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雾

HD

主演:米歇尔·布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5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夜与雾 剧照 NO.1夜与雾 剧照 NO.2夜与雾 剧照 NO.3夜与雾 剧照 NO.4夜与雾 剧照 NO.5夜与雾 剧照 NO.6夜与雾 剧照 NO.13夜与雾 剧照 NO.14夜与雾 剧照 NO.15夜与雾 剧照 NO.16夜与雾 剧照 NO.17夜与雾 剧照 NO.18夜与雾 剧照 NO.19夜与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夜与雾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6年导演阿伦•雷乃用摄影机带领观众重回奥斯维辛。当年纳粹集中营的旧址上已是一片祥和美丽的野外风光。然而时间倒回到1933年纳粹党掌权之时,整个城市被阴霾笼罩——大片修建起来的集中营房排列整齐,大量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开始接受非人的折磨和侮辱。这里对人种进行分级,在皮肤上纹上编号,在衣服上缝制等级的徽章。疾病,饥饿,劳役使集中营尸体遍地。1942年希莱姆到访,奉行“破坏”政策,集中营难民进入更加悲惨的境遇,被药品公司买下用作实验。1945年,集中营人数倍增后已不堪负荷,成堆的尸体被推土机推入大坑掩埋......这是恋爱!不良少年与白手杖女孩中国家庭之新渴望大唐英豪之大漠秋水维多利亚的秘密2017时装秀香火2015新百战天龙第一季美洲足球俱乐部:战胜自己龙神太子巅峰拍档第十二季凶煞吉时战姬绝唱Symphogear XV明日方舟:黎明前奏七擒七纵七色狼 粤语必死剑鸟刺星座值守恋人控制中心空中浩劫 第四季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国语版我人生的甘雨封神榜之武王伐纣狂花凋落我们遇见的奇迹度假胜地心慌慌眩:北斋之女在一起2021厉害了,我的国黑暗侵袭2婚礼大斗阵钢琴独奏快刀洪吉童马铁腿外传豪门黑金浪漫医生金师傅2水星领航员 第1季杀戮战场邪恶力量 第十一季初恋是CV大神血族 第二季钢铁森林顾景舟天堂电影院异常吸引力倚天屠龙记(苏有朋)

 长篇影评

 1 ) 夜与雾

再次看阿伦雷乃的这部纪录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短片,依然颇受震撼,用彩色的空镜头纪录荒芜的遗址,用黑白的镜头审视了一件件纳粹在奥斯威辛触目惊心的罪行,900万被屠杀……而最后囚犯头、党卫军一句句“不是我的错”,则是拷问了屠杀的战争责任,那是谁的错?如果答案始终模糊不清,那么就如雷乃所说,我们是不是“假装战争只会在一个地方只发生一次,假装听不见人类不停的哭泣”,我们反战、和平、团结、自强……,难道就找到症结了?

 2 ) 记录罪恶,铭记苦难

这是一部非常打动我的纪录片。我曾经怀疑过纪录片的意义。当然,一些经典纪录片作为文献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这部纪录片,是导演阿伦·雷乃的一部战后十年拍的反映集中营苦难的影评,反映历史,记录罪恶。这是这部片的意义所在。写这篇纪录片的分析是件很痛苦的事,明明不忍再看第二遍的片子却要反复拉到每个镜头去仔细看,实在是一个折磨的、摧残人心的过程。

二战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很多电影里都有拍摄,《美丽人生》《辛德勒名单》《钢琴家》……但当看到纪录片中真实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力度还是完全不同。印象深刻的镜头太多,堆成山的女人头发,骨瘦如柴的人们赤裸地站成一排,一盆死者的头有的张着嘴有的死不瞑目,背着女人尸体的男人,挖掘机推动着尸体堆到坑中……果然一般情况下真实给人的触动和力量远大于虚幻。但在这部纪录片中一种虚幻的方式也给人以同样深刻的感受,即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加以理解影片。

这部纪录片是以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发生在过去的真实的集中营情景,是以黑白照片和影像呈现。另一条是现今已无人存在的集中营,是以彩色的影像呈现。这条线带领我们穿过集中营的铁栅栏、草地、房子,了解他们当时的环境条件,结合第一条线的影像和解说词让观众以想象的空间达到无限接近真相。毕竟什么是真相?影像记录下来的历史完整吗?客观吗?绝对真实吗?不一定,反而靠观众的想象另辟蹊径说不准会更无限接近另一种真相。当镜头扫过宿舍里每一张狭窄拥挤得窒息的床、扫过茅厕里密集的厕所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集中营的真相。两条线交错呼应,使影片在影史资料极少的情况下仍然完成得非常出色

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墙角一本已破烂的圣经:“他们跟上帝说话”。在我观看片子的过程中无数次我都在想,真的有神吗有上帝吗,求求您救救他们吧!可是为什么神没有任何动作!就像《卡比利亚之夜》里卡比利亚无比诚恳地唱圣歌、吻圣母面前的大地,然而她的生活还是一成不变甚至更糟。经历了二战纳粹集中营的种种,犹太人真的还相信神明吗?影片最后一群犹太人站在铁栅栏后面看着里面坑中无数同胞尸体,他们还坚信着耶和华神吗!

“他们努力用文字记录,让头脑保持清醒,让梦想继续。”看到这真的泪如雨下,他们也只是一个个普通人,有着爱好和思想即使在集中营深刻恐惧的包围下他们还在记录,还以人类文明之初印证的文字形式记录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我的眼前浮现一张写下文字的人的脸,脸上写的都是强烈的活下去的愿望!

纪录片给我最大的震撼除了影像外,解说词功不可没。非常有力度且一针见血,看似冷静地诉说着事情的经过,文字里却包含了对纳粹的深恶痛绝和讽刺批判,对无数集中营中犹太人的同情和缅怀。“这是外科楼,乍一看你还以为自己在一家真正的诊所”、“囚犯长就像纳粹外科医生也跃跃欲试”、“司令官的别墅就在附近,他的妻子住在这里,维系着健康的家庭生活,就像其他驻军的小镇一样,尽管她可能有点无聊”、“幸运的囚犯长还有一个妓院,纳粹管理者把这里伪装成一个真正的城市,医院,红灯区,住宅区,监狱”、“毒气室里面看起来像是一个欢迎新来者的冲凉房”、“从外观看焚尸房就像张风景明信片,今天游客们在它们门口拍照”冷锋般的解说词搭配诙谐又尖锐的语气和轻快的音乐透露出讽刺的悲调。嘲讽着纳粹党的荒诞做派和惨无人道、嘲讽着今日忘记历史与人类曾受的痛苦的人们。

“‘我没有责任’囚犯长说。

‘我没有责任’军官说。

我没有责任。

那这是谁的责任?”

这是在问所有的人。悲痛愈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犹太难民堆成山高的裸露贫瘠的尸体!他在拍现今覆盖着青草的暖黄色调的集中营,却已是给人以沉重危险的氛围,仿佛四处都漂浮游荡着九百万犹太难民的亡灵。

“战争睡过去了,但永远睁开你们的双眼!”最后强有力的呼唤!当这些成为过去,集中营的苦难也不会就此痊愈!不要对人性永不停歇的哭喊充耳不闻,我们也永不该忘记人类受过的苦难历史。

 3 ) 面对人性,我们都无可奈何。

前两天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队有知识的中国冒险家,在一个不毛荒地中,饥饿的寻找到一群国家保护级鸟类的蛋。他们都知道这是濒临灭绝的鸟类,于是团队中发生了争执。到底该次不该吃?我不知道哪种意见的人多势众,我也不知道哪种意见的人巧舌如簧,总之结局是,大家为了保命,都吃了蛋。
有时候道德的约束是不堪一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法律。
但是在生命的诱惑面前,还有什么值得珍惜?
古代的战场,为了挑选勇猛的军犬,将刚出生的小狗放在一起,它们因饥饿而迫不得已互相残杀,最后剩下的,就是身体最好的最勇猛的。
利用生的渴望所进行的优胜劣汰,到底是自然界的法则还是卑鄙的手段?
在开头的故事里,这群探险家的做法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也许,他们成就了又一个渡渡鸟似的物种;也许,那些鸟挽救了人类的生命。
他们的行为是对的吗?从概率的角度来说,人类这么多,濒危鸟类的生命似乎更金贵。可是我们从200年前就被教育,生命生而平等。
若果是这样,那纳粹的屠杀是否有悖人类的道德观?
若果是这样,那纳粹的虐待是否有悖人类的冠冕堂皇?
撇去这一点,我们又有否利用物种的强势,而去剥夺其他物种生存的权利?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可以吃的女人》中说:“饥饿与爱相比是更基本的需要。要知道,佛罗伦斯。南丁格尔可是要吃人的呀。”
面对饥饿,面对内心的邪恶,面对沉默的螺旋,探险者选择吃蛋,而纳粹选择屠杀。
“当回忆回到过去我们假装重恰希望,仿佛我们及那些在营中被躁瞒的受害者得到治愈。我们假装它只会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发生一次。我们对周遭视而不见,假装听不见人类不停的哭泣。”
攻入集中营的欧洲士兵们,被惨状震惊,于是德国至今活在战后的阴影中。而大多数的他们没有来到中国,没有去过南京,那块曾经祥和现在似乎仍然祥和的土地,那块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都能通往的土地,那块细闻仍有血腥味儿的土地,所以他们就纵容日本纳粹否认他们的罪行吗?
我不知道该给这部纪录片几颗星。我惊异于它的真实,又恶心于人性中的丑恶。
面对人性,我们都无可奈何。

 4 ) 极权的生命力

这学期选的艺术与战争选修课,是放眼望去的国关选修课里迎面吹来的一股带有理论气息的风。
结果一上来Alex问我们想学什么,我就壮着胆子说当然是要学审美路径的政治学研究方法。Alex纠结了半天,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地挤出来一句“咱们走着瞧吧”。
如果Alex是日本人,我觉得此时此刻他会说“嘛……”

然后这货掏出夜与雾的碟子,毫不怜香惜玉地放足35分钟。
放完大家都瘫了,他还要一群国关政治学的半疯瘫半智障讨论音乐怎么怎么样,旁白怎么怎么样,分镜怎么怎么样。

一群人感慨了半晌身如其境啦对比强烈啦距离感啦悲悯心之类的,就再也说不出人话来了。

我自己唯一的印象,就是那镜头长时间地凝视着那些头发。
是的,凝视。迟疑地,惊恐地,痛切地凝视着一团一团各种颜色的头发。最后抬起头来,举目望去,无边无境的头发,堆满不知多少仓库的头发。什么人皮灯罩人油肥皂都是一闪而过,那镜头所代表的人的视野,就是长时间地,凝视着满坑满谷的头发。
直到在座的学生们,都发出低低的,不适的唏嘘声。

头发没有痛感,却比受伤的肢体,零碎的尸体,曝野的万人坑,要恐怖得多。
把它们当做生产原料而毫无畏惧,只是因为,它们不再属于任何意义化的主体。和羊毛一样,生产原料而已。生产者也不是意义化的主体,劳动力的宿主而已。就这样,所有人都解脱了。
所以就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宣称:“我不必对此负责。”没有主体性的人,不受自由桎梏的人,何来的责任可言?

我只想到一件事。政治生活的艰难和痛苦,在于无法调和的人的欲望。不仅他和他,他和她,他和Him Majesty 的不调和,也是他自身的不调和。极权用我们无法接受的方式轻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自身成为伟大意志,什么他她它,他们的劳动力,他们的社会关系,乃至他们的肉身,都成为客体——剥夺人的主体性,剥夺了天赋的自由,一丝不剩——用来做实验,用来做地毯,数量太大时设计个高效抹杀方法,都没有关系。
它本来就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生生不息的力量。

这个世界,永远也战胜不了法西斯。就像我走出门外,看到桥洞的阴影里,比阴影更黑暗的纳粹标记一样。
如果让我纵声歌唱,我会说:只要社会存在一天,这种对主体性的剥夺和人的各种异化,就合理合法地存在一天。而人总是居于两种极端的中间:审美的、纯粹孤独的个人,和分工的、消灭差异的极权。人在这之间首鼠两端,无论偏向哪边,都是灾难。

 5 ) 日常化的大屠杀

1951年,犹太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出版了她剖析极权主义的专著——《极权主义的起源》。在书中,她将纳粹集中营的罪孽归结为一种“根本恶”,一种无法用动机和理由解释的恶,这种恶超出了人类知识的理解范围,它就是恶的本身和终极。它将人吞没,取缔了人之为人的本性。

几年后,阿伦·雷奈关于纳粹集中营的纪录片,同样没去追问恶的原由,但在雷奈克制的镜头语言之下,在日常化的屠杀行径之后,始终弥漫着一种“根本恶”的幽灵,那是一种统摄性的氛围,你用不着去指涉它,因为它本身无所不在。

以下是对影片主题和手法的一些简要分析:

1、影片对纳粹的揭露,并不是以激进的语言与悲怆的音乐进行声泪俱下的控诉,而是以纪录片镜头的克制与隐忍,客观陈列出大量事实证据,同时用冷静的旁白娓娓道来,从而使集中营的暴行与受害者的惨痛遭遇在平铺直叙中,显得有如家常便饭。

2、文本的平和。影片叙事依照时间顺序,按常规因果关系组织材料。从纳粹追捕犹太人开始,进而介绍集中营环境,澡堂消毒间,宿舍,公共厕所,公共空间(动物园,植物温室,孤儿院),绞刑的刑场,医院,手术区,妓院,监狱,焚尸房,毒气室,仓库。工具理性打造了一个严谨有序的屠杀流水线,所有的残暴罪行在这里按部就班的进行。

3、群像取代个体。有别于历史纪录片以人纪事的传统,《夜与雾》除了在开篇叙述纳粹追捕犹太人时,以一两个人的被捕揭示“死神的第一步”之外,此后的受害者都以复数的人称出现,没有任何极端的个案。这样做有两个效果,一方面,一两个人的悲剧不足以囊括600万死亡的惨烈,这些死者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他们的悲剧是犹太民族的悲剧,人类的悲剧;另一方面,从被捕开始,他们就不再是个体,他们的行动与自由不再由个人意志左右,他们像畜生一样被进行轻贱的集体管理,脱光衣服,排队进出,剃头、纹身、编号,贴上政治标签,住牢笼一样的宿舍,用公共的厕所,死了也无非是在花名册上轻轻划掉一笔。

4、彩色对黑色的反讽。影片的现实时空(拍摄时的1956年)采用彩色,记录罪行的资料片和照片是黑白色,两个时空反复穿插,以此形成彩色对黑白的否定,现实时空对丑恶过去的批判。尤其在影片之初,以恬静开阔的野外开场,附近就是集中营遗址,短短几年的时间好像洗刷了历史的罪恶,无不具有讽刺意义。

5、全景取代特写。和群像取替个体一样,影片的镜头语言也大多采用大全景的全面覆盖,而几乎没有特写镜头。介绍集中营的环境时,如公共厕所、刑场等,采用推镜头、摇射镜头突出被摄主体的宽大,以示条件之恶劣,刑罚之残忍浩大。镜头在一大片堆积的骸骨,受害者密密麻麻头发、眼镜上空摇过,角度之低,就像俯视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这种无边无际在舒缓的音乐的烘托下,甚至产生某种让人不寒而栗的诗意。它们似乎只有以堆积成山的姿态才能控诉心底的仇恨,这些仓库,不仅郁结了600万阴魂的怨气,也是一座人类罪恶历史的陈列馆。而视听语言很好的以平静的表象隐藏起情感态度,达到平衡与克制。

 6 ) 《夜与雾》——建筑是沉默的主角

伴随着甚至有点小轻快的音乐,镜头掠过广袤无垠的青葱草地,穿过锈迹斑斑的铁轨和电网,进而缓缓扫过红砖黑瓦的建筑,那是一幅安静祥和的风景,而我们还不知道它将告诉我们的是什么。

直到我们听到“集中营”这三个字在低沉平静的旁白中出现,直到他说:“鲜血已经干涸,喉舌已经沉默,而相机是那里唯一的访客。”

只有短短30来分钟,现存的遗迹与历史的镜头相互交替,彩色影像与黑白照片反复穿插,旁白带点冷酷的平静,一字一句,似乎丝毫不带感情的冷漠,却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那是真正的冷眼旁观,它不想歌颂什么,不想褒扬什么,不想解释什么,不想反思什么。它只是试图呈现一种真实,然而这种真实太残酷。在这里,所有的人们,一个名字,一张脸孔,已经无可奈何地湮没在时间的久远中——“谁知道任何事情?关于这些集中营的真相,除去那些修建者,以及不可思议的生还者,我们还指望知道什么真相?”只有集中营里的那些建筑,所有灾难的见证者,在岁月中一直沉默,直到好奇的人们去触摸它斑驳的痕迹,才或许可以窥见那些尘封历史的一角。

不妨看看这些沉默的主角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场景,可以用来兼做马厩、车库或工厂的建筑,土壤贫瘠,现在变成了一块荒地,还有漠然的秋日天空。我们只能靠这些遗留下来的东西,来想象那些撕心裂肺哭泣的夜晚。”

澡堂消毒间:在清洁卫生的借口之下,赤身裸体的难民丢失了所有的尊严。每一批新进的难民,脱光了衣服,排着队,走进这里,然后剃头、纹身、编号,贴上政治标签。

宿舍:临时搭建的木板房,三个人挤一张床,狭窄拥挤的容身之处。睡眠也成为了一种威胁,无法用言语或者想象来衡量它,没有边界没有休止的恐惧。谁也不知道纳粹党什么时候会进来,带着死亡的讯号。这些砖木结构的宿舍,弥漫饱受折磨的梦。而我们只能看到表面。

公共厕所:一个狭长的空间,一条长沟盖着水泥板,上面有圆形的孔,没有隔间。每天只能喝汤,骨瘦如柴的人们晚上要上厕所七八次,只能祈祷起夜的时候不要遇到酗酒的囚犯长。他们恐惧地互相查看是否有相似的症状:尿血是死亡的标志。

公共空间:每一个集中营都各有惊喜:管弦乐团,动物园,植物温室,修建集中营时保留的古树(多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师),孤儿院,给老弱病残者暂时修建的木板房……而无论如何,他们的世界只是一个孤独的单体,被哨岗包围着,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是另一个宇宙。

绞刑的刑场:他们有自己的绞架和刑场。11区的院子被单独隔出来,用来处决犯人。它的墙上有保护避免子弹反弹(“人性化”的设计)。

医院:这栋放有病床的20号楼让人误以为是真正的医院,但其实这里只有死亡。药是假的,不管是什么病症,只用一种药物。饿极了的人只能吃自己的被子。最后,死在这里的人都变成一种模样:骨瘦如柴,双目圆睁。

手术区:21号楼。千万别以为自己在一家真正的诊所,尽管它看起来是那么一本正经。镜头扫过冰冷的水泥手术台,似乎能听见水龙头滴落的水声。下水管道应该已被染成暗红。
担架后面是什么呢?截肢手术,试验性质的切除手术。大医药公司把有毒化学剂的样本送去集中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们,被阉割,用磷烧灼过的肌肤……

妓院:写着24号的红砖房,只为囚犯长级别以上的人们准备。里面的女人相对过得好点,但也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监狱:一切言语在这些牢房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难民既不能站着也不能躺着,男人,和女人在这里接受一系列的折磨,我们隔着完好无损的砖墙,无法想象的折磨。

焚尸房:他们讨论计划,制作模型,让囚犯自己来修筑,自己的坟墓。从外面看,焚尸房就像张风景明信片,今天,游客在它们外面拍照。不曾想过,当焚尸房不够用的时候,成堆的尸体就在他们拍照的地方点燃,脚下的每一寸土壤都渗着难民的骨灰。

毒气室:从表面上看,毒气室跟其他建筑没有任何区别,里面,看起来则像是欢迎新来者的沐浴室。天花板上悬挂着铁质的喷头,只是里面喷出来的并不是水。厚重的铁门,关上了就无法再打开。我们无法知道里面死过多少人,唯一的痕迹是天花板上的指甲刮痕,就连混凝土都被抓出裂痕。

仓库:所有难民的遗物都被当成纳粹军的战争储备被保存了下来。大堆的眼睛、梳子、衣物,堆满了一个个仓库。还有一些仓库,全部堆满女人的头发,用来织布,十五分尼一公斤;堆满骸骨的,用作肥料;尸体,用来制作肥皂。那皮肤呢……旁白停顿了,镜头在一幅幅皮制画上无声掠过,毛骨悚然。

于是集中营就这么建了起来,像运动场、酒店一样,没什么两样,通过商人、评估家竞标。没有什么特定的风格,车库风格、阿尔卑斯风格、日本风格。纳粹把这里伪装成一个真正的城市,医院、红灯区、住宅区。冷静的建筑师甚至只设计了单行道的门——因为不会再有人往外走。

“当这些画面变成过去,我们假装再次充满希望,好像苦难就此痊愈,我们假装这一切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发生一次,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假装看不见,对人性永不停歇的哭喊充耳不闻。”

在看了南京南京后,再看这部影片,那深入骨髓的寒意就跟难民们的战栗和恐惧一样,无法用一切言语述说。私以为,这种赤裸裸的,不加以一丝一毫掩饰的震撼比单纯的歌功颂德空喊口号更甚。因此,当看到影片最后展现的画面是用推土机把成堆的尸体推进万人坑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闭上眼睛。

 短评

记忆与遗忘是雷乃电影的恒久母题,本片是这个母题的起始点。雷乃制作本片时,将过去和现在(发生法西斯暴行的时间和拍摄本片的时间)截然分开,用黑白片表现集中营残酷的过去,用彩色片表现集中营宁静的现在。小说家让·凯罗尔(Jean Cayrol)撰写的解说词为本片增添了无比强烈的震撼力。(via时光网)

6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在这些年所见所闻所历的映衬下不觉得多么恐怖,一直是这样的。但影像资料展示的残酷仍无比震撼,配合克里斯·马克参与改写的文本强力地给出提示/警示:打着瞌睡的浩劫还睁着一只眼伺机而动,永远不要以为这种事情只会在一个地方发生一次。它应该被反复不断放映和观看,借用映后讲的一句话,痛苦会随着记忆延续,但遗忘会让悲剧重演。黑白与彩色的交替间,历史的幽灵正在集体的遗忘中游荡于现实。“不是我的责任。”那是谁的责任?|从映后谈中了解到,本片从创作、制作到审查、上映、发行,从形式考量、美学思考到影像选择、文本写作,全部都是穿过浓浓夜雾才聚拢起这32分钟的光。伟大的电影。

9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当我们把历史上一个重大的时刻——无论是33年的德国还是66年的中国——简单地贴上疯狂的标签来打发的时候,这不仅意味着评价者的一种缺乏根据的道德上和理性上的优越感——“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不会那样子”,而且意味着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和“疯狂”泾渭分明的正常世界的盲目自信,无法注意到二者之间其实只有模糊的边界,因而更容易跨入其中。

13分钟前
  • 飛行少女神乃襞
  • 力荐

能在有限资料和时间中,制作出一部从艺术和思想内涵上都属上乘的作品,实在难得。彩色与黑白的交错令人陷入不真实的梦境,却好像不断的用现实提醒你这一切都曾真实的存在过,永远不会被抹去

1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千钧之力。32分钟的时常当中包含了近乎有关纳粹集中营的值得探讨的所有元素,无论是黑色幽默还是冷静审视都恰到好处,当然最震憾的还是那些令人作呕的画面。《夜与雾》和《浩劫》简直就是大屠杀历史纪录片的两个极端,一长一短,一个快一个慢,一个影像一个口述,但相同的是让人瞋目结舌的震撼。

2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当回忆到过去,我们假装重拾希望,仿佛我们和那些被蹂躏的受害者已得到治愈,我们假装它只会在一个地点一个时间发生一次,我们对周遭视而不见,假装听不见人类不停的哭泣。”

24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这个世界想当魔鬼的人依然很多……

25分钟前
  • blb
  • 推荐

日翻所有同类型

30分钟前
  • sasasasa
  • 力荐

控诉,不要停止控诉。真实,不能遗忘真实。没有任何修饰与遮掩,用无法回避的图片和影像抵达恶与暴力的极端。纳粹集中营,是超乎想象的人间炼狱。不在历史现场而通过镜头的凝视,恐怖已经与观众隔开了一定的距离。尽管如此,这部半小时的纪录片还是会让人毛骨悚然,那种震撼超过《辛德勒的名单》。

33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NN”意味着无人知晓 摄影机是唯一造访者,它穿过平和的土地与空无一人的奥斯维辛废墟,《夜与雾》彩色—黑白用来处理现在—过去,或平和—恐怖。纳粹阅兵与触目惊心的集中营定格,但美感却来自左岸派详尽而文学化的画外音叙述,其与残酷的黑白影像并置,因此,恐怖才能够被称作“极端的”。

35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是否是潜意识里每一个人都知道人性之恶能残忍到何种程度,所以时常选择麻木与健忘来对待触目惊心的历史。看到不少以为自己不会再对纳粹恶行感到惊讶,但看到堆积成山、被大卸八块当做原料的尸体仍感到心中一颤。

37分钟前
  • mOco
  • 力荐

资料片,照片,旁白,对比与平移。物化的人群与去人性化的对立面,默许与敌意,无可抗衡的打压与无从逃避的接受。与关于集中营的所有纪实都是先天条件优秀的恐怖片。

39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力荐

二战题材的影片看了那么多,依然会为之震撼。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这里经重新剪辑后展现的就是事情真实发生时的样子,因而更加触目惊心。漫山遍野的女人的头发,用尸体做出的肥皂,代表了多少往生。“这不是我的错。”那是谁的错?

41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为了证明过去的某种非记忆关系,即旨在从历史中抽取纯变化和让现在本身事件化的问题,不局限于福柯自己调查过的语境。”“雷乃曾经在一次关于这部影片的精彩采访中多次提到过他想躲避两种危险,第一种是记忆胜利的危险,这种记忆重提过去的罪行,以便更好地宣传对敌的胜利,与死者建立某种感激的关系,就像建立死者纪念碑一样。”

44分钟前
  • FeiY
  • 推荐

阿伦·雷乃成名作,也是他对记忆与遗忘母题探索的开始。彩色现实影像与黑白历史纪录形成残酷对比,在诗意旁白解说和隐忍克制的镜头下,纳粹大屠杀的非人罪行震撼着每一位观众,触目惊心的场景(推土机埋尸,成山的头发与碎尸)令人不寒而栗。30分钟的纪录片和9个多小时的《浩劫》同属必看经典。(9.5/10)

4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当回忆回到过去,我们假装重拾希望。我们假装它只会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发生一次。我们对周遭视而不见。假装听不见,人类不停的哭泣。”

50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对人性永不停歇的哭喊充耳不闻。】集中营,从现在的荒芜追溯到那段人性泯灭的历史,从一个个具象的物体出发,扎根于坚韧的细节力量和冲击,现在荒凉和往日热闹的对比,对历史充满思考和嘲讽,每一帧画面都冲击着心灵,精美如黑色诗歌一般的解说词,让这个纪录片更有张力。

52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没想到阿伦·雷乃还拍过一个集中营的记录短片,虽然已经看了不少关于集中营的文字描述和电影画面,但是看到毒气室天花板上手指抠下的划痕、满屋子成堆的女人长发、盟军开着推土机收敛尸体的画面,还是让人头皮发麻。结尾的一段解说词也很有力:我们之中有谁还在警惕新的处决者的到来?他们的面孔真的会和我们不同吗?当这些画面成为过去,我们假装再次充满希望,好像集中营的伤痛就此痊愈。人们拒绝相信或只是短暂地相信这一切。我们告诉自己这是特定时间地点发生的特殊事件。我们继续对周围的苦难视而不见,对那些从未停止过的哭喊声充耳不闻。

53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内心翻滚却什么也讲不出来,赞配乐。

54分钟前
  • 吃 硬
  • 推荐

虽然这是一个纪录片,但是里面有鲜明的风格。从安静祥和的乡村景色拉到狰狞的铁丝网,第一个镜头就显得惊心动魄。那些黑白资料片、照片和彩色影像的对比,也给人一种从历史中挖掘细节、从平静中寻找震撼的感觉。那些缓缓平移的镜头,跟《广岛之恋》中的影像很相似。看这部片的过程中,我感觉地狱原来不只有一个,而是在世界各地有分店的,因为纳粹集中营跟中国的夹边沟右派劳改农场何其相似呀,只是后者没有毒气室而已。

58分钟前
  • 卡列宁的微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