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HD

主演:山田裕贵,斋藤飞鸟,松本穗香,佐久本宝,国岛直希,中田圭祐,游佐亮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2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5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6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5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6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7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8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19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些年,我是一个很矮的女孩

我一直怀疑,小时候念书好,是不是因为自己长得矮。

我真的长得很矮,绰号叫“菜头”,成体后全长不到160公分。无论是小学、中学、奥赛补习班、英语强化班、还是学乐器,我坐在所有教室的前三排。广播操排在最前面,有时候群肢乱舞错得离谱也全然不知。班级里坐在最后一排的人偶尔站起来跟我讲话,我要仰起头才能跟他们面对面。后来跟男孩子接吻,也要站在高一点的台阶上,或者是对方很迁就地屈膝蹲下,才能够到。

不过上帝总不会亏待谁。因为矮,我看到的世界,跟别人是不一样的——离大地和孩子更近一些的视角,连花骨朵儿都看上去更大一些。注意力更集中的视角。比如在学校的大多数时间,我都不知道后面几排座位上发生了些什么。

于是很有幸地,我与女主角一样,在中国念书的十二年里,喊起立、做班长、几乎每年以班级里最多的票数拿“三好”……其实那个我,除了念书和考试什么都不会。除了分数和奖状,还有什么给予我肯定的东西?当时,没有。几乎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围绕着分数。“用功读书的女孩”,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无趣也最没有用的一群人……

所以当我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对青春和爱情,对你追我往的朦胧情愫,都没有太深的体会,那些男孩无论是在打架还是打手枪,也统统与我没关系。我只看到沈佳宜这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联考后双手抱着膝盖在路边抽泣:“我只会念书……我只会念书……从国中到高中就只会念书……却还是考不好……”

这段我一边看一边哭,难受极了。最擅长考试,也最害怕考试——如果没有考好,是不是就一钱不值了?曾经的我,做了很久的“沈佳宜”。很小开始品尝“虚名”带来的甜,却没有获得分辨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的能力。结果,身上滋生膨胀的自负情绪,还有与之相伴的对于失败/挫折的惧怕。至今,我还会做考试临场发挥失常或者忘记写作业的噩梦。怎么样,是不是很丢人?

电影里给我印象很深的另一段情节,是众人坐在海边聊毕业后的计划。轮到沈佳宜时,她说:“我对自己的未来其实没有太多的想象诶。” 两只眼睛空空的,对着大海,一望无际的迷茫神情。Tomorrow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 really?

不知道等待在自己面前的将是什么——也是我选择出国时的状态。那时只想着,要去美国,要去美国,要去美国,接受更为自由和更有挑战性的教育,要去美国走出自己的安全地带。更为确切地说,是一种概念上的追逐。去了以后要如何,完全不知道,把当时未知的自己交给未来未知的自己,多奢侈的冒险。

(念书的时候,整天对着书本,没有时间想那么多……)

同一个场景,柯景腾却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那是年轻人对未来拥有的另一种答案,有一股打不散的犟气在,会让人想起天泽圣司,我最欣赏的青春片男主角。

如今的我,是不是已经变成那个样子,可以从以前把考试和院校理解为“目的”,到现在把它们理解为“手段”,并且敢去回答导师问的“十年以后你想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去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不再做“沈佳宜”!

可是,这个“我想”里面有疯狂的成分,不随大流的成分。跟妈妈聊天的时候,她总是说:“你过得开心最重要。我希望你做一个平凡的人。” 平凡的人……这是我最难做到的……妈妈,对不起……虽然我很容易因为小事而享受到快乐的满足感,但我不甘于平凡,我不想要别人要的东西,我想追求自己的目标。所以我会说,“你女儿在跑5000米,别人在跑800米,请你相信她。”

坐在第一排,专心自己手头的事,不去与别人做无谓的比较——让我继续“矮”下去吧。

————————————————————————

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忠告他的学生: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他认为,

聚会会逼着你回头审视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你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更糟糕的是,对5年后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作出的决定,你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职业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显赫的资历,或者很快就赚大钱,以便能衣着光鲜地参加同学聚会;你会将那些心中规划已久但是不会马上实现的梦想束之高阁,去从事那种你实际上不喜欢,但却让你有钱买得起高级轿车的工作。他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失去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视而不见。

————————————————————————

 2 ) 言过其实的台湾青春热

只能说,言过其实了!marketing做得太好了,对香港市场了如指掌,大家着魔似的涌到戏院看。
九把刀以为我们懂,但其实有些只是他自己懂而已。故事结构有点分散,中间好几回我都觉得有点闷。这种青春片2个小时,冗长了点,小清新不一般都是100分钟搞掂么?编剧身兼导演,舍不得剪。还有一些貌似充满人生意义的台词,”我要成为厉害的人”之类的,对主题没有帮助,事实上,主题本来就不明显,说来说去还是舍不得剪掉。恶趣味有点多,电影不是讲故事,不是回忆录,还是需要一些抽象概念的。最后,如果我们觉得好笑,觉得有一些共鸣只是因为谁都青春过。讲完。

 3 ) 那些年,那些那些年⋯⋯

12月6日,写在前面。 如果你是看的0331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想你应该是没听过这首能够瞬间打动人心的《人海中遇见你》的。来⋯⋯听一下吧,顺便感受下什么叫做水印. :)http://weibo.com/1433533977/xADDawDcL 最近这两天每天有大几千人标记看过这部电影,尽管目前流出的0331未完成版在剧情上是完整的,但情绪是随着音乐和画面而爆发的,我相信一部有特效,有配乐的完成版一定会比目前的版本好上很多。 不要因为看了目前的未完成版,就开始批评失望,如若真的要来评论,我还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得到一个公平的评价,不要因为一个半成品,而落得一个个不实的差评。 —————————————————————————————— 书翻了四遍,而在这个大半夜里,我一个人不间断的看了两遍电影。 书写的很流畅,一口气读完,是那么的真实感人,毫不做作。 我记得第一次翻起书看的时候也是在一个深夜。那个夜里,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一边大笑一边大哭。 我想,当时的模样如果是被其他人看到,定会认为是精神出了状况。 是嬉皮笑脸的九把刀把我都带回了那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即使当时是苦涩难过,但是现在回味起来都不会有一丝后悔。 而小说不再是小说,而是一部好看的真实记录。 回到电影,因为从深圳回到长沙,于是也就不再那么方便的可以直接去香港一睹为快,而只能苦苦的等待网络上的资源出现。 说实在话,当我看到预告片的时候,我内心是极其失望的,有种和看书时完全不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并不好。 可当我完完整整的看完这部最近火到不行的电影时,不枉我熬夜把它看完,满心都只剩下激动。 我很庆幸自己看的是未删减版,我不知道国内是否真会在十二月底上映,但我想,如若真在国内放映,那片中满满的『苍老师』与『鸡巴』应该都会寻觅不到,连『勃起』的名字我想是不是也要换个? 只是⋯⋯我一直在想,难道真实中的柯景腾也会和老爸在家里全裸面对老妈么? 我以为我会哭,然而其实并没有,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彻底打动我。 『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這么久。』 青春电影好拍,很容易吸引观众,在于,它能让几乎所有人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我想每一个男孩子在读书的年纪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沈佳宜』,她气质好学习好长相好性格好,追她的人还一抓一大把。而那时的自己不是胆小畏惧的只敢偷偷喜欢就是幼稚无比的使劲在对方身上作怪。 我记得那时的我在学习成绩上还是非常不错的,但课间的我却各种调皮捣蛋。会故意在她面前和同学打闹,会在小卖部买小刀拿出来吓她,也会趁她从讲台上下来回座位时伸脚拌她。 从我第一次见到她一直到今天,都过了十九个年头了,好夸张的十九年,虽然我并没有像九把刀一般恋着那么久,但有一点苦楚是相同的——至今,我都没有牵过她的手。 而她的男朋友还是那个从初中就在一起的我的同班同学。 在此,我祝福他们。 『而我的世界不过就是你的心。』 年少时,我们喜欢的那个Ta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就被我们当成了世界的中心,所有的所有都被装进心里慢慢构建成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美好世界。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回到教室座位前后故意讨你温柔的骂。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好想拥抱你拥抱错过的勇气。 好想再回到那些年的时光,好想告诉你告诉你我没有忘记,那天晚上满天星星,平行时空下的约定,再一次相遇我会紧紧抱著你。 在那个世界里有所有关于彼此所珍惜的记忆…… 『被你喜欢过,就很难觉得别人会比你更喜欢我。』 陈妍希在电影中的一颦一笑几乎符合书中沈佳宜的所有气质与带给我的所有感受,似乎看过她在其中的表现以后,我很难再想到有比她更适合的人。 而选择又高又帅的柯震东只能让我认为是九把刀的小心思⋯⋯ 『谢谢你,喜欢过我。』 『我也好喜欢当时那么喜欢你的我。』 最后,在沈佳宜的婚礼现场,那些曾经喜欢过她的男孩子对新郎提出要求要亲吻新娘,新郎的条件是要怎样吻新娘就必须同样方式来吻新郎。 瞬时,看着柯景腾二话不说直冲向新郎,深吻了好久。 那一刻,我与电影中的沈佳宜一样——微笑着,泪水在眼眶打转。 那一刻,我想她一定懂得这个喜欢她那么多年的男生对她的感情。 我想,这样一部能够让你哭让你笑,让你完全融入到电影里人物的情感,让你回忆起那些年,让你也怀念那种遗憾那些美好,让你看完后仍一遍又一遍回味,这样的电影还不足够好吗? 我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用力追过的Ta?也不知是不是也有个一辈子都不曾亲到的Ta?是不是直至现在仍心中一直为那个Ta保留一个专属位置。而那些咱们并没能继续给Ta的爱,希望有另外的一个人来替你完成。

 4 ) 如果看起来很美好

1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和以往所有看过两遍以上的电影相比,过程是截然不同的——通常总是在迅雷下了种子,遇到特别喜欢的,才去买盗版碟、蓝光甚至跑一趟电影院。这一次则正好相反。
两个月前去台北出差,工作任务不重,于是逛了逛几处有名的景点,也专门去影院看了早先听说的所谓“口碑超好”的“那些年”。原本以为下档了,不过一些小影院仍然坚持不少的排期,可见票房还是可以的。

2
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以后时常想起它,有强烈的再看一遍的冲动——电影院散场时零星的掌声和一整片的低低的哭腔,当时这令我非常讶异。
于是回来后,在网上又看了一次所谓的“待广电总局审查的”被阉割版的“那些年”,说实话,两个版本差不多,说有差的人一定没看过台版,而且对广电总局存在“惯性敌视”。
从电影的角度看,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想要被打足60分都是困难的,和台词中反复出现的“幼稚”一样,它的电影技法也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
除了后期剪辑中能够看出一点儿专业人士的痕迹外,情节跳转、摄影手法、画面布局、故事的张力和饱满度、对白、色调、道具、以及一系列的细节等等,都不甚专业甚至“幼稚”——这里面也包括了被一致叫好的电影配乐以及音效——与粗制滥造的台湾偶像剧的差别,仅仅是摄像器材贵了。

3
不过,我还是要坚定不移地给它打足5分。
因为情感,回忆,以及真诚。

4
因为我们的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这样的。我们大概不会在上课时打飞机,大概没有胆量在老妈面前一丝不挂,大概还不至于操过大学室友的屁眼。
但除此以外的,我们都经历过。
我们也光着脚丫并排坐在操场边的旗杆下聊未来,也折过小船灯放到学校边哄臭的河塘里,也在大雨倾盆的夜晚狂按她家楼下的廊灯,也在地震来临的当口疯狂地把手机打到没电;
我们在女生面前,变过魔术、写过情书、打过篮球耍帅、借过橡皮搭讪;
我们拔过喜欢的女孩的气门芯,剪过喜欢的女孩的马尾辫,用圆珠笔画花过她的白衬衣,也抓过小蛇放到她的抽屉中;
我们会故意留下来和她一起值日,故意提着沉重的水桶从她面前走过,故意理直气壮地和她吵架,故意绕个弯骑车——跟在明明放学不同路的她的身后;
我们在她伤心时一起落泪,在她高兴时一起大笑,在她难堪时为她解围,在她离开时默默祝福……

我们都在毕业前的那天抱着吉他大闹女生宿舍,但其实每个人只想唱给某一个人听;
我们都聚在一起看过饭岛爱、小泽圆、大浦安娜,却谁也不知道手枪以外的真实滋味;
我们都为好兄弟递过情书,而那个女孩自己已经喜欢了三年;
我们都在失恋时一蹶不振,但其实那些美好的女孩们,从来都在帮助我们成长;
我们都在告白时心跳加速,在面对告白时心头窃喜;
我们都在青春的当下,期待快快长大,又在长大的当下,感动自己的青春……

5
电影中有一处对白给我蛮深刻的记忆,五个都喜欢过女主角的男孩们,在女孩的婚礼上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女孩的时候,要真心祝福他们永远幸福快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事。像我们这种背后放箭的,才是真爱。”
然而,当女孩挽着丈夫的肩膀,在红地毯上走过,笑意盈盈,甜蜜满足时,男孩对自己说:“我错了——原来,当你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
我相信这大概就是真爱吧。即便在这个物欲横流、虚假龌龊的世界中,这样的爱,也一定存在。
——起码,我们愿意憧憬它的存在。

6
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感动者自然大有人在,而不屑者同样也会有。
坦白讲,这不是一部成熟的电影,编剧兼导演九把刀既缺乏剪辑功力,也没有驾驭一个好故事使之成为剧本结构的能力,他更无法在一部青春电影片中承载起有关青春的价值和思考——而这其实是重要的。某种程度上说,他只有能力去尽力完整地呈现那段他已经无法抓回,却又不舍抛却的回忆。
相比较在30岁拍出记忆碎片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在31岁拍出剪刀手爱德华的蒂姆•伯顿,在34岁拍出杀手莱昂的吕克•贝松,在33岁拍出七宗罪的大卫•芬奇,以及同样在29岁那年就拍出两杆大烟枪和光荣之路的盖里奇、库布里克,已经32岁的九把刀肯定是个没有前途的导演。把“那些年”吹上天显然也是不恰当的。
但是他的真诚,那份对于逝去青春的怀念、崇敬甚至有些惶畏的态度,足以让每一个看到这部电影的观众致以敬意。

7
“那些年”是一个掺杂了很多元素的混合体——寄托了七零年代末的这代生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人生观,同时又在爱情理解的层面,做出了和以往截然不同的阐释。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一方面,九把刀无论在原著小说里还是电影作品里,都流露出了浓重的自恋意味,这种“感觉良好”的优越感,使电影的整体基调比较怪异;另一方面,他的对于青涩的浓厚的学生时代暧昧情感的细腻讲述,又直指人心,简直就是对我们往日岁月的真实还原。
纯粹而炽热的青春回忆、极会讲故事的丰富想象力,并不算丰满的人生阅历、加之相对苍白的电影技巧,四者矛盾地结合在一起,有些怪。但我想这也正是有这么多人喜欢看它,并被它深深吸引的原因吧。

8
相对而言,台湾人骨子里确实有一些更“纯粹”的东西,他们的“久负盛名”的文艺腔不是杨德昌侯孝贤们关在黑屋子一边绞尽脑汁一边狂打手枪意淫出来的产物——他们是真的很文艺,而这种文艺的源头,在于对美的东西的真诚的向往和追求。
大多数台湾人没有内地人思维中的装逼、蛋逼、纯爷们等等概念,不会有对“小清新”天然的讽味,不会有对“小资”莫名的敌视,不会有对“文艺青年”称谓扭扭捏捏的闪躲和自嘲,也不会有对“青春偶像剧”与生俱来的俯瞰的鄙视。
我觉得在某种维度上说,这是内地文化背景现状的一种悲哀,我们似乎总有太多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似乎只有最具深度的才华的高雅的专业的苛刻的文艺作品才配得上我们高贵的灵魂和内涵。
幼稚的人找不到女朋友,天真的人得不到理解,善良的人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像是傻逼,工作以后还套牛仔裤T恤衫的男人肯定没本事,工作以后还穿学生装绑马尾辫的女纸那是在装纯,而装纯的女孩肯定不纯。讲话太深度人家骂你装孙子,讲话没深度人家理都不理你,讲话深度刚刚好说明你丫没个性,索性不讲话,只能一个人慢慢变老。
看到一个30岁的大男人或者40岁的老女人还在悲春伤秋、唏嘘回忆、感怀青春,好像所有人都觉得他们忒没出息——所以,纯爱的简单范畴的电影,诸如台湾的海角七号,日本的世界中心呼唤爱,韩国的假如爱有天意——这类影片,我们再也拍不出了。
这类影片其实是很好很好的,尽管它并不高级。但是人们需要他。这是所有人的青春,一去不返。

9
坦白说,这个既看不惯幼稚的“肤浅”,又看不惯深沉的“装逼”的臭毛病我也有,而且很严重。我以前总是觉得冷血动物比五月天牛逼,觉得高旗比金城武帅,觉得超载远胜过什么苏打绿,觉得窦唯比周杰伦有才华一百倍,觉得台湾偶像剧香港TVB这是些虾米鸡巴烂玩意儿啊……我不明白为什么盗梦空间、三个傻瓜、海豚湾这些电影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明明很一般嘛,我也不知道十一度老男孩,怎么就能骗去这么多的眼泪,懂不懂电影啊……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然而我越来越发现,其实是我错了。
我已经过了三张的岁数,但还是喜欢看这些没营养的纯爱的档次很低的青春电影,是真的喜欢看。我希望内地也能出几个九把刀这样的导演,不需要技术和思想,只要足够真诚,足够直接,那么我一定会去电影院支持的。

10
电影里头,女主角说,如果柯景腾跟我告白的话,我会很高兴。
那么你是否也想过这样的问题呢:
如果青春可以再来一次的话,我会珍惜。
如果曾经的那个好女孩没有走,好好对她。
如果兄弟再让我递情书,揍丫一拳。
如果还是那样的一个夜晚,我会说出“我喜欢你”四个字。
如果她哭了,吻她,如果她笑了,吻她,如果她什么都不做,吻她。
如果你说,现在就可以告诉我答案,我一定说好,我要听
……

如果有一样东西外表看起来很美好,那就去好好欣赏她。

 5 ) 青春不远,现实更近 【其实这不是影评】

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以为看完电影后会细琢电影的细节,其实没有。看完电影,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同学上课打手枪,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这些都是青春的专利,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会有。

青春往往只由三个要素组成:公敌,异性,和看客。

因为没有了管束,便没有了公敌。结束了学业,只能被迫主动寻找人生的下一站。爱得不纯粹,因为顾忌着以后的漫漫长路。青春的目光不会很长远,背叛就背叛,天不会塌下来;懒就懒,反正现实还很遥远;爱就爱了,没有柴米油盐。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评论九把刀导演自己的青春,不如说一下自己的青春。

以下不是影评,而是我自己的回忆了。

电影中的“精诚五人帮”,在我生活中的版本叫“吹水帮”。与其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不如说每个故事都有一帮兄弟,青春故事尤其。那是一个从不落单的收容所,是青葱岁月中的避风塘。这一群人,彼此知根知底心照不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老师或者舍监当成共同的敌人,能让大家变得更加团结。去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他们的小天地。

于是,年轻的我会放胆说自己能够成为很厉害的人。皆因我实在天真地以为,比身边的人厉害,就是真正的厉害。

我也曾为喜欢的女生做过幼稚的事情。

高一暑假学校组织到英国玩,我暗恋了一个女生,最后两天我骗她说相机没内存了,每个景点只好两个人一起拍,因此留下了一大堆跟她的合照。接下来的学期,她是学校歌唱比赛的决赛主持,我拼了命练唱歌,只为在决赛中她能介绍我上场。那时的星期六,当宿舍室友仍在酣睡时,我会起个大早去陪她吃一个小时的早餐。去英国读书后第一年暑假回来,我借口要复习考雅思,花50块钱办了个中山图书馆的自习证陪她一起自习。去成都考雅思之前,我给她写了封信表白;考完雅思的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张全价机票飞回广州,只为早一点见到她。最后,我只收获了失望,在房间里哭了一个晚上。

如今,我和她还是好朋友,她当年送给我的围巾和手套我还留着。只不过那一堆英国的合照,我是很久都没翻出来看了。

勾起我回忆的,还有女主角的一颦一笑,跟我的前一任女友十分相像。她也是学习很用功的女生,成绩很好,但同样高考失手。高二下学期我和她同班,座位在她的右手边,中间隔着一条走道。那时她不苟言笑,动作一板一眼,系气质美人。我们之间少有的一次交集,是某个下午,校园广播响起一首恬淡的爵士女声,我瞎说是“Norah Jones”,但立刻被她否定:“是Diana Krall,唔识唔好乱讲。” 自此,我心里就记住了这个人。周末回家下载了许多Diana Krall的歌,保证下一次听到Diana的歌不会错认。但我和她下一个的交集已经是两年多以后,我上了LSE,她就读在一所不喜欢的大学。夏日之末,三天内两次见面,铺垫了往后一年的异地通讯,成就了往后两年的异地恋情。

我们之间再也没有聊起过Diana Krall,当年高傲的她对我而言不再神秘。就如许多青春的恋情一样,人还是那个人,是生活改变了彼此眼中的我们。在我开始工作之前,也是我的青春结束之时,我们分手了。

和柯景腾一样,我到最后还是没能把一段青春恋情带到成人世界。不过,也是在步入社会之后,我才懂得青春的故事,大概也只能停留在青春的时期。大学毕业之后,即使你仍然把自己当年轻人看待,这个社会也不会如此纵容。青春三要素,除了异性之外,公敌不见了,看客不重要了。现实的压力一步到位,把所有风花雪月的遐想挤压殆尽。

其实,青春不远,一部好电影便能把你带回。只是,现实更近,散场后我竟想不到谁能够了解我的心声。

 6 ) 那些年,你们谁在乎过弯弯的感受?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忘记了“弯弯”的大名,而且是从他们上大学之后开始忘记的。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男性视角的电影,各种青春的热血和细节都是一个男生的所见所闻。大多数男生,尤其是宅男应该是受感动主力军吧。

对我来说,被这个故事本身的吸引在电影院里面掩饰了对人物关系的思考,就是总觉得有点怪怪的。直到谈到弯弯的大名——我才发现,其实,那些年,大多数女生的角色可能会是年轻的“弯弯”。

“弯弯”们,站在沈佳仪身边,也许还手牵手上厕所,听她叹气被人追的纠结,陪她在各色节日拆礼物,在男主角出现之前,以及两个主角之间的空档,听她的各种喜怒哀乐,不断的被荷尔蒙爆棚的男同学贿赂打探女主角的事无巨细,替女主角甄选谁是真情谁是假意,劝告真命天子不要玩世不恭。(当然,不排除受不了压力或嫉妒心怀鬼胎的逆转角色,此处暂略不表。)多年后,被大家见到只记得外号,在青春的故事里露一个模糊的侧脸。

在一段热血飞扬的青春故事里,这些年轻的“弯弯”有些变成了男生的好哥们儿;有些变成了仗义大气的“男人婆”;有些在下一个阶段里总结经验教训经历自我规划也没准儿变成了另一个“沈佳仪”;也肯定会有“我也很想他”暗恋故事;(我宁愿相信)极少数也会有《旋风小子》里“珍珠”的好结局,概率极小的应该是琼瑶阿姨《情深深雨蒙蒙》式的每个姑娘屁股后面都有个挥洒青春的愣小伙儿。

然而,写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没多少会在乎“弯弯”们当年叫啥,她拍照的时候站哪,她哪天生日,地震的时候她有没有事。原著里,柯景腾在大学里是有两条内线的,一条是沈佳仪的姐姐,另一条就是他们共同的好朋友——沈的闺蜜。看过原著的各位,你们谁还记得这姐们儿叫啥?都是青春,凭啥就得淹没在你们的追逐故事中呢?想到这,真的是有点小不忿儿啊。

完全没有鄙夷的意思,也完全不觉得这种大众角色不好。作者和看客不在乎女配角也挺正常的。可是背着翻案的嫌疑,我得说,这帮人长大了之后,貌似“弯弯”混的更好吧,当年的拔尖女“只会读书”,被人宠大的青春期,怕是在两性关系的成长路途上满是荆棘啊,很容易不皮实不真实被生活的落差打得稀里哗啦;倒是当年的绿叶女们——也许当年不够漂亮,不会唱歌,性格不够娇柔,学习成绩不拔尖——能够扬长避短的带着清醒的认知迎接小开心和大智慧。

真正在乎弯弯们的人,貌似是最强大的自己。这可能才是相对正确而实际的处世哲学。每个女生此生都会有被追的时刻,时机早晚而已,而心智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时机的对和错。很大的可能是,“弯弯”们在多年之后,花钱到电影院里看到这段怀旧故事,会开怀一笑,带些感激给这些往事。

——以上,献给当年沈佳仪身边的姐们儿。

 短评

最后婚礼开头部分竟然哭了...

7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那时候好火,但我一个没谈过恋爱的人也没太多感想。

9分钟前
  • ᥫ᭡້໌
  • 还行

“谢谢你喜欢我。我也好喜欢当时那么喜欢你的我。”——既小清新又重口味的片子,高中时恋爱过暧昧过暗恋过的孩纸们都会多多少少因回忆而感伤地微笑或流泪吧。话说@夜凉longway ,我觉得你一定会很喜欢这片子。p.s.里面出现了《爱情症候群》哟~@纪小城

13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没有预想中的没心没肺,也没有喷薄而出的高段位包袱,一派早年台式小清新的调调,不痛不痒但显然更为肆意与娱乐化,叙事上有碎片化的迹象,但真可惜这种路数实在是太多了,要说感动与煽情远比不上日系的同类作品,论重口味操蛋又不及美式青春片。现象级也就能在岛内晃悠下了,意思不大。

16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

17分钟前
  • yinny
  • 还行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包括爱情。“恋爱最美好的,就是暧昧的时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觉都会消失不见。”谢谢本片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儿~【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2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香港完整版观影体验]干!九把刀,你把多少人的青春拍成了电影!TO 那些我们追过的女孩: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会有一点点差别。 PS:电影只值四星,但当知道九把刀原来是把自己的青春故事,百之百真实的连主演名字都没改的搬上银幕时,果断的给了五星,因为你他妈把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做了!

22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沒有遺憾的青春不完整

23分钟前
  • 鄭四姑娘
  • 推荐

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吻,电影本身并不值五颗星——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爱,它不深刻,甚至肤浅,但因为没有任何尘垢而吹弹即破、丝苦丝甜。这种幼稚是要定格在时光的相框里,用青春做祭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因为不圆满,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You are always the apple of my eye.”陈妍希几乎符合书中沈佳宜的所有气质,尽管预告片曾让我失望,但看过电影,嬉皮笑脸的九把刀仍把所有人都带到了那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即使当时是苦涩难过,但是现在回味起来都不会有一丝后悔。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用力追过的Ta?★★★★

29分钟前
  • Q。
  • 推荐

豆瓣9.1?!可能是我抱的期待太高了,没想到只是篇流水账⋯⋯歌还不错,陈妍希不错。追女生这件事,男生女生眼中的版本肯定很不一样。

33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在年轻时候做最真实的自己,最起码我们不会留下所谓的遗憾。

36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今晚无读圣经,无祈祷,也没有看新约讲座;安安静静地看这部影片:心疼,那远远逝去的、几可触摸的青春岁月。然而,心疼于我,是柔情、是拯救、是复活。...近来的日子,信仰于我,几成仪式;阅读于我,犹如西西弗斯肩负的巨石。或许最终仍需期待复活,但心疼却让人知道何去何从。

39分钟前
  • 江绪林
  • 力荐

很少看台湾小清新派的电影,我很遗憾在高中时代没有过这样的回忆,但是相信不论谁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想起一个曾经走进过自己生活的人,最后婚礼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的落下,虽然是带着笑容,多么希望那个吻是真实的。令人心酸又浪漫的故事,生活总是教会我们在无奈中前行。

44分钟前
  • 吉哲
  • 力荐

青春的阵痛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生成熟。

47分钟前
  • Carol
  • 力荐

其实电影有很多遗憾。相比小说,电影的自由度低很多,从想象空间到具象,情节的取舍,节奏、铺垫等很多处理都不尽如人意,但是结尾的婚礼之吻还是被感动了。就像所有人一样,我们看的并不是追女孩,而是对已逝青春的怀念。三星半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谢谢你,喜欢过我。

53分钟前
  • Jazz
  • 推荐

“被你喜欢过,就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久违的台湾青春爱情片,不差于《初恋那件小事》,媲美《小情人》,略逊《蓝色大门》。婚礼出场的音乐“人海中遇到你”一出就直接把眼泪震出来了。青春是我们这些年唯一的灵与肉,或许遗憾更美。最后那个激情kiss点亮了整个电影。“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5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彰化我现在居住的地方,虽然最后不是完美的结局,但这才是现实的写照。

60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青春就是手牽手,坐上一去不回頭的火車……

1小时前
  • 甘草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