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伙2018

HD

主演:萨梅尔·叶斯利亚莫娃,Zhipargul Abdilaeva,David Alaverdyan,Sergey Mazur,Slava Agashkin,Ashkat Kuchinchirekov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家伙2018 剧照 NO.1小家伙2018 剧照 NO.2小家伙2018 剧照 NO.3小家伙2018 剧照 NO.4小家伙2018 剧照 NO.5小家伙2018 剧照 NO.6小家伙2018 剧照 NO.13小家伙2018 剧照 NO.14小家伙2018 剧照 NO.15小家伙2018 剧照 NO.16小家伙2018 剧照 NO.17小家伙2018 剧照 NO.18小家伙2018 剧照 NO.19小家伙2018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她为演一个角色,6年不接戏,活该拿影后!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公号ID:ttyingtan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院。 刚出生的婴儿躺在睡着的女人旁边,哇哇地哭个不停。 这是饿了。 护士拍拍女人,喊她起来喂奶。 女人有些吃力地支起身子下床,拎起自己的衣服朝外走去。 似乎是想去厕所换一下便装。

但,换好衣服的她却似乎并不想回病房。 反倒是屏息凝神,很仔细地听着走廊上护士们的动静。

察觉到无法避开护士之后,她使出吃奶的劲儿撕掉了封住厕所窗户的胶带。 嗤啦一声拉开窗户,寒风呼啸而入。

婴儿的哭声从病房那头传来。 女人慌乱而笨拙地翻过窗台,头也不回地一路狂奔而去...

上述片段,是电影《小家伙》的开场,也是其参展戛纳时放出的预告片段。 之前看到的时候,我就如遭雷击。 无论是表演,镜头还是情节都实在是太抓人,太震撼。

初为人母,便要抛弃自己的孩子; 镜头怼脸,她的表情之平静决绝,就像在抛弃一件身外之物一样。 就让人很想知道,为何? 谁知一等就是两年。 直到最近,这部片子才终于能看(引进是不可能引进了,因为有露点)。 而看完全片我才知道,开场的弃子,对女主来说只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小家伙》

My little one2018.5.18.戛纳

为了便于理解主角的处境,我得先说一下背景知识。 自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就成了一个独立国家。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独立后的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状况困难重重。 于是很多人或迫于生计,或追求梦想,选择移民去往其他国家。 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

本文涉及剧透,不过我觉得不影响观看

本片讲的是有关后者的故事,而镜头主要对准的则是一位女性。 她名叫艾卡,生于长于吉尔吉斯斯坦的楚河州。 因为不满于国内生活,她选择只身一人偷渡来到莫斯科。

萨梅尔·叶斯利亚莫娃 饰 艾卡

艾卡是怀抱着梦想来莫斯科的。 她想好好打拼,有朝一日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缝纫店。 为此,她借了大概两万卢布(约2000rmb),用来支付学习缝纫技术的学费。

开头艾卡之所以急着从医院离开,也是因为那天是工钱结算日。 这是她跟着别人的一个活。 十几个女工在一个小作坊里,替别人处理活鸡。 去毛、取内脏、清洗、装箱,日日如此,单调乏味,但报酬还不错。 而且老板许诺,两个星期干完后,现场结账。

本来,艾卡想的是拿到工钱后就能还清欠债。 无奈,碰上了奸商。 雇她们的人很鸡贼,先奖给她们每人一只鸡,成功让她们放松警惕。 接着便趁机尿遁,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们掐准了非法移民的命脉,不能报警。 因为那对非法移民来说只意味着处罚和遣返。 所以只要能骗成功,就绝对不会有后顾之忧。

女工们骂骂咧咧地陆续离开了工厂,艾卡却一言不发。 因为她没有太多时间去难过,去悲伤。 催债电话又打来了,铃声震耳欲聋。 她求对方再宽限一个月,但失败了。

隔天,艾卡就换了新手机卡。 她也没办法。 催债电话成天来,让她睡都睡不好,还怎么赚钱还债。 她只能赌。 赌债主找不到自己,赌自己能躲来差不多一个月的缓刑期。 就这样,她一边拖着追债人,一边想方设法找活干。 或许想着,"撑过这个月就好了"。 但我不妨提前告诉你,整部电影的故事也就发生在五天内。

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逃债之旅。 对艾卡来说,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 一方面,作为没有工作许可证的非法移民,很多地方都不敢收她做工。 她只能抓住一切机会求人。

另一方面,生孩子之后,女性往往如大病一场,得静养。 但艾卡不行。 住的是一百多个偷渡客挤住在一起的小旅馆。 一张布作帘子隔开,放一张床,就算一间房。

还得马不停蹄地找活干。 可能是由于产后引发了某些并发症,艾卡的肚子十分浮肿,下体还常常会流血。 疼。 但没法治,没时间治,没钱治。 疼到睡不了觉,就上街敲一些房檐上的冰棍,再用布包起来缠在肚子上。 权当是冰敷。

还有产后随之而来的胀奶现象。

胀奶是发生在新妈妈产后几个月,表现为胸部的肿胀、敏感、发热、有肿块的一种生理状况,随着哺乳时间渐长,胀奶问题通常会自动缓解——百度百科

疼、胀、难受,只好用布硬绑着。 实在受不了了,就用手硬挤一下。 所以整部电影里出现最多的声音,就是艾卡因为强忍胀痛发出的喘息和呻吟。 你甚至都不用看,只需要听就能切身体会到她在强行干活时的痛楚。

得亏是碰上了同为非法移民的一个好心大姐,替她介绍了个可以先记账的黑市医生。 否则,艾卡在找工作的途中可能就疼到晕死过去。 输完液吃完药,病痛暂缓。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追债的最后还是设法找上了门。 他们限艾卡两天之内还清欠债,否则就要拿她的器官卖钱抵债...

可能光看文字你就已经能感受到本片的底色,惨。 但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并非故意卖惨。 他在采访提到过,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则新闻报道,有其现实依据: 每年,莫斯科的产房里都有大约25000名婴儿被遗弃,他们的母亲很多都是非法移民。 她们的遭遇会比艾卡好吗? 真不一定。

豆瓣网友找到的类似新闻,图源BBC官网

惨的背后,是真实。 导演没有因为同情艾卡而美化她。 电影里的大部分时刻,她都活得像一只受伤的,饥饿的野兽。 往往还来不及舔舐伤口的时候,就要出去觅食了。 姿态凶猛—— 欠钱不还还换手机号,未经允许就吃别人的食物,抢工作时把别人头按在水里...... 还有开幕雷击的弃子行为。

可是你又很难去责怪她。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是人就都一样。 真善美?道德?亦或是她对母亲吼出的那句初心,"我不想过像你一样的生活"? 所有的这些,她都根本无暇顾及。

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艾卡的痛苦是藏起来的。 她来不及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从一个困境跳入了另一个困境罢了。 因为隔远了看,她一直被欠债、房租、生活赶着在往前跑,悲伤和痛苦追不上她。 那么就隔近一点拍。 所以摄影采用的是手持风格,总是随着艾卡摇摇晃晃地奔跑在莫斯科。

所以声音有时会直接采用现场原声。 混乱、嘈杂,但那就是艾卡生活的世界。 所以镜头常常怼到艾卡脸上,试图捕捉她那些来不及释放就被压抑的情绪。 而这样的构图和设计本身也带有一种局促和不安的感觉。

当然,说句题外话,这样的拍法要求主演的脸能经得起镜头硬怼。 不是说一定要上镜,一定要漂亮,而是说这张脸在镜头里的表现力一定要强。 这点无需多提。 戛纳影后的名号就足以证明,主演萨梅尔·叶斯利亚莫娃做到了。

为了保持角色状态,她六年没接其他戏

总而言之,片子的一切都在极力凸显艾卡的惨。 而这样的惨,又通过不加修饰的镜头显得异常真实可感。

但,仅仅展示惨显然不是导演的本意,那应当是纪录片的工作。 这部电影有意思的点在于,主角是一个刚刚诞下新生儿的母亲。 因此,艾卡有了一个无法挣脱的羁绊。 一个回归人性的机会。

艾卡逃离医院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她的孩子。 她没空去想。 但,她的身体会帮她想起来。 最明显的,胀奶现象。 这是女性产后的自然反应,是让她们意识到自己身为人母的天然刺激。

艾卡逃离医院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她的孩子。 她没空去想。 但,她的身体会帮她想起来。 最明显的,胀奶现象。 这是女性产后的自然反应,是让她们意识到自己身为人母的天然刺激。

这些疼痛时时刻刻提醒着艾卡,她是一位母亲。 再进一步引申一下,她是一个人,不是没有人性的赚钱机器。 而正是被她抛弃的孩子,终于让她明白了这一点。

当最后讨债人找到艾卡时,她实在无力再去挣扎。 她决定去医院领回孩子,用来抵债。 次日,尽管医护人员百般抱怨,艾卡还是成功领走了孩子。 路上,孩子饿极了,哭得太厉害。 艾卡只好钻进街边的一栋楼里,给孩子喂奶。 当孩子吃上奶的那一刻,马上就变得安静了,不闹了。 艾卡也终于没绷住,哭了。

豆瓣有网友记录了导演在映后采访时对结尾这场哭戏的看法—— 艾卡之所以哭,是因为她终于明白自己在这个城市并不孤独。 也终于从前面的野兽状态中清醒过来,成为了人。 她将为自己的孩子而战,尽管她明白未来之路困难重重。 这是一个光明温暖的结尾。 除了最后一句,我都同意。

文/钱老板

 2 ) 压抑的窒息

未看剧情介绍的情况下点开了这部电影,本以为是一部母子俩的苦情戏,却没想到让我压抑的几乎窒息。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局促、狭窄、揪心、难以呼吸,整部影片都不断的出现嘈杂的吵闹声、车声、小家伙的哭声,车在路上的拥挤、人流的拥挤、房间的拥挤,从头到尾没有一处特别宽敞的感觉,正如剧中说的“你需要空气吗?”。从女主开窗逃跑时我就在考虑着结局会是什么,直到影片结束,我还在想:就这样结束啦?这跟开放式结局根本就不沾边,是让人特别难受的中断。女主一人撑起影片,近乎于纪实。让人从头到尾一直在担心她的身体,她的乳房。腊肠狗在哺乳的过程,黑诊所爱心医生对她的忠告,每一个镜头似乎都在刺伤她那坚强的身体,直到最后第一次喂奶,她终于承受不住了,彻底崩溃了,泪水模糊了。是什么让导演这么狠心拍出这样的片子?这是一部无关对错的记录片,记录着最低层人民的生活状态,让人感慨生活在中国是多么幸福的事。

 3 ) 小人物的悲剧

获得2018年戛纳大奖的一部作品。导演是一个与电影学院没有任何关系的工程师,一部花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而创作的作品。

作品的大背景,虽然是正经历暴风雪的莫斯科。可是女主人公故事的描述大都在狭小的空间内,拥挤脏乱,让人压抑的有点透不过气来。女主人公为了逃离像妹妹一样生五个孩子而捡垃圾为生的生活来到偌大的莫斯科。在这里却没有得到她口中所说的事业,却因要还债而出卖自己的儿子来换取生存权。社会底层的人,难道真的不如一条狗?电影里特别安排了宠物医院内的场景,狗生病了主人会带着去医院做手术看病,而女主人公生病了,却没有钱治病;狗妈妈有喂养狗仔的权利,而她却没有喂养她儿子的权利。她付出努力,没有拿到薪水,只能自认倒霉,没有谁能为她伸张正义。但是影片的女主人公至始至终没有放弃努力,在努力的争取她自己想要的生活。生活没有能给她阳光,她却一直热爱着生活。在宠物医院里,只有那么短暂的安宁,她也会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音乐缓慢的摇摆,恬淡的笑容感染着人的内心。

现实中悲剧的小人物是不是有能力走出这种悲剧的困境呢?影片没有答案,这就靠各位观众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寻找答案了。

不得不说,女主人公的演技实在是神一样的存在。其实整部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台词并不多,总是在默默的承受着。对主人公内心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动作和眼神。她的动作在风雪与病痛中显示着坚韧,为了生存,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甚至是恐吓她人;女主人公的眼神中隐藏着凄苦,却也藏着清澈。一个人物用了六年的时间去揣摩与塑造,拿到奥斯卡大奖也是理所应当了吧!

 4 ) 深入骨髓的顽强与坚韧

观影前只是好奇,究竟是怎样的表现,能够超越「小偷家族」中献出炸裂般演技的安藤樱姐姐而一举夺得戛纳最佳女演员。看后觉得,也许演员的极致就是丝毫没有“演”的痕迹,达到了“无”的状态吧。在这部电影里,演员萨玛尔·叶斯利亚莫娃本人就是Ayka。

惨,这是不掺任何杂质,令人看着就心揪得紧紧的,还出一身冷汗的惨。无论是生理的疼痛与心理的折磨,还是贯穿全片的大雪与鲜血,都以极其直观的方式进入观众心底。但,又绝对不是“卖惨”。身为一个异乡人和背负苦难者,重重逆境从来不曾打垮Ayka,那真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顽强与坚韧。直至最后怀抱孩子痛哭出声,Ayka才终于卸下了一身盔甲。那“小家伙”就代表着“希望”吧。

话说一般讲故事都讲究“欲扬先抑”,可导演这“抑”得极其过分,以至于一丁点儿“扬”都觉得暖的不得了。尤其是在灰暗出租房中一掀门帘突然出现的一屋郁金香,一瞬间联想到「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的飞蛾一幕,那种“生命力”实在令人眼眶一热T_T

「小家伙」 郁金香一幕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飞蛾一幕

2018.12.21 观影于中国电影资料馆

 5 ) 专访导演谢尔盖:好电影要拍得像《秋菊打官司》一样真实

4月13日晚,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再一次与电影这种年轻的艺术碰撞出微妙的火花。

北京国际电影节从第一届起,就将目标定为“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在连续举办了九年之后,这一理念也逐渐被媒体和影迷所熟知。

图片来源: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摄影

因此,为贯彻这一目标,今年的北影节在“天坛奖”的评委邀请上也尽量地体现国际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评委们,齐聚一堂,各抒己见,以此交流对电影的看法。

而就在六位评委之中,俄罗斯著名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也带着他的最新作品《小家伙》参与了北影节的多场展映。

《小家伙》海报

《小家伙》是俄罗斯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继2008年《图潘》夺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此片由多个国家合作制片完成,于去年入围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最终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影片讲述一名叫Ayka的年轻女工诞下、抛弃并最终试图找回自己孩子的故事。影片关注中亚女性在莫斯科的生存处境,紧随Ayka的脚步,她的生活轨迹亦勾勒出中亚移民群体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

《小家伙》剧照

本片曾代表哈萨克斯坦电影入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名单,获TOKYO FILMeX最佳影片、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等多个奖项,并且已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多个节展与中国观众见面。

4月16日晚,DOCO热纪录作为特邀媒体对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进行了一场专访,他对电影的认真态度以及对中国电影的热爱促成了以下这些内容。

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接受DOCO热纪录专访

DOCO热纪录专访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完整实录

导演您好,很高兴见到您,首先祝贺您的电影能在戛纳拿奖,虽然这种祝贺来的有点迟。看完《小家伙》,非常喜欢您的这部电影,作为一名观众,首先应该向您表达我们的敬意。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谢谢你们对这部影片的喜爱。

看完《小家伙》,女主角Ayka的经历让人无比心痛。您用一部电影的形式关注中亚地区偷渡客的问题,请问这样的故事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了解到的?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我是先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在莫斯科每年有25000个婴儿在医院里被遗弃,然后就紧跟着做了很多研究,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问题。

《小家伙》剧照

在现实生活里,是否这类偷渡客遇到的问题比电影里还要糟糕?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当然,现实生活肯定是比电影要更为艰难的,因为在电影里要平衡不同的创作元素,所以有时候可能会加入一点幽默的手法,但是在现实生活里却远不是这样。

很多莫斯科人根本不了解移民偷渡这个问题,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种现象的存在。也许有些人可能会过得比Ayka好一点,因为稍微有点钱,可以用贿赂暂时解决危机,但是这些人其实都是非法移民,所以他们的生活并不会太轻松。

《小家伙》这部电影给人的观感是十分痛苦的,女主角Ayka在片中不断地逃跑、找工作,同时她又刚刚生育完孩子,大量残酷的镜头让人有种体感上的疼痛感,请问您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强烈生猛的呈现方式?

《小家伙》剧照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因为对于影片里的女主角Ayka来说,她需要不断地逃债,需要不断地处理各种危机,而她逃跑的过程其实也是所有去往莫斯科偷渡的移民所要经历的遭遇,因此在这种事实面前,我必须选择一种冲击感比较强的画面来还原他们。

女演员叶斯利亚莫娃演得特别好,在整部电影里,她将Ayka这一人物的悲惨遭遇她诠释得很精准。我们注意到,这位女演员在您的上一部电影《图潘》里也有出现,只不过那个角色还是比较单纯的,但是到了这一部,她的演绎方法明显复杂了很多,作为导演,您和她之间是如何配合的?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确实是这样,她在《图潘》里是一个较为简单的角色,但是在《小家伙》里我们共同做了很多的分析,然后在演绎每场戏时都做了详细探讨。

其实,在她的具体表演中,我也对她做了一些妥协,如果她的精神和身体不进入状态,我就会将拍摄推迟到第二天,然后尽力给她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表演环境,可以让她更入戏就行。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在现场指导演员拍摄

在观看《小家伙》这部电影时,我特别注意到,在声音部分,比如说Ayka乘坐地铁、在大街上扫雪,这些外景的声音都特别刺耳,有时甚至感觉已经变成了一种噪音。这些是您的一种特殊的感官倾向吗?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是的,你们应该知道,我的这部电影是没有背景音乐的,所以在创作时,我更希望用声音来表达女主角痛苦的心情,我希望得到一种很原始的,没有加工的声音,而且莫斯科的地铁里本身就是这种很嘈杂的噪音,所以现在的声音就保留了原来的样子。

在做后期剪辑的时候,声效师其实是有想过做声音的降噪处理的,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保留原声,因为我们拍摄到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混乱的感觉,所以我也希望声音可以配合这个画面,以此象征Ayka生活处境的艰难。

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接受DOCO热纪录专访

您的第一部剧情片《图潘》拍摄在2008年,当时就得了戛纳一种关注大奖,但为何到了2018年,整整过去十年,您才完成第二部作品,这样的创作节奏好像与很多导演有所不同,在这中间您经历了什么?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因为在拍摄《图潘》时耗费了很多心思,所以就在之后休息了一段时间。

不过,在此期间我也没完全闲着,有一段时间我是在做《图潘》的宣传,然后又做了《小家伙》的前期资料收集并写好了剧本,但是在拍摄《小家伙》时就花了六年时间,确实有点长。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同时担任了《小家伙》的摄影工作

您的上一部电影《图潘》采用了手持摄影+长镜头的拍摄方式,这部《小家伙》也基本沿用了这种选择。但是《图潘》的视角是相对固定的,然而《小家伙》却有大量的运动式镜头,请问这种创作上的变化您是怎么考虑的?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要说明的是,在拍摄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这个角色以及这个故事,因为在影片完成之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是观众对这个角色和故事的观看。

在《图潘》里,我想表达的更多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以需要更加稳定一点的镜头去观察辽阔的草原;

但是在《小家伙》里,就需要近距离的观察人物的眼睛和面部表情,因为女主角Ayka的台词很少,整个故事其实都是通过她的情绪来讲述的,而情绪又都集中在她的脸上,所以就用了很多近景式的手持特写镜头。

《小家伙》剧照

我们了解到,在您拍摄剧情片以前,您似乎还拍摄过几部纪录片,但是很抱歉,我们无缘看到这些作品,国内好像也没多少人看过。想问一下,您从纪录片转向剧情片,纪录片的创作经历是否影响了您在剧情片上的美学倾向?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当然有影响,因为在做纪录片的时候就是要求真实感,所以我很讨厌那种虚假的东西,一直以来都希望我的电影里面也有一种真实感,虽然大家都知道那是表演,但是还是要尽量地真实,因为我希望在银幕上展现的是一种真正存在的现实,而不是一种虚假的生活。

《小家伙》剧照

我们注意到,您的这部电影是有中国制片人参与的,未来据说也打算在中国上映。在您与中国电影人的接触中,您是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虽然我只是跟一位中方制片人合作过,但正是由于中方资本的参与才算是拯救了《小家伙》这部电影,因为当时的我已经陷入了资金的困境之中。

在学生时代,我就很喜欢中国电影,比如说张艺谋、陈凯歌、贾樟柯的电影,我就都有所涉猎。虽然不了解所有的中国电影,但是一直以来就对中国电影很感兴趣,现在我的电脑上就有一部中国电影,是1925年的一部片子,一直想看但是还没找到时间,不过是什么名字我给忘了。

导演谢尔盖·德瓦茨沃伊接受DOCO热纪录专访

那在您的观影经历中有哪些中国电影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对于我来说,我最喜欢的一部中国电影就是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我非常喜欢那部电影。

此次您作为北影节评委之一,请问您评选电影的个人标准是怎样的?或者说,在您看来,一部优秀的电影要满足哪些条件?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首先,美感是很重要的,还有故事是否感动人,是否能让人产生共鸣,这次做评委,我并不看重影片是不是大导演所拍,也不看重他的投资有多大,我只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作为一个导演,一个观察者,我个人觉得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是能让人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所以这也是我推荐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的原因之一,因为在这部中国电影里,我看到了最真实的中国面貌。

创作中的谢尔盖·德瓦茨沃伊

最后想问一下导演,您的下一部电影我们会不会还要等十年才能看到?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哈哈,相信以后我应该会尽快地去拍摄吧。

再次感谢导演给予我们机会和时间采访,非常期待可以尽早看到您的下一部电影再次来到中国放映!

谢尔盖·德瓦茨沃伊:谢谢你们!

 6 ) 莫斯科大雪下卑微的人生,如果是我早就哭了

一位25岁的哈萨克非法移民打工妹,诞下男婴(被俄罗斯移民警察强奸的)后从莫斯科的一家医院翻窗逃离,之后的5天,不停地找不同的杂工,以求生存。由于欠债(20万卢布约1.7万元人民币?如果是20万哈萨克坚戈则约为3000元人民币,用于学习缝纫,想开店),迫于黑帮追债的压力,不得已准备把孩子卖了抵债。

整个片子,背景是一场大雪,阴暗的背景,给人以压抑的感觉,亦是对主人公的生活、心情的一种映照。全片,主人公没有掉过一次泪,只是在从医院抱回了婴儿后,在一个公共楼道内给孩子喂奶之时,主人公哭了,是迫于压力哭了,亦或是想到马上要把自己的骨肉卖给他人而哭泣。

这个故事,是对那类非法移民打工人群的生活状态的描述,让人看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群,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很难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这样的人在以这样的方式活着,非常可怜。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为什么要这样活着?主人公和妹妹的电话里也多少提及了一些,“就是不想像他们那样活,要活出自己的人生”,所以选择了黑在莫斯科,以一己之力要突破自生的原生背景、原生家庭、原有人生轨迹。还好,这个姑娘还年轻、肯干、能吃苦,祝愿她会好。

片子看得十分压抑,也倍感难受,就让我们珍惜自己的生活,享受当下,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吧。

 短评

像是蒙吉的学生尝试拍达内的《罗塞塔》

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破窗雪原出逃,地下屠宰拔毛,私有床头柜和服装店手册,永远遭受侮辱排斥的异乡人,从追求梦想到挣扎求存,美好的莫斯科只存在于电话之中,谁剪去了几朵充满陋室的郁金香?后劲太足,厉害

1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比预想得还要好。如果不是对俄罗斯和中亚社会了解较多的话,可能会丢掉很多含义更深的信息,比如在俄中亚劳工(含黑工)对俄罗斯和对中亚的意义,比如电影里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在不同对象场景里的转换。当然这都不影响影片的表现力。顺便提一句,里面莫斯科的扫雪车让我激动了好久。

12分钟前
  • 莫陶客
  • 力荐

7,当女主开场一拔鸡毛,就预示着什么了,拔太快了。又是那种手持摄影记实风,太惨了,完全活不下去。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C+ / 可供《迦百农》学习的至少有四点:①把人物放置到多层交织的社会环境里;②用镜头缔造断裂又黏连的空间,再反作用于人物的行动,而非孤立地展示断片式的行动;③把隐喻安放在连贯的叙事情境里,而不是当作反复戏耍的文学性符号;④用减法去向现实敞开,而不是用堆叠的口号切割(一个多么沉稳、细腻而气若游丝的结尾啊)。不过有些电影节文本标配还是有点想当然了,这样一个独立女性形象没有和她所对抗的社会制度产生视角上的分裂感着实可惜。

2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近些年比较好的一部女性电影,全球化的城市里存在着太多这样人不如狗的dd人口在奔波着。一连串的手持摄影室内外的跟拍,场景里充满了其他类似人物和冷漠强势的本地人的设计,尤其是地铁那段人群中的渺小拍的太好了,莫斯科的罕见大雪和血色更显其寒冷疼痛。声音即配乐,各种环境音噪音手机和喘息声。蒙吉432和达内似的人物和风格,女主漂亮又有可怜泼辣坚强的多面塑造还每场戏都有她,拿戛纳影后无争议。前苏联的中亚小国家如今在俄罗斯也要面临被遣返和我国对照十分让人玩味。#金马55#国内上映估计会被删掉喂奶的镜头。

24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孩子哭声和手机铃声一样恼人,下体血水和胸口奶水同样多余。陋室里的郁金香,医院里的宠物犬,都比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屋檐下的冰锥,陌生人的洋甘菊茶,都是最为廉价的恩赐。百年不遇的暴雪即将消融,如同上天的玩笑。还不起的债务要用孩子抵扣,这是冷酷的现实。 当孩子不再啼哭,母亲终将哭出声来。

25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平遥第一部,影展之最(戛纳影后),睡不好再大早上起来看一度生理不适,要吐了……不是说电影不好,是这种剧烈晃动的手持跟拍、逼仄密集的面部特写、各种动物的血光画面展示,还真是锋利简单粗暴啊。莫斯科铲不完的雪,女主两腿间流不完的血、还不完的债......啊,太焦灼了。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吉尔吉斯斯坦曾美慧孜。

33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确实很像是罗马尼亚新浪潮在莫斯科冬天,长镜头调度和对雪景使用足见导演视听方面功力。但整体剧情和人物动力都仅出自前置背景的强设定,则真的可以说是为了惨而惨。

3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她本只有两种声音,隐忍的说话声和沉重的喘气声,最后当她奶孩子时,她学会了发出哭声。

37分钟前
  • 2miao
  • 推荐

看得头大。全程移动跟拍➕超大特写,造成了极强的压迫感和致郁效果,漫天大雪、昏暗光线和逼仄空间,迅速把观众推到吉尔吉斯人(非法移民)在莫斯科的痛苦生活。仪器、铲雪、几乎不带停的电话彩铃和无路可退的话语倾轧,这些可怕的声音,加上女主几乎精疲力尽的喘息,却在最后的狗子有妈妈处,抖露了最大的感人瞬间。即便是禽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啊。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太惨了,最后结尾当哺乳的母亲开始唤醒母性却不得不抛弃孩子,难受得我胃抽筋,上一次胃抽筋还是《大象席地而坐》。也太厉害了,手持摄影+逼仄构图,活生生把观众逼入女主的情景当中,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41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纪实风格又排除纪录片的语境,令冰天雪地之下的困境与观众保持距离又存在可感的温度。那些水蒸气也都很美。美学上朴实无华,技术前卫,语言新潮。Ayka真坚强,她一直在为生存而辗转,文化观念正在被生存改写。写实,不等于卖惨。俄吉历史上本是一国,而今吉尔吉斯人黑在莫斯科没有出路,这是事实。

46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哈萨克斯坦的申奥片,原名“艾卡”,俄罗斯导演始终只用近景、特写跟拍的长镜头,盯着艰辛打工还债的女主人公之五天的悲惨生活,完全是个独角戏,难怪演员可以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极端戏剧性地情节,展现在莫斯科打黑工的吉尔吉斯非法移民群体,看得好悲催啊,真是“红旗一落地,重回旧社会”!

4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的确生不逢时,快点拍出来就好了,从电影手法到主题都已经被花式拍n遍了。纪实+苦哈哈的大女主是20年前的《罗塞塔》,而这种类移民题材在戛纳都拿过几轮奖了。不过对于窥探中亚人民在俄现状还是很有意义的,电影完全就是俄国梦的破碎。Akya一直说莫斯科这么大高利贷找不到她的,结果人转头就找到了,也许莫斯科也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大。

49分钟前
  • 我模糊了
  • 还行

这届戛纳影后够格。开场的环境音压迫感真强,后面才适应。长镜头调度厉害,手持近景跟拍人物极大增强纪实性。小狗吮奶的剧情安排得漂亮,一语双关。结局与整体的悲惨基调保持一致,没什么喜大普奔,非常现实。

54分钟前
  • SleepWalker
  • 推荐

#资料馆留影##年度佳片#少见的把镜头对准俄罗斯的底层阶级,一个先是弃婴又希望留住婴儿的女人,她有开一家缝纫机店的梦想,却因此欠下巨债而东躲西藏,因生孩子弄出的病痛,为还债在马路上跌跌撞撞的奔走……冰天雪地的莫斯科,比天气更冷的是底层人的无奈与惊惶。女主完全融入了角色,不像在演而就是剧中人,戛纳影后可不是盖的。虽然制片人现场一直在卖情怀说很“温暖”,可我却分明觉得冰冷刺骨无比绝望,尤其是结尾用孩子抵债的一幕,看的人心疼。也不由让人对沙俄这片土地浮想联篇,从苏联时盲目的热,到解体后幻灭的冷,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下吧。

59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Cannes71# 本届这个局能拿影后吧。虽说水平很高比十年前处女作成熟多了,但是这种罗马尼亚新浪潮式的片已经有点过时了……即便是登峰造极的苦情戏和自然主义拍法。「图潘」里的那点珍贵的灵动和异域风情没了真可惜。

1小时前
  • 胤祥
  • 推荐

关于女人弃婴的故事,之前谈过,好像总离不开某种结局的召唤,剩下的,各有各的苦衷,苦到浓处,都不忍再看同类题材。在背弃的那段时日,一个女人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的崩溃,非常疼痛甚至残忍地推到观众面前。血流不止是很凶狠的画面,人如此,狗也如此。再加上大雪不断,人心化都化不开。飞机上点播这部,手持镜头在晃,气流在颤,更觉愁苦都被晃得看不到边界。三星半。

1小时前
  • Mr. Infamou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