时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比如将女友的裸照拿出来炫耀,彰显自己。Connell说他不能judge Rob,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们生活在小镇,一个人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能会被别人捕捉、放大、议论。高中时期的他们每天小心翼翼地压抑着自己情感,害怕突然哪天成为被解读、被孤立的对象。Rob是一个人群的集合,当然也囊括了Connell自己,“是Marianne帮助他跳出这种生活,生命从此变得不同,或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变化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另外,爱尔兰男性占全国自杀人数的近80%,15~24岁男性自杀率在欧洲排名第四。他们中的很多人长期遭受精神问题困扰却由于在意他人看法或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等原因,拒绝向家人、朋友倾诉。这部作品通过Rob的这个角色,聚焦了当下爱尔兰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呼吁大家多关注家人朋友的精神健康。

Helen

Helen出身于一个大家庭,长得很漂亮,有一口整洁的牙齿(这点和Marianne不太一样,小说里描写Marianne的牙齿不整齐,歪歪扭扭的)。高中时期的她和Connell一样很受欢迎,来到大学后竭尽全力与过去的朋友保持联系。她会准时参加各种party,不厌其烦地为大家拍照直到每个人都满意。她为人传统,认为Marianne在party上讨论以色列安全问题,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男生的注意(人家学历史与政治的,不讨论这个讨论啥啊),她向Connell抱怨Marianne在聚会上总要和10多个不同的男人“调情”,是个slutty的人。总之不知是情敌相见分外眼红,还是出于阶级的原因,她不太喜欢Marianne。Helen很爱Connell,关心他,但有时她并不太懂他(I can hardly understand you half the time, thankfully you’re the strong and silent type)。

与Marianne在一起,Connell会觉得本质上他们是一类人,各自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创伤,都无法很好地融入这个世界。

Marianne had a wildness that got into him for a while and made him feel that he was like her, that they had the same unnameable spiritual injury, and that neither of them could ever fit into the world.

而在Helen面前,Connell表现出的一切都是正面积极的,就像Marianne与Jamie的role paly一样,和Helen在一起的Connell是在扮演一个理想的自己。这时候的他不会羞耻,不会缺乏归属感,和Helen have sex不会有提出奇怪要求的冲动。小说中Connell很喜欢Helen,喜欢看着她漂亮的脸蛋儿,但与其说喜欢Helen,倒不如说他喜欢与Helen相处时自己的状态。在Helen面前他可以彻底回避掉那个阴暗自卑、不体面的自己。Helen对他的喜欢让他感到自己被肯定、被接纳,虚荣心得到满足,不再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Helen是他的一张体面的标签,让他可以光明正大、无所顾忌地站在众人面前,承认他们的恋人关系。但和Marianne在一起的时间,总是有各种别扭和阻碍:高中她被同学孤立,大家说她精神失常,他背弃了她;到了大学,两人境遇逆转,他又认为自己是一个来自下层阶级的污点,Marianne不会想把他作为男友光明正大地介绍给大家,尽管Marianne从来都没有这样想过。

Connell

他学习努力,是足球队的中锋,长相帅气,安静不打架,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就连Marianne的妈妈都说他完全不像Waldron家的人。

对外他是个得体的小伙子,但他的家庭条件真的不大好。即便跟高中同学相比,他的穿着也算寒酸,更不要说到了大学,身边同学的衣着更昂贵、时尚,而他始终只有些廉价朴素的行头,搭配一双他走到哪里,甚至去健身也在穿的Adidas运动鞋。在Marianne的朋友帮他介绍餐厅服务生的工作之前,他还需要每周末开车回老家到便利店打工。

Sally还特意描写了他游学时背包里的物品:各种脏衣服,一件白色的干净T恤,一个装水的空塑料瓶,一件干净的内衣,一条充电线,护照,两包扑热息痛,一本破旧的James Salter的小说复印本,还有一本带给Marianne的诗集,没了。当然男生出门可能一切从简,但还是多多少少感觉到了他的拮据。

社交、阶级、金钱是他的心结,是她和Marianne感情问题的导火索。有两处印象深刻的情节:一次是Connell因为交不起房租两个人吵架分手。后来他接到Marianne和Jamie在一起的短信后想:在他和Marianne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她其实一直都想找个可以带她去度滑雪假的有钱人,现在的她一定很庆幸他终于破产了,可以离开都柏林了。回家后Lorraine问他们为什么分手,他说我们从没在一起过,Marianne不会想和我这样的人在一起的,她希望找的是跟她出身于同一阶级的男友。另一次是去意大利Marianne的大house度假,他看到一袭白裙的Marianne,觉得她像个天使,同时在脑海里描绘着未来做了妻子、母亲的Marianne:她嫁给了一个无聊的知识分子,并在他去做客时向他抱怨,我当初为什么没有嫁给你呢?他会回答:“因为钱。”

另一方面,只有和Marianne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能真正地做自己,那个很温柔但也有很多深沉心事的自己。他可以向Marianne倾诉他绝不会对别人提起的一切。 有些话情不自禁地就说了出来,高中的时候,他还会为自己的这种“情不自禁”感到紧张。

When he talks to Marianne he has a sense of total privacy between them. He could tell her anything about himself, even weird things, and she would never repeat them, he knows that. Being alone with her is like opening a door away from normal life and then closing it behind him. He’s not frightened of her, actually she’s a pretty relaxed person, but he fears being around her, because of the confusing way he finds himself behaving, the things he says that he would never ordinarily say.

在和Marianne相处的时候,他人性中邪恶的一面也会不自主地显现出来。比如他会对Marianne说我可以x到你的嘴里吗?

His friends don’t think of him as a deviant person, a person who could say to Marianne Sheridan, in broad daylight, completely sober: Is it okay if I come in your mouth? With his friends he acts normal. He and Marianne have their own private life in his room where no one can bother them, so there’s no reason to mix up the separate worlds.

再比如那次Peggy提出3P走后,Marianne躺在他的腿上告诉他只要你愿意,我愿意为你做的,我喜欢为你做能让你开心的事情。后来两人沉默了一阵,Connell像突然被什么吓到一样猛地站了起来,那是因为当时想打Marianne耳光的冲动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而这让他害怕、厌恶。

She comes to sit down with him and he touches her cheek. He has a terrible sense all of a sudden that he could hit her face, very hard even, and she would just sit there and let him. The idea frightens him so badly that he pulls his chair back and stands up. His hands are shaking. He doesn’t know why he thought about it. Maybe he wants to do it. But it makes him feel sick.

同时他又非常爱Marianne。这种爱甚至是不涉及性别的(I think I just like you a lot as a person)。在意大利,Marianne说:“我喜欢你发给我的那些邮件,写得真好。你的故事写得怎么样了?我很想读读。”他答:“没有邮件那么好。”——当然不会有邮件那么好,因为他发给她的每一封邮件都是经过反复打磨的:空闲时间打好草稿,斟酌用词,调整句子顺序,常常不知不觉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他形容这个过程是:to do with life itself。

看着自暴自弃的Marianne会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痛心愧疚,他想如果能够救赎Marianne他可以为她去死。

He can’t help Marianne, no matter what he does. There’s something frightening about her, some huge emptiness in the pit of her being. It’s like waiting for a lift to arrive and when the doors open nothing is there, just the terrible dark emptiness of the elevator shaft, on and on forever. She’s missing some primal instinct, self-defence or self preservation, which makes other human beings comprehensible. You lean in expecting resistance, and everything just falls away in front of you. Still, he would lie down and die for her at any minute, which is the only thing he knows about himself that makes him feel like a worthwhile person.

在Marianne的陪伴下他走出了抑郁症。他们在意大利小广场的谈话,让他终于明白其实Marianne始终没在意过他的出身,就像高中怕议论不愿邀请Marianne去舞会结果大家根本不care一样,都不过是作茧自缚罢了。后来奖学金暂时缓解了他的经济难题,编辑的工作也顺风顺水,收获了事业上的成就感(与之对比,两人因为房租分手那集,前面有一幕是Connell的投稿被回绝了),和Marianne在一起他不会再感到自惭形愧。由此可见,自信心从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在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人只有自己才能成全自己。

然而故事结束时候的Connell还没获得“造血功能”,作为一个渴望着财富和地位的男性,他的课题还没完成。这样来看,结尾Connell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到NY更大的平台上打磨自己,积累财富,进而突破自己的阶级算是故事发展的必然了。

Marianne

Marianne出身富裕,本人又聪明,不会在意外界的冷言冷语。在她的眼里,Connell是一个在爱中成长的人,他只会看到人积极的一面(He’s a well-adjusted person raised in a loving home. He just assumes the best of everyone and knows nothing)。和Connell在一起,她不会介意他的出身、家境,更不自恃是有钱的“上层阶级”。相反她清楚地知道,能够和Connell相识是因为Lorraine在她家工作的缘故,而自己的母亲却不是一个好雇主,没能付给他们恰当的薪水。Connell烦恼的金钱、阶级问题在她这里都不是问题。

Marianne面临的困境全部根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她认为自己是个可悲的、不值得被爱的、不正常的人。而爱又会让一个人失去自信,自我怀疑,变得更加卑微。她认为在爱里健康成长起来的Connell不会真正愿意和她这样一个damaged的人在一起。所以Marianne需要的是走出原生家庭对她造成的伤害,被人接纳进而接纳自己。

Connell对Marianne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是她的初恋,她的第一个吻,第一次sex都是和Connell一起完成的。Marianne在酒吧被人骚扰到Connell家过夜那晚,Connell亲吻她的额头,对她说:I love you. I’m not just saying that, I really do. 所以Connell还是第一个对她说爱她的人。而这句我爱你,让她“获得新生”。

She has never believed herself fit to be loved by any person. But now she has a new life, of which this is the first moment, and even after many years have passed she will still think: Yes, that was it, the beginning of my life.

我认为Marianne寻求的亲密关系,都是按照和Connell相处的模式和感觉来的。比如有一次Marianne和Connell坐在车里面,她看着他,觉得他的身体高大又柔软,像一只拉布拉多。到后面Connell的邮件里面提到说她一直喜欢高大帅气的男生,大概也是参照着他的标准(当然很多女生喜欢高大帅气的男孩子,这点可能我想多了)。有关相处模式,讨论区已经有位豆友写得很详尽,大家可以参考。 //www.douban.com/group/topic/174148841/

我再来谈谈我的看法:Marianne对于性的“特殊”需求,除了家庭暴力,和Connell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他们高中在一起,两人就慢慢确定起了一种掌控和被掌控的关系。她享受这种完全把自己交给Connell的感觉,和他一起的sex是“标准答案”,体现在她说“I would do anything you wanted me to do”。因此不管是要求Jamie打她还是后来和Lukas建立更病态的关系,都是她试图通过极端的方式来寻找只有和Connell在一起时才能拥有的那种完全submissive的感觉。然而,Marianne忽略了,或者说她心知肚明但选择了回避的最关键的一点是:她和Connell的sex之所以“完美”,是因为双方在整个过程中是知情同意、你情我愿的,性和谐不过是两人爱和默契的外化表现,因此他们都乐在其中。但和其他人暴力的sex,她本人就没有爱投射在里面,掩耳盗铃,因此她不可能开心,事后只会感觉到空虚和堕落。

有一些细节,你会发现这俩人真的从始至终都是周瑜和黄盖。某种程度上两人追求的关系模式是一致的。

从Connell的角度来看:

刚刚和Marianne睡过,他就开始在日记里回忆Marianne了。他把她说话的方式、样貌一一记在日记上,尝试复刻出一个Marianne,保存下来,供未来的自己回忆。

Multiple times he has tried writing his thoughts about Marianne down on paper in an effort to make sense of them. He’s moved by a desire to describe in words exactly how she looks and speaks. Her hair and clothing. ……She’s not leading the same kind of life as other people. She acts so worldly at times, making him feel ignorant, but then she can be so naive. He wants to understand how her mind works. ……He writes these things down……as if he wants to recreate a precise copy of Marianne in print, as if he can preserve her completely for future review. Then he turns a new page in the notebook so he doesn’t have to look at what he’s done.

后面因为房租问题分手后,他反思自己对她的掌握从未消失。

How could his feeling for her ever be anything like his feeling for other people? But part of the feeling was knowing the terrible hold he’d had over her, and still had, and could not foresee ever losing.

直到最后Marianne问他愿不愿意hit her,他独自喝着啤酒思考两人的关系:从高中起他就对她有着一种控制力,而他不愿意失去这种控制力,坦承Marianne对暴力的渴求是自己cultivated it。而他想让自己想永远留在Marianne心里,这是他唯一想要捍卫的东西。(下面这段原文写得非常耐人寻味,Connell直面了自己的阴暗面,没有丝毫的回避遮掩,我把潜在的生词标出来了,请大家一定读一下,不要错过~)

Ever since school he has understood his power over her. How she responds to his look or the touch of his hand. The way her face colours, and she goes still as if awaiting some spoken order. His effortless tyranny(专横暴虐n.) over someone who seems, to other people, so invulnerable(无懈可击的). He has never been able to reconcile(和解、释怀) himself to the idea of losing this hold over her, like a key to an empty property, left available for future use. In fact he has cultivated it, and he knows he has. ……He has sincerely wanted to die, but he has never sincerely wanted Marianne to forget about him. That’s the only part of himself he wants to protect, the part that exists inside her.

从Marianne的角度来看:

11集两个人经历了这么多重新又在一起,当Connell开始吻她,她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座房产,尽管这些年它被各种滥用,但它始终属于他,在这一刻终于交还给他了。

Her body is just an item of property, and though it has been handed around and misused in various ways, it has somehow always belonged to him, and she feels like returning it to him now.

最后一集他们十指紧扣去参加高中同学的跨年party,再没有从前在高中、在都柏林的那种遮遮掩掩。在众人的见证下,在Connell的吻和告白里,她不再认为自己是个不配被爱的人,不再怀疑Connell是不是真的爱她。对比之前两人在床上,Connell对她说,你知道我很爱你的,对吧。她不置一词,只是盯着他,眼睛里写满怀疑,试图通过他的眼神来确认。但这一刻,她终于能够与他四目相对,笃定地回答:“我也爱你。”到这里,可以说Marianne找到了自己的inner peace,完成了她自己的课题。这也是故事结尾Marianne没有追随Connell到NY去的原因。

下面这段话算是对于两人关系的总结:自己完完全全地被他掌控着,他选择救赎了她,她被他救赎了(redeem这个词用在他们的身上,真是精准。redeem:to redeem someone means to save them by freeing them from sin and evil ),既然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别人独立地活着,那就放心地去依靠,也让别人来依靠自己。

She was in his power, he had chosen to redeem her, she was redeemed. It was so unlike him to behave that way in public that he must have been doing it on purpose, to please her. How strange to feel herself so completely under the control of another person, but also how ordinary. No one can be independent of other people completely, so why not give up the attempt, she thought, go runn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 depend on people for everything, allow them to depend on you, why not. She knows he loves her, she doesn’t wonder about that anymore.

她依靠Connell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和存在的价值,不再厌恶自己;Connell依靠她走出抑郁的阴霾,找到了热爱的事业和由此产生的自信。这么多年来,他们就像根连在一起的植物,一起长大,一起经历风雨,一起走过生命中的艰难困苦,有时相依有时分离,但他们始终互相依靠,相信未来亦是如此。他们拥有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交流方式,久别重逢后,仅仅通过对视就可以交换彼此的信息, 他们是病友、知音、伴侣,也像是另一个自己。

其他彩蛋细节

Connell高中舞会和Marianne分手之后,有过两任“炮友”,5月的那个女生23岁,有“正音和语障治疗”学位,和她的sex让他想throw up,基本上就是419。6月开始是Rachel,电视剧也有暗示,她是学校最受欢迎的女生,属于学校社交的“最高阶级”,只约过2次,体验也不好(He only had sex with her twice, neither time enjoyable, and when they lay in bed together he felt a constricting pain in his chest and throat that made it difficult to breathe)。(小伙子别挣扎了,在Marianne之前之后,你就没有不sick的时候,只有和Marianne你才会觉得fit perfectly inside her,甚至wish could fall asleep inside her body,认清现实吧XD。)

Connell的外婆不喜欢他,大概是觉得因为他的出生自己女儿的人生被限制了。所以可能Connell家的圣诞会没有剧里那~~么温馨。

Connell在校足球队的号码是9号。

Connell后来把自己回老家喝醉酒后差点被经济老师(就是那位之前大家都造谣说他fancy her的老师)上了的事情告诉了Marianne,Marianne当下就说我要割破她的喉咙!Connell吓了一跳,随即开玩笑说,不要这样了吧,你会进监狱的。结果Marianne冷酷地说,我会的,下次如果她再对你动手动脚,我一定会这么做的,我无所畏惧。其实在高中的时候,Marianne就对Connell提出如果这女老师让你困扰,我可以替你告诉校长,就说是我自己发现的,但Connell拒绝了。

Marianne和Jamie在一起后,Connell第一次遇到他们两个走在一起,Connell当下有一种冲动想要踢爆Jamie的狗头(had compulsive fantasies about kicking Jamie in the head until his skull was the texture of wet newspaper)。有一次在聚会上和他寒暄了几句,Connell出来之后就把拳头砸到墙上,还砸出了血。

Marianne在都柏林住的豪宅是她grandmother(不知道是外婆还是奶奶)的。

Connell第一次在学校杂志发表的“处女作”,因为害羞不自信,是用笔名“Conor McCreaty”发表的,结果编辑没校对就直接发了。他拿到热乎乎的杂志,打开一看就发现了两个错别字吓得赶快合了起来,再打开瞄两眼,又发现了一个!他感觉异常羞耻,然后意识到估计是编辑手头没别的文章,要开天窗了,所以匆匆拿他的文章顶替上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把文章复印了两份,一份放在都柏林,一份放在他家的床垫下。

20个幕后花絮

1、Paul说,当他听说Daisy被选为扮演Marianne时(选角是先确定的Connell后确定的Marianne),他马上她发了一个消息说,很高兴我们可以合作了!结果信息显示已读,Daisy却没有马上回,过了两天才回复他。但Daisy说不记得有这回事。

2、Paul和10个来试镜Marianne的演员一起读剧本试戏,来测试彼此之间的化学反应。在中途休息的时候,Paul出去抽烟,偶遇到了Daisy,然后他想这就是我想象中的Marianne(She looks how I imagined it. ←🔒了)

3、Daisy和Paul在开拍前进行了几周的排练,通过这段时间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彼此,成了好朋友。

4、Paul觉得和Daisy一起表演的时候,两人更像是在真实地对话,而不是演戏。

5、在见到Paul之后,Sally Rooney认为他很适合扮演Connell。

6、Paul在两天内读完了这本书。那时候他正在演舞台剧,是一个龙套角色,就在舞台边看书,放下书就直接上台。

7、导演Lenny Abrahamson(也是《房间》的导演)说,现在好莱坞更倾向于从男性的审美角度来对待裸戏,但他们很早就决定对裸戏采取男女平等的态度。(感谢感激!否则观众可能看不到Paul赏心悦目的好身材了~)

8、Paul说,他和Daisy有个intimacy coordinator叫Ita O'Brien,拍摄前和他俩一起排练了两天。Ita O'Brien也担任过《绅士杰克》、《守望者》和《性爱自修室》的intimacy coordinator。Daisy说,她觉得Brien的存在非常重要,就像电影作品的特技导演。有了他,自己可以在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里拍摄那些亲密戏。

9、两个人的每一场亲密戏都是经过100%的精心设计,这样演员就有了明确的界限,不会存在灰色地带。(所以不要再纠结是不是假戏真做,要不要shave的问题啦,作品呈现出来的场景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10、导演说,早在隔离开始之前,拍摄就已经完成了。他们是通过Zoom完成了最后的剪辑工作。

11、Daisy从她的室友那里听说了这本书和试镜的消息。

12、Paul和扮演Peggy的India Mullen是室友。(这个出自GQ的一篇专访,但在GQ采访Paul不久前,India已经从公寓搬走了。)

13、Daisy说,类似于她和Connell在Trinity重聚这样具有标志性的场景,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她在读书的过程中已经对这些内容有了非常清晰的想法。所以她希望能够表现得恰如其分。

14、Paul喜欢演和Marianne在一起快快乐乐的Connell,但他也很享受去挑战更黑暗、更情绪化的Connell,因为男性的这一面很少能在电视上看到。

15、Daisy的妈妈在book club读了Normal People,但Daisy是在试镜后才读了这本书。

16、Paul说,在隔离期间窝在自己的房间看着这部剧慢慢火起来,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感觉“非常奇怪”。

17、Paul最喜欢的时刻是在意大利杀青,那里很美,工作人员之间相处得很好。

18、Daisy说,她和Paul会因为Connell与Marianne两人沟通上的误会而感到沮丧。

19、Paul说,接受抑郁症治疗的戏是他最想努力演好的部分。

20、BBC希望作品能一季播完,而不是分成几季。(BBC不愧是你!)

 3 ) Normal People | 爱情的复杂、微妙与甜蜜

看完这部剧之后看了组里的很多讨论,发现一部分观影者会使用“渣”、“苏”、“虐”、“甜”这些标语化词汇来描述这部剧和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更有一些人会站在道德和三观的高度上去审视Marianne和Connell的每一段关系、每一次行动。这种标签化的思维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忽略了每一个角色的复杂性与独特性。他们是单方面拒绝去理解和思考人物的弧度变化、情节的曲折和动人,这种傲慢的态度更是对作品和创作者的不尊重。

就像我之前在某个讨论帖中曾表达过的一样,部分观影者会认为男女主的这种不够“干净”、“正确”的恋爱模式(a)擅自代表了普通人的爱情(B),但我认为,这部剧想要表达的不是B=a,或者B只有a这一种,而是a也可以成为B的一种。Normal People那么多,每个人的恋爱感受和思维方式在产生爱情的过程中都有微妙的不一样。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卑(原生家庭的缺陷、社会地位不够高、金钱带来的自卑感、身材不够完美)而产生自己不值得爱情的想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我们都可以去爱,也都值得被爱。我们作为观影者,不能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说「因为男女主角最终要在一起,所以他们曾经和其他人在一起过是男女主角不够道德、三观不正」。不是这样的,恋爱、成长是一个很复杂多维的过程,也正是和其他人的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这部剧的时间跨度是从高中直至工作,这个时间段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十分茫然和迷惘,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于自我的认知尚且不够清晰和准确,对自己未来方向都感到十分困惑,又怎么可能在每次关键时刻都以一种十分健康和“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爱情、金钱、学习、社会地位呢?《Normal people》以Connell和Marianne的关系,非常细腻、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年轻一代在亲密关系、爱情、性中微妙的情绪流动和心理环节。男女主各自人格的成长与彼此关系进或退交织在一起,有冲突、有误解,但他们对待这段关系都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成分的真诚。

剧情主线

高中,Marianne和Connell在私下里交往。

女主Marianne热爱阅读,成绩好,没有朋友,性格是怼天怼地,班上的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嘲笑她“丑陋、平胸、不爱打扮”(书中有说过学校里同学都认为Marianne是全校最丑的女孩)。她是「你们越不喜欢我怼,我就偏要怼」的性格,表面上非常不在乎,其实内心里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她对暴力有一种非常复杂和模糊的态度,她是厌恶暴力的,但是与此同时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依赖/服从/离不开的黏糊的态度。

男主Connell在书中的描述可能更加详细,我简要概括一下→「他安静,成绩好,运动好,高大帅气,脾气温和,从不和人起冲突。和校园里最受欢迎的女孩Rachel走得很近。也有过xing经验。学校里的女老师总是微妙地和他调情。女生会在背后议论Connell在床上如何地温存(其实有嘲笑他太温吞、xing经验不够熟练的意思),然后说给男生们听,然后男生们又会绘声绘色地描述给Connell听,但是Connell从来没有辩解过。」Connell朋友很多,但是由于内心对自身家庭不够富裕的自卑感,他需要外界因素(更多的朋友、周围人的称赞)来维持内心的安全感/成就感。

到了大学之后,男女主的身份和环境却互换了。

Marianne由于自己的上层阶级身份而结识了男友和更多的朋友。她长得漂亮、受欢迎、朋友多、经常参加party;而Connell脱去了高中风云人物的光环,变成Trinity中毫不起眼的一名学生,他和人合租,周末还需要回到sligo打工,没有太多的衣服,只有一双穿了很久的Adidas,对新学的专业不太适应,一开始时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他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融入这个更高级、更上流的环境。剧组非常用心,仔细看会发现,上了大学的Marianne的妆容、服装、首饰都非常多且时髦,而Connell的衣服都是简单的纯色T恤或衬衫,鞋子只有一双,背包也是一直背着的一个。

男主和女主在上了大学之后,都有过各自的伴侣(py/gf/bf),但这些所谓的“伴侣”其实都没有真正地明白男女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例如,男主和Helen在一起时,男主并非不快乐,因为他需要这种外界因素(Helen这种美好的、处于上流阶级的理想女友给他的爱)所带来的肯定。但他们在一起时,正是因为Helen很完美、很正面、很积极,男主没法和她真正表达自己内心负面的情绪或思想。而他内心很多负面、正面甚至是古怪的想法,他却可以和女主没有负担地表达出来(书里在这方面有过男主的心理描写)。

大意:「和Marianne聊天时,他感觉到在两人之间有一种完完全全的隐私感,他能够和她谈论任何事情,甚至是古怪的事。」

大意:「和Marianne在一起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是唯一的,甚至是古怪或艰难的事情。」

例如,女主和Jamie在一起时,女主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父亲对母亲的暴力、哥哥Alan对她的暴力、母亲对哥哥施暴行为的刻忽略与冷漠),对Jamie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女主一方面既厌恶Jamie的暴力,但是又有一种自己也说不上来的享受/依恋/离不开,而且她自身带有一些讨好型人格因素。甚至女主所谓的“好友”Peggy还会劝女主好好珍惜Jamie的“爱”。

我个人很喜欢第8集。其中的镜头语言、人物对话都富有某种意味,两人在这一集里也解开了他们各自内心的心结。一是两人在意大利的对话。二是餐桌冲突。

首先看这一集的开头。Connell一个人站在维米尔的油画《画室》前认真地看着,镜头给脚上脏兮兮的Adidas球鞋一个特写镜头。

Connell在认真地欣赏油画。

剧里的这幅油画没有特写镜头,油画如下:

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画室》

这个开头之后,正片开始。Connell拿到了奖学金之后来意大利旅游,他和Marianne在意大利一起吃冰淇淋。Connell在成为他想象中的有钱人之后,发表了一番他对金钱的看法:

Connell感慨,金钱让身边的一切都看起来更真实了,他有了钱才似乎具有某种资格能和Marianne坐在一起吃冰淇淋。

Connell在得到了奖学金之后才有勇气表达自己对金钱的态度。

而Marianne很讶异,在这之前她从来不认为金钱是横亘在他们俩之间的某种阻碍。她也告诉Connell自己认为他的确值得这一份奖学金,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Marianne也坦然表达她认为自己的妈妈对Connell妈妈Lorraine不好,如果Connell因此对Marianne有怨言的话也合乎情理。(书里关于两位妈妈的身份背景更加详细一些。)

Lorraine的一个哥哥曾经进过监狱,另一个哥哥曾卷入车祸中几乎差点死了。Lorraine17岁未婚先孕生下了Connell并将他抚养长大。另:在书中Connell的外婆仍然健在,并且对Connell的态度十分冷漠,因为外婆认为是Connell的出生影响了自己女儿Lorrain

Marianne对金钱的态度十分坦然。

Marianne针对Connell面对金钱的不适应也给他提出了十分真诚的建议。你自己最想要争取的什么,其他任何因素都不是真正重要的事。

除了这段对话,接下来是餐桌冲突。

① 在餐桌上,Jamie对Marianne的态度非常差。一桌子的人当时只有男主注意到了Marianne是非常不舒服的,他一直在看着Marianne,而其他在场的朋友此时觉得Jamie的态度没什么不好,依旧谈笑风生正常吃饭。(这里注意:女主本身对于暴力是一种厌恶又服从的态度,所以她还是依旧服从Jamie。这段我没有截图,镜头切换非常快。)

Jamie非常瞧不起Connell。当他听到Connell一个人站在维米尔的油画《画室》前面站了一整天更是非常鄙夷。因为Connell只靠奖学金来到了意大利,所以他只能跟着旅游指南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Jamie却可以在自己的女友Marianne意大利的度假大house里好好享受假期每一天。(有钱人旅游和穷人旅游的区别)

Connell表示自己在欣赏这幅画的过程收获了很多。

Jamie对Connell能够欣赏艺术表示鄙夷和不屑。

而(桌上的另外一个男生)Neil也拿Jamie调侃,其实是调戏Jamie可以靠女友在意大利享受假期。

Neil的话其实就是指Jamie。

而且Jamie不仅瞧不起Connell,还瞧不起旅游时只会到处拍照的亚洲人。(……)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小冲突,Peggy给Jamie倒酒,但是Peggy还没有倒完,Jamie就一把把酒杯抢了过去,当时餐桌上的人都有一瞬间的尴尬,但是Jamie继续大放厥词。

注意,餐桌上Marianne推荐大家可以去威尼斯一起玩,Connell可以去古根海姆博物馆欣赏杜尚的油画。

Marianne在推荐时,Jamie非常不耐烦地“嘁”了一声。

虚伪的上层阶级朋友Peggy。在上述的餐桌上这些小冲突发生了之后,Marianne和Peggy回厨房拿甜点。这里很有意思,自称是女主最好朋友的Peggy还在劝Marianne要接受Jamie,原话"he is an asshole ,but he fucking adores you." 这种劝慰人的话是朋友讲得出口的话吗?这句话也暴露了Marianne在上大学之后交到的这个朋友是很虚伪的,她并不关心Marianne是否开心,因为她自己暗地里还有小心思。

书里有明确描写过Peggy喜欢Jamie,但在剧中没有过明确表达。

④ Marianne和Peggy拿来了草莓,但是Jamie却嫌弃Marianne不知道应该拿上奶油。Marianne仍旧顺从虽然心中不快但还是服从地回厨房拿,这里Jamie实在不耐烦了,两人都回到了厨房,爆发了争吵。注意,当争吵声传出时,餐桌上的人都面露尴尬,但当Marianne刚尖叫,只有Connell第一个冲了出去。

Connell听到Marianne的尖叫声之后,第一个冲了进去。(抱歉,我的截图有点模糊)

Jamie大声破骂Marianne(骂她deranged,侮辱性的词汇)。声音非常大,发现Jamie还打破了酒瓶想要拿碎酒瓶片想要打Marianne。

Connell对女性的尊重。Marianne两次切菜,Connell都主动提出过需不需要自己帮忙,而Jamie此时只是站在后面喝啤酒。还有俩人一起去超市里买食材,Connell也自然而然地帮Marianne拿东西。Connell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点也是Marianne非常欣赏的品质。

Connell很自然地帮Marianne拿东西。

Connell提出想要帮Marianne做晚饭。

Jamie站在Marianne后面边喝啤酒边看着他们。

Connell看到Marianne在切草莓,又询问她是否需要自己的帮忙。

在这种极端冲突的情况发生之后,Marianne主动提出晚上睡在Connell房间。有些人可能会对这一段俩人同床有异议,我是这样理解的。

桌子上一共5个人:Jamie、Neil、Peggy、Marianne、Connell。 男友Jamie非常暴力,所以马日不和他住一个屋是合理的;Connell的朋友Neil就更不能住一屋了;Peggy的那番劝慰反映了她并不关心Marianne有没有受到伤害,Marianne不想和她住一个屋是合理的,而且Peggy其实是喜欢Jamie。最后,通过这一晚的详谈,Marianne才向connell透露了自己心里一直纠结的问题,她不想让Connell认为自己是damaged,而此时的Connell也才突然意识到了Marianne一直以来的心结是什么,非常心疼她,所以他情不自禁地吻了Marianne,想要进一步深入,但两人一番情动之后还是克制住了情欲。第二天天亮之后,Marianne、Connell还有Jamie那个朋友一起坐火车去威尼斯,Marianne和Connell一起去看了杜尚的那副画《火车上悲伤的男人》。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1887-1968)油画《火车上悲伤的男人》

Connell和Marianne一起欣赏杜尚的油画。

注意这集结尾的镜头运用,一开始拉镜头使被摄主体油画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接着是Connell的侧面,Marianne被虚化。但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Marianne向Connell这一侧转了一下头,但是Connell仍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这幅画(这也和之前朋友说“Connell看画能足足看上一整天”暗自呼应)。最后是两人一起欣赏油画。

这一集的镜头设计是不是十分用心呢?😊

Marianne或Connell和各自过往的伴侣的交往经历,不能仅用“不合适”、“不够爱”这么简单的理由去理解或概括。我们需要看到并去思考他们每一段过往交往经历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感受到这段关系的质量到底如何,以及男女主之间为什么如此契合。

Marianne由于原生家庭的原因,总认为自己是weird、unloved和damaged,她从未在意或去刻意彰显自己的阶级身份,她欣赏的是身上真正有可贵品质的人,所以综合看来她渴望拥有一个能尊重自己、并给自己安全感的伴侣,她想拥有的是normal life。但是Connell由于母亲的良好教导,所以性格温和,不爱和其他人起冲突,十分尊重女性。他内心对于自己不够高级的出身有一种下意识的自卑,所以在Marianne面前,他做不到直接给予Marianne这种安全感,他还需要外界的认可。

此外,这部剧里的构图真的十分舒适,私心贴上我最喜欢的几个镜头。

最后,关于近年来总是有些观影者喜欢站在道德高度上去批判艺术作品的做法,我不禁想到了王小波在书里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廊桥遗梦》上演之前,有几位编辑朋友要我去看,看完给他们写点小文章。现在电影都演过去了,我还没去看。这倒不是故作清高,主要是因为围绕着《廊桥遗梦》有种争论,使我觉得很烦,结果连片子都懒得看了。有些人说,这部小说在宣扬婚外恋,应该批判。还有人说,这部小说恰恰是否定婚外恋的,所以不该批判。于是,《廊桥遗梦》就和“婚外恋”焊在一起了。我要是看了这部电影,也要对婚外恋作一评判,这是我所讨厌的事情。对于《廊桥遗梦》,我有如下基本判断:第一,这是编出来的故事,不是真的。第二,就算是真的,也是美国人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有些同志会说,不管和我们有没有关系,反正这电影我们看了,就要有个道德评判。这就叫我想起了近二十年前的事:当时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有些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要是小仲马在世,听了这种评价,一定要气疯。法国的歌唱家知道了这种评论,也会说:我们到这里演出,真是干了件傻事。演一场歌剧是很累的,唱来唱去,底下看见了什么?卖淫嫖娼人员!从那时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我总觉得中国的观众应该有点长进——谁知还是没有长进。

小时候,我有一位小伙伴,见了大公鸡踩蛋,就拣起石头狂追不已,我问他干什么,他说要制止鸡耍流氓。当然,鸡不结婚,搞的全是婚外恋,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事,有伤风化;但鸡毕竟是鸡,它们的行为不足以损害我们——我就是这样劝我的小伙伴。他有另一套说法:虽然它们是鸡,但毕竟是在耍流氓。这位朋友长着鸟形的脸,鼻涕经常流过河,有点缺心眼——当然,不能因为人家缺心眼,就说他讲的话一定不对。不知为什么,傻人道德上的敏感度总是很高,也许这纯属巧合。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聪明人的范围之内,道德上的敏感度是高些好,还是低些好。 」

最后借用Downton Abbey的老太太的一句话结束全文。

 4 ) 《普通人》玛丽安和康奈尔的读书单

分集笔记在日记中:

9-12集://www.douban.com/note/762673603/

5-8集: //www.douban.com/note/762544776/

1-4集: //www.douban.com/note/762155013/

书单如下:

第一集中,两人第一次在玛丽安家相遇。

康奈尔从她的书架上抽出了这本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The Golden Notebook。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于1962年出版的小说。就像紧随其后的两本书【 Play with a Tiger (play) (1962);A Man and Two Women (collection) (1963)】一样,这本书也进入了《牛津英国文学伴侣》中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所说的莱辛的“内部空间小说”的领域。她探索精神和社会崩溃的作品。

让玛丽安惊讶的是,康奈尔说他读过这本女性主义著作——一个青少年男孩,一个体育特长生,一个在高中极受欢迎的人。显然关于这本书的交谈让玛丽安意外地放松了下来,也让两个人的关系更亲近。

延伸阅读: 多丽丝-莱辛2007年获诺贝尔奖,是到那时为止最年长的女性获奖者。此外她是历来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在文学奖则是第十一位。颁奖理由:“她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像力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登上了这方面女性体验的史诗巅峰”。

《金色笔记》公认是她的代表作,我读过的莱辛的其他作品有《幸存者回忆录》、猫系列中《特别的猫》《又来了,爱情》等,都值得一读。

在第二集的这个场景中,玛丽安正在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2005年的作品《别让我走》,Never Let Me Go。一部英国反乌托邦小说。在西方的一些国家,这本书是青少年向成人过渡时必读作品之一,可以视为一种仪式。

《别让我走》讲述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作为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故事。从生命伦理的角度对小说予以解读,可以发现人类的克隆人项目隐藏着某种阴谋,人类肆意取走克隆人的器官是对其尊严的伤害,也是对其生命的漠视。小说谴责了人类利益至上的狭隘思想,倡导在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必须体现出伦理的诉求,要善待生命,敬畏生命。

本书荣获当年的英国布克奖提名,被《时代》杂志誉为2005年最佳小说之一。

延伸阅读: 去年读了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反转情节像悬疑电影;还读过《被埋葬的记忆》,不知怎么有中古世纪的感觉,好像《指环王》。

诺贝尔奖对他的颁奖理由是:“在具有强大情感力量的小说中,揭露我们与世界连结的错觉底下的深渊”。

上了圣三一学院之后的康奈尔不像高中时那样自信了。可能是因为家庭的原因,或是经济因素,他似乎总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第四集的这个场景是与同学一起讨论《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是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于1721年创作的小说。讲述奇女子摩尔的一生。

康奈尔显然被他观点犀利的同学们吓住了,结结巴巴地只说出一句话。

这个场景中,康奈尔正在读的书是《老实人》,“Candide, or Optimism”。

康奈尔读的正是这个版本。

《老实人》是1759年,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伏尔泰所著的一部法国讽刺小说。

这部中篇小说以一位名为憨第德(Candide)的青年揭开序幕,先描述他在一位贵族的城堡里过着受庇护无忧无虑的生活,与贵族的女儿相互倾心,同时被他的老师潘格罗士灌输予莱布尼茨式乐观主义。

憨第德开始他漫长的旅行生涯,周游欧洲各地以及北美洲。一路上他见证并亲身体会了人间的苦难,潘格罗士所教授给他的乐观主义不断受到挑战,并开始不断质问人生的意义。在最后,几经离合,当众人再次聚在一块时,伏尔泰为憨第德做出结论:如果不彻底地拒斥乐观主义、专注于现实辛勤耕耘,人生才不会那么痛苦,“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花园”(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而不是无休止地讨论哲学问题,否定潘格罗士的莱布尼茨式魔咒,“对去任何世界而言,这样子生活是最好的”(It's for the best of all possible worlds)。

剧中的第二次班级讨论,康奈尔已经自信了许多。

这次班级的讨论作品是简-奥斯汀1815年小说《爱玛》。上接图中的发言,康奈尔的下一句是:

...like something psychological which hadn't really been attempted before.

在第四集的结尾,玛丽安给康奈尔发了短信,问他是不是还想做朋友。

收到短信时,康奈尔正在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书中重温了作者自己少年时代的经历和他的那些同窗好友,一种无忧无虑的充满幽默感的日子。

康奈尔开始崭露出来的聪慧为他赢得了尊重。

第五集的这里,是同学想读他的论文,题目有关于爱尔兰小说家 James Joyce

詹姆斯-奥古斯丁-阿洛伊修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尤利西斯》以及《芬尼根的守灵夜》。 尽管乔伊斯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远离故土爱尔兰,但早年在祖国的生活经历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集,康奈尔收到了拒稿信。

背景的书堆中可以看到一本《地狱篇》(Inferno),是《神曲》(Divine Comedy)的第一部分。《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于14世纪创作的长诗。

在中世纪,commedia代表着一种游离于贵族与平民两者之间的一种风格。但丁一改通常一般中世纪的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将神曲以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的构成围绕着数字3,因为3代表着在天主教信条中神圣的三位一体。——两位主人公就读的圣三一学院。

全诗为三部《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第八集结尾,意大利乡间尴尬的晚餐之后,几个年轻人在去往威尼斯的火车上。

康奈尔正在读的是 《吾子吾弟》(All My Sons)。这是剧作家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 在1947年创作的剧本,1948年改编为电影,1986年拍成电视系列剧。 1947年1月29日在纽约市百老汇的皇冠剧场首演,共演出328场,由伊利亚-卡赞执导,并赢得纽约剧评人圈内奖。

剧情概要:约翰-凯勒(Joe Keller)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贩售给军方军用飞机零件,而成为成功的生意人。而因为他为了自己的生意,他卖了他自己知道有问题的零件,而造成21名飞行员因此丧生。

第11集,炎热的夏天,两位主人公回到了Sligo。

在康奈尔小房间的窗台上,两本书分别是《欢乐神殿》, Temples of Delight, by Barbara Trapido;以及《范尼》, Fanny by Marcel Pagnol。

而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康奈尔的小书架上有一本 弗雷德-瓦格斯(Fred Vargas)的书

弗雷德-瓦格斯,原名弗蕾德丽克-奥杜万-卢佐,法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及作家。作为一个考古学家,她曾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巴斯德研究院工作。

美好的最终集,玛丽安的生日,她微笑着与朋友们一同庆祝,终于开始对自己在都柏林的生活感到心满意足。

康奈尔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是弗兰克-奥哈拉(Frank O’Hara)的诗集。

弗兰克-奥哈拉,美国作家、诗人、艺术批评家。虽然被称为“画家中的诗人”,但是艺术和音乐带来的灵感,并不是奥哈拉诗歌写作的重心。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名人画像,我只愿意深情地看着你”,在他的《和你一起喝可乐》一诗中,对爱的感觉的捕捉才是诗人所有灵感的轴心。而《和你一起喝可乐》中的主角“你”,正是他当时的同性爱人文森特-沃伦(Vincent Warren),奥哈拉为他写下了诗人写作生涯中最为动人的一组情诗。

——联想到《普通人》这部剧的剧情,让人潸然泪下。

和你一起喝可乐——弗兰克-奥哈拉

远比踏足圣塞巴斯坦、艾郎、昂代、比亚利兹、巴约纳更有趣

亦盖过在巴塞罗那加西利亚大街饱餐一顿

或许是因为你身着橙色衬衫,看上去就像更英俊、快乐的圣塞巴斯坦

或许是因为我对你的爱,或许是因为你爱喝酸奶

或许是因为橘黄色的郁金香在桦树周围闪闪发光

或许是因为我们在人群和雕塑面前露出了秘密的微笑

很难想象当我与你在一起的时候,怎么会有像雕塑这类纹丝不动

庄严肃穆,而且闷闷不乐的绝对的事物出现在眼前

而就在它面前,我们却可以在纽约下午四点的阳光下

来来回回地挨着彼此的身体,就像感受到树木透过婆娑的叶子在呼吸

而我们去参观的肖像展览仿佛空无一物,画作上没有任何面孔,只有颜料

你突然也会觉得惊奇,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人这么做

因为我只需看着你,我宁愿看着你,胜过看世界上所有肖像画

除了偶尔可能对《波兰骑士》感兴趣,但不管怎么样,它现藏于弗里克

谢天谢地你还没去看过,因此我们可以一起去看第一次

你舞动着身体,是那么美丽,让我或多或少联想到是你在诠释未来主义

我再也不在乎《下楼梯的裸女》、或达芬奇的哪一幅画,或米开朗基罗

往往给我惊喜的雕塑作品

而且,人们不停地去研究印象派有什么用呢?

因为他们都没有体验过真爱的人就站在他们身边,日落时倚着一棵树发呆的感觉

或者这样说吧,马里诺·马里尼挑选了一匹好马,却没能找到像我的爱人那么英俊的骑手

这么说来,他们都白白错过了大好青春

但那绝不会浪费在我身上

这就是我写了这首诗告诉你这一切的原因

Having a Coke with You——Frank O’Hara

is even more fun than going to San Sebastian, Irún, Hendaye, Biarritz, Bayonne

or being sick to my stomach on the Travesera de Gracia in Barcelona

partly because in your orange shirt you look like a better happier St. Sebastian

partly because of my love for you, partly because of your love for yoghurt

partly because of the fluorescent orange tulips around the birches

partly because of the secrecy our smiles take on before people and statuary

it is hard to believe when I’m with you that there can be anything as still

as solemn as unpleasantly definitive as statuary when right in front of it

in the warm New York 4 o’clock light we are drifting back and forth

between each other like a tree breathing through its spectacles

and the portrait show seems to have no faces in it at all, just paint

you suddenly wonder why in the world anyone ever did them

I look at you and I would rather look at you than all the portraits in the world

except possibly for the Polish Rider occasionally and anyway it’s in the Frick

which thank heavens you haven’t gone to yet so we can go together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he fact that you move so beautifully more or less takes care of Futurism

just as at home I never think of the Nude Descending a Staircase or

at a rehearsal a single drawing of Leonardo or Michelangelo that used to wow me

and what good does all the research of the Impressionists do them

when they never got the right person to stand near the tree when the sun sank

or for that matter Marino Marini when he didn’t pick the rider as carefully as the horse

it seems they were all cheated of some marvelous experience

which is not going to go wasted on me which is why I’m telling you about it

 5 ) 成为《普通人》比当天才更难

也许我们内心都有缺口,期待被填满。

我看《普通人》时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以为它在表现青春期的迷惘。接着,我嗅出了不宣而漫的阶级竹篱。后来,我认为它做得最好的地方在于,它关心并且准确地刻画出了即将迈入社会的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青年人的爱与性,敏感与懦弱,歧视与疏离,一一在画幅中直面而细陈。最后,我发觉其实它表达的是一个人如何建立自我的过程。

剧名一样,《普通人》没有讲述波澜起伏的故事,它的情节非常日常,主角没有特殊光环。这样的剧名似乎在说,这只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也并没有那么普通。因为它还涉及的是,我们该如何做一个普通人。康奈尔和玛丽安只想做个普通人,拥有普通的人生,普通的爱情,可是我们却从他们的故事中发现,成为一个普通人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你活在一个世界之内,活在人群之中。环境的一切外力将作用于你,你的一切内力的释放也将引发环境的反响。

不想说,康奈尔和玛丽安是残缺的。我想说,他们有各自的缺口,需要被填满。康奈尔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将他养大,父亲在他的生命中是完全缺位的,这或许影响了他温吞、晦暗的性格。与多数人相比,他的家境都很普通,他对玛丽安心存仰止。他的自信心非常弱小,不敢相信玛丽安会爱自己。他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表现不同的自己,他看起来没有观点,也没有爱好。他甚至不敢站出来维护自己的爱人。他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融入人群,即便这需要委屈自己和忍耐他人。玛丽安生活在一个充斥着暴力的家庭。新逝不久的父亲曾是这个家庭内的暴力分子。父亲死后,备受打击的哥哥将不良情绪都发泄在了玛丽安身上。而母亲处处纵容、袒护着儿子的过分举动。同时,哥哥嫉妒着玛丽安的聪明,他不断羞辱她、挫伤他。而母亲从未主张正义,她的淡漠神情于玛丽安而言无疑是一种冷暴力。这样的环境让玛丽安从未体会过被爱的感觉,她几乎相信自己有一种天生不会被爱的特质。家庭温情的缺失造成她的敏感、自卑,然后又转化为攻击性。而长期的受辱与被否定又导致她感情中的讨好型人格。

这样两个人撞在了一起。他们本是可以互补的。玛丽安可以给予康奈尔自信,康奈尔可以给予玛丽安爱的感觉。但他们自身所背负的,也同样可以互相伤损。在很长的时间内,后一种情形占据了上风。他们没有从对方那里得到自己缺乏的,只加重了自己原有的伤害。康奈尔无法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逃避自己在爱情中应有的担当。而玛丽安恰恰需要那种有力的明确才可能获得安全感。但等待换来的是失望,是误解。毕业前夕的最后一面,两人依旧没有建立畅通的交流桥梁,在违心中祝福彼此,分手。

我想是这样的,很多人,也许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缺口,需要被填满。我们干涸了太久。终于,遇到一场雨。我们感觉被填满,觉得自己需要的是一场雨。阳光打下来,雨水挥干。我们重新干涸,重新伤痛。我们失望了。于是我们用泥土装填自己,用砂石充塞自己,甚至用腐蚀性溶液灌注自己。而这一切,只会让我们变得更为残缺。真正的残缺,一种自作自为的残缺。

然而事情真有这么复杂吗?我们真的是残缺的吗?我们所需要的真的来自外在世界吗?这就是为什么我最后得出结论,这部剧讲的是一个人自我建立的过程。虽然玛丽安与康奈尔存在某种意义上的互补,但互补的意思并非我只能寄托于你,你只能寄托于我。我们内心的缺口是一种近乎天然的存留,它或源自家庭,或源自成长,但它并非我们自己造成,因此那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病态的残缺。所以我说,那只是一个缺口。缺口是需要被填满的,但填满它的不是外界,不是外人,即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般的良眷,也并不能建立对方的自我。自我建立的终极践行者和全能主导者,只能是我们自己。康奈尔和玛丽安可以相互拥抱,互相扶持,为彼此的自我建立分享养料,但他们终究还得靠自己,不是吗?他们走了很长的弯路,但好在,他们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自我。玛丽安将自己从爱情的国度放逐到天涯万里、地狱九重,直至她内心的声音触及底限,浮上表面。第一次,她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她终于寻获了自我,回到爱人的身边。并开始重视自己的欲望,向爱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康奈尔在濒临情绪绝境的谷底时接受心理治疗,将纠结已久的自我逐渐泡发、摊平。他不再否认他人对自己的肯定,鼓起勇气展现杰出的那部分自己。最重要的是,在爱情遇到症结时,他们学会了敞开心扉交流、解释,消除误会。

故事的结尾,玛丽安决定留下来,而康奈尔选择走出去,他们选择了不同的人生。美好的是,这都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会在一起吗,还是不会呢?答案还有那么重要吗?他们已经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normal people。

其实在看《普通人》时,我想起了自己在青少年时期的经历,想起自己长年对自己的否定,想起自己幻化出来的爱情蜃楼。当我的世界终于变大,当我终于从梦幻中清醒,当我总算建立起独立的自我之后,其实,我反而感到无名的怅惘。从前那个懵懂却如此凝练的自己,我已经永远地与之陌生了。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公众号:段雪生)

 6 ) 奋力成为“普通人”

看《普通人》这个剧。

讲述了两个相爱的高中生,分分合合直到大学毕业。是一个非常美的电视剧。我很难将它看作是一个爱情剧,它讲了很多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钝痛。 女生来自于一个富有的、却异常冷漠的家庭。哥哥巴不得她去死,而母亲不但并不保护她,还反复让她理解哥哥的不易。没有人爱她,她认为自己丑、没有价值。 她喜欢上了学校里最受欢迎的男孩子。这个男生尽管是焦点,但和其他热闹的男孩子不同,他爱读书;他感到孤独,却又害怕失去所属的群体。他几乎将自己最爱的部分隐藏——包括他热爱的女孩子。因为他喜爱的和他的环境格格不入。 他做他认为其他人认为他应该做的“对的”事情。他邀请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女孩子去参加毕业舞会。他在学校里并不和她打交道,他们俩秘密交往——而她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两个孤独又脆弱的孩子相爱,他们彼此珍惜,却不懂得如何珍惜。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对于自我的犹疑和不确定。于是它们都如豌豆公主的睡床,彼此折磨。 我看的时候无数次心中尖叫,人生难遇知己,为何要这样反复试探,彼此误解啊。后来我想,这就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康奈尔:不能融入的孤独感,回不去的故乡

男孩子大学将要毕业前,他去见心理治疗师。他大意说,我上高中的时候觉得孤独,我以为我考到大城市,来到最好的学校,遇到更有趣的人,会解决这个孤独感;但是来了之后只是发现一切变得更糟糕了。我不喜欢这里。然而我回望故乡,再也回不去。

康奈尔的孤独感始终都在。他有他热爱的东西,读文学和写作;却不能在高中这个小集体中表达。所以他说“我脑袋空空”。他害怕失去朋友,失去他们对于他的期待,他不能允许自我表露出来。

他果然是不一样的。他走出了小城镇,但一切都变得艰难起来。他时常不能面对自己内在的灰暗,所以要找“正确”的女孩子恋爱,让他自己感到“正常”,像一个应该有的”正常人“。 他奋力渴望成为一个“正常人”,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伤害深爱的女孩子。

我最早对于这种“渴望正常”而不得,又无归处的感受有所体验是陶喆有一首《小镇姑娘》,开头说,小镇姑娘来到了大城市,你一定听过这故事。你觉得孤独,来到更好的环境,更多人的群体,始觉得自己弱小。

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渴望融入又有所抵触。于是不惜一切代价渴望和他人相同。这个过程痛苦,于是常想要回到熟悉的旧位置,看向故乡又发现自己的故乡再也回不去。只能勇敢向前,但要经历剧烈的丧失感和孤独感。

我家里我这一代人全都从小城市去往了更大的城市,远方的国家。漂泊之中,常遇见相似的人:还没能适应新的文化和环境,精神上却又再无法归乡。我有个朋友把这一类群体形容为“文化中间族”。 后来我意识到这是人生中特别普遍的状态,当你搬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新的环境;而常常是你以为自己跨了一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的工作、新的职级、新的晋升机会等等。你以为你取到的是真经,推开门却是更漫长的荒芜和修行。 孤独感是其中最长久的陪伴和功课。

玛丽安:我就躺在这里,你可以对我做任何事情

对于她,疼痛即是被爱。 她不认为自己值得被爱,她以为自己从爱中获得都都应是惩罚。

有一个享受性虐的女生曾经这样描述,说我只有在被惩戒、疼痛感中才能找到全然地、被爱的感受。 所以她无法使自己进入一段被尊重、被爱的关系之中。除了康奈尔以外,她几乎是随意地、不加选择地进入恋爱。 她对于疼痛感到熟悉,对于惩戒带来的亲密感熟悉。

她在康奈尔那里得到不一样的体验——康奈尔尊重、而且照顾她的感受。这些她并不熟悉。她常会提出:我会为你做任何事。 人们在成年之后寻找自己的亲密关系,如若成长中的创伤仍在,就不免陷入重复的关系模式中——我曾经在那样(被惩戒)的关系中存活了下来,那里有我熟悉的气味,有对于我象征着爱的东西。就如同”回家“。

寻找自我路途中必经的痛苦感

两人彼此在对方艰难的时刻,都给予了长久的温存和陪伴。 女生鼓励了康奈尔追寻自己内心的渴望,她认可康奈尔内心的”黑暗“,并使得他去面对自我。在结尾康奈尔鼓足勇气决定独自去纽约——更大的城市追寻理想,做他渴望做的事情。 而康奈尔反复对女生说:我不需要你为我做任何事。我想你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去行动。你值得过得更好。而这使得结尾女生终于有能力对他说,你去纽约,而我会留下来。And we are going to be OK. 他们在漫长的成长道路上彼此照看,使对方成为更好的人。 钝痛仍在,成长所带来的痛苦将如常存在。想必康奈尔仍要常常面对内在对于自我的不确信,在新环境下的孤独感;女生常要觉察和理解伤害自己的冲动。

这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的样貌。

我们时常陷入自己的黑暗;遇见渴望的事情、新的机会,好事之中并不能全然享受,不得不把内在的自己拿出来在新环境中重新捏塑。痛苦感又小又密集,我们却是在这重新捏塑中,从荒芜的孤独感中,知再无退路,鼓足勇气向前走。 慢慢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更自在的人。

 短评

前五六集还挺好的,音乐、色调以及整体所展现的柔感,都加分了不少,可是越往后越无法接受,既然互相相爱,那就在一起,没有世俗或家庭的阻拦,却因为暑假无法住校这样的事而二次分手,似乎在强行加苦情戏,故意打造出苦命鸳鸯的戏码,显得无病呻吟。

7分钟前
  • 🦁
  • 还行

真的是女性向porn,各个层面上的

10分钟前
  • 资深懒汉
  • 力荐

如无意外这会是本年度最爱剧集。之前看推荐有同学说男主前5集很“渣”,也有说因为Connell的若即若离间接导致Marianne在几段亲密关系中的混乱。自己看了之后发现Connell是我在文艺作品中见到的为数不多温柔的男生。是的,温柔。也许是类似霸道总裁的占有欲强的强势男性形象在爱情作品中屡见不鲜,双方平等的情感关系却实在罕见。我越来越不喜欢以强势的逼迫姿态证明一方对另一方的爱,两人互通心扉、互相理解尊重才难能可贵。Connell会在两人第一次亲密关系时告诉Marianne如果疼就停下,会在她问“Will you hit me”时say no。无论何时他总以温柔的语调安抚饱受原生家庭创伤的她,而她同样也回报以爱、关怀与理解。爱人的能力并非与生具有,两个青年人都有着自己的迷惘、伤痛,在磕磕绊绊中学着经营一段亲密关系。最后是否以爱人身份在一起已不再重要。

14分钟前
  • seibellissima
  • 力荐

和小说给我的感觉差不多。长得跟 anne hathaway eva green dakota johnson 混体的女主说自己不漂亮;圣三一 1%的优等生拥有和美国高中生一样的词汇量;两人除了性吸引力看不出 click 在哪里……是非常时期人们的标准都降低了还是什么?

18分钟前
  • Jin
  • 还行

好久没有这么让我沉浸的剧集了,不以事件为核心,台词铺设不为叙事,悉数转移刻画人物性格,细腻而娓娓道来。其中爱情最让人信服的一点是,它不回避性,性的吸引力点触情感,爱同时是身体的。他们在爱里挣扎犹疑,体面又不堪的生命,仿佛你与我,Normal We。/视听精致,演员自然,You‘re the worst之后最好的爱情剧集。

22分钟前
  • 五加皮
  • 力荐

男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逃避,女生在感情中因自卑而迎合。男生的孤独来源于自己,他向外求索,需要通过外界的肯定来填补;女生的孤独感来源于外界,她向内求索,需要追寻内心的平静来自愈。他们有不一样的敏感、脆弱、迷茫、自卑和孤独,所以他们可以抚慰彼此却难以相互依靠。但可以遇见彼此的他们就已经拥有了普通人无法企及的运气了。

24分钟前
  • 渔鱼
  • 力荐

如果说有什么我能认同的青春恋爱剧,应该就是这个。不是校园gossip,不是不良少年和乖乖女的爱情传说,就只是偶然巧合的恋爱就够了。我们在人前都是表演家,刚开始表演乖乖聆听的观众,后来又扮演评论家艺术家,但在你面前,我总是露出马脚。

29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男女主角实在是太豆瓣了。。。

34分钟前
  • 喜儿喂鸭正经地
  • 推荐

小说的细腻完美被电视剧呈现,Marianne和Connell就像从书里走出来的一样(Daisy真的很有灵气)喜欢这类主角很边缘的故事,因为看起来更有种奇妙的真实感,这也许就是常态“normal”的样子吧。一个相信soulmate存在的故事,两个人十分相爱却又淡漠隔离,可又相互救赎了对方。所谓的relationship不意味着仅是物理上的陪伴,也不是情感上的“禁锢”。Connell拿到去纽约的机会后Marianne选择了放手真的是我最最最喜欢的的一点,爱追求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过程中对方让自己变成的样子,他们依旧把对方变成了更好的人。她知道过程中他们都会变,但是无论如何都会陪伴在对方身边。😢还有比这个更美更理想的爱情&companionship吗

36分钟前
  • 哦勒哇一鸡狼
  • 力荐

快进到第九集弃,实在是受不了这两个作男作女了。本来看是因为同事发了一段视频,画风很唯美。看了第一集发现进展迅速,一点都不作,还觉得很有新意,很期待接下来这十集故事会走向如何。没想到比Love Rosie还可怕,2-9集一直在分分合合,男女主分别一段接一段恋情,同时两人之间也纠葛不断,堪比toxic relationships大全。人物塑造并不全面,导致两个人无止境的忧郁脸看起来就是无病呻吟,但很显然两位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快去看医生啊!看了短评吹成这个样子真是让我怀疑是否看的是同一部剧,反正我看的这部除了画面很美之外没有任何优点,请不要以为文艺的滤镜就能拔高青春伤痛文学的本质。另外第八集画风真的很像CMBYN,用来展现这种剧情真的让人生理不适。

38分钟前
  • Awaysis
  • 较差

-“And what about me? Would you say your feelings are involved?”-“Obviously”-“Who is it obvious to?”

40分钟前
  • Alyssum
  • 力荐

原来一部爱情剧真的可以做到既是best love story ,同时又是best p*rn!今年的爱情剧只看这一部就够了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爱尔兰是孔雀蓝的,校服,眼眸,暮色。

48分钟前
  • Lullaby
  • 推荐

无论怎么看你俩还看不出来彼此是真爱吗?折腾来折腾去何必呢,享受甜甜的恋爱不好么。从路人角度看这俩不是渣男渣女是啥???

53分钟前
  • 人间情感观察员
  • 还行

老娘本来想是看欧美青春爱情虐恋的,马的结果第二集15分钟内男女主就 搞 了3 次!!!

55分钟前
  • hobii
  • 力荐

是我怎么了,还是这剧怎么了?在偌大的候车厅,又一次如入无人之境。从他们因为一本书开始攀谈,我眼中就浮现泪花,赶紧又捂上憋闷的口罩,戴上才发觉还有上次泪痕的墨镜。接着,他们接吻、脱衣服,爱抚,开着有心无心缓解尴尬的玩笑,直到互相进入对方的身体,发出的轻柔喘息。第二次,第三次……我软了,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脚底板软到视网膜……还好我不化妆,但还是跑了一趟卫生间,在靠窗的边缘抓紧抽根烟,望着车轨发呆放空。但还是软,软到想赶紧躺在北上的列车,随它开到哪儿,哪怕在外面炙热的太阳下爆炸。

5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刷到第八集实在刷不动了,看到后面经常忘了前面因为什么他俩又分了为什么不能公开,女主这么好看了还因为家庭问题自卑没人爱,别人的看法真的没那么重要啊,更何况傻逼这么多,纠结这些纯粹是浪费时间

1小时前
  • 弦子
  • 还行

So pretentious,天呐!虽然我知道你们爱尔兰人喜欢过黏稠内敛的自省生活,四级阅读级别的原作看了几页了也确实有那种sensitive af的感觉。但是,注水真的太严重了,前几集看看风格还好,看到后面已经显著的耐心缺失。一集的有效剧情加起来有5分钟没有啊。全靠溺水一样的BGM和erotic art一样的性爱片段抻长度。一个镜头拍上30秒真的不能算是细腻,算洗钱。好几处跟五十度灰预告片似的,加了BGM更像了。总是不知道为什么Marianne就哭了,不知道为什么又分手了又在一起了又分手了,回合制。另外他们的大学生活真的过于体面,M分分钟看起来像日杂法国模特街拍,而且抽烟喝酒chill到不像是自卑女的。另外查了下Sligo到Dublin距离210多公里,省都没出,放个暑假却像生离死别一样。

1小时前
  • 无忧无虑波尔卡
  • 还行

我一边看一边告诉自己不要被这种命中注定此生唯一的浪漫爱叙事洗脑,一边又心甘情愿堕入love is fatal这样的陷阱(他们就是很配啊生命中有无数匆匆过客可他俩兜兜转转分开后总能再次回来)。好干净的爱情啊没有狗血没有憎恨,虽然有误解有遗憾但总能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慢慢化解慢慢原谅。离开的时候不恶言相向,重逢的时候依旧热烈。And my biggest takeaway: sex life is really fundamental.

1小时前
  • fushia
  • 力荐

I’ve met someone just like Connell and I nearly let him go. This shit relates to me so much :(

1小时前
  • F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