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恋风尘

HD中字

主演:李天禄,辛树芬,王晶文,柯宇纶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恋恋风尘 剧照 NO.1恋恋风尘 剧照 NO.2恋恋风尘 剧照 NO.3恋恋风尘 剧照 NO.4恋恋风尘 剧照 NO.5恋恋风尘 剧照 NO.6恋恋风尘 剧照 NO.13恋恋风尘 剧照 NO.14恋恋风尘 剧照 NO.15恋恋风尘 剧照 NO.16恋恋风尘 剧照 NO.17恋恋风尘 剧照 NO.18恋恋风尘 剧照 NO.19恋恋风尘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恋恋风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初中毕业后,因家境不许,15岁的农村少年阿远(王晶文)放弃学业来台北做事,初尝人生的辛苦,却仍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一年后,阿远青梅竹马的恋人阿云(辛树芬)也来到台北,了解到现实的台北同阿远信里所描述的,是两个世界。可是困顿的环境并没减少他们的快乐,因为他们拥有彼此。  阿远服兵役时,因为有每日抵达的书信,孤身在台北的阿云起初并没感到有多孤独。然而日子久了,遥远恋人的纸上诉情总比不过现实生活中鲜活男孩的低声耳语,加上对未来怀有的恐慌,阿云在阿远退伍前选择了嫁作他人妇。伤心虽有,阿远也只能选择抑压。魔鬼的眼睛回到大婚那一天四大杀手夺命高楼乐师们耶稣指引你上高速黑市大企业第一季嗜血龙鳞诀双生记之误入总裁身一发必胜The Zone:坚持才能活下去清白的嫌疑人铁甲小宝旧伤2014猎蛇求美第二季俄罗斯报废地堡计划阴声2020杀手行动史酷比加勒比海盗伴我同行1986浴血黑帮第三季柏林迷墙铁拳第一季肥皂泡八月十五美国众神第一季盒子2021唤爱睡美人狂野生活寻香之旅以成长来装束长大的世界没有童话忒修斯之船权欲第三章 第二季超强台风2008刁蛮新娘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三季牌坊下的女人2009昨天2001异灵灵异2002我们第一季大饭店第二季梅赛德斯先生第二季扮死贤妻狂野目标

 长篇影评

 1 ) 乡愁里的爱情 ——观《恋恋风尘》有感

有人说80,90后的青年们都有一颗文艺的心,有人说所有文科生们也有一颗文艺的心,作为一个90后的文科生,文艺自然成了我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种姿态,从高中开始就看遍了几乎所有文艺电影的我,独独这一部恋恋风尘,留到今天才终于把它看完。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太好了,好到不舍得在懵懂的年纪就这样把它看完,再以一个青年稚嫩的心去评判一部略显苦涩却意味深长的作品。因着刺客聂隐娘引发的火热评论,侯导最近着实红了一把,但相对于现在他成熟且独特的拍摄手法,初期的作品如《恋恋风尘》等虽略显青涩,但也更能表达出导演与编剧在电影里倾注的感情。 纵观大陆和港台电影发展史,商业片的发展步伐似乎一直在加快,但文艺片剧情片的脚步却显疲态,甚至有停滞不前的趋向,而地域内部相比较来说,现在的大陆电影显然更适合大手笔的商业片,而台湾,则一直有导演致力于文艺片的道路,从第一代导演的《恋恋风尘》、《推手》,到后来的《九降风》、《蓝色大门》,再到最近的《艋舺》、《听说》,每一代台湾文艺片导演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台湾风情,以及在那个美丽小岛上发生的故事。台湾文艺片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其清新淡雅的拍摄风格不仅影响了众多本土导演与编剧,同时对东南亚其他国家的电影拍摄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话不多说,且来谈谈这部电影。《恋恋风尘》是侯孝贤导演早年的作品,根据编剧吴念真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电影开头,便是一个长镜头引入一片浓密的森林,一辆吐着蒸汽的小火车由近及远地慢慢驶过,树林与火车向来是文艺片的标配,但是侯导开篇就使用这样清新的场景,不仅不觉俗套,反而比其他电影里生拉硬拽的镜头自然许多。徐徐倒退的铁轨不断地向远方伸展,延展开闽南一个郁郁青青的山村的全貌,仿佛推开一幅清新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卷。接着镜头切至列车中男女主角:阿远和阿云,我们被直接带入了故事的中心。两个静默的人低头垂目对立着看各自手中的书,甚至连列车入隧道时的阻断他们视线的那阵黑暗都没能影响到他们,黑暗过后,他们依旧保持原来的姿态纹丝不动,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开始我就惊诧于这两个年轻人有些超脱的木讷和淡定,不是阅尽沧桑、历经坎坷的人做不到这一点的。现在回顾起来才感到,这个开头已经含蓄地隐寓了他们的处世哲学:含蓄、隐忍而克制,承受命定的一切苦难。这种处世哲学决定着他们的性情、操纵着他们的命运……故事的中间部分,大部分都是在描述阿云和阿远的大城市生活,贫困、艰辛,给自己买一件贵些的衣服都舍不得,摩托车丢了得用两人微薄的薪水去偿还,但两人相互扶持关心着,却也能感受到一丝甜蜜。阿远生病时阿云无微不至的关心,阿云为家人买鞋时阿远腾出时间的陪伴,即使片中两人没有丝毫亲密的接触,但从这些小细节,也能感受出两个人青梅竹马,细水长流的的爱情。 但假如,这部电影就只是讲了一个两人在大城市辛苦奋斗,继而站稳脚跟结婚生子的故事,那就落入了一般奋斗电影的俗套,幸而电影的构思并不是这样,也许是因为故事是由吴念真先生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因此故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它既讲爱情,也讲生活。如果两小无猜,竹马青梅的桥段是这世上最美最甜的桥段,那么唯一能打败它的应该只有现实生活了。阿远和阿云,也许可以一直走下去,但他们是小人物,是台湾上世纪90年代那群由乡下去城市里打工的外来户里最最平凡的普通人,现实对于他们来说,远比爱情要真实可触,这世上不缺浪漫的故事,但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还是现实,现实,和现实。当我们坐在屏幕前看着阿远阿云因为贫穷与距离渐行渐远时,真正令我们难受的,不是这段无疾而终的爱情,而是他们面对生活的残酷,却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助。家境困顿,导致阿远无法继续读书而早早进入社会赚钱养家,两岸关系紧张,能当兵的青壮年都要背井离乡过上与恋人家人相隔万里的军旅生活。想到被砸断手指还嬉笑着说不用服兵役的恒春仔,和与阿远讲述自己当兵时生死徘徊的老板,处在社会激荡变革中的小人物,聚散离别岂是自己能够掌控的,现实的残酷,和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才是牵引着人们向无法预料的未来踽踽独行的力量。阿云与阿远的分开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代名词,即便放在今天,因为生活所迫与异地分居而分离的情侣也并不在少数。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反映现在,还能预知未来。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除了原有的文艺气息以外,还有意无意地涉及<图片1> 了一些当时敏感的政治问题。片中阿远在金门服役期间台湾士兵们救起了一艘中国渔船上的一家四口,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甚至在渔船修好将要开走时还依依不舍,两岸人民听着一样的歌曲,用着一样的打火机,俨然一家人,回想影片拍摄的年代,不得不说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所传达出的两岸同胞希翼和平,向往和平的手足之情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加上电影独特的拍摄技法与配乐,使得这部电影整体呈现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侯导向来喜欢简单质朴的配乐,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全片未插入任何有歌词的歌曲,只以简单的吉他扫弦配乐,反而使得电影淡雅而不失韵味。明暗光线的变换与长镜头交相呼应,如同一支悠长的歌,也似一首雅致的诗,再加上台湾岛浓厚的绿荫与多娇的花鸟,将岛上泼墨山水画般的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为电影加分不少。 初看完电影时,并没有完全理解导演为什么以恋恋风尘这一名字命名,但回想至今,觉得恋恋与风尘,恰好反映了电影的两个主题,一对恋人,两颗纯净的心,却敌不过生活,在现实的风尘之中渐行渐远。这部电影,讲初恋,也讲生活,更掺入了历史与政治的大背景,实在是让人回味无穷。侯孝贤的早期电影,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青春片,它里面牵涉的是一种对土地的情感,对乡土的怀念。导演和编剧用这样一种十分东方的手法,拍了一部敏感而细腻的电影,通过主人公平凡却又触动人心的初恋故事,串联了一幅乡土气息浓厚的文艺佳作。被后来的文艺片奉为经典而争相致敬,这电影,实至名归。

 2 ) 青春心事,无迹而终。

看《恋恋风尘》之时,一直在想,现在的侯孝贤在很多人心里,已经热得同岩井俊二差不多了吧!我不敢说我懂侯孝贤就比其他人要多一些,但如果一个人被其他人争先恐后地谈起时,正是误读最厉害的时候。就像很多人说岩井俊二,谈来谈去一部《情书》(或《花与爱丽丝》)、一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残酷青春、唯美爱情,似乎岩井俊二就是他们唯一的代言人。殊不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不同于他人的,更没有人有能力将这不同的青春作代言。
我这么说可能会被很多岩井俊二的粉丝骂。但骂恰是无力找到自己的又一证明。当拼力去拥护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的时候,其实正在不知觉地失去。岩井俊二最好的一部作品是《梦旅人》,他所谓的唯美与残酷两极并置的美学在这片子里差不多用尽了,后来的是力度过了,前面的是没到力度。如果不能将《梦旅人》作梳理,谈岩井俊二听来实在有点可笑。

《恋恋风尘》如果拿给一个从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看,可能看到的只是浅浅的一层所谓的忧伤,如风划过皮肤,有些想落泪,然后真的落了几滴,便认为感动了——其实,那是很表面的,就像一个南方人对北方的向往,说北方粗旷有劲道,却又接受不了北方人性格里的粗野——一句话,潜意识里的过滤,只想只愿留下想象中的好的而已。但实际上,好的和坏的,从来都是并存的。而好与坏,也从没有过绝对的标准。
影片最后阿远的阿公反复念叨的是:种番薯比种高丽参还要辛苦。我脑子里一下想起了很多过往。番薯我也种过,绿色的藤,还会开一种小花。过段时间,是要用一根长长的棍子翻藤的。如果不翻,养分会被藤吸尽,番薯便长得很小,吃起来不甜。翻藤不是件浪漫的事,起初干起来,很轻松,但要不了一沟,身体就会疲惫,另加动作的反复——可能要那样重复着弄一个下午,没一个人跟你说话,你只是为翻而翻。很单调,却又不得不做,不光那是父母交给你的任务。
其实从农村走过来的小孩子(懂事的小孩子)都明白,种庄稼不容易;而更重要的是,当你在收获的时候吃那些味美的番薯的时候,你会记得某个天气闷热的下午,你一个人在地里沮丧地翻番薯藤的场景,一沟一沟地过去,还是看不到一个人影,还要小心蛇——很多蛇就藏在那一条条绿色的藤下,便成了一种食自己果实的美。
想想电影里的阿公跟我爷爷多像啊!他见我也无非那几句话,今年的和去年的,甚至和前年大前年的,都没什么鲜明的变化。重庆怎么样?习不习惯吃米饭?等等,像电影里的阿公。但他是我真实的爷爷,一个老农民,抽的永远是劣质的烟,关心的永远是土地、儿子和孙子。

比较起来,我该是农村小孩子中,相当不懂事了的。很多的事情,城里的小孩子可能永远都不会去考虑,但如果生在农村,那需要老小就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去担。
就像阿远,他并非不欢喜念书,但爸爸的身体、妈妈的辛劳、正在念书的弟弟妹妹,这些都要去考虑。不是他非要去承担责任,而是他觉得,作为家里的长子,是不能太自私的。牺牲点自己的利益,只要妈妈爸爸、弟弟妹妹脸上能多些笑颜,是值得的。

农村的小孩在城里小孩面前,有天然的自卑。不管成绩多好自己多优秀,在那些一无所是的城里小孩面前,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我第一次去城里时,真可说处处在意自己。而在城里好几年,某些东西仍是放不下。总觉得自己很愚蠢,衣服穿得不像衣服,说出去的话不像话。——当然,这些东西《恋恋风尘》里没反映。侯孝贤另一部作品《风柜来的人》对此说得很透。
我记得我第一次去麦当劳的时候,紧张极了。看起来比我小很多的小孩子熟练地掏钱买可乐买汉堡,我有说不出的复杂感受。我想干脆撤出去算了,不吃了。想想《风柜》里那几个少年,也是时不时紧张地拉着自己的衣脚,我就有心酸又安慰的感觉涌上心头,而这些,怎是那些城市出生城市长大的小孩子能体会地呢?

还有爱情。
阿云结婚的消息传到阿远的耳朵里时,他无力地躺在床上,然后是伤心的眼泪。失恋的故事人人都有,但农村少年,尤其如阿远那样的少年,是把爱看得很重的。青梅竹马长大的女孩,转眼为了别人妇,难过涌上心头是小事,受不了的是某种对土地的背叛——这话说得一点也不远,也许农村孩子也在城里混日子,但让他最想流泪的,永远是操劳的父母和给予他粮食的土地。——
我不知道浪费粮食是否可耻,我现在不自觉地经常浪费粮食,但如果能吃勉强吃完,我会把自己所点所做的食物(哪怕不好吃),尽量吃完。
大概小学四、五年级时,我有个姐姐同一个城里人结婚了,消息到我这里时,我有种现在回忆起来已经变了形的难过。虽然她是我的姐姐,但阿远的悲伤,应该是与那时的我相同的,虽然,那时我不过十多岁。

侯孝贤的早期电影,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青春片。它里面牵涉的另一种对土地的情感——大陆——是最不易引起我们的注意的。这部片子里也有此细节:一家广东的渔民遇难,几个台湾兵友好地给予他们帮助。这种情结,放在现在喜欢侯孝贤电影的人那里,通常就被简单地刻意地忽略掉了;或者,读解起来,也是随意的青春一种而已。——那怎会是青春一种呢?其实那是很痛的伤口。大陆就像是对立的城市与农村中的农村,台湾不该对它遗忘,更不该对它伤害,因为养育我们的,永远是土地。——这些,侯孝贤说时,是相当隐忍的。

所谓青春心事,无迹而终,只是一种粗略的浅读。隐藏在这无痕迹而终结的青春背后的,实则相当沉重,有时都不忍说的东西。

 3 ) 一些想法

孝賢是一個相當敏感的人,他充滿了emotion,但他不願意示弱,不拍那些哭天搶地的東西,所以才有電影中的那些空鏡。他們往往把空鏡理解成「停頓」或者「頓號」,其實不太對,應該是他把自己心中那些滿到溢出來了的情感轉移到這些景物之上。實際上,天地間的一草一木皆是他願意寄託情感的對象,所以他才拍飄過的雲、吹起幕布的風、雲縫裡的光。還是那句「天地有情」。

以前我理解他,也被那些時髦的詞彙們牽著走,「冷眼旁觀」、「客觀視角」諸如這些。其實他並不是「客觀地」在看待事情。他和小津類似,在拍他心裡的那個理想世界:人類,就應該如電影裡的人物們那樣舉止和互動。所以在「戀戀風塵」裡,他努力的重點之一就是拍出阿雲和阿遠身上的尊嚴和光彩。他們來自山區,是傻傻的、土氣的小孩,孝賢把他們拍得特別體面,用很多側面鏡頭,拍出阿遠的志氣和堅毅,以及阿雲的純真和剛烈。其他人物也是,不管多小的角色,他總能拍出他們的尊嚴。

以前也覺得他的電影很散,如今發覺其實背後的文本特別嚴謹和完整。譬如,為何要拍阿遠替鄰居阿姨寫信,一來是為了交代阿遠會寫字,文化水平的突出,二來也echo到下下場,阿遠跟父親說他不讀書了——阿遠天天替人寫信,內容是長輩跟子女要錢,阿遠深知生活的艱辛,還是早點去工作比較好。阿遠把成績單給爸爸的時候,低著頭,把手別在腰後——他是一個很孝順,也很懂事的小孩。無論表達情感,還是表達人物,孝賢都用一種特別含蓄的方式,這是他所期望的人類應該有的方式。再譬如,阿遠到金門時,阿雲寫信給他,裡頭說到蘋果牌內衣——這是電影第一次表達和情慾有那麼一點點關係的東西,以及前面她說,「恆春仔回家了,遇見了一個新的女朋友,他說他一定要娶她」,以及最後的「387天,從頭數也要數很久」,這些都是阿雲想要得到阿遠承諾和告白的體現。阿遠後來說了漁民的事情,然後說,船修好之後,開出去,他們可以聽見劉文正的「諾言」——他們在互相確認對方的心意,而阿遠的回應卻是這樣一種更加隱晦的方式,所以阿雲才會跟人跑了,不怪她。這裡還有一個神來之筆,阿遠把打火機送給了漁民,然後想抽菸時才發現摸不到打火機,這也就是他和阿雲的關係,「想念阿雲了才發現阿雲已經不見了」。以及,為何阿雲的職業設定是裁縫呢?因為這是一個「自始至終,他們連手都沒牽過」的愛情故事,只有阿雲做的是裁縫,她做好了衣服,給阿遠穿上,她才能碰觸阿遠的身體,這是他們二人唯一一次碰觸到對方身體的場面。

「戀戀風塵」的剪接是廖桑,「童年往事」不是,所以你可以看到「戀戀風塵」顯得靈動了很多,而「童年往事」更笨重一點,但也因為笨重,情感的力量更大。我猜是因為有廖桑,才有阿遠讀信,然後切回阿雲帶丈夫回家做客那段神乎其神的蒙太奇。就三個畫面,完全沒有聲音,人物都如同雕像一樣,如暴雨前的寧靜,然後馬上切到阿遠在床上痛哭。實在太厲害了,敘事的倒裝,情感的綿延,是真正的「詩」的思維。發展到後來,就是「悲情城市」梁朝偉跑路、在路邊茫然的那段,以及「戲夢人生」的全片。實際上,台灣電影的「清新」氣質就是由廖桑決定的,去看看「藍色大門」那段獨白的剪接,再對比易智言電影後來的樣子,就很清楚了。

孝賢的終究追求,是把電影拍成類似山川湖海那樣的「風景」,就,你怎麼看都可以,你可以看著它發呆,想自己事情,如果你聰明一點,可以看出裡頭的秘密和暗流。這個追求到「戲夢人生」時終於達到了他想要的標準,於是他又給自己找難題,所以才有了邊拍邊想、拍拍停停的「南國再見,南國」,再後來是還原他想像中現場的驚人的「海上花」。總說他沒變,其實不對,他一直在進化。當然也有失手,但,有進取勇氣的才是真正藝術家。

那天拿終身成就獎,李屏賓請他上台,他起身的瞬間,音樂很及時地降臨,是「刺客聶隱娘」的片尾曲。孝賢起身後,對著起立鼓掌的全場鞠了鞠輕描淡寫的躬,然後像一位孤獨的刺客那樣上台領獎。我想到那個畫面,隱娘走向更遠的遠方,雖然有磨鏡少年的並肩,她的背影卻顯得更孤絕。我們什麼也不能做,只能對著他們的背影,把景仰和崇拜默念在心底,然後默默祝福他們。

 4 ) 细若涓埃——所有恋恋皆付风尘

初夏午后,逃离老教授慷慨激昂的大道理,回到家,倒一杯清茶,把整个人深埋在椅子当中,心心念念想在侯孝贤电影的催眠中入睡,结果,恰恰相反,一部《恋恋风尘》倒把我的睡意驱赶殆尽。

  倘若情节跌宕的小说、悬念迭起的故事、技术花哨的电影是生活的浓缩、提取和夸大,那么《恋恋风尘》就是天天漫溢过我们身心的白开水,回归了生活的原汁原味……

  片子不温不火如流水般的叙事风格,可以料想得到的关于青春时代青涩的恋情的故事情节,以及包含在毫不眩目的静镜头语言中的深意,我毫不感到陌生。是的,但几十分钟的身心沉浸,竟让我涌起一股翻箱倒柜寻找旧物的冲动,那些散落在书架上的线装书籍,那些少年时代的日记本,那些早已被丢弃到抽屉角落里的磁带,都布满了厚厚的尘埃,凝视着它们,所有悲欢离合的情节,所有剧烈的呐喊、抗争、哭泣和欢笑仿佛依旧是在眼前流动着色彩的生命,现在都在瞬间凝固成不同态的静物,如同水平如镜的湖面下暗涌的波涛……

  每个人,都有书写青春的冲动,特别是当青春即将谢幕之际。《恋恋风尘》更像是一部青春回忆录,它的开场白隐含着这样的话:假如一切都是淡淡的过眼烟云,那么青春可以用毫不轰烈的方式来诠释……

  开篇,徐徐倒退的铁轨不断地向远方伸展,延展开闽南一个郁郁青青的山村的全貌,仿佛 推开一幅清新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卷。接着镜头切至列车中男女主角:阿远和阿云,我们被直接带入了故事的中心。

  两个静默的人低头垂目对立着看各自手中的书,甚至连列车入隧道时的阻断他们视线的那阵黑暗都没能影响到他们,黑暗过后,他们依旧保持原来的姿态纹丝不动,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开始我就惊诧于这两个年轻人有些超脱的木讷和淡定,不是阅尽沧桑、历经坎坷的人做不到这一点的。现在回顾起来才感到,这个开头已经含蓄地隐寓了他们的处世哲学:含蓄、隐忍而克制,承受命定的一切苦难。这种处世哲学决定着他们的性情、操纵着他们的命运……

  阿远和阿云,仿佛天生下来就是恋人的,他们青梅竹马,不用怀疑他们与生俱来就相互依恋,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无须甜言蜜语刻意表达的默契,那些美丽动人的细节逃不过我们的敏锐的眼睛,因为所有平淡无味的叙述都如同米饭一样需细细咀嚼才能品出香甜。
最爱他们在乡村读书时候闲适恬静的生活,那时候的烦恼,无非像阿云提起来有些吃力的那袋米,阿远坚强的肩膀可以毫不费力地为她扛着。那时候,每家人家都一样的穷,饭菜都相当粗糙难吃,但阿公还可以将豇豆插在米饭里哄骗小孙孙吃饭,艰辛还可以用自得其乐的方式来淡化。

  最爱看阿远和阿云并肩沿着长长的铁轨走,默默无言,在人生的路途上相互陪伴,然而可以永远永远这样走下去,直到尽头吗?
也正是铁轨延伸了他们的生活广度和宽度,带他们走向城市,走向更多的烦恼,考验他们的忍耐极限。城市的生活是一种生存斗争,即便一群朋友欢聚在一起还是挥不去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和寥落。

  “今夜又是风雨微微异乡城市,路灯青青照着水滴引我的悲意,青春男儿不知自己要往何处去,漂泊万里港都夜雨寂寞时……”歌声停止时的那阵沉默持续了很久,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消化自己的迷茫和不安。

  在城市中挣命的阿远和阿云还在用他们的方式相爱着,只需看阿云给阿远做衬衣的一幕便可以体会,阿远嗔怪道“太大了,不能穿”,阿云笑笑地歉疚“我给你改”——如此而已。但心里已经帮阿远感觉到暖意。

  阿云终究只来得及给他做一件衣服,命运就把他们推向了从未有过的分隔两地,阿远被征入伍,那天,谁都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步调,谁都表现出剧烈的情感变动,谁都没有豪言壮语和叮咛嘱咐,连阿云和他的告别都没有半句承诺和誓言,惟有令人窒息的沉默和猛转过身时无法掩饰的黯然,阿公放着鞭炮送他上路时的一幕真教人难忘,静止的镜头仿佛一个送别的人温情脉脉的目光,宁静的乡村中响起的零星鞭炮声此时显得那么突兀那么苍凉……

  被分在两地的年轻的恋人,依靠信件维系着情感,信的内容依旧只是絮絮叨叨重复各自的生活琐事,生活的内容在当时是可以料想得到的贫乏,在金门岛上的军人们救起了大陆的渔民都仿佛在他们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注入了新鲜和活力,而在家乡的阿云唯一的娱乐就是邮差请她看免费电影。结果军人们是那么善意地对待渔民一家,全然和当时政治大背景的基调背道而驰,而阿云也放弃了余下387日的等待,嫁给了为他们传信的邮差。

  对这个变故,只有两个俭省的镜头来表达:站在门口的一家人的错愕神情,以及阿云和邮差低头垂目的站立,阿远得知消息后的痛哭也许是整部片子里最剧烈的情感表达,也是对命运的愚弄惟一的反抗。

  这一切,也许就是遵循最符合逻辑的生活来演绎的,你毫不怀疑真实的生活就应该像这样自然而然展开,重复千万遍依旧遵循这样的过程和结局。

  当多年后阿远穿着阿云为他做的衣服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刚经历过台风的侵袭,阿远和阿公在田地里聊着农事,依旧是淡淡的……任凭怎么样的风云变换、人事变迁,生活还是不紧不慢地进行下去。重要的是生活着,并且生活下去。

  电影的画面最终定格在开首那幅美丽的山村风景上。云雾已经被拨开,乡村静静的兀立在蓝天白云之下。所有的难平之意、心有不甘,所有的暴风骤雨、波涛汹涌最终都会平息下去,凝固成我们心目中最为诗意的一幅画卷。

  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俯仰天地,我们大可以轻松笑谈细琐的事迹和感动,纵然和最中心的情节豪不相干,依旧可以重复千遍、万遍都听不够!
生活连同我们的生命,都细若漂泊无定的涓埃,最终都会安安地落定,轻轻一抹,复了无痕迹……

 5 ) 斜风细雨须归

起了这么个名字真是让人气紧的很。但实在是不晓得该怎么起个名字,就拿一句诗来搪塞了。

《恋恋风尘》据说是吴念真先生的半自传作品。矿村小儿女,青梅竹马地长大,先后到台北打工,互相又惦念帮扶。起先我都未觉得是恋,感觉更像兄妹,直到有一次阿远在酒桌上,醉意微醺地瞧了阿云一眼,才在心里嘀咕:哦,原来是这样的啊。后来阿远去金门参军,阿云另嫁他人,也似乎没有痛断愁肠。没说阿云为什么一定要嫁人,好象初恋必然有这么个结局似的。

风景、人物、情节都像水墨画,淡淡的,有着一颗驿动的心的同学大概会失望。但其实也很艳,好象纳绪索斯捧起来的洗脸水。艳并不是要像尼可•基德曼那样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也不是硬要露半边锁骨,站在城楼上逗人打架的。

那次酒局后阿远埋怨阿云喝了酒,和阿远同住的一个画画的小哥儿对阿云说:“你这个衣服太素了,我给你画只孔雀在上面吧。”阿云赌气就把白衫子脱下来,只穿一件白色小汗衫,递给小哥儿说,说:“好啊,你拿去画。”阿远在一旁看着生气。呵呵,我看这一段就是很艳的。阿云去跟了裁缝师傅,阿远第一次去看她,师傅说:“她昨天哭了一夜,说你都不来看她。”阿云低头不语。这个时候相会的窗边摆着几筒彩线,湖水蓝的,橙红的,嫩黄的……又柔和又明亮。都是微妙底事,都是少年情怀。还有最后阿云嫁人,化了妆,第一次穿粉红色的衣裳,也是艳的,但别有一种凄哀。

动人的不全是这段无猜,还有让人为之降服的生活。阿公为了哄小弟弟吃饭,把米饭做成一砣小岛状;阿公骂另一个弟弟你这个孩子喝汤把油都捞光啦;阿公坐在门口给瘸了腿的爸爸磨拐杖;阿公送阿远去参军,一路走一路放鞭炮;阿公说照料这些番薯比照料高丽参还累……阿公说的闽南语很好听,他那么瘦,那么老,却是最有活力的人,好象牧歌里朴实辛勤的老汉,永远陪伴土地,永远也不会死。

一点儿不滥情,但也缺少调皮。候孝贤的叙事很有控制。呈现的都是琐碎的细节,但越是琐碎越需要用心安置,越需要在这些琐细背后有强大的主张和精神,否则很容易成无意义的堆砌。戈达尔说美国人擅长讲故事,法国人却不擅长。中国导演会讲故事的显然也不多,经常在某些大片里看见结构性的硬伤。侯孝贤就很好,不走大高潮小高潮的路子,一般的跟你娓娓道来,教人看着不觉得闷,又猜不透他的秘密。要赞一下他为数不少的空镜头,这种留白就象诗歌里的空行,一边儿极好地控制了节奏,一边儿又让情绪和思维拥有得以舒缓、平整的空间。就像狄金森的诗一样,留白是思辩和幻想力的最高形式。

或许是当年的潮流,这片子里几乎全用的固定镜头,而且用到几乎固执。有好几次我都想帮他把镜头直接摇过去了——他一定要生生地切成另一个。只有在心绪极不平静的时候,比如阿远企图偷摩托车(未遂)一段,才有那么一摇一拉。这也是整个叙事看起来不那么摇曳的原因。我见过最流丽的镜头出现在法斯宾德的电影里,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导演的目光,带点色情意味地反复抚摩着镜头里的每一个物体。候孝贤可能是另一种极致,他与他拍摄的事物保持距离,不过分疏远,也不过分亲昵,一些反复出现的场景,摄象机的位置都没有变过,仿佛说,这个距离就很好,再远了我会看不到,再近一些又会破坏你。这也许也代表了他对待艺术和生活的态度。

音乐很出色。第一次阿远说:“那边放电影呢。”然后看见一张白色幕布涨满了风,然后音乐动人心扉地轻轻响起。这片子音乐用得少,但是很讲究,一点儿也不粗心。

 6 ) 恋恋风尘

挺喜欢侯孝贤的电影,修复版的观感还是舒服许多,大师就是大师,现在看来有太多电影都借用了这部的故事外壳,却没有一部能超过,对懵懂般初恋的处理恰到好处。如此缓慢的叙事大概没有几个导演能做到让人不厌烦,除了几个长镜头,几乎没有炫技手法,每一帧画面都让人怀念起故乡来。王晶文和李康生太像了。

 短评

侯孝贤被说像小津大概就是这部片子吧,音乐+空镜转场,火车,铁轨,尤其发指的是车站的钟(这个时候侯孝贤好像还没怎么看过小津……),如果桌上的水壶不是铝的而是所谓爱克发红就完美了。侯孝贤跟小津的唯一区别是小津从来都是线性叙事(还有侯孝贤用运动镜头)。辛树芬真PP。这部片子真感伤。

4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镌刻着时光味道的片子,每一帧都慢得很舒服。看到最后,青山、阴云、信号灯由绿变红、空荡荡的站台,你便能猜到是阿远回来了。而竹马青梅的爱恋那么轻,不过输给一封封查无此人的信件。曾为你修补临行前的衣服连对面失火也无心去看,站台上不忍告别独自跑出车站。普通人哪曾轰烈,全部心思化于风尘中。

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原来嫁给邮差的经典情节只是一笔带过。阿公把鞭炮当蜡烛点,阿公变换花样哄幼仔吃饭,阿公述说给阿远驱邪的迷信,阿公认真地磨一副拐杖,阿公熟练地吞云吐雾。在海的那边山的那边,时间组成了生活的全部。

13分钟前
  • snakespeare
  • 还行

你也有你的阿云吧

17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那些爱,化作尘,散于风。

18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80年代的记忆扑面而来。那些吃苦奋斗、那些两小无猜,最后都被时间拉长拉远,留下胸中生尘般的惘然。静谧的生活流电影,能看出侯孝贤对自己的镜头有很深的情感。

2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侯孝贤的片子,主题都是时光。 留意到“恋”字的繁简体变化,之前的心字底上有三部分,中间是言,两旁是丝,被小心包裹在丝裹里的语言,爱你在心口难开;后来简化成“亦心”,少了矜持和隐忍,但也算切题:爱只要一颗心,恋要“亦心”。  时光这东西很怪,看起来都只是滴答的一秒终,实则有着不同的长度,时光的速度和现在化程度成反比。像我这样长在县城里去大城市读书的人,被两道不同流速的时光激流裹携,迷失变得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成了DUST IN THE WIND。

25分钟前
  • icancu
  • 推荐

知名不具,查无此人。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画面很美很干净,女主角很美很清纯。他们都说谁都有年轻的时候,可我没有。

32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这几部看下来,他的电影总是片段式的,没有太完整的故事。就像回忆中的时光,也都是些模模糊糊的碎片。却又很亲切,总会让你想起过去.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又是李天禄那溷浊的台语,述说着。好久没有看侯孝贤的电影,打开恋恋风尘,那一角山庄,那么绿,拾阶而上、拾阶而下,氤氲的雾绵长了那年少的一筐岁月。来不及死生契阔作誓,匆匆一场役使棒打鸳鸯。阿弟说,阿公让我告诉你,这都是缘分,无法勉强的了。少年人那一场青梅竹马的青春往事,一腔铮铮真情,却被一纸批纸告知,都结束了,你的爱情得重新上路了。侯导这一编排,何其苍凉。

38分钟前
  • 細細陳
  • 推荐

悠悠的山间火车,月台的红绿灯牌,吃味精和牙膏的阿远,不要偷摩托车,夏日露天电影,把鞭炮当蜡烛点,喝醉后搬石头,放鞭炮去当兵,387天退伍期限,有毒的馒头,查无此人的信,照顾番薯的阿公…如此惆怅而恬静,恋恋风尘,是无悔青春。

4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世情何需刻画,时代怎能抒写,旁观方能客观,冷眼即是深情。膜拜不必媚外,大师就在台湾。

46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节奏的稳重清澈和无角度,让影片的大部分看起来很舒服,很闲散的注目。读书的,做工的,青涩初恋的,家长里短的,都正好拿捏到市井的松弛。少掉表面的戏剧化,却多了平实悠长:真实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一言不发物是人非的么?另火车洞一节的绿很是另人心旷神怡。(DARKNESS-LIGHT-DARKNESS)结尾爷爷重复

49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我喜欢这样云淡风轻的胸怀.一切的起伏跌宕都让它回归到自然中.自然拥有最博大的胸怀,能够包容一切.配乐很出色.尤其是吉他。

53分钟前
  • 2013
  • 力荐

卡夫卡的一段话:你没有必要离开房间,待在桌子旁听音乐就行了。甚至听也不必听,等着就行。甚至等也不用等,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大千世界会主动走来,由你去揭开面具……

56分钟前
  • L***
  • 推荐

阿远、阿云,农村、台北,读书、打工、当兵,即使度过千难也可能输给一个邮差,即使种番薯要有个好收成也得看天气,番薯不比高丽参好种正如谁的人生都不比谁简单。整部影片清丽而纯朴,一份淡而烈的情感贯穿其中,却也由阿公等人折射了整个时代与世象。

6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小帅哥吴念真失恋记。这部电影的各方面都实在太恰到好处了,时局动荡,生活艰苦,那些细腻的情感却得以放大,永远嵌进心底。阿公实在可爱,我小时候也遭自己阿公喂饭,他也说把菜汤浇饭里最好吃。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查无此人”,只有风尘。

1小时前
  • 驻马店凯鲁亚克
  • 还行

也许很多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样,吴念真先生的初恋故事就是《恋恋风尘》。而吴念真三个字的意义就是不要再思念阿真。真是伤感的故事啊,就好像阿远每次去看阿云都隔着一道铁栏杆窗,他们的最后不能在一起,最开始就已被注定了。也记住了杜笃之的声音,噪音和琴弦音的对位印象深刻的很。大银幕重温。

1小时前
  • 荒也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