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爱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秉爱 剧照 NO.1秉爱 剧照 NO.2秉爱 剧照 NO.3秉爱 剧照 NO.4秉爱 剧照 NO.5秉爱 剧照 NO.6秉爱 剧照 NO.13秉爱 剧照 NO.14秉爱 剧照 NO.15秉爱 剧照 NO.16秉爱 剧照 NO.17秉爱 剧照 NO.18秉爱 剧照 NO.19秉爱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秉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Pentatonix:世界佳节巡礼小生护驾大多头之股民的名义恋爱操作团她的杀机欲望妹妹的幸福战火实录黑星风云沼泽怪物城市的主宰上载新生第一季我家的女仆太烦人了!新·奥特曼 (普通话版)我的美女同桌拉斯维加斯 第一季连锁大阴谋(原声版)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墨西哥围墙意外来客军情五处 第七季破戒大师小不点双重追捕血拼金三角急先锋极幻世界神给的孩子深入全球最难熬的监狱第三季天赐第一季纵横千里之铁凤凰月出血色情人节真假2018忍川之恋退场:安乐死的权利开往春天的地铁

 长篇影评

 1 ) 与命运相濡以沫

看电影尤其科幻电影,常会遭遇这样的神奇:先是美丽的地球孤悬太空,接着镜头急速拉近,蔚蓝变成了海洋,碧绿幻化为森林,星罗棋布的小黑点膨胀作都市……车水马龙出现了,人流如织出现了,倘若宇宙间有一双眼睛,他会惊诧人间这鲜活的万象,每一阵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掀起的风,都牵动他原本麻木的神经。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宇宙中这双自以为洞悉一切实则只看表相的眼睛,只不过我们对着的,不是神秘美丽的地球,而是报纸上一条条言简意赅的消息。例如:三峡大坝即将开工……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大坝一期工程如期完工……最后截留时间业已确定……多年来,我们的双眼无关痛痒在组成这些新闻的字里行间快速滑过。三峡作为一个热门词,仅仅意味着词语本身,至多牵扯“形而上”的学术纷争和政策博弈。我们缺少一个急速拉近的高分辨率镜头,我们跟三峡的缘分,停留于一条条冰冷的新闻。

不,不完全是。近年来,从各种深度报道,从形形色色以三峡库区移民为主题的纪录片中,我们窥得一点端倪。无论这个视角多么平和,也脱不了“猎奇”的干系,尤其观众的心态多少如此:既定的生活被打破,被迫面对广阔的未知,光这一条,就能滋生多少故事!《秉爱》一片的力量,也来自于超越平常生活之上的顽强(或者说偏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仍是一个“特殊”的角度,注定镜头中的主角张秉爱,即便再发人深省也只能成为一名“孤独英雄”,缺少定位的参照系和成为榜样的前提。她对命运的态度与其说是抗争不如说是顺应——顺应血脉中无法洗脱的烙印,顺应对土地全然的信靠与托付,顺应活着本身的艰难并从中品出自己心目中的意义。她的固执、勇气、希望,及希望注定的破灭全由此而来。

拍摄者冯艳,对张秉爱一家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的挣扎持续关注八年,同时又是小川绅介著作的中译者,此片还在小川先生一手创办的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奖,诸多因素,不能不使人联想起小川先生的名作《三里塚》。同样是个人命运与国家意志的孤独对决,这其中至关重要也最动人的,无非信念二字。《三里塚》我没看过,网上流传航拍的成田机场跑道照片中显示出来一个个倔强的“圆圈”,给人的感觉五味陈杂:住在飞机跑道中间,生活面临怎样的不适可想而知。信念本来支撑着生活,却渐渐“蚕食”生活成为生活本身;为权益而抗争走到最后演变成为抗争而抗争,这恐怕是坚持到现在的三里塚居民始料未及的。彼此把对方逼到绝路的对决无所谓胜败,怎样的结果都无法洗去悲壮底色,在飞速发展的现实生活中难免被抛弃的命运,身不由已成为一桩尴尬的“奇谈”。而中国的张秉爱,她的信念同样强悍,她的力量在各级干部软硬兼施的威逼利诱下又显得那样无所凭依、岌岌可危。于是我们看到跟三里塚不太一样的结局:秉爱从她狼奔鼠突的命运中一路走来,连泪水也平静得出奇。当最后的期限来临,巨大压力下的记忆决堤,才终于冲垮了一位普通农妇质朴而纯粹的矜持与克制,开始面对镜头敞开她与土地紧密相关的过往——如果说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特别的“符码”,那么属于秉爱的那一个,只能用土地命名。

“土能生万物”,当这句在秉爱看来天经地义的话从她嘴里轻轻吐出,观者如我却醍醐灌顶,陷于某种失而复得的震撼及随之而来、无从把握的乏力。家和家园,一字之差,谬之千里。在我们中国人的血脉中,浸透了“家”和“田园”共同组成的“家园”意象。没有回忆的地方不能算家,没有田园庇护的家不能算家园。所以游子谓叹:归去来兮,田园将芜;所以富足的“度量”标准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所以诗人憧憬的归宿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不是寄托于诗歌王国的海市蜃楼,而曾是切切实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伴随大工业城市化的隆隆脚步,不知不觉间,我们失落了它。哪怕坐拥豪宅也难有家园的安稳笃定,更何况钢筋水泥的丛林,对大多数老百姓而言,能奋斗一套“鸽子笼”就算功德圆满善莫大焉。我们离土地越远越意味着某种形式的富足,越富足越催生莫名其妙的浮躁,越浮躁越逼迫心中虚无的黑洞隐隐作痛……绕了一大圈,寻找的却是当初毫不犹豫丢弃的东西。莫非这是上帝对人类开的一个小玩笑——一手赐予一手收回——既是严肃的旨意又似戏谑的游戏。一百年前捷克有位好兵帅克说得好:上帝的意思很难猜。人人于是都获得这样切肤的体验:失去的东西才倍觉可贵,在追忆中焕发无中生有审美的光彩。城里人转而蜂拥去乡村体验所谓“简单生活”,采摘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手段减压处方,与季节更迭和辛苦的劳作完全脱节,美其名曰:寻找精神的家园。三峡库区的移民户张秉爱永远闹不明白这些城里人的虚头八脑,可这并不意味着她自己的信念能被你貌似深刻的价值观比下去,她声量不高然而坚定地说:“土能生万物。农村人只要刻一点苦,不比城里差。”

在此我无意鞭挞移民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粗暴和极有可能存在的腐败与不公,尽管它们跟秉爱一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不吝笔墨展开来谈,将是一篇充满敏感词的社会学论文而非影像的直接观感)。我也无意在城市人对土地的漠视和张秉爱对土地的珍视之间搞对立论高下,深入探讨背后的历史偶然与经济必然。我只想说说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些片段,由此衍生我自己的感叹。这些感叹从张秉爱这个名字出发,却有可能朝背离张秉爱的方向渐行渐远。附会、拔高是我们基于文化优越感的本能作祟,从另一个角度对人物一厢情愿的“抹黑”。片末字幕说,秉爱一家最终没有接受政府安排位于高处的宅基地,而是搬到公路旁隧道边的窝棚暂居。真实的秉爱留在她的信念里,留在简陋的窝棚中,连她最信任的镜头也无法捕捉,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籍由影像搭建的桥梁,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

这位比秋菊还固执还有主见的农妇在片中每当遇到困难,都抛出几句“浑不吝”的狠话,然后倔强地扬起头说:“怎么我都得活下去。”活下去,是她认为最无法被夺走的权利,也因此成为她心理上“反败为胜”的法宝。这不能不使人想及余华所说“人和命运之间的友情”。这不是我第一次想到《活着》后记里的这段话,上一次是《铁西区》,这一次是《秉爱》。的确,他们都是除了命运一无所有、面对巨变默默顽抗的人;他们都在观影过程中没有意外地败下阵来。可他们虽败犹荣,充满了力量。我理解这力量来自广阔无边不抱任何奢望的达观和韧性,余华的表述是:“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秉爱的半生正是这种忍受的最好证明:包办婚姻,丈夫有病,生活清苦,孩子来了又去……那些血淋淋的往事是秉爱心头的罪,她认,可她并不为此痛不欲生。她对梦中化成蛇群寻来未及出生的孩子们说,政策不允许没办法,政策若允许哪怕要饭也把你们“引起”(生下来)。

这些年我也去过不少穷乡僻壤,见过许多只剩老人孩子的“空巢”村落。经济大潮的威力出乎意料,地理上的偏远再也无法阻止外来价值观的攻城略地。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退化瓦解,换句话说也成立,进步繁荣。很有意思,两组相互对立的词汇都能用于描绘同一种现象。在秉爱这类“死硬派”眼里的“退化瓦解”,在向往城市的年轻人心中成了“进步繁荣”,你不能简单评判孰对孰错,你只能对一种向往表示理解,对另一种坚守表示崇敬。而秉爱最让我崇敬的一点,前面其实已经涉及到,那便是她对自己秉持价值观的信心,在这股所向披靡大潮冲袭下,完好无缺。这几乎是个奇迹,放在秉爱身上又似乎不言而喻。我注意到在当地方言里,“清白”一词的表达力异常巨大:把自己收拾得干净体面叫“清白”,那是结婚时的秉爱;把话讲清楚叫“清白”,那是开搬迁政策讨论会时村干部提出的希望;还有就是,一生清白的“清白”,最后这层意思最要紧,几乎成为秉爱的人生信条和终极目标,她说,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她也要把丈夫孩子“锢”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把丈夫伺候好把孩子教养好,好让人们说起她,“清清白白”。“清白”在这里,与其说是个虚名,不如说是口气,是支撑一户陋室一门贫寒的“镇宅之宝”。秉爱并非不问世事,空谈理想。她对外面世界的光怪陆离时有耳闻,对身边潜移默化的道德崩塌无可奈何的同时立场鲜明地嗤之以鼻。她说自己的女儿以后要找个丈夫好好过日子,不干净的钱不挣。而什么是干净钱?对秉爱而言又落实到了土地:此刻她依靠土地努力供养两个孩子。孩子有本事展翅高飞固然好(这也是她去县城高中找儿子严肃谈话的动因之一),走不出去也不怕,因为还有土地。这时候的中国农妇张秉爱,几乎跟《飘》里面美国南方阔小姐赫思嘉一样,眼里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希望火焰。

当她面对镜头指点自己“名下”的二十来块田地“江山”,满足骄傲得象一位君王。不是权利不是金钱,恰恰是秉爱对土地的热爱和辛勤劳作,使她登上“王位”:这里面,有她家原先的责任田,有搬迁户们离开时顺水人情的赠予。田多得伺弄不过来,经常“巡视”一圈还忘记一块。种桃子的几块靠近公路,恐因触犯“政策”而被砍毁。秉爱谈笑风生地说,砍了也不怕,再种就是了,桃子树长得快,四年就能挂果成才……四年的劳作在秉爱口中轻松得象四天的休憩,难怪她觉得城里也没啥好的,不过是玩得轻松。这“轻松”在秉爱看来,或许沉重过四年的劳作。如果你对土地有秉爱那般的笃信,如果你对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命运有秉爱那般泰然领受的气度,你将无惧“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你会是沙滩上另一个秉爱,多病瘦弱、对妻子唯命是从的丈夫从怀里掏出一个、两个……许多个橙子,夫妇俩把困扰自己的搬迁难题暂搁一边,高高兴兴剥橙子聊天,谁能说这不是幸福。可我们都不是秉爱,不但我们,陆续搬迁的亲朋邻居们也都不是秉爱,每个人都做出关于生活各自的选择,其中并无高下之分。最重要是忠于自己的心,享用选择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承担选择派生的后果与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秉爱倒真是一个榜样,她用几乎可算“愚忠”的朴素语言表达对命运多舛的完全承担:有什么办法,前世孽缘嘛,摊上这么个有病的丈夫。平平淡淡过了这许多年,再平平安安过下去,就是秉爱对命运最基本也最有把握得到应承的期许。

影片中的秉爱是读完了高中的,从无边无际的劳作生涯回望从前,学生时代一定美得象梦,于是它真的常常入了秉爱的梦。这样的学识在农村算个文化人了吧,所以秉爱的言谈颇有几分“学究气”,对村上所拨宅基地的不满原由是:离生产资料那么远!所以她手捧一本“移民安置办法手册”,逐字逐句反复阅读,自以为领会了政策精神,可以无视村干部对自身权益的无视。烂草坪的一番心理较量,让天性善良的秉爱头一回慌了神,隐约感觉徒劳的抗争形势骤然严峻,秉爱茫然握笔,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就这样,在干部们的口述下,完成了她一直不愿签署的”不平等条约“。是夜,烛光如豆(这个细节促使人猜想:搬迁工作真的到了最后关头,秉爱一家作为那一片唯一的”钉子户“已被断电),两口子草草刨了几口饭,秉爱迫不及待又掏出”手册“研究,一时间有了点信心,决定第二天拿着手册去跟领导干部们理论,一时间又泄了气,作为家中“顶梁柱”的秉爱,脸上笼罩不踏实的阴影,洇出属于女人柔弱的轮廓,无助地问丈夫:“他们该不会把它(手册)给没收了吧?”黑暗的山村满是土地,家园不保,何以家为。秉爱以土地为中心的精神世界,从此失去往昔平衡,在动荡中山雨欲来。

墨西哥的土著们认为,不能走太快,以至把灵魂也丢掉了,应该停下来等一等。秉爱跟他们不谋而合,她说,要在一个地方生活二十年、三十年,才可能梦见这个地方。离开一个地方,灵魂不会轻易跟来,因为,灵魂不爱挪地方。

秉爱其实并不特殊,山一样的信念无处不在。影片放映结束,现场许多观众的即兴发言中都提到自己的父辈对故土的眷恋;乃至年轻的自己,对一心求变的世界渐生窦疑。“土能生万物,土能生经济”,上溯个几代,我们的祖辈不都是这样热爱土地的秉爱。可土地有限,人口膨胀,从农牧业向大工业的经济转型,无不伴随着土地和劳动人口的痛苦分离,宛如另一次“分娩”,不这样就无法催生新的社会形态。对此,英国十八世纪著名作家盖斯凯尔夫人的代表作《北方与南方》就曾做过生动描绘。有离开土地的人,有离开土地的一天,也有自愿留下的人。留下来那些,哪怕在飞机跑道的夹缝中在公路隧道边简陋的窝棚里,也将继续生活下去,这才是有兼容并包精神的现代社会。

时代的战车高歌猛进,相比之下,“秉爱们”的存在委实渺小,却因坚守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声音迟早会被更多的人听到。

 2 ) 关于命运

《秉爱》,一部在长江流域迸发生长的纪录片。 正如秉爱说:“土地是最好的东西,什么都能从里面长出来;土生万物,土还能生经济”,而这部纪录片的诞生也源自这片土地。 在我年纪尚小的时候,并不理解土地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似乎农民除了种地别无更好的选择,当这部纪录片中看到如此爱惜土地的秉爱,展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我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 事实上,我的家乡也有一片流域,近些年同样因为修筑大坝,许多低洼的库区百姓也需要面临搬迁的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搬离和补偿,但事实上对于世代生活在这的农民的一些人来说,脚下的土地情感远远大过其他,当面对更好的生活选择,搬迁是成为摆脱贫困的大多数选择,这并没什么错,但我相信也有像秉爱这样的农民,为自己的坚持讨说法,相比补偿和分配,更愿意选择土地和有尊严的自食其力,面对命运的选择,她没有逆来顺受,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从秉爱身上,能看到传统的中国妇女重情重义,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同时还能看到中国妇女少有的坚韧,与命运抗争的坚持,有一套属于她的生存经验,并不是说她不愿意搬离,从三峡第一期96年,第二期02年,再成为唯一的钉子户,对于秉爱来说,土地如她的婚姻一样,是一种不爱但难以割舍的关系,听她的讲述,这片土地也曾带来许多痛苦回忆,她当然明白,完全依赖土地没有希望,她拼命努力供子女上学。但在此时,除了土地是她所能把握的,她必须拼了命的守住唯一的阵地,她说:“在农村能刻一些苦,不比城里过的差”,“只要我还能动,在土里刨一天,我就能有吃的”。如果失去土地,对她来说就如失了魂一般,不仅无法把握命运,连唯一的尊严也要丢失了。她是这样一个有主见,勇敢为土地据理力争的女性,这也是她和传统女性如此不同的地方。 很巧的是,还看过另一部三峡库区的纪录片《沿江而上》,同样生存在江边靠种地过活的余水一家,由于外来户并未受到政府关注和补偿,另一方面,江边的唯一居所随时面临水涨淹没,面对生存的困境,无奈只能将初中毕业的大女送去打工,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面前,他们无力抗争,也不懂得,只能默默接受江水漫过房屋的事实,这与秉爱一家形成强烈反差。 两者都是关于土地,关于农民,关于命运,面对如此相同的境遇,不同的命运选择,令人感慨万分。 当江水漫过废墟,曾经热闹的城镇村庄成为历史,当国家的命运与个人命运交织,我们无法公平评判。纪录片对历史最大的尊重也在于客观尊重事实,不干涉,不影响。 纪录片除了呈现真实外,还具备一种文献性,因而在多年后,我们回看这段历史影像,更多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人有更多的理解,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思考。

 3 ) 魏晓波评《秉爱》

有时候我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在城里都物质相对充足却没有快乐,表现的很压抑,很痛苦。而农村里的农民却活得相对快乐一些,起码不是整天愁眉苦脸。这些所谓的压力是来自社会,工作,还是自己。我想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城市之外的人是怎么生活。
 
冯艳的《秉爱》的主人公是三峡库区的一位普通妇女。冯艳十几年前就开始拍纪录片了,还是《小川绅介的世界》的译者。或许因为和小川精神上的共鸣,《秉爱》也有着一种质朴而倔强的气质。片子虽然处在那样一个大背景下,这部片子的重心还是在秉爱身上。张秉爱的丈夫的身体不是很健康,她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但是她平时没有抱怨什么,经常对着摄像机讲述自己的过去,讲述自己对城市和对城市女人的一些看法。有时候觉得她说的可笑,其实笑过之后觉得自己也挺可笑的。她家是钉子户,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六年过去了,村里一直没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第二期移民已经搬迁完毕,只有她家的房子在孤独的地矗立着。村干部也常去她家做工作,但她的态度比村干部都要强硬,她为此深感自豪。在她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中国妇女或中国人少有的那种叛逆劲儿。她在房子周围种了很多玉米,都可能被大水淹没,但她的态度是水退去后再种。
 
其实《秉爱》背后还有许多故事的。例如有一次秉爱的儿子上学缺一些钱,委婉的向冯艳提出,冯艳拒绝了。秉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她可能一下子就感觉到某种失落或隔膜。后来秉爱的孩子没考上大学。拆迁干部答应只要她家把房子拆了便可以有一个当兵的名额。现在她的儿子已经可以赚钱了,一个月有几千块钱,据说她家今年就可以盖新房子。冯艳说现在可以援助她了,因为不存在拍摄与被拍摄的关系了。冯艳说拍摄结束后一直想让秉爱到北京到大城市看看,但是秉爱到了北京后,住在冯艳的家里,冯艳却处处感觉不对劲,但是她在秉爱家里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感觉一切都是无比的自然。
 
是不是我们离本真的生活太远了,假设有一份未被现代文明污染过,或污染不深的文明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后会是什么表情?好奇,惊喜还是惊恐?

 4 ) 历史的车轮再强悍,也碾不灭小人物的坚韧-《秉爱》

在中国妇女报社简陋的会议室,与一群姐姐阿姨,以及少量的男孩子一起看了冯艳导演十年磨一剑的这部纪录片,《秉爱》。

虽然片后聊时,大家把它上升到女性意识、计划生育、妇女权益保障、三峡移民等诸多议题。但我想表达的,只有感动。

张秉爱是一个住在三峡库区的普通的农妇。20多年前,由父母做主从高山上嫁到了生活相对富裕的江边。丈夫有病,她不得不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生活重担。日子虽苦,但秉爱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因为儿子是村里唯一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的孩子。
张家是村里的钉子户。虽然第一期移民的时候,她家被允许就地后靠,但6年过去,村里一直没有分给她建房的土地。现在,大坝就要截流,第二期移民也已搬迁完毕,一片废墟中,只有张家的小屋,还孤零零地执拗地矗立着。干部们一遍又一遍地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动员她外迁。在和干部交锋的空隙,在繁忙的农活之余,张秉爱不动声色地,蓄谋已久般地讲述那充满痛苦的过去,她的爱情与憧憬,她的堕胎与自责。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个坚韧的、独立的女人,虽然自强的甚至有些自负,但那种生命的力量感足以令人动容。

我能想到的美国式坚韧女性,是《飘》里面的赫思嘉。而张秉爱是中国式的坚韧女性,虽然隔着世纪与重洋,但她们眼里闪耀着同样的坚毅与希冀。

只有高中文化的秉爱说:土地是最好的东西,什么都能从里面长出来;土生万物,土还能生经济。她瞧不起那些去城里挣不干净钱的农村女孩,她笃定凭借双手终能过上好日子。

虽然有着病弱的丈夫,儿子也最终高考落榜,但秉爱始终不放弃的,是对家庭的眷顾。她常说“把一家人捆得团团圆圆的”,这是在我们骨子里流淌了千百年的妇德,也是传统中国女性身上的坚韧。

导演在交流时说,她问过秉爱,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秉爱憋红了脸说:我要过有爱情的生活。

冯艳导演在日本读书生活很多年,《秉爱》或多或少延传承了日本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纪录片的传统,但它又绝不是日本式的,因为它是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和土地上生长出来,算不上奇葩,但足以成为一株洋溢着生命热情的藤蔓。

历史的车轮再强悍,也碾不灭小人物的坚韧。秉爱的故事让我们感动,也许是那触碰到了我们自己。

如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我们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即使当我们注意到别人的时候,我们还是想到自己。

详见此女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29df30100bp7w.html

 5 ) 当秉爱遇上移民

早前通过崔卫平先生的影评熟知《秉爱》,殷羡已久,后来有幸在福师大举行的民间影像纪录片展上得窥该片。

秉爱,一个湖北桂林村的农妇,勇敢,正直,慈爱,执着,完全符合国人对农民乌托邦式的评价。她的品质因生活的艰辛被放大。然而,这种放大显然不是她自找的,而是她所在的国家给她的。她想多生几胎,国家让她打掉,她想长居此地,国家要她移民,她想搬到别处,国家不给土地。乡土伦理和秩序带给她困难,庞大的公权力则让她在困难面前难以招架。

当拆迁和移民密谋在一起,话题变得沉重,难以下咽。秉爱与村干部就移民搬迁问题交涉构成影片的一大线索。移民搬迁因此特殊性,公权力的介入显得露骨刺眼,对此评价高低在于农民如何面对。秉爱在山坡上,背对千重丘陵,面对摄像镜头,豪情万丈。然而当村干部的苦口婆心威逼利诱不断涌来,秉爱只好不断的将条件后撤,原初的豪情万丈也逐渐烟消云散。村干部说,我代表国家,发誓不屈服任何困难的秉爱,最终还是在国家面前败下阵。翻来覆去,村干部本就不想与秉爱协商内容,只想劝说其接受。真让我绝望的是,村干部不说自己代表村民,却说代表国家,僭权之人本末倒置之举说明什么?我一直安慰自己比秉爱幸福得多,但其实,她的处境和我相差无几,只需有个号称代表国家的领导过来,我的生活立马成秉爱的翻版。

总是不自觉的将屏幕里人物的处境和心态和自己比较,类似的体验贯穿始终,片场有观众直言“真实的可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秉爱将自己的苦难归因于上辈子造的孽,孽缘的诞生源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她的话讲叫“恋爱不自由”。苦难造就智慧,秉爱有句话震撼了我“灵魂落后我二十年”,诗意点叫“走太快,灵魂跟不上”。梦与灵魂神秘的关系竟从秉爱朴实的话语中展现出来。崔卫平先生曾给了个注脚:有灵魂的人不惧怕谈论自己的灵魂,谈论了也不尴尬。秉爱的言论完全颠覆了我对农民心智的偏见。

与《三峡好人》相比,影片对移民的描述和刻画更为直白触目惊心。望着即将被淹没的家乡,依依不舍,泪眼婆娑。在这里,能够给移民希望和寄托的不再是贾樟柯超现实的纪念雕塑飞升,而是一个国家具体的承诺。遥远的地方有生产资料吗?适合村民生活吗?邻里还能相聚吗?承诺似乎还比上一个天才般的构想。

秉爱最大的愿望,儿子上大学,最后也落空,极度失落中,背景给了航行在江面上的小船,船上载着破旧的家具和移民的眼泪。




 6 ) 档案

艳,天津人。80年代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学院日本文学专业。1988年赴日学习环境经济学,之后一直在那里生活到2002年。 1993年,她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在山形电影节与纪录片相遇,并由此认识到小川绅介的著作和电影。之后,她将《收割电影:小川绅介的世界》一书翻译成中文由台湾远流出版社出版,同一时期也开始了她的纪录片实践。1994年,冯艳第一次进入到三峡库区考察和拍摄,1997年,她完成了以此为题的第一部长片《长江之梦》,这部作品入选亚洲新浪潮单元,令她以作者身份来到山形;2002年,冯艳再次回到长江边上她拍摄过的村庄,那些人物和生活的变化深深触动了她,这一次她将拍摄的焦点聚集在四个女人身上。五年之后,冯艳将其中一个女人的故事剪辑成一部单片——《秉爱》,她因此再次回到山形,并拿回了亚洲新浪潮单元的小川绅介奖。这部影片还在2008年西班牙的Punto De Vista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获得大奖。也是在2007年,冯艳又对她的人物进行了回访,她在为她下一步的计划做准备——《长江边的女人们》将以十年的跨度编织四个女人的故事,在三峡移民的大背景中,展示那些普通人生的变故,以及包含其中的理想和现实困境。            秉爱            DV,彩色,114分钟,2007,湖北方言,中英文字幕            制片:冯艳、张亚璇      导演:冯艳      摄影:冯艳      剪辑:冯艳、Haessler Mathieu             经过15年的建设,到明年,2009年,三峡大坝即将完工。这个号称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背后有无数个数字,其中包括多少个县市区被淹没,多少人要迁移。秉爱是否是官方公布的那113万移民当中的一个?她是这样被要求的,但她始终也没有离开。以她的名字为题的这部纪录片让我们看到当年她进行过怎样的抗争,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孤独的,完全无助的;而其中全部的理由,都只是她不愿离开土地。她不肯离开不过是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但当她在田间地头,无意间陈述起对于土地的感情,说“土能生万物”的时候,我们还是忍不住,被其中的朴素和豁达深深打动。但这部作品并不完全是关于抗争的,作者甚至无意于此,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的时候;她只是凭借一种本能,待在现场,在需要的时候坚定地与被逼迫的人站在一起——《秉爱》实质上延续或继承了日本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纪录片的传统,然后在当代中国的现实和土地上生长出来。冯艳待在那里,更多是被她的人物所吸引,在劳作以及同干部争吵的间隙,她在影片中再现了人物逐渐把自己向摄像机打开的过程,秉爱对自己人生经验的讲述——那实际是一种面对面的交谈,给予了这个作品人性的色彩和厚度。那里有一种个人命运在反对国家意志,或某种权力意志的胁迫和改变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的道德力量。从另一个角度,它又有一种美,因为它呈现了一个想要有尊严地活着的人。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954790/

 短评

因隐忍而坚韧,乃民族之风骨。秉爱的一句我要活下去,其气节令人高山仰止。

5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

秉爱是秉爱的第一个观众:哎呀这就是纪录片啊,早知道我就配合你了。

7分钟前
  • salonbus
  • 推荐

国产纪录片,对普通人生活记录的同时也记录了历史。

8分钟前
  • 乌咪
  • 推荐

中國式犬儒主義的一個表癥在於對既定現實——政治的假面化與話語權的失落,不公現實的合法化默認——的隱忍精神,抱著安分守己的政治遺傳寄希望于渺之又渺的未知後來,張秉愛的希望最後還是落空了,一如她的被江水吞沒的家宅。歷史的宏大敘述掩蓋了細碎的個體構架和微觀真實,偽飾出虛假的歷史語言。

9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这时候是“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舜爷的百姓,倒不都挤在露出水面的山顶上,有的捆在树顶,有的坐着木排,有些木排上还搭有小小的板棚……“禀大人,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他们都是以善于吃苦,驰名世界的人们。”——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1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抗争的悲苦女人,有多少人能像她这样的活着?

17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力荐

【不管怎样我都要活】 @汪方华CYU 秉爱真的不像是一个大山里的农妇啊

21分钟前
  • eakey
  • 推荐

真实而震撼的纪录片,犹如当初看费孝通的乡村经济,一个张秉爱,刻画了无数底层的中国人,这才是真实地中国人的特性。一个问题,导演是如何能够预测和拍摄这个跨越6,7年的故事的。

23分钟前
  • 雏菊
  • 力荐

略显冗长

24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人家说我嫁得男人撇,说我嫁了个没用的男人,我偏偏的,我要把男人、孩子捆到一起,把一家人捆得团团圆圆的。

2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难得会有配乐

29分钟前
  • 肥皂侠
  • 推荐

时代变迁中的普通家庭遭遇。秉爱,中国女人。

32分钟前
  • 季轩
  • 推荐

盗版碟看得好难受啊。。。

37分钟前
  • 左异
  • 推荐

她说,不管怎样我都要活。

38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她 是 难 得 的 。

40分钟前
  • 夏 象 安 岛
  • 力荐

秉爱,这个名字取得真好,秉持生之欲,活之爱,大风大雨无法阻挡生命力,人情冷暖不改初衷,结婚、生子、哺育、劳动,为家庭牺牲,为下一代牺牲,像每一只中国蚂蚁一样克勤克俭地活下去。

4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比较平实,编造痕迹少,煽动性也小,倒是能我更好地去了解这个秉爱之道的普通母亲

45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在135、后靠、外迁、长委、国家等各种名词夹缝中牢牢活着的女人。秉爱对着同龄女导演的几次私语是她最浪漫的个人表达,这些讲爱情、讲愤怒、讲生育的记录,让她这个人超越九十年代的小村庄,足够进入长江的历史。

48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不知现在如何

52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力荐

哎呦喂,冯桑我好爱你啊!!!!!

57分钟前
  • T3的小喇叭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