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

已完结

主演:黄圣依,佟大为,张默,午马,元华,王诗槐,童蕾,刘佳,孙大川,隋俊波,王骁,舒耀瑄,韩栋,王伯昭,刘亭作,孙斌,王砚辉,陈楚翰,曹力,田岷,田成仁,汪永贵,蒋恺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下南洋 剧照 NO.1下南洋 剧照 NO.2下南洋 剧照 NO.3下南洋 剧照 NO.4下南洋 剧照 NO.5下南洋 剧照 NO.6下南洋 剧照 NO.13下南洋 剧照 NO.14下南洋 剧照 NO.15下南洋 剧照 NO.16下南洋 剧照 NO.17下南洋 剧照 NO.18下南洋 剧照 NO.19下南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下南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继《闯关东》、《走西口》后,“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下南洋》也被拍成电视剧。与央视09开年大戏《走西口》相比,黄圣依、佟大为、张默、午马、元华、 王诗槐、 童蕾、 刘佳、 隋俊波、舒耀暄 等人组成的演员阵容可谓“豪华”,同时,这也是佟大为08年成婚得女后接拍的首部电视剧。回家-在家里这个少侠有点冷迷宅幻影阿拉丁真人版九二神雕之痴心情长剑国语北漂爱情故事2016小轿车柯莱特龙大浪之桥魔法少女伊莉雅:无名少女环形物语破晓最好的一年致命女人 第二季童子功蛊1981真相背后可怕的朋友(国语版)宇宙时空之旅夜班服务员二重身之镜魔重生 上部我们是X狩猎2012何以笙箫默 电影版惊险之道 坠落无神2016剑破龙门十二罗汉日月2023律政英雄2001装神少女小缠美国难民海角恋人网红养成记国语狗十三好汉三条半主角无光环妈妈的男人博尔登

 长篇影评

 1 ) 《下南洋》

乡情是华人离乡最大的负担。 你不见尸横长白山,血流黑龙江,我们再会吧,南洋! 时空嬗变,岁月流离,不断的政治冲突与价值冲突,让许多南洋华人在几十年间,与家乡隔绝。持续的隔离,会导致不知不觉的遗忘。 这部纪录片承载了南洋华人对家国的赤诚之心。 母国的同胞们不能让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前辈们失望。

 2 ) 过番

出门,光景十年。

衣衫,风波扯破。

母亲,苍老已若何?

归家,何日归家?

想说,述以无言。

想念,唯恐想念。

生计,看似希望。

希望,已蹉跎十年。

度春夏秋冬暑寒,盼明日好过今朝。

忍苦累辛酸孤零,生死不过轮回煎熬。

问家国乡邻故土,我生该当不平?!

问天地君师人神,我命该破该立该从头?

悲喜,无常,涅槃,祈祷。

 3 ) 实在没法认同

他们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这个必须要搞清楚
猪仔有空研究下..一千多万猪仔?。。。被反复屠杀为什么不走?不给走?1911年开始你们可以回国啊?第七集王赓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席说:造长城其实是非常的愚蠢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完全是一种保护性的。。。。说话跟吐屎一样不造长城难道造大船来打游牧骑兵?傻逼我操。。。。第八集接近结尾处的摇滚乐是这片唯一喜欢的地方
前面6集看过之后完全不记得讲了什么,第七集开始才觉得有点故事
第10集菲律宾华人志愿消防总队在菲律宾有37个分会,为菲律宾各族人民提供24小时义务服务,2000多个人全部志愿者组成没有酬劳,华人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在菲律宾找到一种定位,公民不该以种族来区分,应该以对所在国的贡献来衡量。。。。对不起。。老子无法认同南洋华侨移民扭曲的三观。。。简直可笑。。。华侨志愿者免费消防服务来博取菲律宾社会对华裔的认同感。。。低三下四的完全没有自尊了我操。。。留在外边活该遭排斥
全片400多分钟看下来我都不知道看到了啥。。。讲了几百年的中国向南亚的移民历史居然完全避开近代的屠华,既然讲这些移民的历史还讲的不完整东一段西一段零零碎碎的也不知道拍这个纪录片想要表达什么。。。这是一群血缘基因来自中国的外国人在外国生根了。。。既不能吹嘘南洋华人的牛逼因为他们毕竟是离开了祖国的外国人。。。又不能拍这帮人恶心的地方。。。结果拍了个不知所谓。。。。感觉就像犹太人。。保守估计至少一半以上的镜头都是毫无意义的。。。全片基本上都是在听旁白和受访人说话

 4 ) 隐忍与坚韧

这么好的纪录片有着如此冷清惨淡的评论区,B站的评论区已被玩梗的占据。去北京的中国华侨博物馆时里面也是冷冷清清。南洋华侨的境遇即使在现在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漠视和片面化的认知。 闯关东 走西口 下南洋 蹚古道 赴金山 背井离乡本就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每次都是战乱灾祸驱赶着他们不得不走上流浪之路。海外华人的屈辱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是文明间的碰撞。 千年以来的儒家教化不仅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思想。肇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度,在给中下层读书人提供入仕之途的同时,所考的八股文也对全社会的思想形成了钳制,明清之时尤甚,正好对应上南洋华侨最为苦难的时刻。每每在面对充满着变革的时代时,中华文明就本能地走向隐忍与保守。 梁漱溟评价东西文化的差别时就说“西方文化意欲向前,东方文化意欲自身调和,持中”;鲁迅在新文化运动时就主张“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南京大屠杀之时也有日本兵感叹“他们有些那么多的人,空手就能把我们这支小队撕碎。但他们却是那么的安静,耷拉着头站在那里,仿佛一群待宰的鸡鸭。”当然不是说中华传统文明不好,只是在面对压迫时,满口“之乎者也”,一味地抱着“克己复礼”是没有用的,用《论语》感化不了日本兵,用《易经》咒不沉八国联军的战舰。在那个时代需要的是变革与反抗。 面对着原住民的敌视,身后祖国的漠视。他们的境遇可想而知。一道道的禁令,一次次的屠杀,汇成了一条条的红溪。死了一批华侨,马上又来了更多从混乱的大陆逃来的华侨,从一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 但隐忍并不是无所作为。 你打压我们华人,我就和当地人联姻;你禁止中华文化,我就偷偷把学校转入地下;你仗着我们明清政府不为我们撑腰,我们就成立自己的兰芳共和国,自己管自己。 一山一庙一学校,中华文明只需要这么一点养料,就可以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而当他们的祖国陷入灾难之时,他们义无反顾的返身归来,想为祖国做些什么。像伍连德,张弼士,陈嘉庚,林文庆... ... 我们称这些人为:义士。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唯有中国前面不用加这个“古”字。另外三个,一个消失无踪,两个面目全非。中华文明得以存续的原因就是因为忍隐,这忍隐有着无限的生命力,最后甚至同化了他们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将自己的文明辐射到了整个东南亚。 哪怕吃着南洋的食物,说着他乡的话语。在他们内心念念不忘的,仍是那不知是否能回去的故土。南洋的土地上覆盖着他们生的希望和死的迷惘,故乡的回忆是他们漂泊生涯中的锚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一次次的面临灾难,又一次次的安然渡过。就在这隐忍与坚韧中,中华文明还将长远的存续下去。

 5 ) 南下之身,北望之心

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领略到南洋多元文化景观的精彩一角。

一帧一秒足见拍摄制作的用心!扎实的史料收集和数据支撑让历史呈现得饱满真实,在此基础上的情景重构丰富完整,没有刻意的痕迹;画面生动精良,解说词又难得的精炼。有纪录片的真实美,也有艺术美!梳理一下收获表示支持。


血泪南下

在19世纪以前,东西方都处于传统帝国或王国形态,只存在“朝代”和“臣民”的说法,没有“民族”、“国家”的概念。“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是基于共同认同感形成的体制,而传统帝国的臣民被要求效忠的对象仅仅是朝代君主。

而封建王朝更替总是伴随着兵荒马乱的外族入侵、农民起义……前朝官员权力失落,普通百姓不堪战乱,很多人被迫逃往地理位置最近的东南亚。

在这种情形下,逃往南洋的华人就会被当做背弃当朝统治教化的叛民。如果是“商人”身份,更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眼里地位低下的贱民,生命安危不值一提,若是潜逃海外的前朝官员,朝廷还会联合国外当局者斩尽杀绝。南洋华人百姓是不受任何当权者保护的,反而是当局者眼中的“危险因素”,在当地曾遭到多次殖民者大规模屠杀,菲律宾、印尼有几万华人被洗劫,而明清当朝统治者对此事的态度是漠然的;一部分发迹后志在衣锦还乡抱献赤子之心的归国华人,上岸一旦被发现,等待他们的是发配边疆,没收全部财产,妻儿遣返南洋。

北望之心

在当地孤立无援艰难求生,衣锦还乡无望,就是封建王朝和殖民时期华人的处境。殖民时代终于结束,南洋华人又遭遇了新的挑战,部分国家(如印尼)立足于本土的民族主义政客发布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经济、政治、文化上的权利地位。同时为了消除他们的共同身份文化认同,不允许使用华文,不允许使用祖先延续的姓氏和名字,不允许过华人传统节日,违者逮捕入狱。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华人却冒着生命危险仅仅依靠民间力量办地下华文学校、华人社团、华人报纸,为传承延续自己的传统文化守望牺牲。

尽管母国对南洋华人从未有过帮助,但是这些封建朝廷眼中的“叛民”最终的心理归宿,却仍然是母国。19-20世纪,随着国民观念建立,南洋华人抱着热忱和决绝参与国家的变革。从辛亥革命到抗战时期,大量华人青年归国从军,这些出生在南洋的华侨后代,许多人第一次踏上母国的土地,却是为了参加革命奔赴死亡。辛亥革命期间,广州黄花岗起义72人中,有29名是南洋华人青年。抗日战争期间,南洋华人每月筹款七百万元以上,一百多名菲律宾华人青年归国从军,空军驱逐机飞行员中,华侨几乎占了四分之三。广东空军从队长到队员,几乎都是华侨子弟。1939年广州沦陷后,滇缅公路成为当时联通国外的唯一生命线,相继十五批三千两百多华侨子弟自愿加入滇缅公路运输物资。

列举几个参加黄花岗起义的华侨子弟从南洋家里出发前留下的绝笔信,在参加革命前他们都未踏足过中国,个中情怀可以感知一二:

“父亲大人膝下,儿是次参加敢死队之先锋,儿料必死无疑,伏愿大人恕之谅之。伏祈珍重,就此绝笔。”劳培写给父亲。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写给妻子。

“视死如归弟之素志,但求马革裹尸以为荣。”余东雄。

无法想象一百年前,是怎样的家国情怀愿意让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甘愿为国家献出生命,而这个国家,从未为他们提供过荫庇。

本自同根生,却又截然不同

近现代南洋国家和中国不断的政治对立和价值冲突,让许多南洋华人在几十年间与家乡隔绝,持续的隔离导致不知不觉地遗忘,“日久他乡成故乡,晨昏须上祖宗香”,是怎样一种纤弱但坚定的联系支撑他们始终如一的文化习惯。如今的许多南洋国家,已经恢复了华人的政治权利,恢复了他们庆祝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自由。希望他们能够不因种族而孤立,不再为身份而困惑,平等地享受公民权利,参与政治选举,自由地庆祝传统节日。

在时代历史、国家政治的汪洋大海中,他们曾经孤立无助,生存遇到挑战,或许是迫于生计,或许是政治追求不同,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总之,我们有共同的血缘、文化信仰,相似的面孔,如今在不同的政治体系、文化交融、宗教影响下,他们已不是中国人,而是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印尼人、菲律宾人……我们的曾经何其相似,当下又截然不同。

看到每集纪录片片尾的感谢语都让我感动,贴在下面:

感谢所有为这部纪录片提供帮助与关注的南洋华人;

感谢南洋国家为华人提供的家园与梦想;

感谢所有华人先辈所创造的生活史诗。


 6 ) 下南洋——以血泪铸造梦想家园

缘由一次在网上看到的纪录片推荐和一次匆忙中的南洋之旅留给我的疑问,我开始追《下南洋》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豆瓣和知乎的评分呈两极化,这在其他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是比较罕见的,我报着不解地心态想要一探究竟。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部叙事加访谈的纪录片,并且在我的印象中下南洋的场景就如明朝郑和那样风光浩荡,结果纪录片一开头就透露出一股历史的沉重感。整部片的基调比较严肃,让我突然意识到今天南亚华人的生机蓬勃并非有一个温和的故事开头。

第一集 华南之洋

    这一集的影评我是在看完整部后再次回看第一集才写的,因为第一次看完第一集时我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也完全记不清第一集的主题是什么,在看完剩下的九集之后我才发现,第一集差不多就是后面九集的混剪吧,对整部片子要探讨的下南洋历史和现实故事作了简单介绍…….我有点不明白这一集有什么意义,如果硬要找出它的优点,也许就是开头前20分钟对南洋岛国的地理成因的介绍比较简洁精妙、用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几个国家的背景介绍以引出本片所指的下南洋是在这几个国家的范围;以及不想花那么多时间看完整部片又想了解一些下南洋故事的人可以只看第一集来达到目的吧。

第二集 南下之帆

    以某考古学家仿制古时帆船的实验考古为引,这集实际上剖析了华人自古以来下南洋的几大主要因素。整集看下来的观感还是很顺畅的,对于下南洋的原因先是从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每当我对背景充满疑问之时,它也适时地用反问句而抽丝剥茧地给出答案。总的来说,华人下南洋的动因有外在也有内在,外在无外乎是动乱,贫瘠,土地资源紧缺,王朝更迭,南洋殖民者对廉价劳动的大量需求(其中大部分劳工是被迫输出),而内在最主要的是对自由的渴望和好奇。除此之外也能够道出宗教在此中产生的影响。例如对福建广东一带信奉妈祖的思想根源的解释也是恰如其分。
    而本集唯一的瑕疵是对信仰的形成中引入的案例故事叙述很突兀。故事背景解说某福建老人生于南洋,14岁从南洋归国时遇上海难却得以幸存,之后就是老人坐在镜头前用晦涩难懂的闽南话说着几个不完整的句子,并拍摄她跪拜妈祖的场景,既没有说她具体的遭遇,也没有说妈祖在这段遭遇中是怎样让人得到告慰,然后这整段就不明不白地跳过了。这个故事大概是想证实出海航行的危险加深了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吧,可这里确实处理得不够好。



第三集 异乡家园

    以第二集结尾对澳门猪仔馆的描述作为伏笔,第三集开头就描绘出大量契约华工被迫来到南洋从事苦力的场景,对猪仔生活场所、种植园和锡矿厂等艰苦工作环境、荒凉的华工坟墓等镜头拍摄让我震惊于他们初到南洋的生活艰难程度。这一集正是讲述华人如何在南洋立足生根的故事。从十九世纪开始,在西方殖民统治下的南洋被当作劫取丰富自然资源和运输货物商贸的领地,而华工散布在各行各业的底层,他们中有的人因不堪重压趋于堕落,而另一些人凭借着精明耐劳的品质发展壮大,在南洋的土地上构建出了自己理想的家园。因此可以说南洋的发展中,华人群体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吉隆坡之王”叶亚来为例,讲述了他从一个矿业主到甲必丹(甲必丹是由欧洲殖民者任命的、管理华人团体的一个官衔),将吉隆坡变为繁荣兴茂之都的艰苦历程。不得不说任何事业的第一代开拓者,都必须有破釜沉舟之魄力和挑战未知的勇气。而能坚持到这一步的人真的少之甚少。
    本集的bug是,很明显的感觉到纪录片回避了某些历史事实,例如,贩卖华工的产业链是怎样的流程,中间有哪些环节,这个产业链中必是有南洋华人从中牵头,但不知为何该集却只字未提,我觉得作为一部讲述史实的纪录片应该尽可能完整地陈述某段历史,这集没有做到这点的确是遗憾。
 
第四集 血泪南洋

    看完这集后我整个人都有种悲切的感觉,不得不再一次感叹现实历史的残酷与无情。从菲律宾马尼拉,到印尼雅加达,近几个世纪以来南洋华人不断遭受着排挤和杀戮。与以往几集一样,这集也是一层层解读和剖析这些大规模屠华事件背后的动机。黑白色调的画面,动画模拟屠杀场景,以及故事解说般的文案,这些组合在一起给了感官以更大地冲击。尤其是文案,这部片的文案真的可以说是满分作文的典范了,整个叙述或行云流水,或高潮迭起,或凄楚悲怆,观众的思绪总能被这个解说牵引。
 

    总的来说这集里对排华事件的解释是,文明的冲突。这个解释算是客观的。可以想象,成千山万的华人来到另一个国家,却不愿接受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文化,反而刻意保留自我的原生文化,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不合,对于殖民者来说他们则是“另有目的”。我也认为在这种背景下排华是必然发生的事情。放眼世界其他地区,曾经美国也发生过大规模屠华事件并订立排华法案,主要原因有如下两个:
  1.华人太能吃苦,且劳动力低廉,在市场上形成了极强的竞争力。
  2.早期华人不认同美国的文化,不与同阶级力量为伍以争取集体利益,而只顾个人利益。
    试从当时的美国角度想,一个外族群体,占用本土资源,赚取财富,却不认同当地的文化,这就像是把美国当作是纯粹的赚钱之地,这必然会引起美国人民的不满。同样地,发生在南洋的排华事件也有着相似原因。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华人自身的排外引起了连锁反应。但另一方面,我倒不认为海外华人这种文化自我保留是错误的,也许这并不是刻意为之,只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早已根植于他们的基因,血脉和灵魂深处吧。

第五集 百年兰芳
    
    这一集相对前面几集内容相对单一,看起来轻松了许多。兰芳一词在我过往经历的记忆是香港著名茶餐厅兰芳园,没曾想早在几百年前这是一个南洋的华人社群组织的称谓。说它是一个社群组织确实有些片面,然而这个组织的性质也很难定义,它有着华人团体在海外的首次具有政治色彩的试探,它先后以“公司”,“共和国”自居,个中政策和制度也都有与其相符的地方,但归根结底它并不是真正的公司或共和国,并且片中对几个史学家的采访也佐证了其不被学术界认可这样的性质。所以如果硬要给它定性的话,在我这兰芳实质上还是家族式思维的管理下的一个大型的商会或帮派。

第六集 千年家族

    这一集聚焦了在南洋功名显赫的华人家族,对比寻找出他们的发展选择对他们得以存续至今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关键因素。其中分别就介绍了马来西亚皇家雪兰莪锡公司的杨式家族,新加坡进出口大贾陈氏家族,马来西亚槟城邱式家族,他们面对不同的生存挑战几乎都作了相同的选择,那就是妥协。但同时他们却又都保留着中华传统文化内核,比如,对祖先、对家族的赤子之心。看到片中一处介绍新加坡保赤宫时,我甚至体会到了歌词里唱的那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精准概述。可以见得中华文化中家族是社会发展的根基。然而在南洋那片曾被西方殖民的土地上,家族式发展与西方依靠经济和市场为准则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相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华人李光耀赴英国留学,接受西式教育并回国参与政治活动以试图找到国家的出路,于是新加坡在李光耀带领下走向独立民主,而后其子李显龙带领新加坡发展为亚洲最发达国家。(这里还蛮讽刺的,这般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历程却还是由李光耀李显龙的家族式引出……) 这一系列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两个最直观的感受:
  1.华人是深受儒家文化浸渍的,而且这种文化感染力来源于世代相传的教养;
  2.华人的行为准则皆服务于他所信仰的价值判断。表象上华人容易屈服,实际上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不在乎走弯路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算是懂得曲线实现自我价值吧。

第七集 母国春秋

    光看题目似乎没感觉到和下南洋之间的的关联,但这一集讲的是近百年来故国对南洋华人的身份认同的态度转变。从闭关锁国,对海外华人的不管不问,视如低贱流寇,到第一个驻外领事馆,第一张护照,第一次外交交涉……即使身处海外,他们的命运也与母国的兴衰有着剪不断的关联。明清两代朝廷的变更也没能改变海禁的传统,而是越发地高筑边墙以自封。片中在对新加坡某教授的采访时,他说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论点,他认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对外开放是大势所趋,而明朝廷只知道一味地建围墙让自己与世隔绝,例如去修长城,所以修长城是愚蠢的做法。网上一些对这部纪录片的质疑,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这个论调的不满。我对这个说法也是不认同的,抛开长城这一历史工程对于现世的价值来谈,长城始建于几千年前的秦朝,在如此古早的年代,一个农耕文明主导的封建国家怎会有对外开放的观念?当然,这个专家在此指的应该是明朝加筑长城的这一行为,但当时有元朝入主中原的先例,加之北方边牧民族屡次进犯,加固边防难道不是最基本的自保吗?由此修长城与海禁不能一概而论。海禁也许是愚蠢的,但修长城绝对不是。
    今天,中国越加坚定地走着全球化的道路,这或许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所换来的这种坚定吧,但愿祖国越来越好。

第九集 北望之心 & 第十集 开放之门

    之所以将这两集放在一起写,是因为他们都讲述了同一主题:近100年来南洋华人在中国的社会变革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他们或许只是一股不算庞大的力量,但他们却对故土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作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从医学、商业到教育,他们凭借一己之力“开化”这个几千年的封建帝国,而另一批革命先驱者,他们中有的是深受西方资本主义的观念影响的学生,有的是受过西方精英式教育的上流阶层,有的则仅仅是迁居南洋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的百姓,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选择与故土同仇敌忾,当参与抗战的华侨老兵坐在镜头前唱着《再会吧,南洋》而老泪纵横时,我被他们对故土的那份深情深深打动。那种一代人愿为故国奉献青春与生命的精神,伴随着一个崭新的共和国的诞生,而变得熠熠生辉。

第十集 期待南洋

    在满满的感动中追完了整部《下南洋》。看完这集之后我总算有资格对该片作一个全(zhu)面(guan)地评价。我不算是很常看纪录片的人,但这一部可以说是我近几年追得最认真的一部了,看完整部下来我对下南洋这个概念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也对南洋文化更加感兴趣。首先说下这集吧。其实在看前面几集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个疑问:过去的南洋华人秉持中华文化传统,也让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学习中华文化,但长此生活在南洋各地的孩子们,他们中甚至很多人都没再回到过中国,他们还会认同自己是华人吗?
 

    片中介绍了南洋的华人通过创办华文学校,华人社区,华人报刊以传承中华文化,(在这也不得不提将中华文化保留得较为完整的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个提倡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国家,因此过往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在菲律宾印尼时有发生,而马来西亚却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但当今的南洋社会还受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今天南洋华人的中华文化也受这些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文化,它可被看作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和延续,但它又不同于今天我们大陆的中华文化。
    在这种独特的中华文化教育下长大的南洋华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国籍早已非中国,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们就是马拉西亚人,新加坡人,菲律宾人,印尼人,他们就是那个国家的公民,他们积极地为自己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以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很多明星:梁静茹,孙燕姿,林俊杰,这些在华语音乐界举足轻重的歌手,被我们以马来西亚歌手、新加坡歌手的标签而熟知,实际上他们的先辈都是华人,他们的祖籍都是中国大陆。所以我想他们大概就是最被大众熟知的,新一代南洋华人的典型代表。
    《下南洋》,一部华人先辈书写的生活史诗,南洋这个远方的家园给人以梦想和希望,也让人付出血与泪的代价。有人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够全面,没有提到华人社团内斗,亦或者认为这部片的立场有偏颇。我想说我看完整部纪录片的感受就是,《下南洋》这部纪录片前面几集确实有些不足,但是越往后看越精彩。它是一部纪实类正史,对部分涉及华人负面形象的历史确实有意避之,并且作为中国制作的纪录片,后期还有很多是南洋华人的情况下,它不可能站在一个完完全全中立的角度去讲述这段历史,可是它已经尽量做到客观地陈述,加上其中精彩的文案,代入感极强的模拟动画,低沉富有深意的解说男声,大量历史图片和文件资料的展示,这些足以让它被称为优秀的国产纪录片了!

 短评

被第二集的“崖山以后无中华”恶心到了

5分钟前
  • 九日空
  • 还行

大到人类史迁徙,小到不忘本初,上到依水生财,下到苟且偷生。南洋陈嘉庚,为祖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6分钟前
  • 啸杨
  • 力荐

前半部苦得无边无际,中途开始讲南洋华人发展即使苦难背景过去了也依然给人深刻印象,看到最后的展望又觉得这场历史纪录像涓涓细流融入心还这么有力量。不过这还是我看过最压抑基调最灰暗的电视纪录片了,导演不光把色调调得特别灰,还选了一位声音低沉平静到震撼的解说,不得不说特别相配。特别用心。

10分钟前
  • 素问咩
  • 力荐

过番 (纪录片《下南洋》主题曲) http://y.qq.com/y/static/mv/mv_play.html?vid=c00138gclr2

14分钟前
  • Birdy
  • 力荐

周志強解說 整體感覺一下就上去了 太棒了

18分钟前
  • 先进磁力棒
  • 力荐

国人都该看的一部纪录片,一部鲜为人知的血泪史

20分钟前
  • 靓坤
  • 力荐

去过泉州再回头看这部,特有感触。多少光鲜亮丽的背后,是不堪回首的血泪与不妥协不甘心。

23分钟前
  • 小猴嘿黑
  • 力荐

最近看东南亚历史入迷,找来这部马来西亚投资的纪录片。南洋华人的视角,数百年回望母国的复杂情愫,非常好看!10年前哪怕是央视拍摄都还没有那么主旋律啊。

25分钟前
  • Merlot
  • 力荐

另一种可能 兰芳

30分钟前
  • 狐卿۩
  • 力荐

这个题材很难做,一不小心就容易做成一厢情愿裁剪史实的望乡词,或者主要是被中国北方历史塑造的观众很难理解的宗祠、海洋、堂会、公司国家、近代革命传统等等,有时候能理解制作者的语焉不详或者不展开,但都提到了,点到为止了,真良心。所谓自古以来、所谓xx特色,其内涵到底要囊括什么?把题材放在下南洋的华人徘徊千年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保存和zz努力,真的佩服制作方的勇气,顾问团也很豪华......

33分钟前
  • 绍牧
  • 力荐

目前为止看过的中文纪录片中的佳品,低调不做作,旁白声音简直不要太美好

35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情景再现做得不错,把那一代人的艰辛都表现出来了,基调有点闷。

39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题材极为重要,所有中国人都该了解:南洋土地数百年来浸满了华人的血、泪、汗,近代又有大批华人返回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但这纪录片不能令人满意:拍得太琐碎、节奏太缓慢,对马印等国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也不敢系统性说明,更别提马共了。最后还用一些民族团结展望未来的套话结尾。当然作为给普通中国观众的科普还是值得看看。

40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舌尖上的中国》之后央视拍的最好的纪录片。

44分钟前
  • iCosta
  • 力荐

去了印尼后,忽然对南洋华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却不会华文(最多会福建话),到底是什么导致多次的反华事件,又是什么使他们留在了当地,似乎被中国人遗忘在了角落。。。

45分钟前
  • 泠风曦夕
  • 力荐

极大地开拓我对中国历史认知的范围

48分钟前
  • 天地孤影
  • 力荐

好看 最近对南洋文化很感兴趣

50分钟前
  • 周女侠
  • 力荐

看风味研究所听蒋方舟提到这部纪录片就直接开看了。第一部与南洋有关的文学读的是《誓鸟》,大四在新加坡切身感受了这个城市又觉奇妙的不同,我当时说,觉得这里太丰饶却没有根。这部纪录片很好,历史科普得很丰富。值得一看,也值得再看。

53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力荐

后面几集,非常得不主旋律啊。好象第九集,如何振兴农工商的答案竟然是【严肃法律,使百姓安居勤业】。

56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陈金钟保赤宫兰芳林凤万历帝的话乾隆的答复红溪惨案朱纨战役郭嵩焘袁世凯的态度李伟汉提供的纪录片侨批史料张弼士伍连德林文庆

59分钟前
  • SL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