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飞天男友

第12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2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3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4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5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6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3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4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5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6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7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8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19我的飞天男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全亚裔制作的好莱坞摘金之路

作为一个密切关注北美院线动态的影迷,留意每周末北美影院上映的最新影片自然早早成为一种习惯,相信跟我有一样习惯的人,很难说自己最近没有听过《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这个名字吧。没错,这部英文片名“生猛”又直击主题的好莱坞制作,犹如一道亚洲旋风,席卷了整个北美电影市场,不但票房大爆,口碑在外媒方面也是一路走高,在打分一向严苛的MTC上,《摘金奇缘》至今依然维持在76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最近两周的北美院线,最春风得意的电影就是这部《摘金奇缘》了。它在第一周首映时以2500万的成绩在票房战场中拔得头筹,并在上映的第二周,以票房仅仅下降6%的惊人数字继续蝉联票房榜榜首,要知道,作为一部爱情喜剧,像这样的票房成绩,在好莱坞的同一类型片里,已经三年没有出现过了。

摘金奇缘

这部电影根据美籍新加坡裔作家凯文.关的同名小说改编,为了完成这部小说,凯文曾与真正的新加坡富豪们共处两年,以此汲取灵感。而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凯文.关也是全程都在片场陪伴,生怕电影在故事上有什么纰漏。

原著作者:凯文.关

《摘金奇缘》的故事围绕一个名为Rachel Chu的美籍华裔展开,她是一名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一次跟男友Nick Young 回到男友家乡新加坡参加好朋友婚礼的时候,Rachel意外的发现自己的男友Nick竟然是个超级“钻石王老五”。Nick家族富裕的程度,可以说整个新加坡都有所耳闻,来到新加坡,Nick不再只是那个在纽约与Rachel共事的男友,他变成了众人眼中高不可攀的香饽饽和人人口中讨论的焦点。

而更让来自纽约自由开放社会的Rachel大感困惑的是,想与自己这位男友在一起,原来要承受来自男友家庭以及新加坡富豪圈的超强压力。Rachel不但在富人“姐妹”的海滩爬梯中被嚼舌根、被威胁,还要经历被Nick妈妈严厉的“审视”与“责难”。为了能融入Nick的家庭,Rachel也要开始全面“补课”,不但有大学好友为她在装备上升级,还要学着跟Nick的各路长辈交流,当然还要学会如何拿捏一点bitch的气场去艳压众婊…然而,所有这些,其实在家庭和爱情面前,最终都只是幻影,想要拥有自己的幸福,Rachel和Nick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对爱情的坚持和信念才能走到最后。

杨紫琼饰演男主Nick的妈妈

为了充分尊重原著,也体现出片名里“Crazy Rich”的意境,电影在场景的布置安排上,可以说是“大费周章”,单拿Nick朋友结婚的一场戏来说,短短一条新娘上台的路,要先经过水漫,撒花,点灯等数道工序才算完成,类似这样的场景,电影中比比皆是。

婚礼场景

这部电影能在商业上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在电影的宣传方面,它的发行商华纳兄弟可以说是下足了功夫,不但让电影的上映规模在全北美达到3526家院线之高,更是早在四月份就开始在各大院线频繁播放该片的预告片。在影片上映的第一周,该片的导演朱浩伟更是掀起包场观影活动,以此来为影片上映博得头彩,而在诸多包场之中,当属年轻的华裔企业家Chen Bing声势最大,他直接包下了100家美国影院,只为给这部电影首周的票房添砖加瓦。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做为一个生活在多伦多的影迷,能够在多伦多市中心最大的购物商城看到巨幅的电影宣传海报本就不易,但最近张贴出来的正是这部《摘金奇缘》,整整覆盖两层楼之高的海报,尺寸令人难以置信。

商场内的巨幅海报

另外,为了做好在加拿大的宣传,这部电影众主创更是在电影上映一周前就来到多伦多电影节(TIFF)的御用影院做超前点映,为电影的上映撑足了场面。

众主创在TIFF影院为电影造势

所有这些,很难不让人把《摘金奇缘》看作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所谓现象,首先体现在它非常应景的符合当下北美最火热的族裔运动;做为一部全员卡司由亚裔演员出演的电影,上一部可是要追溯到25年前的《喜福会》了。在经历了这25年的洗礼后,主打亚裔的好莱坞院线片也出现了质的变化。首先,电影的故事从关注第一代与第二代移民的问题上,转移到了更加摩登的现代亚洲;其次,在电影的类型上,与25年前《喜福会》的文艺独立做派比起来,如今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把故事选定为更被大众接受的爱情喜剧;而最重要的,就是亚裔电影的影响力有了明显的飞跃,如果说25年前的《喜福会》只是赢得了口碑上的赞誉,那今天的《摘金奇缘》不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还在好莱坞的世界里为亚裔电影打出了一片天,不但《摘金奇缘》的续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连《喜福会》的续集也已提上了日程。

今年上映25周年的《喜福会》

在如今这个处处都在讲求政治正确的时代,全黑人卡司的超级英雄片都已经风生水起,出现一部全部亚洲面孔的作品,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之于这一点,其实应该为这部电影点赞,因为至少,亚洲面孔在好莱坞电影里当了太多年的配角,如今总算是扬眉吐气。

说到这部电影里的众主演,相信很多影迷应该都不会陌生 。且不说大名鼎鼎的杨紫琼和以搞怪耍贱被人熟知的郑肯,女主角吴恬敏曾凭借电视剧《初来乍到》而提名过“美国评论家选择电视奖”最佳女主角,并在2017年入选了时代杂志评选的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影片的男主角亨利.戈尔丁,虽然是一张全新的面孔,但仅在2018年暑假,他主演的电影,不但有《摘金奇缘》面试,还有两周后的《一个小忙》,这其中,他将与布莱克.莱弗利安娜.肯德里克同台飙戏,可以说是来势汹汹。

导演与三位主演

另外,饰演Rachel大学好友的奥卡菲娜今年也是存在感十足,刚刚下映的《瞒天过海:美人计》中那个擅长偷盗的女贼便是她了。最后,在众多主演中,最值得被特别提及的,莫过于饰演Nick奶奶的卢燕了,做为早期进军美国电影圈的华人影星,卢燕在影片里的地位可谓是德高望重,25年前全亚裔卡司的《喜福会》,卢燕也是主演之一,能在两部意义重大的全亚裔卡司好莱坞制作中都参演,她的地位,恐怕没有第二个演员可以与之相较了。

郑肯与奥卡菲娜在片中饰演父女

电影上映之后,很多中国观众对于片中亚洲人的形象和定位提出种种异议,说里面的亚洲人长相都酷似外星人、亚洲人挥金如土是刻板印象等等,但其实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电影在打破这些刻板印象上已经拿出了诚意。

在这部电影里,亚洲女生不再只是默不作声的壁画少女,她们可以是知名大学里的教授,也可以嘴炮连珠让人捧腹大笑;电影里的亚洲男生也不仅仅只是学霸,他们一样可以性感,可以拥有令人鲜艳六块腹肌。也许类似的亚洲形象在之前的某些好莱坞作品里零星出现过,但做为绝对主角出现,想必这部电影才是第一个。

这部电影在还原中国或者亚洲文化的时候,也是做到了充分尊重,无论是一家人齐聚包饺子,还是人们日常在麻将馆里搓麻将,哪怕是儿女婚姻都要先过父母这一关都是无比贴近真实。

饰演Nick奶奶的卢燕,两届金马奖影后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的故事也许很难让中国观众买账,因为它非常的《流星花园》,这种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看腻的梗,可以说很难对我们再有什么吸引力了。但如今这个故事一旦穿上好莱坞特制的洋装,并蹭上族裔运动的热潮,在吸引老外和国外出生的华裔为族群的观众时,应该不在话下吧?就我个人在影院的观影体验来说,观众频频发出的WOW和OMG,就足以看出老外还是买账的(内心OS.一群没见过市面的人..)。

《摘金奇缘》是一部形势和意义都大于内容的电影。做为影迷,如果对它的故事嗤之以鼻,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部俗套却久违了的浪漫爱情片来看,至少在这部电影里,该有的笑点和哭点你都找得到。

《摘金奇缘》一路摘金顺风顺水

而作为一部全员亚裔制作的影片在商业上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它背后体现的文化差异和亚裔族群在这25年来在美国社会地位的变迁,才是这部电影最应值得玩味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奇遇电影“

 2 ) 南洋与殖民地文化

影片名为“疯狂有钱的亚洲人”,此处的asians应该指的是南洋亚裔及他们的international peers吧。从来自新加坡的原著作者为给外国人“科普”的东亚人种阶级分层可见一斑: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印尼华人、新加坡人、香港人、马来华人、欧亚混血、纽约和洛杉矶的美籍亚裔、康涅狄格州的美籍华人、温哥华和多伦多的加籍亚裔、悉尼和墨尔本的澳籍华人、泰国人、福布斯公园(富人区)的菲律宾人、美国出生的华人、台湾人、韩国人、中国大陆人以及普通印尼人。在这排名中,人均GDP已超越西班牙、希腊,稳坐发达国家宝座的韩国只能屈居印尼、泰国和菲律宾之后,而G3中的日本则直接被忽略了,也可能作者觉得日本已经“脱亚入欧”,需剥夺其亚洲鄙视链参赛资格。

作者的评价体系是“老钱”,而印尼华人和新加坡人毫无疑问就是作者心目中根正苗红的体面老钱,接受西方精英教育,一口纯正流利的英文,与西方水乳相融的良好关系。作者在访谈中谈到亚洲有一部分人很有钱,过得很精致,比如他的祖母早在30年代便从巴黎定制鞋子。我不知道作者如此讲是想与西方刻板印象中贫穷的亚洲人/中国人区分开吗?努力想让西方知道:看,不要把我们混为一谈,有一部分亚洲人很有钱的,我们,与来自中国大陆的“暴发户”是不同的。这个亚裔鄙视链,以及电影中人物黄皮香蕉 “outside yellow, inside white" 的文化属性,让我在惊诧之后开始了思考,这一切为何如此熟悉,感觉超越了南洋的范畴?

终于我意识到,南洋文化,和拉丁美洲,甚至非洲有着令人震惊的相似之处。在阿根廷,委内瑞拉甚至曾经的民国,衣着体面、过着优雅欧式生活的老钱不在少数。阿根廷玫瑰贝隆夫人的美貌与优雅,比宋美龄之流不知高到哪里去了,遑论南洋老钱。这些地方就像欧盟天天称呼意大利希腊为peripheral countries (边缘国家)一样,这些地方是西方体系的边缘地带。西方体系的核心在欧美,再缩小范围,则在美英法德,它们是西方政治经济和科技的中心,更是文化潮流的诞生地和标准制定者。一个人的优雅程度,学识深厚,甚至美貌和酷炫与否的评价标准完全取决于西方审美。这些边缘地带准融入了西方体系,就像二流学校的经济博士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想博顶刊编辑龙颜一悦,边缘地带的人们,甚至有钱人,身处脆弱的文化潮流净逆差国,潜意识里,仍需要靠“英国的生活方式”、“地道的美式鼻音”等等流于表面的标签来培养自信,仍然诚惶诚恐的等待英美人民对自己身份品味的认同。

影片开头杨紫琼饰演的杨夫人在外国酒店遭遇歧视而又靠金钱反杀的场景,虽大快人心,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矛盾与悲哀。观念意识的传播速度会慢于经济实力的改变,这没错,你需要有钱足够久,才能让他人意识到你不是难民,但歧视就会终结吗?加重眼影营造出深眼窝就能让人觉得你长得和白种人一样,不该被嘲笑了吗?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和文化的繁盛可能才是最后的答案。于是更加佩服日韩,有着真正科技含量的跨国巨鳄,也有自己完整体系的文化产业。日漫是多少欧美人的童年,Pokémon go能点燃一夏,冰山一角之下是深厚的文化内功;韩国Kpop再脑残肤浅,能让一巴西男子试图整容整成韩国人的样子,也算绝对成功的文化输出了。出于好奇我曾拿着迪玛希的视频问一个德国妹子,你觉得他是哪里人,妹子脱口而出“韩国,只有韩国人有这么完美的长相”,让我惊叹韩国人在欧美一部分人心中的颜霸形象。我也曾在Youtube中国脑残古偶剧下看到过菲律宾人的留言:以前觉得亚洲人都长得很丑,很有自卑感,看了这部剧之后发现原来我们亚洲人也能这么好看,很开心。

亚裔可以很酷,很好看,不一定是要通过努力模仿白人的一颦一笑。这个世界有各种值得欣赏的美,黑人超模美不美,很美,你会用“外表是黑人,内心是白人”来恭维她吗?当亚裔努力与黄种人划清界限,想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内心是白的的时候,其实就已将自己摆在了劣等的位置。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内心的富足,来自于整个族群的经济文化地位。打断自己文化的双腿,把自己塞进西方宏大叙事的边缘地带,真的就能为我们带来期待已久的平等地位吗?我们本来就不是劣等民族,我们有自己的审美和文化,我们只是还在发展。所幸的是,可能我们这代人就可以决定,这种殖民时代遗风能否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当亚洲文化涅槃重生,当亚裔不必像内心惶恐的孔乙己,总是小心翼翼怕闪了逼格的腰。

 3 ) 《摘金奇缘》:不仅是一部爱情喜剧

(A-) 影片在我看来,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一个“拜见岳母”的异乡之旅,塑造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亚裔,这在好莱坞电影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般好莱坞电影里最多就一个黄皮肤,不是书呆子就是科学家。而在本片里,无论是在海外打拼的一代、二代移民,亚洲富豪,富二代,灰姑娘,还是同性恋,里面都能找到代表!而且也顺便展示了新加坡风土人情,光是美食和豪宅及豪华派对、婚礼就让爱国人目瞪口呆,更有打麻将、包饺子过程的细节展示,很尊重东方文化。我觉得,大部分的外国观众看本片是当旅游科普片在看,惊讶又觉得好奇。而海内外亚裔们则首次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自己的故事把老外震撼得口瞪口呆,也是爽歪。。。

两次观影,最令人难忘的现场反响比较大都集中在这些地方: 1)开头杨紫琼狠狠给歧视她的英国酒店经理打脸 2)Gemma Chan的角色在片尾对于女性觉醒和自主权利的宣言(各种狠狠鼓掌) 3)邓肯演出的暴发户在金碧辉煌,摆满佳肴的饭厅里跟孩子说:“你们不要浪费粮食,美国很多人都饿肚子呢!”(老外观众都频频点头说是) 4)婚礼片段影院里此起彼伏的“Oh my god" 5)女主角到达新加坡机场时的感叹(跟北京机场当初建成时一样,美国人真的没见过这么大的机场!) 6)还有awkwafina的角色每次出现都引发大笑,而且她打开后车厢,拿出三套不同场合穿的礼服时,总会听到影院里有人发出:“这主意好!我以后也要这么干!”的女性呼声 7)影片开头各种社交网络飞速传播富二代的新恋情,其速度令很多外国人吃惊,但绝对会让各位中国观众联想到国民老公王XX。。。

故事主线的确是不太新鲜,就是灰姑娘拜见未来婆婆,很显然要被各种排斥。喜剧元素的运用也较为传统。但可看的点实在太多,绝对属于看完想再看的养眼电影。影片中对家庭、婚姻、自我追求的讨论也是全世界都会有共鸣的话题。

如果可以选择,亚裔可能也希望协助他们扬眉吐气的是一部超级英雄电影。但可惜的是,这个重任落在了这部带有讽刺意味的爱情喜剧肩上。

其实这不仅是一部爱情喜剧,更是一部家庭电影,而《黑豹》也不仅是超级英雄电影,其内核也依然是家庭。两部电影都是通过一个家族内外的纠葛去展示民族文化,本质上并没有多大不同。《黑豹》里描述了一个富有的虚构的非洲国家,因为富足的财富让瓦坎达才有了强盛的可能,让每个非裔观众看了深感自豪。影片也同时展示了非洲本土与美国非裔之间的差别,这点也与《摘金奇缘》其实异曲同工。

最后,本片真的包揽了目前活跃在全世界各地的优秀知名亚裔演员,真正做到了全球化和打破固有局限性,请千万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中国富豪的电影,这真的是关于全世界亚裔的,其包容性和多元性还是很广泛的。所以也希望观看的观众,带着一个open mind去观赏,理解亚裔这个大的概念,及不同背景下成长的亚裔在观念上的不同,更理解这部电影所带有的社会意义。

PS: 我真心期待着本片可以让Romantic Comedy 可以卷土重来

 4 ) 美国餐厅的麦辣鸡腿堡

【多图多废话】

Crazy Rich Asians的书很早就看过了,觉得情节和人物都有点平淡,不太能吸引我。Rom-com也不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来看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应该支持全华裔阵容的卡司,另外也是书里描绘的南洋old money很令人向往,想看导演怎么在视觉上展现的。

看完了发现还是整部电影还是很给我惊喜的,从最开头响起何日君再来的旋律,到中间车里放vava的歌,美漂七年的人这种时刻还是会有点想哭又想笑。除了男女主下飞机被带到夜市那一段,配上bgm让我有一瞬间恍惚,以为在看西虹市首富,其余都不算出戏,还是能隐约感觉出好莱坞的痕迹。取景也漂亮,书里花上三四页描写一个房间多么金碧辉煌,可能电影里只有一个镜头展现,但也还算是表现出了old money的气派。

故事情节基本符合原著,非常平淡,在我看来在rom-com里也只有及格水平。真正支撑这部电影的,也是真正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卡司里竟然有这么多熟悉面孔。

Crazy Rich Asians Cast

先说女演员吧。

女主Constance Wu在美剧Fresh Off The Boat(初来乍到)里扮演三个小孩的妈妈Jessica Huang,和韩裔演员Randall Park搭档,讲述一个台湾移民家庭95年搬到奥兰多后的故事。算是很难得的亚裔为主角的喜剧了。里面反映的很多问题也是亚裔移民真实遇到的,只能说it's funny cause it's true.

Constance Wu & Randall Park's success perm

Constance Wu饰演Rachel Chu

跟Constance Wu对戏的杨紫琼不用多说了,饰演男朋友的严要求妈妈。卧虎藏龙过了十八年还是那么美。

饰演女主的side kick,好朋友Peik Lin的Awkwafina,上一次见到还是不久之前的Ocean's Eight里像是diversity hire的小偷Constance。虽然也是喜剧,但八人(不)平分秋色,Awkwafina的角色还是无足轻重。这次几乎是个女二点五分量的角色,虽然造型有点雷人,但是真的很惊喜很好笑,百分之八十的笑点都在她角色一家人身上。

她是本片第一个让我觉得惊喜的演员。有点像看土创的时候终于被给了镜头的妹妹,让你眼前一亮,觉得“哇塞,原来这也是个宝藏女孩啊。”的感觉。

“给我一百万离开你儿子” “We do that in here.” 真的是太好笑了。

政治正确大合照(Awkwafina右一)

Awkwafina as Peik Lin

Gemma Chan在电影里饰演男主的表姐Astrid。原著中,Astrid的故事线几乎和Nick/Rachel故事线分量一样。Astrid是时尚icon,自己有设计的品牌,也是old money家庭长大。为了照顾IT行业老公的自尊心(...),买了贵的珠宝首饰都要藏起来,也从不披露自己名下的财产,换来的却是老公出轨。电影里Astrid很霸气地决定离开她老公后,说,“我不会为你觉得不像个男人而道歉,我家的钱从来都不是我们之间的问题,你的懦弱才是问题。”说完潇洒转身。她老公问,你要搬到哪里去?她说,“我名下有40几套公寓楼,去任何一套都可以啊。”

哎,有钱真好。

不过这个演员,好几个特写很眼熟,回来搜了一下,发现是神探夏洛克S1E2里面倒茶的亚洲姑娘。几年前看神夏的时候就被她惊艳过,这个片子里能看到,真的很惊喜。她也出演过Doctor Who, 可惜我没看过。

Gemma Chan as Astrid

Gemma Chan in Sherlock

她也出演过神奇动物在哪里,可惜出场太短了,二刷的我都没太注意过这个角色。

Gemma Chan in Fantastic Beasts

接下来就是饰演新娘Araminta的Sonoya Mizuno。这个电影里大秀身材(图二金色连体裤)还拥有梦幻婚礼的女同学,谁能想到会是拉拉蓝里为了配色而存在黄裙子。她还在机械姬和今年新片湮灭里出演过配角。

左一

Sonoya Mizuno as Araminta

就连饰演奶奶的Lisa Lu,也是二十五年前,上一部好莱坞全亚裔电影《喜福会》里饰演苏安梅的卢燕。不得不说这个选角用心良苦。

Lisa Lu in the Joy Luck Club

Lisa Lu in Crazy Rich Asians

再来说男演员。男主Henry Golding非常奇妙地长了一张很西方化的亚洲帅哥脸,又毫不违和地带着一股东南亚的热带气息。因为是新人,所以其实对他的作品并不熟悉。不过他也出演了很快上映的A simple favor, 还和我们Queen S Blake Lively演夫妻。真的非常期待了。

Henry Golding in Crazy Rich Asians

Henry Golding & Blake Lively

韩裔演员郑肯Ken Jeong在本片饰演Peik Lin的爸爸。这个演员应该不用多说了,出彩的作品很多,宿醉,废柴联盟,这张脸也是实在让人过目不忘。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应该都对这个面相比较熟悉。

看过Fresh Off The Boat的人应该知道,郑肯在剧里演Jessica Huang(Constance Wu饰)的小叔子。这片里直接变成了Rachel Chu大学室友的爸爸。这个年龄差本身就让人想想觉得很好笑了,而且两种设定都没有违和感。果然亚洲人年龄是无法目测的吗。

Ken Jeong & Constance Wu in Fresh Off The Boat

另外说一个比较少人知道的,郑肯还是BoJack Horseman里Dr. Hu的配音。

另外一个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演员就是Jimmy O. Yang. 他在美剧硅谷里出演了英文不好,处理活鱼,室内随便抽烟,抄袭其他人想法的中国程序员Jian Yang,形象一度逼近种族歧视的边缘,引起争议。不过本片里他依然饰演一个asshole,Bernard。没办法,可能人家就只是长了一张dick face。

不过这一次至少是个有钱多金,独立自主,在自己的地盘,不代表任何人形象的asshole了。也算是提高吧。

推荐大家看他的脱口秀。

Jimmy O. Yang in Silicon Valley

Jimmy O. Yang in Crazy Rich Asians

虽然这么说有点煽情了,但是这些演员,包括很多没有提到名字的配角演员,有些是移民,小时候被父母带到西方国家长大;有些是国外出生,不会说自己父母的母语;有些是混血,从小接受东西方双方的教育,但是都可能在职业生涯中或多或少因为长着亚洲脸,有着亚洲姓,而导致只能饰演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们是无数次看剧看电影的时候角落里代表着你的种族的存在,让你一眼看到的“那个亚洲演员”,却够不上有自己的姓名。

这部电影,让一些观众多熟悉了一些人的名字,让大家多一点可能性的希望。

另外,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像是麦辣鸡腿堡。

麦辣鸡腿堡是中国麦当劳菜单里独有的商品,美国麦当劳并没有。有些人认为麦辣鸡腿堡不能代表中国,因为餐厅是美国的,品牌是美国的,连汉堡包这个概念也是美国的(虽然有人说是汉堡包起源是肉夹馍之类的,不要太在意这些细节...)一个由内到外的美国产品是不会因为贴了中文的包装就被当成是中国菜的。有些人觉得不论国籍,麦辣鸡腿堡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食品,只配给一星,绝对不会去吃。而还有一些人,比如我,在美国的麦当劳里吃到“来自中国的麦辣鸡腿堡”这一口小时候熟悉的味道,就觉得值得眼泪汪汪地给五星了。

所以一个三星情节,四星演技的故事,我心甘情愿打五星。作为亚洲人,阳光终于照过来一点,与有荣焉。

 5 ) 《疯狂有钱的亚洲人》:假洋鬼子的假中餐

在美国的吃瓜群众们,你们吃过P.F.Chang没?看Crazy Rich Asians,感觉就像吃了一顿美国餐馆里的假中国餐,高大上的摆设,精致的摆盘周到的服务,四六不着的口味。

其实看到好莱坞主流电影(美国所有的影院院线都在上,基本满座)出现全是亚裔的面孔和中文的流行主题歌,还是非常有自豪感的。一直以来,亚裔的声音都被忽略了,在文化产业更是沦落为边缘的花瓶。但是看完后,像我一个小朋友说的,“觉得并没有被代表到”。何止是没有被代表到,是被假代表了好么。首先,你讲一个文化隔阂的故事,那你应该让个白女嫁去亚洲啊?女主虽然是个黄香蕉,但还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啊?既然你在电影里反复强调她的美国人属性,那找个典型的金发大妞不是更好吗?其次,作者和电影反复强调的“old money”,你真当美国观众的好欺负的听见老钱就浑身打鸡血啊?亚洲哪里有老钱?亚洲的老钱早被鸦片、殖民和长枪洋炮或者中国文革给消灭了好么?除非男主姓赵,否则现在亚洲的权势阶层不是当年的南洋民族资本企业家了。作者还要非把亚洲人排出个三六九等,新加坡和印尼华人是一等——是的,那是你们被殖民的时间长一点,西化得更彻底一点而已。说到底,不还是你们西方的价值观输出吗?都二十一世纪了,电子竞技都入选亚运会了,我们就别生生给读者造出一个老钱的梦境好么?再次,女主的“pursue one’s passion”大获成功,彻底战胜了杨紫琼的“family first”,说到底不还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吗?我倒是觉得我们可以来商榷一下。抛开你们西方的二元论觉得二者必选其一不是黑就是白不谈,为什么追求自我的价值就一定比家庭至上正确呢?另外,美国家庭的housewife比例比中国多多了好嘛,基督教的家庭至上价值观在美国才是压倒男女同工同酬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呢。

除了这些基本价值观的失败,其他情节就基本不用吐槽了,比如电影里的一场麻将就说服杨紫琼阿姨的狗血戏码,就不算太过分,小言桥段而已,我看《公主日记》也这么拍,男主饰演的角色不是号称亚洲的威廉王子嘛。电影正是在触及基本价值观的地方暴露了短处,不如老老实实当成一部小言拍,起码主演都是亚洲人,还有一千四百万美金的婚礼可以看,看着开心。

下次再拍亚裔电影,我宁愿把李安的《推手》《喜宴》再放一遍,这才是真正的东西文化价值观冲突,用非结构化的剧本以真实性来争取共鸣。如果是结构化的剧本(好莱坞式的梦境制造),我宁愿看李冰冰演的花瓶《巨齿鲨》或者二十年前的《喜福会》,也不愿吃这假中餐。

 6 ) “左宗棠鸡”的味道在谁的嘴里?——《摘金奇缘》观后感

有感于最近在北美火爆的亚裔电影Crazy Rich Asians(中国大陆国内翻译为《摘金奇缘》)在国内公映遇冷,被讥笑为迎合西方人口味的“左宗棠鸡”。

“左宗棠鸡”这个“梗”据说是来自于华人为迎合洋人对中餐的想象而专门设计给洋人吃的那些“中餐”招牌菜之一。这种作为西餐“他者”所吸引洋人的“中餐”,让洋人吃得津津有味,而在华人心目中的中餐谱系里面并无地位。那么,把亚裔(北美华裔)拍摄的电影《摘金奇缘》讥讽为“左宗棠鸡”式的假中国文化式赝品,在这部分观众的脑子里面,也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如题所问——“左宗棠鸡”的味道是在谁的嘴里呢?北美华裔生活也是值得好好讲述的活生生的生活。《摘金奇缘》就是亚裔(北美华裔)来讲述自己的生活。这部电影,对北美华裔自己来说,绝不是来为他人烹饪的“左宗棠鸡”。

那么“洋人”(其实主要是指北美社会的以西方各族裔为主的非华人)从这个电影吃出了左宗棠鸡的味道了吗?个人认为应该是没有,因为他们不觉得这是关于“中国”或中国文化的故事,而是觉得这是关于(about)亚裔的故事,而且是被(by)亚裔自己讲述、为(for)亚裔而讲的故事。

到底是谁从这个电影里面“吃”出了左宗棠鸡的味道了呢?个人觉得,这部分观众,大半是生活在大中华区(大陆华人、台湾华人、新加坡华人等)的华人自己。越是以在地华人为主体的观众,越有可能吃出了左宗棠鸡的味道。

下面就要追问一下为什么“味觉”会如此不一样。——根本原因,是因为大中华区华人国族国家、地区的华人的头脑中对华夷之辨的图式,其实和一两百年之前区别不大,把人分为华和洋两种。这很符合华人为主体的人群的立场,很正常。但对于洋人和亚裔来说,则不然。所以我现在出于分析的方便起见(也就是说不去顾及北美社会人群的更多族裔、种族参数了,而且亚裔也剥离开,我们只说华裔),在华与洋这两大群体之间,需要放进去华裔。所以是三个人群:与中华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传统无关的人(简称洋人)、华裔(北美社会里面的中华后裔),和具备政治自治实体的华人政权的大中华区的公民(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

这个电影首先是北美华裔(新加坡裔为主)为自己而做,自导自演自编自看。然后才是北美洋人和主权华人政体里面华人的事儿——这两种人是从旁围观的观众。

再来说说该华裔电影与华人(生活在大中华地区的华人)的关系问题。其实大中华区里面也分为好几块儿。该电影从主创人员、故事,到言谈,刻意避开了与地广人稠的中国大陆发生紧密关系,而主要放在了新加坡。除了主创者多有来自新加坡的华裔背景之外,这可能也是出于各种原因。一则是想把故事讲得无拘无束——让故事在新加坡展开,万一造出了新加坡本地观众心中的“辱新”感受,也总没有“辱华”那么严重。毕竟,新加坡华人与北美华裔之间的历史关系,比中国大陆华人与北美华裔之间的历史要更丰富、久远,而且新加坡本地亦相当多元。二则也是因为不想把问题搞得太复杂,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中跑题。

北美华裔(具体到电影里面的女主和她妈妈),和大中华地区里面的家族、社会关系网(具体而言是新加坡南洋华人社会那个富豪一家),其实在价值观、自我认同上面,已经很不相同了。这里面可以做出好几种类比。一是类似于近现代以来美国建国前后北美移民与英国人的关系——虽然两者的骨子里面有完全相通的东西,但确实又不一样了。二是类似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里面比如亨利·詹姆斯笔下的一个主题——天真质朴的美国人,回到老旧世故的欧洲,吃到苦头,觉得里面的水很深。

说到这个份儿上,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出来了。这部电影,相当于完成了华裔在美国的身份建立大业。(不是“建国大业”,是身份建立大业,因为北美华裔,至少在这部电影里面,其本质价值观是美国人价值观,他们就是美国人,不是大中华区的中国大陆人、台湾人,或新加坡人。)这部电影比较丰满地回答了北美华裔“我是谁”。

这个“我是谁”问题,与如下的三种情形,终于区分了开来。

一、故事情节不再是白人、黑人的配角、调料(那种情况下,才是左宗棠鸡)。(其实觉得,甚至张艺谋的一系列电影,才是大中华区自己出产烹饪的左宗棠鸡。但因为大中华区的民族、国族自豪感,使得大中华区许多华人竟然吃不出他们特别过敏的左宗棠鸡味道来。)

二、《摘金奇缘》这个故事,也与过去的《喜福会》等等也有本质的不同了。那些是讲述从母国的创伤早期经历到加入美利坚之后的惊魂未定并被母国的梦魇所缠绕,总之自己的主体性还没有建构。各种身份纠结,各种自卑,并挣扎于“拼命融入主流社会”的神话中。

三、也不是从属于北美的政治正确多元化,在里面跑跑龙套。

上面三个方向的故事(自甘做亚洲特色的异域族裔配料、被母国梦魇所折磨的惊魂未定零余者、政治正确多元化族裔的亚裔展示),都不是《摘金奇缘》的故事。过去很多演员,比如刘玉玲、陈冲,甚至这个电影里面演准婆婆的杨紫琼,都没有在年轻的时候赶上北美华裔主体性得到充分确立的这个火候,演的都是上述三个方面的故事。

这回是由北美华裔讲述北美华裔是谁。这个火候,应该说在目前这个历史阶段是到了。这部小说原作和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在身份讲述上不矫情,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北美亚裔(女主)的真实,后期移民到北美(男主)的真实,以及新加坡本土亚裔的真实,不自卑不纠结,自然而然就是这样的。在这部小说和电影里,各种背景的人的自我身份(self-identity)都特别得到凸显,非常明显,冲突也不容忽略,不存在谁压倒了谁。故事里面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互相尊重彼此的self-identity。

事实上,北美票房认可的就是这一点——身份(self-identity)确立。而我们这边票房遇冷,就是不认可这一点。其实事情是很复杂的,我这么说也仍然很粗糙,也会招来异议,不仅来自大中华区域的华人,也来自于北美华裔自身。华裔内部,由于其祖先、父母,或自身来自大中华区域的不同地方,以及移民北美的代际、年代、经历上的差异,所以在感受和身份认同上也很复杂。对于我说的这些,很多人也未必认同,特别是对新移民来说。大中华区域很多华人对这部电影的“左宗棠鸡”式的烦感,也完全可以理解,实属正常。这就如同当初历史上的英国人搞不懂美国人,美国建国前后北美殖民地的很多人也相互不理解一样。

既然这个故事是北美华裔以独立姿态来进行自我表述,那么里面的人物形象就要足够清晰。你看女主的身材、做派,完全不是亚洲本土花瓶那一套,还矮了一头到半头。她的体形没有她在新加坡碰到的待价而沽的名媛交际花那样好,似乎也不太如亚洲的华人那样平常看重美白保养,是没有经过美白的北美亚裔脸,很真实。要想讲好这样一个故事,对文化底蕴的把握也需要足够深,辨别力要足够敏感。它做到了。你可以想象,剧组也特别默契。可能你一句我一句地共振出鲜活的真实感,因为大家都有或多或少与大中华区域家人、家族、社会的关系的切身感受,不足为外人道也。整个制作是水到渠成,浑然天成。于是也就“道”出来了。

这部影片在某种意义上如同《傲慢与偏见》,是在微妙的地方体现出北美华裔与大中华区域的本土华人在价值上的差异,或者说异与同的两个方面。这种刻画,不是摆在了外在的表面,而是在内心深处。——电影里面,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社交,但脑子里面却并不一样,已经不是高度重合的一类人了。婚恋问题是最能体现上述微妙的地方,不仅有男女婚恋双方在认知、价值、情感、背景等各方面的微妙,也牵涉到家族、社会、生意圈、名利场的各种展现。而在体现差异的同时又体现出相同、相似性,这就更带劲、不容易了。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这一点。你看,北美华裔来到新加坡华人圈子,很舒服地就能够迅速融入,如同回老家一切似曾相识一般。而且,抛开大中华区域各个自治国家或实体地区的政体、社会状况的表面差异,我觉得实际上的本质共性被这个电影抓到了,其实就是《红楼梦》里面那些参数——大家生活在以家族关系为纽带、链条的圈子中,个人的发展,生意、生计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基于血缘、姻亲的远近关系和基于此而扩展开去的相似秩序上面。每个人有自己的位置,在待人接物上面丝毫不能忘记自己是谁。关系网是需要终生参与维护的,须臾无法脱身,自古而然,直到永远。

而且我感觉,当我们把华裔华人放在一起来看的时候,则让我觉得人种学意义上的华人华裔,与“洋人”在认知、情感表述、沟通方式、人生追求诸方面,确实不同。这也使得这部纯粹的北美华裔电影与主流美国电影在画风上截然不同。不论华裔还是华人,大家基本上就是求得过日子,虽然比洋人更爱奢华、享受,更加鲜衣怒马,更“酷”,但不是特别具备攻击性、神经质、独立性。当然这又是一个更大的讨论题目。我不想陷入各种二元对立的言不及义里面去。

至于整个电影完全是在说英语,我觉得也并不是有意要招惹观众发出“左宗棠鸡”之叹。这里面有生活习惯上的原因,也有上下文语境的原因。而且也不用担心北美华裔一旦习惯了说英语,各种的文化基因(北美华裔必然有强烈的华人文化基因)就会消失或“不纯”了。纯还是不纯,正宗还是不正宗,也许不是个真正有意思有意义的话题。我总是从人类多少千年的文化经验里面去想事情。比如犹太人,严格说来即便是在旧约时代也很难说谁是“纯粹”、正宗的犹太人。新约时代,从犹太人故土到地中海东岸,撒布着各种复杂情况之下说亚兰语和希腊语的犹太人。文化基因的强烈设定,其长久的或隐或显的作用,完全超越患得患失的人种学焦虑之上。纯粹性是不存在的。我又想到了拉丁语、罗马时代和中世纪各个蛮族,还有基督教,都在迁徙和跨越中得到壮大,其烙印永远不会磨灭……人向来需要在多方的环境之下来多方界定自己。华夷之辨是一种二元对立。现在出现了“第三种人”,北美华裔,则至少能够让我们有了一个更多的参数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我们就会更爱自己的可爱之处,也更能够发现自己的本质性的东西是什么,以及我们是谁。比如我们爱买iPhone和各种电子设备,喜欢鲜衣怒马和奢侈品,在古代爱穿丝绸现在穿法国名牌,吃娃娃鱼,讲排场好面子重关系而不尊重隐私和独立意志,但我们不是发明AI、iPhone和原子弹的,不会咄咄逼人地去干涉和改变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结构,威胁到全人类的生产、再生产、吃饭过日子的方法。我们也嫌贫爱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特别会在资本主义体系里面做生意和钻空子,但我们不太可能出于某种在吃饭过日子、嫌贫爱富甚至谋财害命之外的信念而去一心一意搞恐怖主义、冷静地以折磨人为“志业”,或设计出科学高效的奥斯维辛……

所以,我很爱我们自身,但没有“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虽然我的思路也很混乱。当然,我这篇文章也会被误认为是一盘左宗棠鸡,预期也可能会收到“太平洋又没有加盖,你怎么不游过去啊”之类的评论。对此,我也完全理解,毫无不满和怨言。各种尺子本来就各有各的道理。求知与求真,本来就不该有品评别人或党同伐异的附加功能。

再补记:这篇文章的一个缩写版本,发表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报纸和网页(http://www.zaobao.com/forum/views/opinion/story20181224-918240)2018.12.24:

 短评

核心还是一个套路的爱情故事,真爱打破一切壁垒,幸福大团圆,类似的剧情可以套用在各种场景,且已经套用在太多场景。只不过这次的全亚班,才让影片更有话题性。影片好在娱乐性应用合理,适当的炫富,有趣的配角,和一些文化差异梗。但也仅限于此吧,常规好莱坞娱乐片。而且有些设定其实还是挺刻板的。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本来小说就很烂,电影拍出来更烂。种族歧视?并没有,只不过是民主党在试探亚裔愿不愿意当左派的吉祥物而已,或者愿不愿意被利用当枪使,full Asian cast 所以必须支持?凭什么。NYT说什么你都信NYT是你妈啊。这部电影不就是在说你看我们多元吧,虽然跟真正的亚洲人没关系,但你敢不支持吗?我敢,fuck you,libertard

14分钟前
  • 111
  • 很差

虽说片中的角色说自己是中国人,但里面的中国元素都是猎奇式的存在,老外眼里的所谓中国,就像演员们的长相一样,看着是东方面孔,但跟东方已经没有关系了,骨子里是彻彻底底的白人思维,中国元素就像他们说的汉语口音一样尬。疯狂的亚洲富豪家族不过就是一个戏剧噱头,最后讲的还是女性要独立,勇敢追求真爱的西方主流价值观,完完全全的白人思维,不过是换了一个亚洲的故事背景板,讲的还是灰姑娘的故事,这跟中国人有半毛钱关系吗?

1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果真美国小时代,剧情脚趾都能想得到,连人物都是完全照搬美式爱情轻喜的,加上一些特有的什么“全亚洲都是我们家的”玛丽苏式意淫。都说ABC是香蕉人,这部亚洲首富应该是香蕉电影吧。影片口口声声说我们亚洲人跟你们美国人整天谈梦想不一样,结果难道不是被美国人的“梦想”洗脑了嘛?要透过皮肤颜色看本质啊,美国的少数族裔群体还有好长的路要走,这部电影,不够造成什么积极影响。还是比较喜欢看小偷家族那种Crazy Poor Asians

23分钟前
  • 米粒
  • 较差

郭敬明看后扼腕叹息,我的《小时代》应该晚拍几年,并主要在北美公映...

2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较差

俞秀莲你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弃!怎么不和她斗到底!中国观众不需要好莱坞大团圆!好好学学隔壁的宫斗!

31分钟前
  • Scarlett
  • 还行

Banana....专给ABC看的童话故事 难得全亚洲人Cast

36分钟前
  • 贝阿朵莉切
  • 推荐

对这种左宗棠鸡式亚裔片还是接受无能...美国人你们开心就好🙄

40分钟前
  • yvetterowe
  • 还行

crazy stereotypical 核心价值观脆弱,对亚裔 二代移民 亚洲文化 和 美国文化的理解都浮于表面。故事单薄,镜头平淡无奇,过多“好看”的美食画面填塞。形式上的黄皮肤黑头发,难以掩盖其取悦白人的本质。

41分钟前
  • J
  • 很差

This is a story about a bunch of whites pretending to be Asian...

43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力荐

白人电影只需要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为何要苛求这部片去represent亚洲文化的所有复杂性?男女主确实是路人般的感情线 以及为了迎合美国观众而去exoticize&caricature亚洲文化 但是 《喜福会》后25年来第一部全亚洲卡司的major studio电影 很多insider梗只有亚洲人才能理解(我还向同事解释了麻将那一幕的隐喻)能看到自己人出现在大银幕上 以及制作方对多元尽量的表现 和strong female leads 真的很激动人心 真的很重要 pet peeve可以暂时停一停 先来celebrate 支持票房吧 才有机会看到更多亚洲故事

44分钟前
  • Jus
  • 推荐

喜剧拍好不容易,朱浩伟这个片子就是证明。情节不可信,剪辑不连贯,very loud,所有的服装装饰道具台词都俗不可耐,太符合外国人对中国新贵的印象。除了奥卡菲娜值得推荐之外,一无是处。根本不能和Joy Luck Club相提并论。

46分钟前
  • 五月
  • 还行

就是打阶级差的准灰姑娘故事,常见的爱情类型片套路而已,加一些东南亚风的配色撞文化style,以及糟糕的选Chinese歌套路,闽南话、粤语、京腔的短句乱入。没啥好看的,但也不用上升到乳化(裔)的漫天批评吧?!真要觉得自己是代表才OK么?也大可不必罢。

4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电影非常热闹笑点不断,背景音乐全部是华语曾经流行曲,仿佛置身于大华超市。这个电影其实不是讲亚裔的故事,而是讲有钱人的故事,我们都误会了

52分钟前
  • 阳聪嘻嘻
  • 推荐

好莱坞版小时代。结尾毁全片,难道不应该拍两人得到杨紫琼默许后,回到纽约过舒心的中产小日子么?一下子被豪门接纳,紧接着就是纸醉金迷大爬梯,女主被富人们diss了那么久,转眼就无缝融入还无比享受,excuse me?

56分钟前
  • Double
  • 较差

打麻将只聊天不好好打牌是对牌友的不尊重....感谢这部电影,这是近年来第一部完全亚裔阵容的好莱坞电影(上一部是 喜福会 The Joy Luck Club,1993)。电影用一个更西化的背景(新加坡)希望改变对亚洲人(尤其中国人)刻板印象(不够有魅力),从这个角度它是成功的。虽然没有陷入到(中国电影常犯的这样错误)流水展示纸醉金迷生活,但本质上还是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导向,潜意识中还是有亚洲人“不懂拒绝”的设置,对于海外华人的文化传承上看,早年所保留的传统已经和目前的习惯有所不同,这大概也会是是否对电影认同的一种困扰吧(本片美国上映期间将有英语发音汉语字幕场,欢迎中国人来影院看.....)

57分钟前
  • [Deleted]
  • 较差

更像是1918年的北京上海有钱大家族(金粉世家了),想了半天男主长得像谁,名字到了嘴边就是出不来,搜了好久“香港演员 浓眉”当然毫无成果,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意识到是吕良伟啦!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流星花园”的故事穿上了好莱坞的衣裳,再搭配上文化差异的看点,就让这部电影瞬间蹭上了时下政治热潮的列车,并一路高歌向前,看得老外和国外长大的华裔都乐到不行。中国人很可能不待见吧?其实索性当作爱情喜剧来看,那些该有的笑点泪点都有,别太认真,真的。

1小时前
  • 饮歌
  • 还行

what a 烂片,从第一幕到最后一直有种说不出的刻意违和和闹心感,如果不是别人买票我绝对不会去看的。老实港除了硬加的元素以外,not really Asian,虽然Asian本身也是个复杂的话题,如同其他任何race/identity

1小时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8012年了还在拍灰姑娘的故事……琼瑶70年代三厅电影随便找一部重新英语配音的感觉。但主流院线+全亚裔阵容真的不容易。我,一个bored broke Asian. 杨紫琼好美。

1小时前
  • 铎奇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