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路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出·路 剧照 NO.1出·路 剧照 NO.2出·路 剧照 NO.3出·路 剧照 NO.4出·路 剧照 NO.5出·路 剧照 NO.6出·路 剧照 NO.13出·路 剧照 NO.14出·路 剧照 NO.15出·路 剧照 NO.16出·路 剧照 NO.17出·路 剧照 NO.18出·路 剧照 NO.19出·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出·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路》跟踪拍摄了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历时六年追随三位主人公,记录下他们的梦想与当代中国现实的碰撞,这是不同地区的中国年轻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成长故事。来自北京的袁晗寒17岁辍学,3年后她游历完欧洲各国,考上了心仪的艺术学校,15年回国实习,在北京注册了她的艺术投资公司。湖北的徐佳,19岁,是咸宁高中的高三复读生,他已经复读了三次,最后如愿考上了一个二本。毕业工作2年后,2015年徐佳和相恋4年的女友决定结婚。来自甘肃的马百娟,12岁,在野鹊沟小学上二年级,条件艰苦,梦想能去北京上大学。2012年为了方便她上学,全家迁到宁夏,然而马百娟因为学习跟不上,第二年就退学了。15岁的马百娟独自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但因年龄和学历太低,屡屡碰壁。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这是导演郑琼在拍摄三名中国青少年时探索的中心问题。神探南茜第四季人间兵器镀金时代金銮藏妖传后天2004木乃伊先生吸血鬼鬼盲盒致命危机肉食猎者第五季九尾狐与仙鹤谍海危情车祸惊魂魔警粤语爱情与江湖校园时代御宠娇妃炽爱告别昨夜被掩盖的时间发财日记抵挡计划原子主义给我一个吻超能英雄锦衣侠邪恶骨血这样就好!!电影★赤塚不二夫病毒2016泰坦尼克号2012电视剧版节假日F16空中战将国语警察父子亲情营2午夜丽人神机奇缘新白蛇传之法海里昂黑帮魔法瓶红色警探国语刺马1973死亡船幻界重生:虚空秘境大侦探霍桑凶宅处理专员第一季我的错误

 长篇影评

 1 ) 观后感

考研前夕,精神崩溃,来看看 1月3日 陆陆续续的终于看完了,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人出生在富庶的家庭里,有人出生在贫困的家庭里,这是没有得选的。马百娟永远不可能像袁晗寒一样,她想象不到北京的生活,她出去找工作的时候,听到1000元的月薪,她羞涩的笑了,可能在她的世界里,1000元已经很多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说以后要去北京挣1000元买米买面换房子,但是她不知道的是,1000元对于北京的富二代来说就可能是一顿饭的价钱,真的为她感到惋惜,能感受出来她是想读书的,但是确实在那个环境里,不读书才是日常,才是对她好,读书开阔眼界,在那个小小的山村里,她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她就不可能甘心屈服于山村,但是命运就是这样不公,她逃不过重男轻女的思想,16岁的时候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徐佳的日常,就很像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规规矩矩读书,毕业的时候开始找工作,当他穿着不合身的西装去公司面试的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那种作为孩子却要硬装大人的无奈,他签合同的时候说,签的时候就好像把自己卖出去了,真的很感同身受,就规规矩矩的过着自己的一生,大学谈恋爱时候,差不多了就结婚,为了不让母亲操心,为了给对象一个交代,应该结婚。也不能说他麻木,这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无奈吧。

袁晗寒,作为一个富二代,有条件,有资本,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了就不上了,想开店,家里也支持,想出去上学,人家也有本事,也有能力,能出去,家里也有金钱支持,但依然能感觉到她很麻木,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艺术就去考了德国的艺术院校,到后来不愿意再进美术教室了,开始到处玩,和母亲视频,虽然她的条件很好,但是她依然迷茫,她喜欢挑战,她也有能力去挑战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她只做自己想做的,这种自由随性是在马百娟居然和徐佳身上没有的,但她依然也是麻木的,迷茫,无奈,她想找到自己,但是却找不到。

人生来就不一样,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我们要经历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好高妄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做自己就好了,做自己想做的。

 2 ) 我们都是井底之蛙,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中国当代青少年有着怎样的未来?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导演用六年时间跟踪拍摄三个人的青少年生活。这三个主人公正是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出生的人的生存状态。

一.六年的生活轨迹

马百娟在贫困地区上学,梦想能去北京读大学,后辍学,因为没有基本能力找不到工作,在16岁时嫁人。

徐佳多次复读后考上大学,找工作屡屡碰壁后供职于一家公司,和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

袁晗寒辍学后出国读艺术学校,假期去上海实习,后在北京注册自己的公司。

二.个体反映的社会现象

读书时的马百娟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还有一点走出去的梦想。经历了辍学找不到工作的她,梦想破灭了,最终她的命运和当地的那些女人一样,早早结婚,被束缚在了她长久生活的贫苦的土地上。

徐佳把考大学作为唯一出路,经历了多次高考才考上大学,是因为他不够努力吗?或许还因为和他人教育资源的差距。普通学校毕业,没有社会背景的支持,难以找到想要的工作。他认识到世界的不公平是无法改变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尽力去改变一点点现状,最后得到的或许只是稳定不变的工作与平凡的家庭生活,这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袁晗寒在辍学后可以选择考心仪的学校出国念书,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她不必要一条路走到底,容错率更高。这大概是世人对金钱执着的原因吧,金钱所可以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更是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由,一种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底气。

三.社会原因

按照社会的规则,有些人一出生就生在了别人到不了的终点。袁晗寒的生活是马百娟和徐佳想都不敢想的。马百娟和徐佳的生活,是一条路走到底的生活,而袁晗寒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未来的迷茫,因为她有选择的权利。

社会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教育资源必然不平等,加之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导致教育有时候可能是巩固阶层最好的手段。努力人人都可以有,可好的教育资源却是少数群体才能享有的,而往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可能带给你努力的意识,精神的富养往往需要物质的支撑。

四.一些想法

这部片子记录的仅仅是六年时光,他们三人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谁的人生更值得过,我们找不到答案。况且生活总是冷暖自知的,别人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可能有着我们熬不起的苦。

如愿去读大学的马百娟就一定比现在生活得更好吗?与他人经济条件的差距可能会使她陷入自卑,因为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后,想要的更多了,想要却得不到是痛苦的。呆在井底不知道世界有多大的青蛙不一定不幸福,而知道、看到过外面世界却依旧深陷井底的青蛙可能才是最痛苦迷茫的,因为从井里出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其实,每个人能看到的世界都是有限的,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是活在井里的井底之蛙,只是有些井口大,有些井口小,有些人知道世界比自己从井口所看到的世界要大得多,有些人不知道罢了。

个体的出生、生长环境、经历等等都完全不一样,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不一样,盲目去追求别人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路。

 3 ) 摇摆之中

我可以对等为那个徐,我的身边也有马,也有袁。

我在金钱和现实面前一直摇摆,我自负自傲,也悲观漠视。我的家庭不需要我挣钱养老,但是也做不到供我到老。我也在迷茫着未来该去哪里生活,不过我没有袁那么多可选择的权利,但我好像依然是相对“幸运”的那一部分,因为我可以在这个世界上做到自私只顾自己。

但是我好像又被束缚了。随着兔年的到来,一些我从未想过的事开始被迫要成为我人生的未来目标,我也需要找一个“好女婿”,虽然我也不会因为依靠而嫁给他。有时候想想,这貌似也不全是因为男女平权,也包含了一种逃避,不愿面对在父母辈的想法中,我已经不能够随心所欲了。

所以徐似乎就是现在的我,和我一般大的年纪,大学毕业1 2年的迷茫时期,可能我会迷茫更久。很难不说即使我极力排斥谈婚论嫁成为目前人生主调,这件事仍然不可避免发生,我需要完成这个别人的愿望。因为我没有太多实力达到袁的经济能力等等。可能我在25 26岁也会谈恋爱结婚吧,我不愿相信但我真的没法改变。

出路是什么?全篇还是有一点点宿命论的感觉,可是幻想也不一定都泡沫吧。其实我也不知道。

 4 ) 壳子

看完片子觉得自己是个文盲,从小听到大的词儿想了半天竟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网查了一圈仍然觉得迷迷瞪瞪,实在是觉得有些丢人。下面都是直接照搬来的名词解释,目前所知估计连皮毛都算不上,那就权且当是胡言乱语吧(看来人傻还是要多读书...)。

先看二者的定义:

阶级: 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财富、不同劳动方式、不同生活方式,或其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等,不同意识形态的多个社会性群体。(主要是对社会资源、或者是生产资料的占有)

阶层: 在同一阶级里,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不同的层次(例如农民阶级里分为中农、贫农);或在不同阶级里,由某种相同的特征而形成的社会群体(例如科举制形成的知识分子阶层)。

由此定义得之,阶级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自然产生的一种意识,阶级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并非人力能左右,是多个复杂因素的集合体。或者说,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人属于什么阶级,至少从爷爷辈就已经确定了;同理,想要达到阶级的跃升,也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而阶层,有人说两者含义相同,也有人给出不同见解。单看定义,还是具有比较高的相关性,阶层是对阶级的量化,是阶级的具体表现,是当前社会时期的具体反映,具有可流动性。尤其值得一提的例子,中国古代的科举制&现代的高考,通过考试选拔出来形成的知识分子阶层(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真不是骗人的...)。

现在来看这部片子。 荒凉的大山,贫瘠的土地,穿着并不合体的甘肃姑娘马百娟,坐在几间土屋教室里畅想自己以后可以一个月挣1000快钱,三年后,15岁小学还没读完的她,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高考复读两年的湖北小伙徐佳,坐在堆积如山的书本里,终于如愿考上了二本大学,度过了四年上课打瞌睡的日子后,开始穿梭在各大招聘企业,两年后结婚成家; 从艺术院校辍学的北京姑娘袁晗寒,答应帮母亲打理咖啡店,每天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让自己不无聊,后来出国学习,三年后回国注册了自己的艺术投资公司。

这三个人,好像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像你,像我,像我们每个人。看的时候我也会好奇,这个憨厚的红着脸庞的甘肃姑娘会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读完小学,步入初中,度过紧张的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大学...而那个沉默木讷的湖北小伙,能够在大学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长,充满好奇的面对精彩人生,活出自己的一片天...至于北京姑娘袁晗寒,可否把自己的热情持续投入在自己的特长上,热爱生活...

看,每个人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每个人都希望生活能够按照自己希望的节奏进行。我想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它让我们看到自己身上套着的那个看不见的壳子,我们经历的事情,期盼的远方,努力的意义,都是目之所及,都在这个看不见的壳子里。 想要打破壳子吗?能够打破这个壳子吗? 我不知道。

 5 ) 照见五蕴皆空

在这部纪录片的结尾,袁涵寒说了一句非常引人深思的话,大概意思是,每个人投胎到这个世界之前,都不是自己在天上看,选择哪个家庭好,然后投生其中的,如果能够这样选,大约可以算是“机会”,可是并不是这样。

袁涵寒的困境在很多人看来像无病呻吟,“我们没有你那样的选择空间,你却说你觉得啥都没有意思”。的确,袁涵寒见过了太多的世面,看过了太多的风景,以至于在别人对于德国的先进和发达还抱有幻想的时候,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一直待在那里,多无聊啊”。“无聊”这个词被袁涵寒提起多次,她是真的想要去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真的会在当下的生活中感到无意义。于是她有了大把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学习艺术,也有足够的力量去试错,探索,最终找到令自己比较舒服的一条道路。

看似徐佳也是非常努力的,但他似乎不敢去想自我价值实现之类的问题,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了找到一份能拿到钱的工作,结个婚有人分担家务而让母亲少辛苦一些。徐佳似乎一直是对袁涵寒这样的生活望而生畏的,她可以不为了钱而斤斤计较,她可以不为了生计而拼命努力,她可以在正常的青春期有正常的男朋友,而不用为了学习和考试而否定和压抑自己对异性的渴望。徐佳如果去到了更好的大学,接触到更高维度的智慧,并且能够真正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这种意义结合起来的话,他的人生一定会有大的跃升,他不用再和母亲住在破旧的出租房内,数算着被公司允诺过的工资什么时候到手。他如果可以顶住来自家人的压力,而给自己一点空间,或许他可以不用活得那么被动,可是他已经努力到了极限,即便他想要尝试跃升到袁涵寒那样的独立有个性的生活状态,也会因为没有人肯为他兜底,给他原始资本而裹足不前。所以或许,在袁涵寒所处的阶层内部,谈家庭背景没有意义,可谈的只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感觉,热望,而在徐佳与袁涵寒的对比中,又呈现出了家庭背景对人的绝对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用徐佳这么努力的样子去批判袁涵寒不努力,是不公平的,不能因为袁涵寒生得好就否认她的生活中无意义的痛苦,以及她自己为了探索而做出的努力。也不能因为徐佳努力了这么多而连袁涵寒的起点都达不到,就否认这努力的意义,对徐佳来说,让母亲少受一些辛苦,让妻子得到一个归属,让自己的孩子在人生起点上不要像自己那样辛苦,不也是自己努力奋斗的意义吗?

可能马百娟是最为身不由己的一个人了,与其说徐佳是努力到极致也突破不了瓶颈,只能做到中等工薪阶层的水平,那么他至少还是能从自己的努力中得到一些满足感的,他至少还是给自己的亲人,后代带来了一些福利的。但马百娟似乎连努力的机会也没有,就已经在知识上,观念上被禁锢,被放弃了。她的长辈是那种能在拍摄过程中发现摄制组是私人团队而瞬间起了戒心,问摄制组要几万块钱的人,被这样的长辈所管理,马百娟对于读书上学以及去大城市生活的渴望,又有谁能够看到呢?即便她的愿望是那样朴素单纯,上了大学可以打工,打工就会挣到钱,有了钱可以给家里买面,建水窖。这样大公无私的愿望也不会被看到,等待马百娟的就只有被命运不断揉搓,无意识地生下孩子,让孩子继续过着在城里找不到任何工作,达不到任何工作的最低学历限制的生活。正可谓是狂风专打枯树叶,厄运只找苦命人。但凡马百娟能读一点点的书,她也不会被家人的那种有毒观念所束缚,受了半辈子的苦,然后告诉自己的下一代“女人嘛,不就这样!”她如果能够看到自己是多么有潜力,有能力,有创造力,是造物者的伟大奇迹,好好读书下去,以后的日子一定要比不读书过得好,那么她的生活也就不同了。只可惜,她不知道,她家里人不知道,也没有人告诉她。

当然,在这里也让人深感农村的孩子不读书,他们以后的生活比城市的孩子贪玩不读书一定是更加悲惨的。其区别主要在观念,我们是要承认,有一些人天生就能收到观念先进,认知正确的父母的养育,他们即便不能努力从家庭的影响中突破出去,至少也能实现对父母的继承。而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如果不读书,不接触观念先进的地方的人,不积极像人家学习,就得一辈子贫穷落后下去,就得把自己曾经深受其害的观点传给自己的后代,永世的苦难显然是比一世的苦难更加令人绝望的。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艰苦的地方孩子们也非常刻苦读书?是他们迫切希望吸取精神的养料,学会积极的观念,把自己旧有的,导致自己的祖辈,父辈贫穷落后的负面观念摒弃掉,也因此而过上一种相对体面的生活。

 6 ) 点映观后

如今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焦虑,但马百娟们显然连观看这部电影的机会都没有。观影的应该都是徐佳们,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努力打拼着。而袁晗寒们,她们的焦虑,或许跟中国的教育有关:郑琼导演说她觉得我们目前的教育都是在往成功学上走,基本不关注人生的意义。这样看来,袁晗寒们的焦虑真的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从影片中也能看出她似乎家境优渥,导演讲起拍摄缘由才知道,原来人家姓赵的。所以说袁晗寒这条路不是谁都能走的,这种焦虑也不是谁都配得上的,末尾马百娟的父亲对着拍摄人员说再拿两万块钱来,不给就不让拍了,现在才知道你们是私人的,刚开始我还以为是共产党呢!魔幻。电影中两个魔幻镜头都来自马百娟这条线,还能说什么呢?

但总的来看,他们都比之前过得更好了,马百娟全家从山沟里搬到了城镇里,徐佳大学毕业进去了公司,袁晗寒开了家公司。但他们的焦虑仍然没有解决,生活还要继续。

"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但生命的状态是有的"。影片里最扎心的就是马百娟那条线了,袁晗寒也承担了全部笑点,而徐佳呢,大家都是从那里过来的,看电影时无非是作为一个过来人开着上帝视角审视着。对"阶级局限性"这个从初中历史课本就开始有的词如今深刻地理解到了。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吗

 7 ) 其实并没有

这学期有门课一开始,老师让我们读一本书叫《异类》,探讨关于个人成功的可能。书中有许多案例,大多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来讲述一个群体成功的可能。然后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有的有关微博热搜,有的有关个人发展,越来越发现,许多问题的讨论是存在社会结构带来的困境的。《出路》我没有看过第二遍,但是我想再回头看一看,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看法,也只能是看法,因为我也没找到出路。

一周之前,我在修改暑假的调研报告,敲了一行字:此行也让我消解了此前对农村教育中重男轻女的问题的误解。其实并没有。一年以前,我从高三23班离开,走进大学。我以为之后一切都很容易,钱是天上掉的,衣服是树上长的。其实并没有。我以为如果能活的像画家女孩一样,我就不会迷茫不会消沉,世界就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地方,我可以如我所愿地四海为家,生活里只有数不清的浪漫和幻想。其实并没有。就像那篇叫我的家乡真好的课文。窗外没有宽阔的操场,也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

想当然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贴标签也一样。我的世界里总是太多“我以为”和“竟然这样”,总是看到了一点现象就急于去定义本质,总是不经大脑地把亲眼所见的个例推而广之视为真实。其实并没有。

这部片子肯定不能和我的父亲看,我可以想象到他会在我表示惊奇和困惑的时候发出不屑的笑,对我说:“你以为呢?”

我又想到自己也曾带着一点若有若无的精英情节和中产阶级的视角,模仿着营销号的口吻去嘲讽一切,嘲笑那些早早结婚的农村女孩,嘲笑那些为就业奔波的非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嘲笑着那些找不到出路的人是因为自己实在不够努力,没有机会运气不好,那也是他们的错。我以为生活就应该是从一睁眼起就有了安排,一切都顺其自然,我会经历所有的事情,但都没有困难。我的出路是一开始就被决定的,不会更好,也不会更坏。

其实并没有。

我想起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坐在后排,给我爸念着一片言辞刻薄的营销号文,批评着把钱看得太重的家庭,穷怕了的家庭,会有怎么样的悲剧。我爸说:

“其实不是这样的。你不明白。”

我也想起了一些故事。想到奶奶曾经说自己没办法再回到农村生活,因为习惯了城市多年。我也想起我高中的同桌对我说,她这次回家,看见初中时候的好朋友已经挺着大肚子很久了。她说:“你能想象吗?”这么久过去,我几乎遗忘了这个事实,直到今天才想起。很多事情忘了不代表不存在,构建了想象的环境不代表就应该理所当然的冷漠。

这电影和人生七年其实有一点类似,那就是给一个机会去看看更多的不同的生活,去理解社会的生态。那个世界之大,大到看不清全貌。

(短评140这个设定真头疼

 短评

国内这种数年跟拍某个人或某一群体类似题材的纪录片还是屈指可数的,加上个人有所共鸣绝对是上乘佳作!此片展映后目前也还出于点映阶段,所以很庆幸能得到资源并观看。纪录片内容条目有不多说,主要看其内核。本人目前其实也还在寻找自己的“出路”。片子跨越6年跟拍了中国当下社会上中下阶层三个主人公的成长,正如导演郑琼所说这基本就是一本相册。就我来说跟片中徐佳年龄相仿、情况相似,我也曾复读上大学、做过电销。而人生也是随时在寻找出路。

5分钟前
  • 秀才Bui出门
  • 力荐

平静的绝望,阶级趋于固化,打破阶级有多难,不知道,先从打破自我开始吧。

6分钟前
  • i Film
  • 推荐

出生已经决定了80%的社会,靠自己改变阶层越来越不可能!

9分钟前
  • Emma
  • 还行

甘肃会宁的那个简直就是我童年一个同学的翻版

1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改变阶层是很容易的,向下掉的空间还很大。

12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推荐

浪费了一个好题材系列,拍的很业余,随便拎一个湖南卫视《变形计》的导演可能都比这个拍得好。不过还是拍出了一些时代的困惑,电影里的三个阶层都充满了无力感,每个人的表情都在诉说着生活的苦难。

16分钟前
  • 金敏丧
  • 还行

看得途中想起《人生七年》,一样是记录不同阶层的生活轨迹,《出路》却是更多了些挣扎的血肉。家境贫困的男性尚有家人支持,复读三年考大学;生活在大山里的女孩却只有七年的青春就要被嫁为人妇;家境优越备受宠爱的北京女孩,看似最为幸运,却也面临着人生的迷茫和价值的缺失,同样要面临出路的选择。

19分钟前
  • 蓝渐层猫咪
  • 力荐

感觉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人的共通性吧。其实影片想要表达的并不是什么阶层固化,人生就是一场自我救赎的过程,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路最终还是要我们自己走。

22分钟前
  • 楢山
  • 力荐

由于资金的局限整体略潦草,但人物选取很典型。除了马百娟面对阶级壁垒的无力,更真切体会到的是徐佳和袁晗涵面对遥远未来的迷茫与空虚。转眼间三年之后又是三年,那种走一步是一步,完全看不到未来却不愿去想的感觉自己虽然已经习以为常,但在银幕上以客观视角看到这份真实的空虚还是觉得太可怕了。

26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放在当前的历史环境 名字叫出身 也许更好

27分钟前
  • 头号精神病
  • 还行

书评本来不是吵架的地方,但是我觉得OMG42网友的发言实在太有意思,给大家解读下:“要不是有高考你们这些贱民连希望都没有,难道还不满意,不赶紧给赵老爷扣头谢恩?”

31分钟前
  • 那慕尔
  • 推荐

我觉得每个人的出路都不一样,马白娟的出路是结婚生子有口饭吃,徐佳的出路是有个好工作结婚提高家人的生活质量,袁晗寒的出路是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33分钟前
  • 白勺啊白勺的
  • 推荐

果然富家女眼界还是宽一点的

37分钟前
  • Way-Kwok Chu
  • 力荐

高考不是万灵丹,大学不是万灵丹,考研、工作、换一个城市定居…都没有用的。还是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

40分钟前
  • Lelia🌈
  • 力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家庭背景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命运和一生,现实就是这么绝望。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2014年,马百娟16岁嫁给了表哥。2015年袁晗寒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2015年,徐佳仍在当初签的电力公司工作。——2018.6.30大象点映于贵阳。

43分钟前
  • 熊熊大水
  • 推荐

阶层会提供相应的试错机会,且上层无论如何都会有一个兜底的线在,但茫然是共通的,可能徐佳会多一分焦虑,马百娟再多一分无力。全片最难忘的就是马花了3块2买了新作业本后雀跃的神情,这是人类最宝贵的瞬间,但那眼里的光能持续多久又很大程度是由出身决定,这同时也是最难过的事情。

45分钟前
  • tapa nama
  • 还行

千千万万的马百娟们啊

48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三星半,2009年低画质、低像素部分素材加分,有些纪录片的触动点在于,会让你觉得人人都是上帝眼中庸庸碌碌毫无出路的糊口动物,当西北的小学少女辍学无所事事地漫步郊野,当武汉懵懂青年大学生穿上不合身的西装去求职,当衣食无忧的北京少女无论身在国内国外都觉得空洞无聊,这种动物感会更强烈,所谓出路就是觅食,无他,吃不饱痛苦,吃太饱空虚;三组人,阶级差距,教育差距,财富差距,可选择的生活不一样,但面对生活的空虚可能都是一样……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三个人,三种生活轨迹,发展脉络交叉展现的人物状态,发人深省。

52分钟前
  • Mung
  • 推荐