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正片

主演:汤姆·汉克斯,马修·瑞斯,苏珊·卡莉奇·沃森,温迪·麦基纳,麦迪·科尔曼,克里斯·库珀,沙基纳·贾弗里,恩里克·克兰东尼,坦米·布兰查德,克里斯塔尔·伦伯格,迈克尔·马西尼,诺亚·哈普斯特,泰德·威廉姆斯,帕特里克·麦克戴德,威廉·卡尼亚,玛丽安·普朗科特,卡门·库萨克,凯莉·戴维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 / 中国大陆语言:英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2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3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4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5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6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3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4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5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6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7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8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19邻里美好的一天(国语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只是一些个人感受

仅仅从电影所表达出来的方面来说,我并不是特别喜欢Mr. Rogers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太正面;总是笑容可掬;总是用温柔的力量去化解人生的痛苦;似乎从来没有表达出来过悲伤和愤怒等等负面的情绪。

我说“不喜欢”的意思并非是在否定Mr. Rogers或者说他虚伪。只是说,他这样的形象会容易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圣人”:记者Lloyd就不知不觉地认为Mr. Rogers是一个“圣人”。在我看来,一个“圣人”离“普通人”太遥远;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是那个“普通人”,所以电影中的Mr. Rogers的形象让我有一种疏离感。我倾向于认为人是复杂的多面体,所以一个人对外表现出来的形象也应该是多面的才更符合普通人。

当然,电影里仍然间接地说明Mr. Rogers不是“圣人”,他有自己的痛苦,他有自己的表达和缓解痛苦的方式,所以他其实的确也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只是电影并没有表现这些而已。这也是我坚持认为:我“不喜欢”Mr. Rogers的仅仅是他选择的表达和表演风格,而不是不喜欢他所传递的内容。

 2 ) 这个罗杰斯先生有点怪

在这部片子中,汉克斯再次扮演真人,罗杰斯先生。这个真人在全美家喻户晓,知名度跨越了几代人。看海报的话,会误以为汉克斯是影片主角,误以为这是一部讲述罗杰斯先生生平的传记片,然而剧情告诉观众,no, no, no,罗杰斯先生在故事里只是配角而已。

好,原来不是罗杰斯先生的传记片,那么看完电影之后,作为一个从未看过他的节目甚至不太清楚他在美国人心目中地位高到什么程度的观众来说,我有体会到一丁点罗杰斯先生的伟大之处吗?没有。我能明白影片中的罗杰斯先生到底怎样帮助了男主修复与父亲的关系吗?不能。从我了解到的各种关于罗杰斯先生信息判断,他一定是个特别善于沟通尤其擅长与孩子沟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可是电影中的罗杰斯先生像是一个身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业余时间还兼职用布偶开导别人的公益心理医生,而且这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心理医生总是刻意摆出一副善良且愿意倾听别人的模样,就好像在说,“你有什么不开心的,我们可以谈谈。今天不想谈没关系,我会让你开口的。”

也难怪男主一开始那么排斥跟他和他的布偶对话了。

电影的创作者们大约是想用“大人物的光芒照进小人物的生活”的思路来表达“罗杰斯先生不仅仅影响了儿童,还影响了成人”这个观点,然而男主对父亲多年的怨恨会因为一个外人几句心灵鸡汤式的劝说就化解么?父亲当年的冷漠已经让男主对于人性的善良产生了怀疑,他去采访罗杰斯先生之前就已经怀疑对方的善良是假象,那仅仅见了几次面,不但这种怀疑就烟消云散还顺带原谅了父亲?我不是不相信真实世界中的罗杰斯先生没有这种能力,只是,男主的设定就是一个非常愤世嫉俗的人不是么?要取得这种人的信任并且让他放下对血亲的怨念,这一切在剧情中都来得过于容易了。罗杰斯先生的言行对于男主的影响,其真实度和感染力甚至比不上《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中男演员的书信在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汉克斯此前扮演真人的片子都比这部要好看很多,规律大致是这样:当他演真人的时候,要么让他做主角,参考萨利机长或菲利普船长;如果他演真人又不做主角的话,就找实力相当(不仅仅演技方面)的演员做主角,参考大梦想家或华盛顿邮报。这部电影最明显的拧巴之处就在于,既没有让汉克斯做主角,尽可能的讲好他的角色的故事,也没有实实在在的宣传他的“配角”身份,连主角都未出现在官方海报的主要版本中,甚至连蓝光碟封面也只有汉克斯一人。马修·瑞斯和克里斯·库珀这两位在片子里贡献了精湛的演技,尤其库珀,但由于这样不伦不类的方式,影片既没有塑造好罗杰斯先生,也没有让主角和其他配角得到他们应得的褒奖。所以,真的不如让汤姆·汉克斯做主角,老老实实拍一部罗杰斯先生的传记片吧。

 3 ) 为了汤姆-汉克斯看的

其实这样正向的电影不太合我的胃口,个人一向喜欢暗黑系的,要么烧脑的,需要从细节中找线索的,或是情节有剧烈反转的。

这部《邻里美好的一天》对我来说太阳光太温暖了,以至于不觉得那是真的,too good to be true。

可是看完电影去查背景,这位Rogers先生现实生活还就真的是这个样子。好吧,虽然我没遇到过如此美好的人,但确实在这世上有这样的人存在,或存在过,这就足够了。家谱研究证实汤姆-汉克斯与Fred Rogers是六代表亲:

Days before the film premiered, ancestry confirmed Tom Hanks and Fred Rogers are actually sixth-cousins.

这倒是个有趣的事实。

汤姆-汉克斯昨晚刚刚获得金球奖电影类的终身成就奖。也是陪我一路成长的电影人。

Rogers先生是汤姆-汉克斯扮演过的第八位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其他七位分别是《萨利机长》、《菲利普船长》、《猫鼠游戏》中的FBI探员、《华盛顿邮报》中的总编本-布莱德利、迪斯尼先生《大梦想家》、《间谍之桥》中的James B. Donovan,和与茱莉娅-罗伯茨合作的传记电影《查理-威尔逊的战争》。

影片中汤姆-汉克斯出现在了奥普拉的节目中,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阿甘与各位历史名人的同框。果然是同一拍摄手法,影像编辑。

 4 ) 美好的一篇

我看电影几乎不会先去看简介,所以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这是一部鸡汤电影,由于本身没有预设期待值,所以所谓的鸡汤没有习惯性的抵触,所以情绪感受完全是被演员演技带动进入的。

我觉得,即使是鸡汤电影,我也认为导演处理的形式高级,形式上,看似是罗伊德采访罗杰斯,实际上,是罗杰斯为罗伊德解心症,电影情节和镜头安排的其实真的很简练,表面上是罗伊德不得已去采访罗杰斯,实则也是罗杰斯的有意而为之:罗伊德本身的大众印象造成了他的窘境,而罗杰斯经过对他的了解,而钦定的他。实际上,罗伊德早已被罗杰斯通过其的文章窥见他自己身上存在的些许情感问题。而这些信息仅仅是罗伊德和领导简短的几句对话里传达出。

导演知道自己的重点是什么,自然不会花更多镜头去告诉你这条线以外的更多让你信服或满意的丰满或坐实情感,电影的细节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你不注意细节,很容易在无形中被架空情感。比如电影开始参加婚礼前的物资准备和车上放置婴儿座位的镜头片段,就已经很真实展示了两人的夫妻情感状态,八年的婚姻下的自然状态,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观者会控诉夫妻情感的单薄……

电影并没有呈现一种极力塑造圣人形象的不适感,很多镜头安排其实很客观,甚至摈弃了很多本可以煽情的圣人视角,正是在这样克制客观的镜头下,我才更佩服汤姆·汉克斯自然娴熟的表演,让我觉得,他就是美国好人本人。

除此之外,我感受到导演的意图反而是在强调“世界上并无圣人”,如电影结束时片场的弹奏片段,又如当罗伊德第一次在罗杰斯家采访的时候,罗伊德近乎冒犯的揣测式谈论罗杰斯呈现的圣人感以及他的孩子时,罗杰斯很坦然,也很诚实,他在承认了与孩子的关系后,虽然加了一句这就不是你想得到的答案对吗掩饰,似乎他只是在顺着罗伊德想知道方向作答,无关事实,但是镜头特写到罗杰斯回答时的面部及一些肢体行为时,已经告诉观众了答案,随后他也近乎冒犯式的反问罗伊德的父亲,当然罗伊德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离开。罗杰斯自己曾说到自己控制情绪的方式包括弹奏钢琴低音键,而罗伊德和罗杰斯妻子的交谈知道也透露到罗杰斯控制愤怒和情绪的方式包括游泳、念人们的名字做祷告,而罗杰斯泳池游泳时念到沃克尔一家的名字,我想这也侧面证明他遇到罗伊德情绪上的波动——包括愤怒,也就是采访上谈到他与孩子关系的时候。

我不知道为什么电影中罗杰斯如此帮助罗伊德解除心结,我猜测他是读了罗伊德的文章并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他的家庭关系后,发现他和父亲的关系与自己年轻时候与自己孩子关系上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事业停摆三年处理父子关系的三年。

而他作为过来人,学会了运用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控制情绪,所以想引导罗伊德成长。

其实罗伊德写的文章内容虽然不得而知,但是我知道,他已不再是一个只会判断对错为标准纪实的记录者,与父亲感情的和解也是与自己的和解,他开始注入情感,而那篇文章的万字自然也饱含情感,不再用冰冷的文字纪实,而是用温暖的句子描绘感动。

总之,这是一部我心目中的好电影。

 5 ) 让美国全民叫“爸爸”,深扒影响数代美国人的“代理老爸”的传奇人生

你们“隔壁老罗”的故事

“邻居,是一个当你感到担心、害怕、不安、孤独时,会照顾你,给予你理解的安全的存在。”这是弗雷德·罗杰斯所理解的邻居的意义。

所以,为什么不是家人?而是邻居?难道家人不是会更加贴心?

然而,这位罗杰斯先生说了:比起血脉维系的家人,邻里之间就意味着毫不相干的人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社区,形形色色的什么人都有。会有隔壁老王,也会有你们的好邻居蜘蛛侠,大家会有不同的想法,也会有矛盾,当然更可以其乐融融。而这位罗杰斯先生的目标,就是做一个无时无刻给你安全感的邻居。

所以有句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

这位弗雷德·罗杰斯,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也是电影《邻里美好的一天》的主角。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邻里美好的一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获得2019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佳电影之一,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汤姆·汉克斯也因此提名金球奖最佳男配,同时也被授予本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该片也有很大的机会冲刺今年的奥斯卡。

这里绕过电影,我们先来了解下影片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这位“罗杰斯先生”——弗雷德·罗杰斯

如果您不了解他,会对电影产生一定程度的理解缺失。

或许在国内大家对罗杰斯并不熟悉,但在美国,他不仅仅是家喻户晓,其成就和形象,远比我想象的更加精彩有趣,这位儿童电视之父,改变了美国电视业的服务意识,被誉为“除上帝外最完美的男人”,33年只穿一套衣服、始终保持体重不变,成为美国几代人“代理老爸”的电视人,值得我们深扒一下。

PS:本文不是系统化的介绍这个人(还不如去查百度百科),而是挑选了其生涯的亮点,帮助各位更加深刻的了解弗雷德·罗杰斯。
本文的大部分图片,来自于纪录片《与我为邻》


“政治不正确”的节目

“这个世界并不总是一个友善的地方。”

称弗雷德·罗杰斯为“美国董浩”,是因为二者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儿童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但这只是一个增强各位代入感的代称。他们还是不一样的,毕竟罗杰斯被称为“儿童电视之父”,我们如今熟悉的儿童节目,基本是对其的模仿,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儿童电视节目”这种东西。

时钟拨回到上世纪60年代末,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美军在越战战场上连连败退,使得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骄傲荡然无存,家门口甚至还有“古巴导弹危机”这样问题,冷战随时有可能转化为核战争。而此时国内也毫不太平、总统肯尼迪被刺身亡,马丁·路德·金被暗杀,黑人运动风起云涌,嬉皮士文化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环境下,《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Mr. Rogers' Neighborhood》)这档节目开播了,这是一档很单纯的儿童节目,与周遭的驳杂的现实环境显得格格不入。

节目刚一开播,就遭遇了大麻烦。

因为节目播出平台——美国公共电视网(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简称PBS),面临被关停的危险,是总统尼克松上台后的决定,理由是越战吃紧,不得不削减预算。

当时舆论认为“削减预算”只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尼克松真正的原因是要关闭这个“政治不正确”的电视台,因为该平台的很多主张与总统唱反调。

PBS即将消失,不但数千人面临丢失饭碗,也使得大众会失去一个以高质量节目、社会责任与教育服务为主的电视台。迫在眉睫之际,PBS向国会请愿,申请2000万美元的资助,并组成了一支队伍去参加听证会,但倒霉的是,他们要说服的是因为反对电视台而成为国会核心成员的帕斯托议员。

听证会开了两天,这位帕斯托也不为所动,最后表示“老子再也不想听他们废话!”随后,轮到弗雷德·罗杰斯上台了,他明白自己提前准备的10分钟证词成为废纸一堆,于是他临场发挥,阐述了他对孩子们的观点:“我们内心深处有些东西,能帮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罗杰斯成功了,这位刻薄的帕斯托议员被深深的打动,他们没有削减900万美元的预算,而是将支出增加到2200万美元。

PBS成功续命并走到了今天,而罗杰斯这档《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的儿童节目,也一播就是33年,影响了几代美国人。

其实在此之前,罗杰斯早已名声大噪,深受尊重。因为作为一档儿童节目主持人,他和他的节目,让人大开眼界,美国人从未见过有这样形式和内容的电视节目。因为没有比他更了解儿童,也没人比他更明白作为成年人和电视人,身上的责任。


最仁慈的“暴君”

“电视有机会在整个国家建立一个真正的社区。”

这是罗杰斯的原话,在那个电子媒介刚刚兴起的年代,电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电视机前的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世界,话又说回来,电视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媒体引导观众的喉舌。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电视上充斥着战争、种族、死亡,就像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样,难免会被动接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甚至还会被当做左右舆论的工具,比如在越战期间,孩子们手拿枪支的征兵广告。

正如开篇所言,电视与观众,这是罗杰斯对于驳杂社区的定义,而社区中孩子则需要一个“好邻居”对他们积极引导。

“这个世界并不总是美好的,这一点无论我们怎么做孩子们迟早都会知道,但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接受。”这是罗杰斯一直秉承的理念,并将其深刻地体现在他的节目中。

比如节目刚开播,就遇到了肯尼迪被杀案件,当巨大的恐惧蔓延全国,成人们陷入恐惧悲伤中自顾不暇时,罗杰斯更关注的是他最爱的孩子们。在节目中,他选择通过用木偶的方式,告诉孩子们什么是死亡。

罗杰斯认为,对于孩子而言,从木偶口中说出的话,要比从自己口中说出更有感染力。所以木偶戏成为《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的标志。

在节目里,求知欲特别强的丹尼斯老虎的总会是发问一切,而天鹅妈妈,猴子姨妈,奥黛丽解答一切,保罗菲斯小姐,母象,神仙鱼和王子星期二等也是木偶戏里的常客。

还有就是被誉为“史上最仁慈暴君”的弗莱迪,一开始总会担任反派的职能,比如好战、建立隔离墙等等,但最终会露出仁慈的一面,改变之前的行为,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这个角色也被认为是罗杰斯本人的投射——这位用自己方式告诉孩子们世界残酷真相的电视人。

在孩子面前,罗杰斯从不讳言真实世界的黑暗。

他会在节目中探讨父母离婚的问题,告诉孩子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在面对当时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时,他也以实际行动传达了自己的态度。

在一期节目中,他和他的黑人朋友克莱蒙斯共用一个水盆,而这位克莱蒙斯,在节目中饰演社区警察“警官克莱蒙斯”(Officer Clemmons)

要知道,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下,自己社区出现一位黑人是会引发居民抵制的事情,看过《迷镇凶案》的朋友估计深有体会。而罗杰斯直接让黑人担任警察,他告诉孩子们黑人也是我们的朋友,甚至还会保护我们。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个角色也伴随观众走过了25年。克莱蒙斯也是第一批在儿童系列剧中扮演角色的非洲裔美国人之一。

此外,在当他得知有孩子在模仿超人而摔死的时候,他在节目中做了一期关于超级英雄的主题,在木偶戏中,他用“魔法裙子”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超级英雄是正义的,但他们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比当时直接抵制超级英雄漫画的风潮强百倍。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罗杰斯这档节目的魅力,对孩子的积极引导,让孩子们无差别面对这个世界的真相,从猝不及防的“被动接受”,到主动认识这个世界。

而且罗杰斯赞成将电视作为一种积极力量,抵制媒体浪潮,究其原因,是因为他讨厌电视。


孤独的“代理父亲”

“如果你担心孩子们很难承受这些,那么我可以带着孩子们去野餐,去河边走走,或者至少,给他们一个拥抱。”

有的人,在电视上从未年轻过,比如80后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儿童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在我小时候看他的节目时,董浩就是叔叔辈儿的,如今我们都成年了,董浩老师还是“叔叔辈儿的”。

罗杰斯也是一样,他第一次出场就是长辈的形象,但他缓慢而温柔的语气让孩子们感觉就像是在和同龄人玩耍。他比董浩叔叔成就要高出不少,因为他几乎扭转了电视业的服务意识,并且成为一代美国人的“代理父亲”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从未断过自己与童年的联系,所以才能体会到孩子们的心态。

因为罗杰斯本人小时候就很孤独。

他1928年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赶上了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但他的童年并没有因此受过太多苦,只不过与他相伴的大部分是无助的孤独感。

童年的罗杰斯非常害羞,性格内向,而且体重超标,经常哮喘发作,在学校里被人欺负,回到家父母忙于生计也没空搭理他,这种孤独感在他11岁时父母收养了一个女婴之后达到了巅峰。

孤独的童年,缺乏朋友,少于家庭温暖,导致他一度把自我封闭起来,幻想出很多朋友,并在他的童年卧室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好在喜爱音乐,并且信仰基督教的他没有因为负面的童年而误入歧途。

高中毕业之后罗杰斯克服了自己的害羞,获得了音乐学位,并在匹斯堡神学院获得神学学位,成为一名牧师。并在他被任命的长老会教会被要求用广播服务儿童和家庭,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开端。

罗杰斯始终没有忘记童年那种孤独感,他认为成年人需要,也有责任关注孩子们,而不是扔给孩子们一套漫画书,一堆玩偶,甚至一套动画片,因为他们从这些媒介里到底能获得什么内容,那就不一定了。

所以他讨厌电视,他认为孩子们会从电视中接受过多不利的内容,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后,家长们就更不管孩子了:别烦我,自己看电视去吧!

但罗杰斯反而认为他可以用电视传播信息,好的而不是丑陋的:“我进入电视是因为我讨厌它,但是我认为有一些方法,可以使用这种神奇的工具来培养那些会观看和聆听的人。”

所以也就有了制作《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的动机,也有了上述该节目的特色,以一位好邻居的形象,让孩子们无差别的去了解这个世界。

他的节目中充满了对孩子们的鼓励和支持,有时会有教育内容,但更多的是激励启发,或者在必要的时候给孩子们适当安抚。最主要的是,他承担着成年人对孩子们应尽的责任,并且把来自这个世界的善意传递给下一代。


33年不变的减肥秘诀

“我们这些广播电视界人士有一种特殊的使命感,那就是尽我们所能为我们的观众提供最有营养的服务。”

这也让美国家长们,放心大胆的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罗杰斯。这个节目播了33年,33年间,他的出场方式没有变过:

他出现在电视里房间的前门,一边唱着自己创作的开场曲,脱下和西装外套,从衣柜里换上一件拉链毛衣,系上鞋带,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开始了这个节目。

33年间,他一直保持着这身装扮,毛衣都来源于他的母亲编制,迄今为止一共两打,很快毛衣就和木偶一样成了节目的一部分。

说他“没换过衣服”有些夸张,但他33年始终同一种出场方式,同一身打扮,同一种发型出现在电视上,这个却是真的。

除了这些,更令人震惊的是,他竟然保持着同样的体重,并坚持了33年。

33年间,他永远保持着143磅的体重(折算大概64.8公斤)。这个“143”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个数字,并且有着特殊的含义:1代表英文“我”,4代表四个字母的“love”,3代表三个字母的“you”。所以这就是“我爱你”的代表。

比起忽胖忽瘦的“橡皮人”,能30多年保持恒定体重,才是了不起的地方,别忘了他小时候因为肥胖还被人嘲笑,并得了个外号叫“胖罗杰斯”。

除了控制饮食之外,每天的游泳也是必须的。而且不能游的太猛以防脂肪消耗过多,当他上岸之后,会马上去测量自己的体重,当看到体重计停在143的时候,罗杰斯脸上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

随着《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的影响深远,这档节目也吸引了包括马友友在内的著名客人(主要讨论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及音乐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情感)。因该节目的出色表现,罗杰斯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四个艾美奖,一个国家电视艺术和科学学院奖,1997年的艾美奖终身成就奖,以及2002年的总统自由勋章。1999年,他被选入电视名人堂。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有人统计过,他的荣誉25页纸都写不完。罗杰斯先生甚至还拥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因为名声大噪,罗杰斯还被要求出现在苏联儿童节目中。在美国和苏联冷战期间,苏联一档名为《Good Night,Little Ones》的节目中,罗杰斯作为嘉宾出席,他是该节目自1964年播出以来,第一个做客的外国客人。

2000年12月,罗杰斯录制了他的最后一集,虽然PBS播放了原节目直到2001年8月。2002年12月,医生诊断罗杰斯患胃癌。在随后的一个月里,虽然他接受了手术,但对减缓病情没有什么帮助。

2003年2月27日,罗杰斯在匹兹堡的家中去世。

这就是弗雷德·罗杰斯,一位善良且美好的电视人,几代美国人的“代理父亲”。


结语:邻里的美好一天

说回到电影,《邻里的美好一天》并不算是罗杰斯的传记片,而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描述的是罗杰斯与记者罗伊德·沃格尔之间的故事。

这位记者罗伊德,是一位一心想要揭露社会阴暗丑恶的新闻记者,打算挖掘罗杰斯的黑料。说白了,有点类似美国付伟打算爆料美国董浩八卦的故事。

因为罗杰斯的人设太完美了,美好的让人难以置信,所以围绕他的一些流言不断,包括他是同性恋、是军队中的狙击手,他穿着毛衣来掩盖他所有的军事纹身等等。而这一切谣言最终都不攻自破,也让这位愤青记者被罗杰斯本人感染,不但缓解了自己的家庭矛盾,更成就了两人一段友谊佳话。

这是本片的故事。

汤姆·汉克斯饰演罗杰斯,这位奥斯卡影帝,也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而在即将举办的本届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他还将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可谓实至名归。

说起来,汤姆·汉克斯与罗杰斯还有点渊源。

他是罗杰斯先生的第六代表亲,而且在1989年的由乔·丹特执导的电影《地狱来的芳邻》中,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角色生活的社区中左邻右舍“高手如云”,被折磨的焦头烂额他只能把《罗杰斯先生的左邻右舍》这档节目,当成自己的精神慰藉……

如今过了30年,他真的出演了这位自己所钟意的“邻居”——罗杰斯先生。

在大洋彼岸的我们,或许没有接受过罗杰斯先生的熏陶,但当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那位面带笑容的慈祥老人时,我们有必要知道关于他的故事。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美好的人,他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邻居。

在我们的社区里,或许会有隔壁老王这样的人,或许会有你们的好邻居蜘蛛侠,但我们更希望是这位充满爱与温暖的“隔壁老罗”。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6 ) 我们能把毒药变成解药吗

写于2020-9-20

我宁愿相信今晚这2个小时是属于我的童话故事。

居然在周六晚上一票包场—不用隐藏任何感受,可以尽情哭笑,可以因为超棒的配乐手舞足蹈,可以放声跟唱<Something Stupid>不怕影响他人,可以在Matthew Rhys眼神里的每一处injury对号入座,可以卸下防备陪他一起回溯,感受救赎 感受安全 感受疗愈。

《大鱼》对爱与缺憾的终极矛盾进行大篇幅虚化和美化,这固然浪漫,但这也是对成年人涂抹幻痛的美好猜想,并未指出一条明路,大概认为不设置定论就不否认无数个可能。然而治愈最沉重的必然是最轻盈,这样指向已然明确,可能也正因如此,《邻里美好的一天》让成年人在一个舒缓的flow里逐渐正视所有的幻痛,理顺悲伤的回忆,承认无奈 无能 无助带来的愤怒,而非不考虑实操地将其浪漫化从而打乱和涂抹。人感觉得到可行性和变化,才能在大故事里对应到个体,在宏观的flow里面找到让自己产生积极感受的flow 。

回溯童年的基础是无限靠近童年,释怀童年的前提是记起童年的自己,筑起美好家庭的根本是把自己先当成孩子,来重新成长一次,用新的生活新的能力抚养一个新的自己。唯有一次次复习痛感发生的当下,找到当初撞进injury的那扇门,才能一直摸索到出口,从而彻底摆脱和挥别幻痛,这也是万源之源,是最终目的。关于这一点,游戏《合金装备》里同样有作出解读甚至强调。

而对于我,Mr Rogers’ Neighborhood的定调我早有预期,但是被《邻里》用音乐来了场轰轰烈烈的马杀鸡,加上影坛shrink汤姆汉克斯名师辅导一对一,循循善诱俩小时,明明白白受教育,都是我完全没料到的。

这张电影票带来的flow和滋养无异于十次心理咨询,这个夜晚也是意想不到的美好。回到家我提醒自己“明天记得提醒自己”,而明天醒来我要提醒自己“I’ll make a snappy new day.”

 短评

讲真这故事能讲成这样,真的很高级,讲这样一个神一般的人物都有人评这是鸡汤?这个世界能不能好了🙃

6分钟前
  • Dream_Mira
  • 推荐

整条星光大道让我印象最深的星星就有“罗杰斯先生”。电影以互动访谈切入讲述美国孙进修爷爷的故事,结果人物拍得太表面而近伪,去年那部纪录片“与我为邻”反而更丰富些。汤姆·汉克斯真的成了好莱坞最后一个好人啊!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我也已经不恨他了,我只是永远无法原谅他。希望我能活到最终原谅他的那一天。

10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一部拍给大人看的儿童节目,形式很新颖,虽然后半部感觉温情的有些俗套,但我还是很喜欢前半部,我也像Lloyd一样,觉得纯粹的真善美是只存在于儿童节目里的表演和伪装,却忍不住在地铁上大家一起唱would you be my neighbor的时候开始流泪。Thank you for just being you.

15分钟前
  • AROGUE-
  • 推荐

深度记者与语言类节目主持人互相套话攻心PKhhh 采访时被反套话反提问看笑了,很有职业代入感。电影整体很缓慢平淡,尤其我们不太了解Rogers节目的背景,所以很容易昏昏欲睡。疫情后第一部在放映厅看的片。把Rogers塑造得太像神父了,自带慈爱光环那种,结尾是最耐人寻味的,神父也有暗自愤怒发泄的时刻。

1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Tom Hanks的单眼皮眼睛好恐怖,Matthew Rhys的眼睛是「囧」形的。反正两个人的眼睛都好诡异。

19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还行

片子最奇怪的地方在于,汤姆汉克斯饰演的“圣人”,著名电视主持人罗杰斯先生,明明是整个故事里的配角,却又是这个故事(这个片子)之所以存在的前提及叙事的最终目的。电影海报上完全找不到故事主人公,也就是男主角(调查记者)的影子,但这个男主角以及与他有关的一切,围绕他而铺开的前情后果、所有的笔墨,又占据了影片至少70%的时间。以致于一直到影片结束,罗杰斯这个人物依然是扁平的、模糊的、戴着张名叫“美好”的面纱,一股缥缈的圣人气息,俗称“假仙气儿”,像个努力讨好全世界,尽职尽责、周到无比的老好人。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我真的看美国人童年父爱缺失痛苦一生终于和解的故事看得恶心了。

21分钟前
  • Ivyhyun
  • 较差

汉克斯一开口说话 我整个人都平静了

24分钟前
  • 天边
  • 推荐

节奏很诡异,逻辑也很诡异,人物塑造也很失败,你根本感觉不到记者和他老婆的感情,不明白罗杰斯先生的动机,能够理解的就是父子关系的惯常俗套,虽然逻辑上也无法理解,这就是导演的能力太差了。老好人汉克斯彻底被拍成了做作的鸡汤,一手好牌打成这样,这个女导演的职业生涯可以到头了。

2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弘扬真善美,藿香正气。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本来以为是俗套melodrama打算pass,但是排《利刃出鞘》时听一个美国人说拍出了creativity,然后决定舍弃《两个教皇》看这个,事实证明听人劝还是对的。很普通的心灵救赎故事,但导演用她的真诚挖出了两位主角内心最本质和共通的性格:虽然表面上一个受爱戴另一个被厌恶,但实际上他们都是痛苦的人,而他们对痛苦的应对方式导致生活轨迹的不同。节奏很好。电视画面和电影画面穿插也很有趣。

32分钟前
  • 小A
  • 推荐

之前一直以为是标准的冲奥传记片,没想到采用了如此另辟蹊径的视角,并以“电视美学风格”进行了一场赤裸的媒介反观。剧情张力很强,充满悬念地侧写出罗杰斯先生的形象,同时也探讨了生命与死亡、家庭关系的痛苦与治愈这些一体两面的议题。罗杰斯先生被塑造得颇为复杂,表层之下掩盖的伤痕是他对自我发出的“不和谐音”,而再进一步,我们则能切身感受到他对所有观众建立在“理解”上的唤醒——“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友善的,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接受。”虚假的善意是易碎的,只有理解生活中的矛盾、挫败、无力,才能让我们学着继续往前走。这其实也是我们面对当下支离破碎的世界,可以迈出的一步。

3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男主这情感转变真的是看的我莫名其妙,完全没有共鸣,也就最喜欢Rogers最后bangbangbang弹钢琴的那小段。看预告的时候我还以为汤姆汉克斯的角色是卖壁纸的,按照我的理解,应该相当于我们国内的董浩叔叔吧。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这个歌的曲调最开始知道是在TBBT,Howard的婚前单身聚会上他们用这个曲调改编的歌,啊还是TBBT亲切,也不知道记错没。(200114,字幕版复习剧情也get不到的故事。)

38分钟前
  • Hi Friday
  • 还行

家喻户晓的传奇从未直视英雄的光环,满怀真诚的圣人不曾走出童年的奇观。不被接受的破碎看似遥不可及,不被承认的完整依旧近在眼前。原谅至爱亲朋的过失和原谅死亡一样充满艰难,化解内心深处的积怨和融化冰山一样需要时间。冰水稀释痛苦,琴键布满愤怒,罗杰斯的正能量,来自于黑暗。少见的反类型鸡汤片。虽然讲述的是罗杰斯这个美国儿童综艺界的传奇人物,但这个人好像只存在于微缩景观当中,距离感从头到尾一直都存在。他的善良,他的真诚,他的贴心,最后都化作那四下无人之时,闷雷一样的钢琴声响。他不是不会痛,他只是把痛苦藏了起来。从这一点上说,还是值得赞赏的,毕竟摒弃了以往老好人的温情脉脉,而给出一个陌生的黑暗视角,承认了不完美。但整体还是太诡异了,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吓人的汤姆汉克斯,皮笑肉不笑,吓得我重看了两次影片简介。

41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在超真实中诞生的“神圣”,当影片的开场,玩具沙盘取代实际拍摄形成establishing shot,《邻里美好的一天》是一部“反元电影”,它着眼于一种拟玩具化,Rogers的出现似乎为美国传统—精英精神分裂提供了一个和解的平台,但当我们拆开这部影片之后,却发现这种和解实际上要求,劝导一方,屈从于另外一方,它不再鼓励暴露出电影(电视)制作的媒介机器,但也没有否定它的存在,而是通过某种修辞学鼓励对于幻象的承认,承认作为世俗宗教的大众媒介,而汤姆·汉克斯本身就是一种偶像崇拜,但丝毫不会比起25年前的泽米基斯更加高明,企图令电影成为综艺节目是灾难性的,而后者本身即是与精英自说自话,避免了回应从后者直面而来的指涉。

46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还行

汤姆·汉克斯圣光太重,男主看到他就像被观音点化一样,瞬间醍醐灌顶…哈哈哈

50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年度恐怖佳片。“有时,人是善良的,但有时就是这些好人,也去做了坏人”,欢快语调却话锋一转,数次对准汤姆汉克斯那张皮笑肉不笑眼神却抽离骇人的面孔,末尾打断柔和钢琴声愤怒奏出的不和谐音,仿佛一尊表面完美无缺却满是裂缝的尊象,折射出现实版“蜡烛湾”一样诡异。每一个转场的卡通戏又仿佛重温了一次遗传厄运的微缩模型,男主那场缩身戏更是把不安感推向了高点。太可怕了,我不敢看第二遍。

51分钟前
  • 路人甲先生
  • 还行

依旧不变的圣人人设,虽有尝试撕碎面具的意向,但还是异常怯懦的收手了。如果把整部电影看做牢笼,那结尾那两声低沉又坚毅的琴键声,仿若“无声”的呐喊与呼救。最应该摘下面具得到救赎的人,是汤姆汉克斯自己。

54分钟前
  • 丑橘
  • 还行

恭喜恭喜,恭喜汤姆汉克斯终于饰演到美国品格最善美高尚的人了!满足了吧!

56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